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管理审计 工程审计 增值
内部审计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念的需要,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将内部审计分为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经营审计是对过去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是面向过去的,而管理审计是以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的,是面向未来的。因此,实施管理审计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什么是管理审计
1.1 管理审计的概念
管理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活动为审计检查的内容,对其组织机构、计划、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效益性和内控制度的合法性、完整性、合理性、协调性、有效性、经济性等进行审核检查,从而评价其管理素质的审计行为。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在发展中的阶段性体现,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1.2 管理审计的内容
从内部审计的角度上说,管理审计的内容包括对组织机构的审查、对计划的审查、对决策的审查和对内控制度的审查。内部审计中管理审计主要是检查其内部管理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查找“盲点”。通过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组织机构的职责分工、授权审批、会计控制、主要经营管理环节、实物控制程序以及经营实体管理等环节进行检查,评价管理秩序是否规范,管理职权是否民主科学和相互制约,寻找失控点和漏洞,提出弊端及症结所在。
2.工程审计的发展
工程审计是继传统的财务审计之后出现的一种审计手段,对象是建设投资项目,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23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家建设项目预算和执行情况预算,进行审计监督”。建设项目审计纳入了法制轨道。工程审计是指对单项工程项目从投标中标、组织施工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是以基建项目为标的,以工程师、造价工程师为主要专业技术从业人员。
正如财务审计的发展,工程审计在实践中也不断的创新,从单一的结算审核到预结算审计,从程序上逐步开展招投标结算和施工阶段跟踪审计。当人们发现仅仅对建设工程的造价审计是不能满足建设需要的时候,建设项目管理审计在近年相继提出。。
3.管理审计的增值职能
审计的职能是审计能够适应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所具备的能力,管理审计的出现是审计科学发展的结果,除了具有审计的鉴证、评价等传统职能外,还有其自身特有的建设性职能。管理审计直接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制度和经营能力,除了具有传统的防弊功能,更具有积极的兴利功能,是集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审查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真正实现了内部审计价值增值。
3.1管理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增值作用
。因此,风险是由时间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是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实现期望结果的可能性。也就是说,风险是结果差异引起的结果偏差,即寄望结果的可能偏差。管理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可以充分发挥监控作用,根据风险控制管理的目标,收集信息、情报,对各项风险作出评价,进而确定规避风险、接受风险、转移风险、运用风险和减少风险的内部审计控制风险策略。如此改进内部审计程序,使内部审计更有针对性,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
3.2管理审计在战略管理中的增值作用
战略管理活动是一个组织内部最高层次的管理活动,也是最重要的管理活动。管理审计运用在战略管理中,站在组织整体观的角度进行审计,提供对战略态势的综合评价。在制订战略之前,管理审计需要对一个项目的内外环境分析,还要对过去战略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同时体现了它的咨询服务功能。。
3.3管理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增值作用
管理审计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协助组织实现目标,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管理体系,为组织增加价值就是内部审计自身的存在价值。管理审计注重审查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控制制度,突出管理控制,反映了内部审计服务于整体管理体系的现代管理方式的要求。回望传统的内部审计,一直都在创造着价值,然而不够注重这一职能,开展的许多活动相对于增值性的管理审计来讲,在整体上未能体现其增值效果,甚至成为一种资源消耗者。
4.工程管理审计的增值作用
工程管理审计是管理审计的具体应用,是对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及形成固定资产的资金活动进行评价和判断,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的目标就是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工程管理审计的职能围绕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为建设项目发挥增值作用。
4.1工程管理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增值作用
工程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工作是对内部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做判断。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这些在短期内是无法控制的,它们组成了项目的生存环境。内部环境包括了项目本身的结构、资源和文化。工程审计综合考虑内部外部的各种因素,了解工程项目与环境中的许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对项目发展趋势做判断,对项目的增值有明显重大的影响。
4.2工程管理审计在战略管理中的增值作用
基于战略管理的工程审计是一种整体面的审计,注重工程项目长期和整体性评估,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评估三个基本功能。
战略制定明确使命,确定可达到的目标、形成战略,确立政策指南。在管理审计对风险作出的评价结果基础上,了解工程项目与任务环境中的相关因素。通过对风险的检测和评价,制定战略,一避免战略意外,确保项目长期发展。
战略实施是系统、连续的工作,在审计中要注重数据的调查、收集和分析,及时整理数据,形成反馈信息,通过不断的反馈,是项目发展更符合目标。具体实施分四个阶段,确定审计目的和范围——调查了解项目管理活动——收集分析数据——提交。
对项目评估是综合管理各方面因素,通过效益、费用的分析和比较,确定其合理性、经济性、高效性。
这一系列的工程审计战略管理,可以对项目整体做出科学的评估和评价,切实达到增值的职能。
4.3工程管理审计在内部审计中增值作用
工程管理审计是一个积极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控制过程。控制是通过测试和评价内控来展开工作的。这个过程强调执行力,保证整个项目和各工程活动按照计划和合同有效、经济的实施,工程管理审计成为确定标准、评价业绩、纠正偏差的管理控制系统,动态的体现着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光远,管理审计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陈良华 石盈,管理审计模式发展与管理制度变迁[J].审计研究,2003,5.
