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形势;中学生;德育建设;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育环境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
中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他们思想品德的养成存在一个模仿别人的过程,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各种各样感官发展较快,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但是对于问题的分析还没有形成自主判断能力,这一时期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德育建设有促进作用,家长能够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从而对孩子的教育尽职尽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对学生德育建设产生负面的影响,家长重分数轻素质教育,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这样的教育理念和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严重阻碍学生的德育发展。
(二)教育方式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
。例如,专制教育,很多家长受到观念的影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子女过于苛刻、专制,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子女,不仅遏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他们的自主性受到压迫,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存在逆反心理;溺爱教育,现代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里的一切,父母将他们看做掌上明珠,过度的关怀导致能力欠缺,一些孩子从小享受,不知道奉献,从而形成自私心理;。
(三)教育观念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
很多家庭教育中,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其他的价值观、是非观就是次要的。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家庭中无需注重这些问题,这种教育观念造成德育教育误区,最终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等方面都会造成消极影响。
二、优化家庭教育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的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德育教育需要有好的环境作为支撑,学生德育建设的基础是家庭教育,因此,需要不断优化家庭环境,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当中,使他们的思想品德觉悟得以提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所处的环境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是中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同时也是影响他们思想品德的首要环境。不同的家庭环境对于中学生德育建设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为此,家长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选择,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对孩子不正确的思维加以引导,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父母相处融洽,很好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家长的期望是家庭环境构成的一部分,现代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往往会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不仅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因为不能实现父母的愿望会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负效应。所以,家长必须在对子女的期望值上加以控制,根据子女的实际状况合理调整期望值,这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采用民主开放型的教育方式
父母应该采取民主开放型的教育方式,寓教于日常言谈中,平等地对待孩子,并且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稳定性及聪慧性等各种优秀品质方面有突出的优势。父母不应该过分溺爱孩子,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还应该教会孩子学会爱人,学会付出,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爱集体、爱他人的良好品德。父母要把孩子的权力还给他们,让他们适当做做家务,让孩子懂得家庭成员既有享受的权利,又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通过劳动让孩子的智力得到开发,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从劳动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这样他们才能够学会换位思考,才能够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孩子能做的事情父母应该交于他们做,让他们在做事中学会关爱,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尊重别人,这对他们德育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使家庭教育在学生德育建设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家长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把握德育发展的变化和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子女尊重和理解,子女犯错误时,不应该采用棍棒解决,应该给他们多讲道理,让他们明辨是非,从而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父母应该给予子女认可,不要一味用成绩衡量对错,衡量子女的能力,应该多给予他们鼓励,增强他们学习自信心,这对于他们人格成长和健全有很大的帮助。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教会子女学会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学会帮助他人、理解他人,这对促进子女思想道德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人的发展主要受三方面教育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其他两个教育无法取代的内容。现代教学中,学生主要表现为自觉性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因此,需要不断改善家庭教育方式,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从而为中学生德育健康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单位:武汉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侯淑芳.和谐的中学生德育建设呼唤良好的家庭教育[J].商情,2013(32):279.
