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养老产业 人口老龄化 医养
一、步入老龄化时代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5.5%,养老金领取人员超过2亿人。老年人口总数还将进一步增长,到2025年将超过3亿人,2040年将达到4亿人。我国正在迅速地走进老龄化时代,养老产业正在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经历了最初几年一哄而上的养老地产开发之后,目前大量民营资本开始了以服务为中心的养老产业布局。
二、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一)前景广阔
养老产业的发展,有助缓解老龄化让中国面临的发展与民生的双重压力。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典型特点是“未富先老”,另一个是人口结构的“畸形”。因此,推动发展老龄产业,缓解未来护理服务人力资源紧缺状况,已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思路。
养老形式主要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社区养老,就是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自从2013年国家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以来,进入养老领域的产业的资本总量超过2000亿元。另有数据表明,90%的老人未来将选择居家养老,7%由政府支持的社区养老,3%则选择机构养老。所以居家养老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
这个领域缺乏能把资源完美整合配置的细分龙头。“养老”是一个横跨金融、地产、休闲服务、医疗卫生、轻工业等行业的新兴的投资方向,现阶段基本以政府为主导,整体业态处于“小而散”的格局。所以,养老产业将经历小微分散、细分龙头、横纵整合、垄断竞争四大阶段,或将随着老年人口规模增速的变化,在2030年左右进入成熟期。
(二)大量民间资本涌入
1.保险企业成养老产业的一大主力。泰康人寿投资20多亿建立了北京泰康之家养老一区项目。除了北京燕园已经开业,在全国已经有8个社区同时在建设,在上海、广州、苏州、杭州、成都、武汉、三亚,总的投资现在已经将近200亿。欧美国家医养结合少一点,因为他有全科医生的体系、家庭医生的体系,医疗体系很发达,所以养老机构不需要自己建设很多的医疗配套,但是泰康之家是在养老机构里边建立了自己的老年全科的诊疗和设备齐全的老年康复医院。
2.医疗和养老结合是养老产业发展重点。天津天同老龄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服务为核心,具有丰富实战运营经验,专业从事养老产业投资、开发建设、连锁经营、品牌管理的专业养老服务企业。其下属的天同医养院围绕自理、介助、介护老人的医、食、住、行、乐五大模块开展工作。突出医养结合特色,重点为失能老人开展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老人们居住的房间都有氧气和输液设施,如同医院病房。完善的医疗配套极为重要,否则社会负担和家庭负担太重,正因如此,医养结合最有吸引力的一点是医疗服务可以报销。
。IBG与红杉资本联合云锋基金投资75亿元的养老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计划在未来10~20年,将打造一个生活自如、环境优美、医疗照顾以及老年人生活场景的园区。
(三)国内养老产业市场情况
我国目前产业市场的供给主要以养老地产的开发销售为主。主要模式分为三类:
1.产权销售模式。此模式的优点在于资金回笼迅速,模式复制成本较低。
2.“销售加持有”模式。一方面可以使资金迅速回笼;另一方面可以灵活后期运营的持续收入。以万科集团为例:占比80%的住宅为出售产品,其余20%为持有型物业,其中就包括养老型物业。
3.会员制的“综合地产型”模式。其赢利主要依靠会员制收益、综合服务以及增值服务收益,以上海的“亲和源”模式为代表。不过,无论哪种方式,鉴于开发企业投入巨大,目前的养老项目多瞄准高端养老客户。
基于养老产业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众多一线房企(绿地等)以及保险资金(泰康等)已开始涉入养老产业。
(四)我国养老市场目前的主要特点
第一,建设投资额巨大,回报周期较长。
第二,缺乏先进的服务模式。
第三,主要的市场供应集中在中高端住宅销售,中高端养老社区和服务尤其匮乏。
第四,行业缺乏专业的标准和规范。
第五,项目多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些大城市。
第六,相关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
第七,项目实际运营不佳。
第八,还没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
目前,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上尚未形成知名度较高的专业养老产业品牌。涉入养老产业的各类企业对于养老产业的开发还处于基本的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但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下,预计到2030年,将诞生一批百亿级养老品牌,随着竞争格局形成,各主力品牌市场份额将逐渐趋稳。
。]
参考文献
《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是本市面向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权益保障的一部“总刚性法规”,兼具权益法、政策法和责任法等特征。条例修订从顶层设计的视角出发,积极回应老年人现实需求,丰富老年人权益内涵。目前,修订草案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长期护理保障、老年照护需求评估、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编制与落实、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内涵、医养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制度安排。
细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内涵