[3] 金梅,浅谈国际内部审计的新发展[J].财会研究,2007,9.
1前言
2019年集团公司续建和新建的工程项目共计20个,概算总投资达到122亿元,计划完成有效投资31亿元。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效能审计,通过项目建设管理专项审计不断挖掘和总结工程建设管理中优秀经验和做法,同时及时发现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敦促工程项目管理部门不断完善项目建设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水平。督促各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的管理效能和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管理效能审计的作用。重要工作管理效能审计以工作计划性、工作完成及时性、工作成效性、工作资料完整性等关键审计要素作为量化评价切入点,其中工作成效性权重为60%,其他三项权重合计为40%,分为A、B、C、D四个等级。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转变观念,由传统的查错防弊职能向评价与服务职能转变,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为企业增加价值、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服务。。
2收集工程项目建设信息资料
(1)深入现场,全面掌握建设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如工程名称及所处地理位置、工程进度计划情况、工程开工及竣工日期、项目概算总投资、总建筑面积、设计单位、代建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总包单位等基本情况以及业主单位项目管理组成人员和分工情况。
(2)收集与工程项目相关的文件、技术资料,做好审计方案:①工程项目前期的项目计划书、可研、环评、用地、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证、图纸会审记录等资料;②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关施工组织设计、质量控制、检验评定、竣工验收、竣工决算等资料,包括开工、竣工报告,招投标文件,建设工程施工、代建、监理、勘察、设计等合同、补充协议,隐蔽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及市政、景观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各种原材料、主要设备、构配件、工器具等质量证明,进场验收记录和送样样品测试报告,加盖竣工图章的工程竣工图,项目总结和项目竣工验收备案确认书等资料;③监理资料:包括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监理月报、监理总结和监理例会中有关安全生产、进度计划、环境保护和质量控制等问题后续整改完成情况;④工程变更、现场签证及工程款支付证书等资料。。
3细审工程项目管理关键要素和重点环节,实现管理效能审计目标
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素和环节主要在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工程验收与移交三个方面。因此,我部门开展的效能审计主要围绕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根椐项目的差异和审计重点,区分轻重主次,进行深入细致的核查,按《建投集团重要工作管理效能审计办法》中规定的关键要素进行量化评级,找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从而健全优化工程管理制度,规范工程管理行为,提升在建或今后项目的管理效能,同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企业主营业务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1)审计工程招投标:一是,重点针对招标组织方式、招标文件的内容是否履行审批手续进行检查,还要审查工程项目招投标程序、招投标截止时间和有效期是否符合有关建设工程强制性规定;二是,检查是否存在人为肢解工程项目、将废标作为有效标、围标串标等违规操作;检查工程招投标全过程的痕迹记录以及存档备案资料,是否有我部门人员现场参与监督并签名记录;检查相关开标、评标、定标依据资料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检查中标方资质资料与招标文件的符合度等。
。二是检查工期和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健全,控制措施是否到位,各参建单位的职责分工是否清晰、明确,权责利是否对等;项目工期、安全、质量的约定是否符合有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等强制性规定;抽查工程款支付进度与施工进度是否符合合同要求;核查是否存在因片面强调进度而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发生;认真调查出现工期延误和质量问题的真实原因,并分析其对投资及经济、社会效益造成的影响。
(3)审计工程验收与移交:一是检查工程竣工验收是否符合约定,验收是否严格按工程施工质量强制性验收规范执行,如建筑地基基础和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项目验收的手续是否齐全、合规,资料是否完备、有效,检查是否存在将不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提前或强行竣工验收的情况发生;查阅工程项目档案,检查档案移交是否及时,签章是否齐全、有效。二是检查是否建立了项目完工后评价制度,是否对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和项目投资作出评价。