[2]杨艳,王芳蓉.和谐的中学生德育建设呼唤良好的家庭教育[J].东方企业文化,2011(18):276.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 德育工作 困境 对策
说到厌学、上网、早恋、打架等一系列问题,中职学生占了大多数,当教师面对问题不同的学生时,也就大大增加了教师德育工作的难度。面临各种困境,关键是找到问题并解决。因此,中职班主任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爱心,改革传统教育方式,给予学生鼓励和爱,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从而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德育工作中中职班主任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自身条件的限制
中职学生普遍喜欢追求个性化,标新立异,特立独行,有着青少年特有的从众心理,盲目追求、盲目攀比。只注重外表,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行为偏激和学校的规定要求产生激烈矛盾,师生无法正常沟通,最终影响自身成绩,进而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我放弃。其次,中职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常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导致中职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遭到周围人的批评、嘲笑而产生自卑、叛逆、无所谓的思想。学生的抵抗情绪和单一的教育模式使教师工作增大了难度。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所有教育的开端,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方向。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但由于对孩子失望,大部分父母把孩子送进职业学校都是抱着“先这样吧,没有什么大事,混混日子就行”的想法,父母对孩子缺少信心,加上家庭环境冷漠,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对孩子的关怀不够,使孩子感受不到爱,产生自卑、叛逆、逆反等思想。例如,父母常年在外,对孩子平时生活不在乎,只是一味地给孩子物质享受,忽视了孩子真正的需求。长期接触社会风气不良的学生更容易染上偷窃、吸毒等恶习,等到发现时已经铸成了大错。家庭环境的冷漠,父母的不上心,对德育工作的实施又增加了困难。
(三)教师的自身观念
教师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者,是学生心中的榜样和旗帜。提到中职学生,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差生。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学生,只是简单地传达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缺少沟通,认为中职学生学习差肯定其他方面也很差,所以在教育上多采用严抓、严打等强制手段,进而导致了师生矛盾日益激化,师生关系日渐疏远。
二、提高中职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尊重是彼此沟通的开始,而爱将我们每一个人拉得很近。中职学生成绩普遍较差,这是毋庸争议的事实。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应该用有色的眼光去衡量学生,学生在教师的眼里应该是一样的。在学生的世界里,教师就是榜样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他会对老师的言谈举止进行模仿,而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也会影响学生产生负面情绪。所以,教师师德的建立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首先,教师要先学会尊重学生,用真诚尊重拉近彼此的距离,只有相互尊重,和学生之间平等相处,这样在学生想自我放弃时,教师才能和学生进行深度沟通,开展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德育教育需要家人的爱
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孩子教育的先决因素。古有“孟母三迁”,可见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单一的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也要加强家庭教育。大部分父母总是抱怨孩子在学校学了一堆坏毛病、坏习惯,把责任都推到了学校身上,而忽视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德育教育是要家长和教师之间相互沟通,重视孩子,共同配合找到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而不是父母把孩子简单的扔给教师和学校。父母平时要给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树立良好的德育形象,和教师一起用耐心、用爱去帮助孩子重新找回信心,让孩子勇敢地改变自己,从而变得越来越好。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全面发展教育
一名称职的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帮助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是教师的主要目的。同时,教师需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学生共同进步。中职学生大多经历过多次的失败和嘲笑,从而产生自卑、堕落的心理。当面临这种情况时,教师要正确地运用德育教育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爱,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及时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对学习重新找回自信心。其次,教师还要对学生充满真诚热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没有放弃我,我很重要”。当感到别人重视你时,这份重视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和力量。一个人学习不好并不代表他就一无是处。况且,现在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育,不能只是单一注重学生的学习,而是需要学生全面均衡地健康发展。在德育教育的正确引导下,教师应多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道德、集体感、班级纪律的重要性。
三、结语
中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既烦琐又辛苦,班主任不但要对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同时还要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素质修养。每一个经历过太多失败、不受到重视的人,其实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的,他们也想通过努力有所改变。所以中职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很重要的,正确的德育教育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找到正确的方向,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亚琴.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困境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6).
[2]夏世峰.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J].电子制作,2015(11).
