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报告范例

2023-10-09 来源:年旅网

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报告范文1

关键词:耕地后备资源调查;限制性;因素

1 背景

耕地后备资源是实施土地整治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自2003年完成上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来,经过多年的土地利用与整治开发,全国后备资源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一轮调查评价结果已不能全面、客观反映当前我国的耕地后备资源状况,不能满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有必要对当前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进行清查和摸底。新的调查评价将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数字化,建立评价指标图层,采取“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对耕地后备资源图斑进行“宜耕性”评价。

2 评价对象概况

金湾区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海市的西南部,是珠江出海口磨刀门与崖门之间的南海之滨,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台风和暴雨。区域内土地资源丰富,山丘植被保持良好,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貌以花岗岩丘陵为主,部分丘陵冲积宽谷平原,大部分土地为第四系冲积层和海积平原。

金湾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待调查评价图斑共计5454.91公顷,采用“限制性因子”评价法评价。限制性因素根据国家统一下发标准确定,包括生态条件、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排水条件、地形坡度、土壤质地、耕作便利度、土壤污染、盐渍化程度、土壤pH值等因素。

3 限制性因素分析

3.1 生态条件限制因素分析

金湾区所有不宜耕地类均受到生态条件的影响,其中生态保护区内禁止开垦区域这个限制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部分地类分布于鸡啼门水道两侧,周边水位低,土壤呈淤泥状,一遇较大雨水天气便会淹没。部分地类分布于海岛和陆域海岸线上,开发后有再度淹水的风险。另外,部分地类分布于丘陵山地这些坡度较大,地形较高的地区,开发后会造成土地退化、等生态问题。详见表1生态条件限制因素地类统计表。

3.2 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

金湾区不宜耕地类中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以厚度

3.3 排水条件限制因素分析

无排水条件在本次评价中是指没有建设排水条件的可能性,金湾区不宜耕地类中不符合排水条件这一限制因素的地类有采矿用地和沿海滩涂,部分采矿用地位于远离人烟的废弃地,周边无排水设施,大部分沿海滩涂分布于海岛和陆域海岸线上,地势低洼,不具备排水条件。详见表3排水条件限制因素地类统计表。

3.4 地形坡度限制因素分析

地形坡度对位于丘陵地带及山脉地区的地类影响较为明显。部分地类坡度在25°以上,而且以裸地为主,缺少植被对土层的保护,如果开发用于耕作,则容易造成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对于采矿用地,由于其复垦过程对周边土地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因此,凡坡度大于6°的采矿用地均不宜复垦。详见表4地形坡度限制因素地类统计表。

3.5 土壤质地限制因素分析

受土壤质地这一评价因子影响的地类为裸地和其他草地。根据《斗门县土壤书》(1983年),珠海市金湾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南部水网地区,沉积物多,土层深厚土质粘重,土壤质地基本符合宜耕要求。受土壤质地影响的地块主要是核查发现部分地块已经硬底化,面积较小,在该项评价指标中不符合宜耕要求。

3.6 耕作便利度限制因素分析

受到耕作便利度这个指标影响较大的地类为沿海滩涂和裸地,部分沿海滩涂地分布于海岛和陆域海岸线上,周边无道路可达,人烟稀少;部分裸地分布地形较高的地区,没有道路到达。详见表5耕作便利度限制因素地类统计表。

3.7 土壤污染、盐渍化程度、土壤pH值

通过实地踏勘调查及咨询当地村民,金湾区不存在土壤污染情况。同时在盐渍化程度分析中,只有沿海滩涂地类需分析是否受到盐渍化程度的影响。若土壤盐渍化程度重度以上且无排水条件,则不能作为耕地后备资源。通过外业实地调查,金湾区沿海滩涂土壤盐渍化程度较轻且部分沿海滩涂地类有排水条件,因此,盐渍化程度这个评价指标对金湾区本次调查评价没有影响。

金湾区土壤类型主要为黄壤、红壤和赤红壤,土壤呈弱酸性,土壤pH值均大于4,因此,土壤pH值这个评价指标对金湾区本次调查评价也没有影响。

4 总结与建议

综上,金湾区不宜耕地类土地主要受到生态条件、排水条件、耕作便利度限制性因素影响较大,其他限制性影响较小,可适宜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很少。因此,建议从多方面重点着手改善耕地后备资源的生态条件、排水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增加可开垦的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同时,要对目前现有耕地做好保护措施,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耕地的地力和质量,改善耕作条件;在具体项目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对周边农用地、道路及灌溉设施造成破坏,对建设过程中破坏的耕地要及时进行恢复,使其自然质量等别及利用等别不低于破坏前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华元春,黄炎,戴韫卓.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探讨――以浙江省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6).

[2]武锦官,张涛.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农业技术经济,1999(3).

[3]赵晓展.我国有不同适宜度的耕地后备资源8亿亩[N].工人日报,2010.

[4]刘宏鹏,王春雨,董振国.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面临生态难题[N].中国信息报,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