本市自“十一五”以来,着力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迄今已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养老和医疗服务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这一体系还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突出问题,亟须进一步厘清政府、社会与市场在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中的责任边界。修订草案根据政府、社会与市场的不同功能定位,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内涵予以细化,明确要求政府将基本养老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体现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提供方式既可以是政府直接供给,也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同时,完善政策措施,扶持社会力量提供公益性养老服务,支持企业提供市场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服务需求。
完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老年人特别是失能、患慢性病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是本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所需面临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失能老年人数量剧增、长期护理供需严重失衡、护理成本居高不下等。目前,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建立个人、雇主、政府三方分担缴费的社会保险形式,并配套相应的评估、支付和服务保障制度解决这一问题。本市也相继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制度探索,主要包括民政部门实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卫生计生部门实施的以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为组成部分的老年护理服务,以及人保部门实施的“高龄老人医疗护理保障计划”。上述制度的实施对缓解本市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服务对象覆盖有限、筹资支付水平偏低、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修订草案着力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对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作了制度性规定,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卫生计生、财政等部门应当完善老年护理筹资、评估、支付、服务等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符合本市实际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建立统一的老年照护需求评估制度
目前,在老年照护需求评估方面,本市民政、卫生计生、人保等部门分别在各自系统内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老年护理医院,高龄老人医疗护理等领域的需求评估工作,形成了三套评估体系,这些实践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总体上仍存在着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老年人重复接受评估、服务转介机制不畅、政策及资源碎片化等问题,致使老年人服务需求与现有养老服务资源之间难以实现有效匹配。修订草案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建立统一的老年照护需求评估制度,按照全市统一的标准对其失能程度、疾病状况、照护情况等进行评估,以确定照料护理需求等级,作为其享受相应的照料护理服务的依据;对其中高龄、无子女的老年人予以优先保障,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给予适当补贴。
合理布局各类养老服务设施
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紧张、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设施落后等问题较为突出。为从源头上加强规划指导和调控,修订草案明确规定市民政部门会同市规划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本市人口、公共服务资源、养老服务需求状况等因素,组织编制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相应的城乡规划。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推进落实。
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和资源整合
本市承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或设施主要为社区老年人托养机构、助餐服务点、助老服务社等。这些机构和设施,目前主要以政府兴办运营为主,社会和市场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资源分布较为分散。结合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强烈需求,亟须加大供给和资源整合。。
推动医养融合发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速度快、规模大、高龄化、空巢化,健康水平堪忧、未富先老、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等基本特征。2016年末我大陆总人口为138271 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3086 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003 万人,占总人口的10.8%。各种高风险老年家庭快速增加。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至2015年,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突破1亿人;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为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即使考虑到二胎政策,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趋势也不可逆转。要应对老龄化浪潮,政府必须从制度层面做出完善安排,才能更加从容的面对未来老龄化浪潮的挑战。