4以事前、事中审计为主,全程参与工程建设管理
要发挥管理效能审计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必须牢记审计人员使命担当,增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全过程管控意识,改变传统的单纯“事后审计、亡羊补牢”的做法,把审计关口前置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源头,向全面参与、全过程跟踪审计转变,将效益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作为重中之重,从而及时堵塞漏洞,防范风险,降低损失,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委托审计;业主受托机构;职能作用;造价管理
。为了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在普遍引入监理的基础上,又普遍引入全过程委托审计。就业主而言,把质量工期控制委托给了监理,把造价控制委托给了造价咨询公司,好像就可保证目标的实现了。
一、全过程委托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1.全过程不全。什么叫全过程审计?。全过程委托审计就是造价及相关咨询单位受业主委托完成前述整个审计业务活动。实际情况如何呢?在招标时,多数业主将最高限价(或标的)交由造价咨询单位进行审核;在建设阶段,委托一家造价咨询单位参与现场签证、材料定价,然后对施工单位报送的结算进行审核,最后出一个造价为多少的结算审计报告。由此可见,没有将全过程进行委托审计,审计功能(监督、评价、控制、咨询、鉴证、管理)没有得到全面体现,审计的作用(预防性、及时性、效益性)没有得到全面发挥。
2.造价把关不严。(1)业主干预。在工程造价管理中,业主的地位不言而喻。业主往往以集体研究决定后的会议纪要形式确定某事项的计价办法,受委托的造价咨询单位很难不认可。如某工程大面积土石方施工在定额计价的合同里不按合同计价,而采用比定额计价高得多得所谓市场价,最终在结算审计中得以通过。(2)受托造价咨询单位审计人员责任心与职业道德水平的限制。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中介机构在审计中与被审计单位人员串通,泄漏与被审项目有关的秘密,合伙骗取委托单位的利益,严重违犯职业道德,给委托单位造成经济损失。(3)受托单位审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的限制。受托审计人员对项目情况不了解、对疑难问题把握不准、未发现重大错报漏报的情况下发表不恰当审计结论,对存在争议较大的地方,未经委托单位代表认定,就私自拍板定案。(4)受托审计方法和手段的限制。审计方法落后、审计风险意识的淡化、审计质量不够高等因素引起造价虚增。
3.委托成甩脱。在国有投资的项目中,有的管理者把全过程审计受委托者看作风险分担者,沿用招标有投标预算及中标价、建设中有签证及各种纪要、竣工后由受委托的单位出结算审计报告的思路对造价进行管理,等到结算审计报告出来,先大呼怎么这么多,继而说通过审计了的应予以认可。业主将造价管理完全甩给受托的造价咨询单位,不进行过程管理,全凭造价咨询单位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进行处理,结果可想而知。
二、在全过程委托审计模式下,实施阶段业主对造价管理的措施
1.明确业主、造价咨询单位对造价管理的职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作用。对造价的控制,参与工程的各方都有职能。就施工阶段而言,业主造价管理的职能主要有:(1)在合同价的控制下,编制施工阶段年、季、月资金使用计划,并控制执行;(2)进行投资控制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并提供各种报表;(3)对施工单位报送的所有施工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论证,择优批准;(4)审核支付工程进度款,扣回预付款;(5)审核工程变更等其他支付申请;(6)审核及处理索赔中与资金有关的事宜。
在本阶段,造价咨询单位造价管理的职能是:(1)施工组织设计审计;(2)工程预付款审计;(3)工程进度款审计;(4)工程变更审计;(5)现场签证审计,参与已发生的、经施工方申请、监理审核、业主同意的变更工程量签证,及时核实工程造价,作为施工承包人和业主之间的结算凭证;(6)工程索赔和业主反索赔审计;(7)材料设备审计;(8)监督、评价,即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基建管理部门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向业主报告;(9)提供咨询和建议,以提高基建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只有通过合同等形式详细的明确各阶段业主与受托造价咨询单位的职能,才有可能做到各尽所能、到位而不越位、形成联动有序的管理造价体系。
