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评《教案的革命》

2020-06-22 来源:年旅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评《教案的革命》 学生的学习力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在学校层面有两种途径,一是课程,二是课堂。 对于教师来说,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资料,教师为什么要写教案?什么样的教案才能促进学习?怎样呈现教案才 算专业?面对这一系列问题,特级教师卢明、崔允 教授主编的《教案的革命》一书给出了清晰而明确的答案。 本书先从专业的视角阐述了学与教的关系:学习是与生俱来的,人天生就是爱学习而且会学习的。儿童作为主体,完全可 以自主发生学习。那么,为什么还需要教师呢?教师作为教学专业人员,其存在是为了帮助儿童能发生更好的学习,在教师的 帮助下,儿童更想学、更会学;学与教的关系为:学主教从,学生的学习是儿童的基本权利,永远是第一位的,教师的教学是 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的;先学后教,教是以学为基础或前提的;以学定教,教师所做出的任何教学决策都是以学为依据,教师的 角色是学习的促进者。其次,传递了教案设计的两个理念三个立场。一是教是以学为基础的或前提的,没有学习则无须教学, 教师所做的任何教学决策都是以学为依据的,是基于学情的;二是课堂教学信息必须经过两次转换:从“教”到“学”是信息 的第一次转换,从“学”到“学会”是信息的第二次转换,信息的第二次转换更为重要,经此学生才有“学会”的可能。三个 立场是:教师立场,倾向于“怎么教”的教案;内容立场,倾向于“教什么”或“学什么的立场”;学生立场,倾向于“何以 学会”的方案。作者指出教案的专业之路就是摒弃教师立场、内容立场,选择学生立场,坚持以学习为中心的教案设计理念。 教案撰写要从倾向于“教什么”或“学什么”转向于聚焦学生“何以学会”的方案,即以学生的立场来写教案,把写教案改为 写学历案,解决“我教了,你不会”的课堂问题。 “学历案”是指教师在班级教学情景下,围绕某一具体的学习单元,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 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学生自主建构起经验或知识的专业方案。学历案所指的学习经历主要是做中学、说中学、悟中学,即 为学生提供“习得”和“悟得”的机会。一份完整的学历案需要包括的内容为:学习主题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 过程、检测与作业、学后反思等6个要素,每个要素要涉及什么关键问题,以及如何回答这些技术要点,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的 表述。本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元济高中”为试点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参 与度大大提高,学生变得更想学习了,能自主自信地调控学习经历,更会学习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促进了教师观念和行为 的变化:否定了传统的旧观念,对学习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对学习过程的意义有了新思考,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 学会的,能力不是传授的,而是学生自己练成的;教师备课从只关注“教”到更关注“学”等等;提升了学校的品质和声誉: 课堂品质得到提升,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传播,学校在课程改革领域内的示范、辐射作用更加凸显。 作者又从如何确定与叙写学习目标、如何撰写与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如何撰写资源与建议以提供学习支架、如何设计 学习过程以实现真学习、如何撰写与利用学后反思、如何设计作业以提升作业价值、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七个方面介绍了开 发学历案的关键技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可行性操作模板。作者特别强调了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和资源等来设计学习 目标,学习目标设计要具体化、策略化,学习目标的主体应为学生;学生最终的习得结果为成果、过程、创造,与之对应的 三类目标为成果性目标、过程性目标、创造性目标;有效的“评价任务”必须符合三条标准:与目标匹配、看得明白、可操作 性,设计评价任务要从“情境、知识点、任务”出发,可采用“一对~”设计法(只检测一个学习目标)和“一对多”设计 法(同时检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要做到明确设计顺序、基于教学全程、任务方式多元、描述清晰可 执行;在学历案中教师应该坚持学生立场,避免给学生阅读、理解造成困难,让学生对任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建立整体的感 知,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和了解过程; “资源与建议”内容的采用和取舍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向学生征求意见,最后形 成合理的框架模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中引 出新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把社会生活实际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 理论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历案特别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尽可能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知识发现、形成、应 用的全过程,让学生深刻把握知识的本质、学习科学方法与技能、形成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要重视“学后反 思”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在作业设计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开放性和创造性, 使作业更有意义。 作者在最后一部分精选了l1个案例,来自l1个不同的学科,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参考和 借鉴。 本书事例丰富,内容详实,论证有力,分析问题全面、深刻、透彻,观点鲜明、精僻、严谨,可以说为一线教师和教育工 作者提供了可操作性范本,值得全国相关专家同仁学习研究和参考。 (曹继莲/西藏大学理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