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的最大优点是便于从中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但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没有这种组合的专门叙述,只是把它体现在众多的基本史实和基本概念中。教师就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把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史实进行梳理加工,得出一个个系统的知识结构,然后才能通过分析,总结规律性的认识。梳理加工的方法有三条:
一、纵中找规律。就是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史实梳理成一个纵向的结构系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中找出规律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在中学历史知识中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性认识,是学生历史学科高素质水平的具体体现。如我们可以把中国封建社会的概念梳理成这样的纵向结构系统:西汉的编户制度北魏的租调制唐租庸调制唐后期两税法明一条鞭法清地丁银。从这个结构系统中可以得出如下规律性认识:1、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发展的趋势是由繁到简。2、人头税的发展趋势是由重到轻到取消。3、农民对国家和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日趋减弱。4、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变,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要得出这样的认识,没有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水平和敏捷的思辩素质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长期坚持这样的归纳、讲解和训练,就能不断地培养提高学生这方面的素质。
二、横中寻特点。就是把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时代的各个侧面逐项加以归纳,构成一个历史横断面的结构系统,通过分析各个侧面和对各个侧面的综合分析,找出该历史事件或人物所具有的历史特点及其成因,对历史事件或人物做出历史的全面的公正的评价。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都有其所处的特定的时代和环境,这就形成或造就了该历史事件或人物独有的特点,所以正确把握时代和环境横断的各个侧面的全貌,是我们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根本依据,是做出正确结论的基石。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在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时,必须把它们放在当时当地的具体环境中去考察。掌握并会运用这一原则,正是历史学科所要求的最根本的素质,比如某年历史统一高考问答题第一题:指出秦始皇汉武帝在军事行动、役使百姓和加强思想控制三方面的类似之处,并说明为什么导致秦亡汉兴的不同结果?此题前一问并不难,但后一问则有了相当难度。这是由于历史时代、历史环境的不同,造成秦皇汉武的不同个性,二人的不同个性又影响了他们事业成败的差异。可以从军事行动,役使百姓,加强思想控制三个侧面对秦始皇、汉武帝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就是横中寻特点的方法。在每个侧面的分析过程中,又从历史渊源、历史环境、人物个性等几个方面去寻根探源,使分析入木三分。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经常从事这方面的训练,学生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素质肯定会提高,应付这道题也就不会束手无策!
三、构筑纵横交叉、中外结合的立体结构系统,从深度和广度上研究历史现象。结构主义课程论另一个要求就是构筑纵横交叉全方位的知识网络结构系统。这种结构系统,既可对历史现象从纵中找规律,横中寻特点,又可以从历史现象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中进行深度和广度上的研究,从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得到本质性、规律性的认识。构筑这样的结构系统,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一些这类结构系统的问题进行讲解或让学生思考。我曾设计过这样一个问题:从“九・一八”到雅尔塔会议时,美国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发生过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和实质。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入手,然后再从日中关系、日美关系、日德关系、美德关系、美英关系、美苏关系等多方面进行立体交叉分析才能正确做答。基本思路为:一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先欧后亚”。这是美国处理当时国际事务的基本立足点。日本发动“九・一八”,虽然损害了美国在华的一些利益,但并未损害根本利益,更未损害美国在欧洲的根本利益,所以美国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建立只宣布不承认而不采取实际行动。当日军大举侵入中国华北,企图搞“华北五省自治”时虽然对美国在华利益形成较大威胁,但仍未威胁到美国的欧洲利益,所以美国采取了支持政府抵抗日本侵华的行动。当日本发动全面,并大举进攻上海和南京时,美国在华的根本利益受到严重威胁,美国这才做出比较强硬的反应。先是对日本实行部分禁运,继而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财产,但仍是用谈判的方式与日本周旋,尽量避免与日本作战,以使美国不致同时遭到于1936年结盟的德日两国的夹击。那样,美国在华的利益不但难保,在欧洲的利益也将毁于德国。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美国看到了足以抗击德国使自己在欧洲的利益不受损失的希望,于是在1941年8月与英国共同发表了《大西洋》,表示坚决反对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行径,并愿援助苏联,借苏联之手对付德国,以便自己抽出部分力量对付日本。这时,美国在日美谈判中态度明显变得强硬起来,提出要日本从中国及印度支那撤军。日本当然不答应,太平洋战争终于爆发。经过三年苦战,美国把日本在太平洋占领的各岛一一夺回。日本对美国在华利益的威胁已经减弱。而这时的欧洲战场上,苏军正不断向西挺进,攻入德境,对美国的欧洲利益又构成了新的巨大威胁,于是美国便急忙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又把主要力量集中到根本利益的所在――欧洲,中国战场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战略地位下降了。在雅尔塔会议上,美国甚至以牺牲中国利益的手段去换取苏联的对日作战。总之,表面看美国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在步步改变,但“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却未变。美国的每次变都是为保根本利益的不变。变是表面的,不变才是本质的。这就是美国对日本侵华态度变化原因的分析及变化实质的。。这是一种历史研究素质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才可以步入创造性历史研究的殿堂。当然,要培养学生这样的素质,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