一、我国应对老龄化面临的制度挑战
(一)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面临数量和结构双重调整压力
1、老龄产业发育程度低
在我国,依靠政府满足数量巨大、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已不可能,必然要求发挥市场活力,发展老龄产业。一直以来,我国老龄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从整个产业链来看,产业链条短,产品设计与实际需求脱节。从市场供需结构来看,供需严重不匹配,一方面是一些大城市部分养老院一床难求,另一方面是总体空床率依然很高。
2、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支撑薄弱
相较于机构养老,我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缺口很大,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服务质量低、服务内容单一。在未来空巢老人、失独老人、丁克一族、“四二一”家庭不断增多的背景下,这一缺口将日益突出。由于认知不足和存在床位拥有率等不合理考核机制等原因,将发展养老服务业等同于养老床位建设的地方大量存在。
3、政府职能越位和缺位共存
一方面是越位,政府包揽了不该由自身承担的养老服务生产职责,直接代替市场去配置,降低了供给效率。例如公办养老机构管办不分、政事不分问题突出,民营机构与公办机构在税收优惠、贷款融资、职称评聘等政策方面不能享受同等待遇,无法形成有效竞争。另一方面是缺位,在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上,政府职能边界模糊,对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的均等化、优质化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二)医养结合类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1、专业化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由于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门槛较高,有条件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成为少数人的“享受”,多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型养老机构。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中,医疗资源更加匮乏,这就意味着近90%的老年人无法享受医养结合服务。在服务形式上,除了针对带病老人的护理之外,对当前国际上大力提倡的积极老龄化还认识不足,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服务基本还处于空白。
2、专业人才支撑体系薄弱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要求高。然而,由于工资待遇差、社会地位低、劳动强度大等原因,专业养老医护人员缺口非常大。我国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人员配置比重大致为管理人员: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后勤人员约为3:2:9:3。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高等教育机构大多没有开设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
(三)养老保障体系难以支撑快速老龄化带来的保障需求
1、基本养老金进一步开源空间有限
从基金运作来看,养老金的保值增值还未有定数。特别是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规范的情况下,基本养老金要在安全性和收益性之间寻找平衡面临巨大的挑战。从费率来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已经较高,我国企业职工“五险”的缴费比例,企业为29.8%,个人约为11%,合计超过个人工资的40%。其中,养老保险占比最高。特别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为企业减负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因此通过提高费率开源空间不大。
2、全国统筹尚未实现,影响养老金的调剂使用
目前我国养老金统筹在省一级,落实到实际管理层面统筹层次更低。尽管全国总体结余在增长,2015年全国养老金总收入为2.7万亿元,累计结余3.4万亿元,但各省之间养老金情况极不平衡,有的省能保发40―50个月,有的省只能发放1―2个月。据测算,“十三五”期间辽宁省养老金缺口将达到2546亿元,这至少表明目前的养老金充足性在局部地区值得担忧。
3、多支柱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建立
面对巨大的养老需求,仅由政府提供基本养老金来满足老龄人口的资金需求是不现实的。从国际上看,成熟老龄化国家多采用“三支柱”养老金模式,从而合理分配国家、雇主和个人养老责任。我国养老保障制度过于倚重第一支柱,二、三支柱发展缓慢。截至2015年底,全国只有7.55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保职工为2316万人,仅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加人数的6.55%。
(四)医疗保障制度对老年人保障需求的针对性不足
1、医保基金财务可持续性不足
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远高于其他人群,老年人口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将明显快于GDP增长速度,对医保基金的长期支付带来巨大压力。据测算,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支出是在职人员的4倍左右,预计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的比重将达3.06%,2030年将达8%―9%。医保基金统筹层次比较低,只做到了地市级统筹。尽管2015年底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存8114亿元,但仍有一些地区累计结余达不到人社部提出的备付6―9个月的要求。
(三)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提升其对提升老年人需求能力的承载功能
1、大力发展针对老年人的商业保险