2.扩大审计范围,实现真正的实施阶段全过程委托审计。(1)把项目勘察设计纳入全过程委托审计范围,从源头管理造价。项目勘察设计所确定的经济技术方案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全过程审计受托单位应通过勘察设计招标文件的审计、勘察设计投标文件的审计、勘察设计合同的审计、建设方案的审计、限额设计的审计、设计图纸审计、设计概算的审计,把造价一步一步细化,落实到各分部分项中,达到把造价控制在投资估算所对应的金额内的目的。其中的重点是建设方案、限额设计、设计图纸的审计。要单独或配合其他机构审计不同建设方案、施工图的经济合理性、技术先进性和从工艺流程到空间布局、从平面布局到立体造型、从功能分区到内外装修等全方位满足设计委托书的程度及其对应的预算造价,并提出意见建议。(2)加强交易阶段的委托审计,确定每一子目量价和风险,严控中标造价超招标控制价。建设工程交易阶段形成的量价及有关计算原则等,是结算的基石,是造价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受托造价咨询单位的主要工作有:资格预审文件审计、招标文件审计、招标控制价审计、施工投标文件审计、施工合同审计。其中的重点是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和施工合同的审计。在完善施工图的基础上,合理预测市场的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应由业主承担的风险,全面详细审计,形成在设计概算控制下的招标控制价是重中之重。(3)落实施工阶段的委托审计职能,全面及时动态反映造价的变化。
一是受托审计单位应及时对变更进行估价。目前,施工阶段的委托审计大多常态化,但重签证轻及时计价的现象十分突出。根据建设部、国家工商总局印发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通用条款10.4.2变更估价程序规定:“承包人应在收到变更指示后14天内,向监理人提交变更估价申请。监理人(含造价咨询单位)应在收到承包人提交的变更估价申请后7天内审查完毕并报送发包人,监理人(含造价咨询单位)对变更估价申请有异议,通知承包人修改后重新提交。发包人应在承包人提交变更估价申请后14天内审批完毕。发包人逾期未完成审批或未提出异议的,视为认可承包人提交的变更估价申请。”(之前的版本中也有类似规定)同时,也确定了估价原则。所以,业主应要求受托造价咨询单位依据每一份变更审查出具造价变动报告,及时动态反映造价变化,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受托审计单位应出具材料设备审计报告。材料设备审计似有似无,更谈不上质量好坏。有的受托造价咨询单位参与了业主定价材料设备的招标或询价,有的只是在有关资料上签字,正负偏差、质量好坏不过问,有的根本不参与,完全由业主说了算。根据施工阶段审计职能要求,无论是业主采购供应的设备材料,还是施工方采购的材料设备,都要进行审计,只是审计的项目有一定的区别,但都必须保证与价格相对应的品牌、相对应的型号、相对应的质量的合格以上材料设备用于工程建设,杜绝使用不合格产品。三是受托审计单位应开展施工过程审计。包括业主在内,大多人认为,本项工作应由监理负责。这是错误的,质量与造价是相关的,计价的前提之一是质量合格,不合格产品不能计价。尤其是隐蔽工程,更需加强审计,防止偷工减料。由于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消耗的人机材等必然发生变化,造价也就跟着发生变化,所以必须开展施工过程审计,及时反映新技术新工艺导致的造价变化。四是加强结算受托审计,把好造价管理的最后一关。结算审计包括合同执行情况的审计、资料真实性全面性合法合规性的审计、合同内价款的审计、变更洽商现场签证工程量及价款的审计、暂估价调整的审计、索赔费用的审计、价格调整费用的审计、工期质量奖惩的审计、其他费用的审计等内容。受托审计单位应出具详细的报告,一一给予明确。结算审计的方法很多,业主应明确要求审计单位用全面审核法进行。
3.完善审计管理的相关制度,严控委托审计风险。一是建立全过程委托审计公开招标制度。在选聘全过程委托审计造价咨询机构时,应引入竞争机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选用信誉高、力量强的造价咨询机构。在招标中实行污点一票否决制。通过公开招标这一形式确定造价咨询机构,有利于形成竞争局面,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费。二是建立全过程委托审计机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第一,签订委托合同,明确责任,并严格执行。业主作为委托主体,在全过程委托审计时,对每一委托项目都应与受托造价咨询机构签订《工程造价全过程委托审计合同》,合同内容应包括委托审计事项、委托范围、审计时限、双方责任、审计纪律、取费标准、质量要求、处罚标准等内容,明确责任。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合同条款,保证合同的严肃性。第二,审查批准《全过程委托审计实施方案》,并督促落实。业主应要求全过程审计单位结合工程实际编制详细的《全过程委托审计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审计组织构成、内部审计程序及与业主的衔接制度、各阶段各分部分项的审计目标任务工作点、审计成果文件及提交时点等内容。经业主审查批准后执行。业主应按此督促落实。要求全过程受托审计单位建立审计日志制度,业主随时检查审计日志。第三,建立定期报告和工作例会制度。全过程受托审计单位除了按审查批准《全过程委托审计实施方案》执行外,应建立月定期报告制度,向业主汇报本月的工作、总结自身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向业主提出建议等。业主应定期召开造价管理例会,协调全过程委托审计中审计单位与各方的工作,解决相关问题。第四,加强抽查与复核,提高审计质量。业主对全过程受托审计单位出具的各类审计报告应组织人员抽查和复核,必要时可委托再审计,以提高全过程审计单位的责任感,更好的完成审计任务。
参 考 文 献
[1]姚伽华.高校基建项目全过程委托跟踪审计的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报.2011(4)
[2]繆长江主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挑战,内部审计工作的环境、内容、对象、范围、线索、标准以及审计的方法和程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审计手段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需求,本问以T集团为案例,介绍内部审计信息化在企业集团内的发展。
【关键词】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