一、幼儿教育中常见的教学误区
1.幼儿教育机构和家长的思维误区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家长盲目苛刻要求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强迫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少年宫,培养所谓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施加了太多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压力。家长的过高期望几乎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导致相关的幼儿教学机构不得不适应这样的教育发展“误区”,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知名度,提高教学成绩,刻意追求高分数高成绩,甚至出现了“幼儿入学考试”这种较为荒诞的考核手段,不但不利于开发孩子本身的智力、思维能力、动手实践等多方面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2.教学内容的不合理设置
幼儿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幼儿阶段对学生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启蒙和思维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给他们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空间。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国内大部分幼儿教育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模糊,偏高等化,幼儿实际上接受的是小学教育,不适合对于学生自身的智力开放,容易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用成人的思维和眼光看待问题,不能充分理解孩子的想法,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让两者的沟通变得异常艰难。
二、如何从误区中走出来
1.明确教育目的,提出实质内容
幼儿教学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幼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自我意识,同时还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因此,幼儿教育要明确教学目标,从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入手,着重参考孩子的年龄和特有的心理特征,在保留幼儿教育机构自身的教学特点后将合理的教学课堂安排其中,让学生能够在一个适合自身成长发展的空间里健康地成长。
2.特色教学,家校合作
教学是一个培养、引导、鼓励学生成长的过程,特色教学就是要运用这一点,从孩子出发,把握该年龄阶段学生特有的心理,教学方式以游戏为主,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支持、引导孩子,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实现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青少年发展;不利因素;家庭;学校
一、家庭教育中的不利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孩子的行为习惯、思想动态都会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那么,家庭教育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
1.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
家长普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和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不甘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其他孩子,一旦发现有落后于其他孩子的苗头,就会给孩子施加压力,或者将孩子送入各种辅导站、培训班,不管孩子是否愿意,美其名曰加强孩子的学习,培养孩子的兴趣。他们没有跟孩子探讨过,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长久下去,孩子会变得逆来顺受、得过且过,效果适得其反,而家长也只会越来越着急、越焦虑。
2.父母未起到榜样作用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对孩子的榜样作用强过嘴上教育百次,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唯有自己做到了,在教育孩子时才有底气,有说服力。但有些家长以父母自居,教育孩子的时候觉得孩子得听、得做,但对自己就另当别论了。这样会导致孩子嘴上接受教育,心理产生反感,行为叛逆。
3.父母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缺乏鼓励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更多的家长有一种“小孩子不打不成材”的观念,认为唯有打才能让孩子长记性,才有教育效果。所以,社会上才会出现那么多“虎爸”“狼妈”。青春期的孩子有强烈的叛逆行为,有较强的自尊心,如果不做好有效沟通,打骂式的教育方式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将他们逼入极端。
4.压制孩子成长中的好奇心
对于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说,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如果没有正确的讲解和引导,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会使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多走弯路。
5.缺乏有效的沟通
很多家长认为,大人是一家之长,对孩子反复讲道理,喋喋不休,在沟通的时候不是以问题为中心,而是以家长的教育为中心;不以开导为主,而以训斥为主。更有甚者认为自己有权利鞭打孩子,这样只会使家长与孩子的心离得越来越远。而且,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家长更应该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6.过分看重学习成绩
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孩子的全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人更为重要。当前,家长往往把学习成绩当成衡量孩子前途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实,在各行各业的成功者中,有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有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只是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志向不同,当他们找对了方向,通过努力都能够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二、学校教育中的不利因素
1.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1)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00后,他们基本上没有吃过苦,更别说饿过肚子。所以,家长、学校、社会对他们更多的要求就是读书,从上学开始就是读书。问他们为什么读书,更多的学生认为是父母让他们来读书的。