积极发展职业年金和各类商业健康保险,推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通过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优化市场准入机制等政策,支持企业发起商业养老保障计划,特别是对于面向独生子女家庭和失独老人等特定群体的商业养老保险计划加大优惠力度。支持商业养老保险与老龄产业融合发展,着力规范商业保险市场,提升全民投保意识,使多数人能够放心投保、主动投保。
2、打破制度碎片化,着力提升统筹层次
抓住基础养老金统筹的机遇,下决心推动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可以先建立调剂基金,按照渐进的路径,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筹,例如让部分缴费低、基金结余多的地区每年上缴一定比例,再调剂给缴费高、基金结余少甚至收不抵支的地区,最终过渡到全国统一。
(四)加快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升老年人医疗需求能力
1、加快建立面向全体老年人的、独立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在我国,应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纳入社会保险范畴,政府承担起更多责任,逐步建立覆盖全体老年人的基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目前国内多将长期护理保险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在条件成熟时,应将长期护理保险单设险种,将医疗和生活护理全部纳入其中。但即使采取社会保险模式,也应从微观层面注重发挥个人和家庭的作用。
2、开源与节流并举,优化缴费机制与科学控制费用双向推进
在充分考虑我国老年人收入水平等问题的基础上,渐进式推进企业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当前应对退休人员缴纳医保的空间大小,以及对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能起多大作用进行精确计算。对于低收入群体,合理设计减免机制。在开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节流。尽快推动医保的智能审核,遏制医保基金的滥用和浪费。
(五)打破制度障碍,缩小城乡为老、养老待遇差距
1、强化政府责任,多种途径提高养老服务在农村老年人中的普及程度
明_由政府承担更多的农村老年人供养责任,提升软件和硬件并举。进一步提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农村老年人津贴制度,保障农村老年人具有老有所养的基本能力。政府除对“五保”老人进行服务,可以在农村考虑推行集中供养,组建养老福利院,改造农村敬老院的房屋设施及配套设备,使养老资源惠及尽可能多的农村老年人。兴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强化社区概念,推广健康老年人互助。
2、打破制度壁垒,推动社会保险的城乡统筹进程
关键词:购物中心;大数据;O2O; 消费需求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11-0043-03
Exploration of Commercial Shopping Mall Design in Big Data Era
LIU BO-FANG, YANG LIN(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premise that commercial shopping malls can meet daily consumption demands of people, they are also the places for urban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fe. The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data analysis into shopping malls under the current big data era background,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shopping malls, including zero logistics, after-sales service, emphasis on experience and function one-stop service, they can do online and offline interactions with E-commerce. Besides, it explores the innovation of future commercial shopping mall design.
Key words :shopping mall; big data; O2O; consumption demand
Internet :.cn
一、前言
。90年代初期引入国内,受到开发商的青睐,在上海、北京、西安等一二线城市迅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市场经济发展,也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电子商务和数字科技的发展,信息智能化及个性化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形为,在这种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国内购物中心发展速度快、时间短、同质化等问题更加显而易见,改造升级、倒闭并购时有发生。如何改变现状,使商业购物中心设计得到创新,下面就未来购物中心的发展趋势做出探讨。
二、社会背景的转变
(一)O2O模式
O2O即Online To Offline,指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的结合,形成线上销售前台促进线下销售的一种运营模式。
数据显示,在2014年“双11”当天,全网交易额为805.11亿元。如此大数量的交易额,充分体现了电商对当前商业市场的冲击力。而线上销售便捷、性价比高、品类全等优势也被房地产、汽车和一些服务企业看重,并逐渐加入O2O模式,实现线上线下销售一体化。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
大数据(Big Data),指人们通过海量数据的挖掘研究,再基于数据分析做出的发展与创新,并将其运用于各个行业内的一种有力工具,可预示消费水平及营销情况等内容。
通过网页浏览,形成庞大的用户数据,包括用户性别、年龄、爱好、上网轨迹、购物行为、消费方式,有助于为消费者打造个性化服务,也可及时把握市场需求,扩展消费内容。正是受到这些数据的分析及支持,网络电商发展才会如此迅速,并推动了服务性等行业对O2O模式的运用。
在这种大数据时代及O2O销售模式的大背景下,作为实体销售行业的商业购物中心,该如何突破创新,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呢?