0 引言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影响日益深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已经离不开电脑和网络的帮助。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业务量成几何倍数增加,产生的信息量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级别,传统审计技术已经无法处理由此带来海量级别的信息,信息化已经是内部审计发现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顺利开展审计工作,完成审计计划任务,审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仅需要了解信息化规则,更需要掌握这些规则,才能让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更加有力。从而提升自身工作的技术水平,优化企业内控风险管理,为企业的健康发现献计献策。
计算机、网络等新型审计方法的使用,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在有限的人力、物力限制下,积极开展事前预防、事中审计和事后整改,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优化审计流程,加快审计文书、底稿的流转、签批、回复速度,节约审计人员时间,使其将精力更多的放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中,从而使内部审计快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内部审计全面转型。
民营企业是我过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克服了先天不足和基础薄弱的劣势,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企业数量不断增长,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自主创新成果显著,对外投资业绩斐然,吸纳就业持续提升,税收效益不断增加。随着民营企业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个体规模也不断扩张,企业结构更加多元化,经营环境也更加复杂。企业管理者的治理水平和管控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水平。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健康发展、增强内生动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所重视。
1 T集团简介
T集团始创于1983年,是一家集铸造、水泥、旅游、煤电铝、矿业、商贸物流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2012年底集团总资产近5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员工16000多人,是省内重点支持的百户工业企业之一。
T集团审计部门共有员工13人,划分为财务绩效、内部控制、工程核算三个处室。除工程核算处使用外购工程计量软件外,其余涉及财务审计人员没有单独工作平台,账务审计时与财务系统共用一个平台。对审计信息的保密性,审计资料的收集多有不便。且相对审计方面功能单一,即仅能对当前会计设置好的账项进行查看、统计。审计人员系统权限较低,与普通财务人员相同。集团现有正常经营分子公司50余个,并在不断兼并收购中,涉及铸造、铝业、水泥、旅游、煤电、物流商贸及矿产等7个方面。审计任务繁重,覆盖面广泛,仅2012年就实施审计项目近70个,下发报告100余份,业务涵盖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期末绩效审计、工程预结算审计以及监察舞弊审计等审计业务类型,其总量占到了民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业务类型。除此之外,还需对年度预算进行全面预算审计;对重要岗位离任审计以及一些专项工作审计等。
内部审计人员少,任务重成为制约审计效率的一大难题,T集团在不断招聘内部审计人才的同时也意识到当前的工作环境已经不能适应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往每年一轮的财务收支审计和年终绩效审计能否完成都面临巨大的挑战。
2 T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
为适应T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对内部信息化建设的更高要求。 T集团在2013年初投资2000万元,对当前信息化系统进行重新定制,主要项目模块有:办公OA、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系统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系统、供应链管理、销售系统、库存仓储系统管理、资金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审计信息化系统等。
T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预计项目实施流程如下:
项目启动了解需求研发阶段培训阶段试点上线正式上线后续维护