(2)学生变了,学校教师也得跟着变,不能用老一套的做法教育学生。在变的过程中,学校要做好引导工作。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学习,不能一味地采地填鸭式教学。其次,用学生自己探讨或者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升华到民族大义,小则为自己的小家,大则为国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学习,学习也会变得愉快轻松。
(3)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严师,“严师出高徒”。年纪越大的教师要求越严,但对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很少臣服于教师的威严,更多的是叛逆。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得让学生爱上你,才会认真学习这门课。很多教师认为自己高高在上,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缺少亲切感。放下身段,融入学生,教师会看到不一样的学生。
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幼儿教师队伍十分薄弱,质量难保证。园长办园理念的偏差和教师专业素质的缺乏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有的幼儿园没有教材,也没有课程表,完全采用“注入式”或死记硬背的方式施教,片面而直接地向幼儿传授小学才能接受的知识,“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园长专业素质低。民办幼儿园园长对学前教学管理知之甚少,大多凭自己的经验而且兼做教师。二是教师数量少。绝大多数幼儿园的保育和保健工作都是由老师兼做,幼儿教师的数量无法满足教育工作的需要。三是教师素质低。部分幼儿教师为初中文化程度,甚至没有受过职前培训。四是教师流失快。公办幼儿园中的编制外教师和民办幼儿教师的工资标准、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聘任退休等问题没有统一的制度规定,各项待遇在政策上得不到落实,加上收入低,导致有的优秀教师流失到中、小学任教。
2.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素质教育意识已然根深蒂固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还有不少幼儿的家长还不能够将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放在一个足够重视的位置。作为成人,我们自然明白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成长,甚至成功的重要作用,甚至远远超过智力因素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但或许是经济发展、文明进步还达不到一定的程度,或许是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情的影响,也或许是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于父母人性的桎梏,中国父母往往对于孩子的要求说一不二,宁肯付出自己的个性与幸福,也要求得孩子一时的欢笑,并且没有意识到这种可怕的意识与行为已然悄然对于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并终将影响孩子强大人格的形成。另外一个方面,受传统科举考试,应试教育余毒的影响,我们中国的家长常常把自己成人对于社会的认知强加于孩子身上,试图让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在孩子的身上再现辉煌,于是他们无视幼儿年龄段的合理需求,无视孩子个性情感的培养,以自己的意念强加在孩子身上,结果是溺爱与一厢情愿交相辉映,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个拥有不少固定知识,而缺乏一定创新精神与能力,缺乏一定个性意识与强大精神的社会畸形儿。
3.教育内容存在超前化现象。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应赢在起跑线上,幼儿园也为迎合家长要求而注重幼儿的知识教育,以至在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教育内容超前化的现象。而在农村更是如此,农村幼儿园依附于小学,“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教育教学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小学”,“小学化”现象尤其突出。幼儿教育侧重于读、说、写训练,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同小学如出一辙。由于条件所限,很多幼儿园缺乏开发儿童智力的游戏和设备,与小学教育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幼儿教育更为随意、灵活。对幼儿来说,知识的提前灌输,虽然可以让他们提前学到一些知识,却不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4.学前教育不断走向市场化。近些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市场化,社会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越来越多,在监管制度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一些学前教育机构目的偏于盈利,节约开支,轻视了为幼儿成长提供优越育人环境。许多个体学前教育机构办学条件差,租用一些民房或陈旧的闲置房,学习设备简陋,不具备应有的安全通道和保暖、采光、通风等,安全性和娱乐性差,幼儿需求均很难保证。
二、解决建议及策略
1.提升素质,夯实队伍。一要建立幼师登记管理制度。教育部门对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幼儿园教师要予以注册登记,通过健全管理,为其业务培训、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评优评先以及有序流动提供制度保障,对公办园的园长及正式聘用的幼儿教师,相关部门要严格编制管理,建立考核制度。二要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教育部门要把幼儿园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制订科学具体的的师资培训计划,对象应囊括园长、保育人员等所有的教职工;内容要涵盖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实行就近培训、下派培训、对口培训,要把好的典型在培训中加以推介。三要健全幼师待遇保障制度。要完善和落实幼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和社会保障政策,要确保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奖和评先等方面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权利。教育部门要建立养老保险专项基金,由乡(镇)中心小学负责运作,统一管理,采取县、乡、村、个人按比例分级承担的方法,为聘用的骨干幼儿教师办养老保险。