三、人类日常生活批判论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由哲学家列斐伏尔提出,是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他认为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社会的到来,导致了不理性消费形为,使人们陷入“物质消费过剩,精神消费缺乏”的现象。日常生活消费与一切人类需求及社会变革相关,消费行为的转变也反映着社会背景的变化。如今随着经济时代背景和数据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消费需求也处于一个上升阶段。
(一)精神需求:精神性消费
这里所谈到的精神性消费主要包含两种:一是物质品牌精神性消费,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品牌效应,通常大家会对自己所熟知的品牌采取持续性选购方式,减少挑选内容以节约时间成本。而线上销售的方便快捷性,使这种精神消费方式在购物中心内相对处于一种弱势状态;其次所谈到的是体验性消费方式,包含娱乐休闲、文化、高科技智能、体验店消费等内容,在购物中心内与物质性消费相辅相成,形成消费人流的循环状态。
当前的部分物质需求也含有精神需求,如餐饮业,消费者选择的餐厅便是对其空间环境氛围的认可及消费,在满足了解除饥饿的物质需求外,身心会自然地进入一种安逸的社交状态,成为顾客交流的最佳场所。重精神性消费的体验已成为购物中心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时间需求:“全天式”消费模式
以北京购物中心为例,通常营业时间为10点―22点,共计12个小时,无论从购物、休闲、体验上都得不到全方位满足。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如北京,区域常驻人口多,社会结构繁杂,生活压力大,产生消费欲望的时间亟需得到进一步扩展,建议可从早6点―凌晨3点,其余时间进行购物中心后台操作。
消费时间需求的增加,满足了各类人群生理性、社会性、精神性的消费需求,提高了购物中心的城市活力,同时也是与线上销售形成抗衡的有力模式。
(三)人群需求:重老年、儿童消费
当前购物中心主要以女性客户为主要目标消费人群。随着国内老龄化现象的上升,未来老年人的数量大幅增长,而且大多也是由现在的消费群体转变而来的,所以老年人将会成为购物中心的重要消费群体。
;娱乐性,培养和养成一些新的兴趣爱好;交友性,老年人也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上有一定的需求。
所以,未来的购物中心的设计一定要结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特点,创造更人性化的购物体验,带来安全、便捷、适老的空间环境,提高老年人的购物幸福指数。
儿童是家庭人员的核心凝聚力,具有好动、好奇、好学等特征。一个良好的购物空间环境,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窗口,智力及娱乐活动的参与及与其它儿童的交流互动,为孩子的成长过程增添了更多趣味性及开拓性。在购物中心设计方面,应做到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提供相应业态消费,并拓展相关成人产品消费,形成家庭式购物消费。同时儿童类业态广、主题性强、差异性大,也是解除购物中心同质化现象的有利手段。
四、购物中心设计的创新
(一)体验式消费的动态空间布局
建筑本身作为一种静态的方式存在,顾客的消费行为分为目的性消费和无目的性消费,消费过程伴随多变性及随机性。所以购物中心设计应起到诱导性作用,空间开敞流动性更强,形成动态性空间。
在空间功能的平面及立面设计上,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消费方式、业态特点做出合理规划布局,将购物、娱乐休闲、儿童业态、交流空间、体验性空间做出人性化交叉分配,形成审美、情感、思维、活动体验的完美融合,将一站式消费体验穿插于整个空间环境中,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消费文化模式,满足动态性消费需求。
(二)智能化、科技化购物中心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行业的盛行已是不可扭转的趋势,而在购物中心如果实现智能化购物将会是对其核心竞争力最强大的支持。
合理利用大数据平台:电商行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对个性化数据的支持,但其在商品真实体验、物流、售后保障方面处于劣势。未来的购物中心内,我们必须吸收大数据时代的优势,设计数据个性消费化平台,使顾客在购物中心内登录自己的大数据帐号,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产生个性化产品显示,再结合购物中心内的相关店面,进行定制式推送服务,形成智能化购物中心。
科技文化业态将成为精神性消费的一个重要分枝。如科技仿真娱乐项目游乐园、3D立体游戏、虚拟现实、高科技亲子乐园、体感互动影院等。这种全新的消费方式可以吸引到大量的客户消费人群,与其它服务性商业互补,带动顾客消费。
跨界设计
。
何为跨界设计?
