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部双一流大学名单公布

2023-03-07 来源:年旅网

  要实现“双一流”目标,每所高校都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激发创新活力。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大学名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双一流大学名单

  双一流大学的意义

  对于“双一流”应扮演什么角色,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党委书记胡凌云斩钉截铁地说:“ 双一流一定是扶优的。”

  “无论是增加名额还是微调,有一点我们要明确, 双一流 应当是比肩世界一流大学的,而不是遴选国内一流大学的。我们可以分层次,但是要遵守国际游戏规则。”胡凌云说。

  “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国际上,首先是参与者,然后是贡献者,最后才是改革者。我们不能自己说自己是世界一流。因此,标准还是应该与国际接轨,至少自然科学等学科,要遵循国际上的评价规律。”

  胡凌云说,“双一流”应当起到对众多高校的引领作用。“比如, 985 工程从实施到现在,牵引着整个中国高等教育迈上了新台阶,因此不能说扶优就是抛弃其他学校。”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双一流”一定属于“扶优工程”。

  “我觉得双一流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是要把国家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一些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里,这与支持教育落后省份、落后高校是两回事。对于支持落后高校,国家可以有其他的政策进行分类指导、分类支持。这个矛盾是可以解决的。”周绪红说,但“对于 双一流 而言,还是要选出一批拔尖的高校走出国门”。

  双一流大学建设时间节点

  作为继211工程和985工程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又一国家战略,国家“双一流”建设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各大高校甚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着教育部的正式表态,双一流最令人期待的时刻终于要到来!下面来看看近一年多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时间节点: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正式拉开大幕。

  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2016年7月22左右,网络流传出一份“首批双一流建设拟定的大学名单”,名单称北大清华8所大学被确定为首批一流大学,华北地区共有57个一流学科,该名单流传于各大网络论坛。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随后回应称,“目前教育部正与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争取尽早出台。教育部从未发布过双一流名单,还请大家不要轻信。”

  2017年1月25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实施办法》明确高校“双一流”建设每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此外,将设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由政府有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人员组成,采取认定方式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2017年3月12日,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回答“双一流”相关问题时表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它的性质定性就是八个字: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将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的方式来进行双一流大学评选。目前专家委员会正在组建,将在专家委员会组建后制定标准,完成程序,争取在上半年公布第一批一流大学和学科名单。

  双一流大学与211、985的不同

  什么是"双一流"?陈宝生解释为八个字"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标准是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机融合。"它不是"985"、"211"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陈宝生表示,"双一流"是全新计划,在"985"、"211"基础上,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在新历史潮流下推向前进。

  朱秀林表示,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工程,我国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升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对工程建设本身而言,的确还存在着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等问题,相对于部属“211工程”、“985工程”高校,许多地方高校受制于身份限制,很难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战略上不可避免地处于发展受限的不利局面,不利于调动高校建设的积极性。

  朱秀林表示,与211、985相比,《方案》实现了适度开放,鼓励特色发展、实行分类推进。大学的特色体现在学科的特色上,《方案》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明确了高校差别化发展导向,既适度发展综合性大学,也支持鼓励发展小而精、有专业特色的学校,实行分类推进。随着《方案》的颁布与实施,我国高等教育必将走向一个全新的多样化发展阶段,部属院校与地方高校将交相辉映,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中国气派。

  朱秀林认为,《方案》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突出绩效导向,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方案》提出,更多地以办学质量特别是学科水平、办学特色等因素作为建设资金投入的主要依据,在绩效评价方面,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支持力度,为有更多的高校全方位参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提升人才、学科和社会服务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必将充分激发出全国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办学活力,为我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增加了动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