2.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从他律转为自律。着眼于目前的幼儿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园所教育,一般都以家长与教师的他律为主。“不许这样”,“不能那样”的声音充斥着我们的神经,不绝于耳,没有为什么,只有绝对的服从。或许我们也明白这样做是不好的,但我们总也想不出来该怎么办,对待孩子的哭闹,我们总是显得手足无措。笔者以为,我们应当遵从幼儿的心理规律与认知特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与一举一动当中渗透一定的幼儿本位意识,促使他们从他律转为自律。譬如,日常生活中每当遇到别的孩子的无理取闹,我们就需要对孩子说,你看这位小朋友做得不够好,是得不到别人的喜欢的,他的父母也会不喜欢他的,我们以后可坚决不能如此啊。还有,对待孩子合理的需求,对于目前能力办不到的,我们要向孩子解释清楚原因,让孩子从理性上明晰不能这样做的原因,对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从幼儿开始,就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记习惯,让他们在日记当中明晰每天的过失,不断地改过迁善,进而对于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到一定的督促与激励作用。当然,日记的形式不一定非得用文字记述,可以是睡前教育,可以是音频录制等。
3.整合资源,促进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国民教育体系应将学前教育纳入统筹考虑,幼儿园布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通过发展公办幼儿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的惠及面。鼓励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通过举办分园或者合作办园的方式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快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市、县(市)、乡、村学前教育网络改善保教条件;统筹安排新建小区幼儿园,推动幼儿“就近入园”。小区配套幼儿园是学前教育资源整合的载体,通过零租金方式委托或者将其办成公办园;着力打造示范园,对一些办园行为规范、水平较高、社会效益较好的幼儿园进行精细化管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4.改变传统的家庭封闭式教育方式,注意保持家庭内外信息的交流沟通。传统的家庭教育抱定“家丑不可外扬”,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很多家长将错误隐瞒,不与学校教师沟通,往往因此失去了更多的督促力。另外,传统教育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不给孩子交流的机会以及对家长的说法和做法提出意见。。
关键词: 幼儿教育 主题活动 有效性
主题是对一个事物的深入研究,主题教学能丰富儿童的心灵生活。所谓的心灵生活包括知识技能、情感、道德和美的敏感度,主题教学的内容取材于孩子所熟知的世界。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活动课题大部分是从幼儿的兴趣、热点生成的。同时,幼儿的兴趣点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全部采用“一刀切”式的集体教学,一部分小朋友的兴趣、愿望往往就得不到满足。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环境,提供适时、有效的帮助,更好地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一、对幼儿认知方面的影响
1.从幼儿认知发展规律来讲,行为经验早于表征经验。区域活动让我们更贴近儿童,成为幸运的观察者。
2.孩子生活经验好比剧本记忆,角色区反映孩子的生活经验,那就是在重复他们经历过的事,那样的表现与他的生活经验有直接关系。给孩子充分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实践过去已有的经验,可以让他们加强记忆,巩固加深经验。
3.以幼儿熟知的事物为主题,就能获得相关资讯,让幼儿有机会修正、丰富、增添剧本中的情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各有不同,因此可以形成丰富的主题活动。在进行主题活动时,我们可以从孩子们那里得到许多信息,随着问题的深入,孩子们在不断探求后得到答案,这比接受教师单方面输送的信息知识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更充分体现新时期幼儿的素质和水平。
二、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
幼儿最早的学习方式是触觉行为,无法在直接的教学中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然而,没有实践好比纸上谈兵。传统教学往往倾向于认知经验,突出表现为课本知识的灌输。表象的认知经验类似于死记硬背,而互动性强的学习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传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偏于说教,既不尊重个体又浪费时间。教育对象是不断变化的,传统教育已经不适应新时代人才交往能力的要求。
社会交往能力是人的本能需求,孩子如果交往困难就会影响诸方面,最突出的是受人排斥。主题方案教学是以主题探究为导线,以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方式进行的。在活动室里,区域活动给予孩子们相互交往的巨大空间。
与早期单一的结构性教学方式相比,进行区域活动的孩子在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表现更突出。例如:在刚进区活动时,会出现许多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当成学习内容,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小结时我们和孩子们共同讨论:“玩具只有一个,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别人在休息时能去打扰吗?”“怎样向别人借东西?”“怎样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等等。大家得出不能擅闯民宅、不能随便打扰别人休息等一系列交往经验。鼓励孩子们提出交往问题,大家共同讨论:你认为怎样的方式更好一些?为什么?经过实践证实,发现孩子们相互告状的情况少了、打架现象少了,而相互之间更团结了,集体感增强了,感觉生活在这个集体里更开心了。
三、培养幼儿沟通能力
。培养孩子沟通能力,其实是培养孩子各个领域的能力,不仅仅是语言。心理学专家指出:被动地接触语言不足以增强沟通能力。孩子们在同一情境里一起经历有趣的事,最有可能出现对话。
以往教师与孩子沟通时总是话语不多、单调,更突出的问题是不能照顾到其他孩子的想法,不能及时地与他们交流,对孩子们了解得不深入,意味着不能很好地实践教育,不能与家长更好地沟通,更谈不上成功的家园共育。
四、有利于开展家园共育工作
。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了一些理解后,知道家园工作与孩子教育活动息息相关的重要性与具体要求,便更为主动地参与孩子们的活动,至此幼儿园教育活动便顺利开展。
五、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主题方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它不但要求教师具备崇高的师德品行,还要求教师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教师要不断主动汲取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
因此,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我们只有打破单一表达方式的思维定势,为幼儿提供多渠道、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厚德.有效性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