人类是高智商社会群居性动物,思维逻辑受社会现象左右,对传统设计及固有行业形成一定依赖性,不善于破坏规矩,进行交叉创造设计。跨界设计可以有力的打破限定,形成多重的设计形式。在设计过程中可被用到的因素有:品牌效应、业态特征、功能优势、图形元素等。
位于西单大悦城内的Apple Store零售店,集合了销售、体验、咨询、售后维护四大基本功能。在这些服务和等待过程中,顾客会花大量的时间停留在店内。 Store产品性能。这种跨界设计集合了各种业态的优点,在主力店内起到补充作用,使顾客在情感、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得到全方位服务,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模式,并不是单纯的商品交易形为。店内引进的产品也能在品牌、功能上形成展示平台,提升商品价值,创造更大的效益。
(四)儿童类业态的安全性和创造性
儿童是家庭凝聚的驱动力,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使得对孩子的培养不仅停留在校园式教育,在思维逻辑、语言表达、社交活动、特长爱好上也提出了新的需求。
。在儿童凝聚力下形成的1对1或1对多的家庭式消费团体,延伸出成人与儿童相关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业态结构。
所以以购物中心儿童类业态的发展过程中,要以儿童心理需求为核心,结合家长理念,设计出安全性高又附创造性的空间环境,再配以适当的成人消费,可以提升空间消费活力。
安全性:儿童拥有极大的好奇心及能动性,6-10岁的儿童活动范围辐射半径大,室内设计过程中,空间尺度要以儿童的视野范围为基础,材料不易太硬,选择柔软性安全性材料,细节方面应使用大量的圆角造型,提高儿童安全系数。
创造性:儿童思维活跃,对色彩及图形图像的敏锐程度较高,喜欢接触新事物。在商业店面展示空间及公共休闲空间内,从色彩、灯光、造型、主题方面,做到以“儿童心理需求”为核心,设计更为开放活跃、趣味性强的创造型空间氛围。
。
在公共设施方面,母婴室、儿童专用卫生间、服务性儿童推车等方面也要做合理性设计。
(五)适老化体验式购物中心
未来城市进程中,老年人会形成社会的主要群体,完善老年人的购物形为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会随之下降,物质需求低,精神需求高。购物中心可以形成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方式平台,可以与家人共享空间功能,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相应业态,吃、喝、艺、娱、交流等一系列活动都可以得到满足,是未来家庭式购物中心发展的大趋势。
适老化,主要从服务及空间设施两方面进行。设有专门的老年人服务台,并租配有轮椅、助听器、拐杖、老花镜等服务性产品,使他们的消费形为更为便捷舒适;空间引导系统设计要注重清晰简洁性,便于老年人的识别,在适当的空间中设有休息座椅、无障碍式扶手,卫生间内设计专供老年人使用的无障碍卫生间。
文化性,老年人除基本的购物消费需求外,还希望有一些兴趣性空间,如老年教室、老年之家、古董收藏室、书法绘画室、茶艺室、植物栽培室等,这些共性空间的设立,可以集结更多的共同爱好者,组成类似“票友”的团体,促进交流,提升购物空间的品质定位。
。
(六)旅游式购物中心
何为旅游式购物中心?美国娱乐零售典范Mall of America,引进了大量的娱乐休闲元素,吸引了大批以购物和旅游为目的外地客户群,内设立了教育机构、医疗保健、邮政、银行、结婚礼堂、治安巡逻等,形成一个旅游式社会小团体,健全的服务和极致的客户体验使得该商场每年可创造2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购物中心实际是人们生活的契合点,场所塑造的是一种城市空间公共意识,一种开放性、共享性的城市体验,并可产生持续的社会价值,带动城市活力。零售业中融入更多娱乐体验性产品,提升了消费者精神需求,将顾客感官引入更为舒适的状态,激发内在需求欲望。
北京常居人口多,城市节奏快,工作强度高,生活压力大。在节假日期间也会产生物质和精神消费的需求。在旅游式购物中心内,可以满足顾客生活中的吃、喝、购等物质消费需求,其次会增设主题性大型游乐场做、作为购物中心的核心地段,吸引来往大量人群的眼球,促进了消费、带动了空间活力,也满足了人们排压释放、重回自然的轻松体验状态。
完善的服务业态、多元而高融合的环球式购物空间,配以超体验和探索性的娱乐设施环境,使消费者可以在假期“足不出户”地度过一个旅游式的愉悦假期,带来超体验、一站式的购物体验。
结语
购物中心是市场计划经济的产物,体现了人类对商品交易和服务需求的消费价值观。消费时代的来临,使人们更多的是对精神体验式消费的需求,而当前国内购物中心的设计还有待提高。
完整的全天式消费模式,重体验的动态空间设计,智能化、科技化,跨界设计的消费业态,结合成年人、老年人、儿童的人群特点,营造出一种超体验、一站式、旅游式,创造性的购物空间环境,满足了新消费时代下消费者对市场消费的需求,物质消费和精神性消费得到满足,缓解了生活压力、体验到社交游艺带来的乐趣,充分的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当前及未来购物中心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孙海燕.日常生活批判在中国设计研究中的现实意义[J].装饰,2015(7).