其中审计系统主要分为四部分:(1)决策指挥系统,各级领导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决策、管理和评价所需要的支持信息,主要包括审计计划、审计报告、项目档案、全员工作量等查询内容,以及审计人才信息统计表、审计计划信息统计表等;(2)在线审计作业系统,细化项目管理过程,指导审计作业工作,规范审计行为,控制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审计类型管理、审计阶段管理以及各种审计工具;(3)数据分析及预警系统,关键风险点全面受控,利用各种审计作业工具,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提升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主要包括财务数据分析、ERP审计、审计分析、同行业数据分析等,监控预警包括审计方法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分析模型等;(4)审计管理系统,合理安排审计计划,有效掌控审计项目,持续提升审计工作质量,集中管理审计档案,高效协同办公,主要为各种系统设置及权限分配等。
审计信息化系统上线之后,审计工作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首先,在计划方面,原来的计划对各分子公司平等对待,现在对分子公司按规模、产能等生产经营指标划分为A、B、C三类,对A类企业重点审计,并对其不定期进行专项审计;对B类企业只进行常规的财务收支、经营绩效等方面的审计;对C类企业则可以减少审计次数,甚至采用网上监控等方式进行审计,以减少审计成本。其次,在审计现场工作中,由以往耗费人力物力的普查、全面盘查改为计算机抽样、对比,由翻凭证的账表审计转为计算机筛查过滤之后再由审计人员对疑点进行分析。以系统导向审计为主,辅以分析性程序和实质性测试。最后,在后续审计程序上,由计算机对所有底稿进行汇总、统计并自动生成审计报告的草稿,大大减少了审计人员的重复劳动。
系统上线后,达到了如下效果:
(1)整合利用各种审计资源,便于经验共享、规范标准,统一调度
(2)对关键风险点进行全面监控预警,增强风险的预见和防范能力
(3)通过计划的创建、分解、变更、审批等,加强审计工作计划性
(4)通过流程化的复核、审批及方案控制,有效控制审计工作质量
(5)利用查询、分析、计算、报表等工具,快速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6)通过对审计问题整改设定、提醒、反馈等,有效跟踪审计整改
(7)通过客观、量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效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8)利用总裁桌面、预警报告等直观手段,有效辅助领导科学决策
3 结论与建议
审计信息化以传统审计为基础,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快速、准确的优点,使得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了大的提高,使全面、系统、数字化的审计成为可能,让内部审计在企业集团的建设中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但在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现阶段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之处。内部审计信息化经过了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会计的信息化程度相比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审计人员的需求。审计人员相对于普通会计人员其工作内容更加复杂多变,因而难以将其工作程序化,审计软件的开发难度也就更大,而目前的审计软件多是在审计方法上帮助审计人员,不能从根本上简化审计工作。同时,审计信息化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经验丰富的人员往往对现代化审计手段的应用不足,而精通计算机和网络的人员又往往审计经验不足,需要两者紧密配合,才能更有效的提高信息化在审计过程中的应用,使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能够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刘汝焯等.计算机审计技术和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王伟,吕晓峰.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审计信息化管理新跨越[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 (11).
[3]乔瑞红.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2005,(3).
[4]满海艳.浅谈审计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0, (9).
[5]王世德.加快机关信息化建设创建高绩效机关[J].人才资源开发,2007,(7).
[6]刘家义.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审计,2000,(9).
[7]何晓楠.计算机审计对审计信息化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0,(5).
[8]张志军.信息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探讨[J].审计与理财,2012,(7).
[9]王光远.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评书[J].财会通讯,2006,(10).
[10]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2007,(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