[2] 严广超.浅析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商业购物中心设计[J].新建筑,2005(6)
[3] 张宇.大型购物中心的动态化设计-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J].建筑学报,2009(7).
[4] 易水.商业空间的创造与整合[J].时代建筑,2005(2).
调研组对二道区不同经济类型的企业数量、行业构成分布、经营、税收、对全区整体财政贡献率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总体感到,几年来,全区税源建设呈上升的趋势,税收逐年增加,为确保财政收入,确保民生改善,确保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税务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克服不利条件,保证了税收完成既定目标。但喜中也有忧,制约二道区税源发展还有一些不利因素,如区纳税企业多、额度小、税收总量少;行业结构发生变化,一产、二产税收减少,三产效益没有体现;税源结构不均衡;财政贡献率下降,招商引资成效还未显现等。
为推进二道区税源建设,调研组建议:一是培育企业军团,打造企业航母,加强重点税源建设;二是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三产;三是引进企业要把近期和远期效益结合起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四是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税源持续增长。
(于占林 庄为民)
围绕“三保”目标 认真开展监督工作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长岭县人大常委会注重突出实践特色,组织开展一系列检查、调查、视察工作。一是围绕“保增长”,开展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视察活动、城市规划实施情况调研活动、听取县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情况报告、听取县政府财政预算和决算报告等四项专题调研;二是围绕“保民生”,开展《义务教育法》和《食品卫生法》贯彻实施情况检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调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调查、县乡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情况调查、全县畜禽防疫情况调查等五项专题调研;三是围绕“保稳定”,开展公安“三基建设”情况视察、县人民法院执行情况检查、县检察院监所检察工作调查等三项专题调研。
为提升调研工作实效,长岭人大创新三项措施:一是在调研力量的组织上体现代表性。每个专题调研组分别由县人大常委会5名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委室为责任机构,邀请对被调研工作比较熟悉的人大代表参加,并要求县直有关部门协调调查,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二是在调研方法的选择上体现灵活性。采用点面结合、好差结合、明察暗访、上下联动的调研方式,把听取汇报、实地察看、走访群众、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力求摸清实情。三是在调研对象的确定上体现自主性。调研组自行选“点”,自找调查对象,被调查对象不限身份,体现调研对象的广泛性、普遍性。
(杨宏光)
东昌区人大代表视察新农村建设
近日,通化市东昌区人大常委会组织本选区市人大代表,对东昌区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视察。
代表们先后实地视察了东昌区江东乡保安小学;环通乡长流村道路两侧绿化工程及村容村貌、长流村无公害蔬菜基地;经济开发区的盛信保健品有限公司、克恩日化有限公司;金厂镇小城镇建设、大明乳液有限责任公司、龙头天瑞食用菌基地、龙头村新农村建设及村容村貌、龙头村泥草房建设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
东昌区副区长曹武就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小城镇建设、农民医疗保险及农民养老保险等方面向代表们做了综合情况汇报。代表们对东昌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区政府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实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代表们还就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做好农民医疗保险和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81-01
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步迈入老龄化,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新兴的健康管理模式在中国将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古代“上工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养生理论,提供了完备的保健方法,可以认为是早于西方的中国独有的健康管理模式。故中医药的参与,必将使健康管理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作为中医院,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创新服务系统和运营模式对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均有极高的价值。下面结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主要谈一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控制与健康管理。
1 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经过专家的大量研究,结合我们的临床工作,认识到与糖尿病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肥胖或超重、不良饮食习惯(高脂肪饮食、高糖等)、吸烟、静坐少动、年龄、摄盐过量、精神因素、病毒感染、睡眠不足等。
2 对糖尿病危险因素实施管理的背景
2.1 糖尿病治疗要五驾马车并驾齐驱,即饮食、运动、药物、教育、监测。工作中我们受到启发,对其危险因素控制也是一样,首先是早发现,即检测;其次是对危险人群进行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改善饮食、合理运动,必要时加上合理的药物干预;再进行检测,周而复始,直到消除危险因素,故二者方法是一致的。但控制危险因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的发生,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对人类健康有极大的意义。
2.2 社会需求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另一个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并发症常累及多个器官,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从干预危险因素入手,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不仅利民,而且利国。。
3 健康管理手段
3.1 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本着科学、客观、负责的态度,不夸大服务人群,采取多种教育形式以实现自我管理,防止糖尿病发生。
3.2 确定目标人群
3.3 具体干预措施 转变观念,首先让病人明确,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疾病,其管理目标就应转变“无病”和“治愈”这种旧的健康观念,应向“生理、心理、社会的功能完好状态”转化。所以对实施预防干预的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仅要精通糖尿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全过程,了解早期预防干预的实施方案,还要富有爱心、同情心和耐心,能换位思考,工作中能够得到服务对象的充分信任。同时,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了解服务对象最想知道和最想解决的问题,预防干预过程要谆谆诱导,从小目标做起,不求急功近利,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个人健康水平,防止疾病发生的目的。
3.3.1 教育讲座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长,自我保健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医学知识在多数人中相对匮乏,对疾病预防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对诱发糖尿病的因素、糖尿病前期相关知识了解的人更少,使一些人失去早期干预,预防糖尿病发生的最佳时机。所以,健康教育要贯穿体检、评估和干预的始终,要不拘泥形式。应采取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形式:(1)健康教育课堂讲座。(2)健康咨询:即一对一指导。指导内容包括:病情监测,膳食日记,饮食,运动和心理平衡,健康社会行为方式指导。(3)阅读有关健康手册、健康展板,参加有关健康讲座。
3.3.2 个体化调节(个体化方案制定) 原则上首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心理调节,再考虑物理疗法如针灸、推拿、理疗、气功等,最后再考虑药物疗法。(1)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人类的许多健康问题在某些程度上都是由有害健康的行为方式引起的。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预防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但改变已形成的生活方式其实很难。如果干预方案复杂,或是要求进行长期的行为改变,预对象的依从性会更差,这称为“上医治其未成”,所以把治疗未成疾病的医生称为“上医”的原因之一吧。。但结合每个服务对象,其生活方式不同,我们制定的干预方案也有所不同。因为病人客观情况不一(如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对健康渴求不一,依从性不一,制定的方案就不同,主要是便于实际操作。(2)体质调节:我们根据《内经》和《伤寒论理论》的三部六经理论,把人体分为表、半表半里、里三个不同部位,每一部位赋以阴阳不同的病性,划分为六类证候集合群。但不越六病,提出了三部六病体质的观点,根据六经体质的不同,对疾病易感性不同,结合治未病思想,对疾病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一为未病先防,二为将病防发,三为既病防变。(3)针灸、推拿在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应用: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我院在针灸治疗肥胖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实践证明针灸减肥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针灸对机体的总体影响,二是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4)心理调节:糖尿病是常见的心身疾病,预防糖尿病也要注意缓解精神压力,无论处在顺境还是逆境,都应当保持心境相对平衡,情绪稳定,不急躁,不抑郁,这对于预防糖尿病十分有利。指导服务对象采取自我发泄、自我表白、保持运动、按摩、做事转移注意力、换环境、听音乐、行为控制等手段进行心理调节,必要时请专业心理医生咨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