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型消费发展范例

2023-10-27 来源:年旅网

新型消费发展范文1

我国信息消费现状比较分析

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广义信息消费是指以信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与服务作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主要包括信息化设备及系统、传统信息服务和现代信息服务等。狭义的信息消费是指应用信息基础设施进行的人际交流、信息传输与信息获取的消费活动,具体包括信息终端产品、电信服务、广电传输服务和基于网络的信息内容服务。信息消费可分为政府信息消费、企业信息消费和居民信息消费三种类型。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普及,信息终端大量涌现,信息内容和服务日益丰富,信息日趋活跃,不断引发新的投资消费需求,成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力量。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制定促进信息消费和投资的政策,通过积极培育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开拓壮大信息消费市场,以缓解当前面临的经济困境。工信部研究表明“信息消费具有结构层次高、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是近年来各国重点培育的新兴消费热点,也是我国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最近两年,在国内总体消费需求呈现疲弱的态势下,信息消费需求增长却非常强劲。宽带网络和信息终端的迅速普及,促使信息消费需求潜力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充分释放。尤其是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信息终端等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发展壮大。同时,3G、4G移动通信网络的加快建设,也加速了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众多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等制造行业,进一步刺激了移动智能终端和应用程序商店的信息消费需求。可以预见,未来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应用服务为核心的信息消费将极大地激发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

众所周知,人们在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日常行为中,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这种消费需求能否被激发,转变为正常的消费行为,关键在于人们对产品价值的认可程度,在于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否带来便捷、享受、快乐的“正能量”。

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转型升级同样也离不开信息服务和信息消费。信息化和工业化加快融合亟待发展壮大生产性信息技术服务;农业现代化依赖于建立完善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业更是信息消费潜在的重点热点领域。可以这样说,信息服务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和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离开了信息服务,人类社会发展就会出现严重的倒退。

信息消费既是当前扩大内需的引燃点,也是引发新一轮投资需求的重要热点。这是因为,信息消费对扩大内需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看得见的市场需求方面,而且体现在对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产业领域的投资拉动方面。根据工信部预测,未来三年内,由信息消费引致的国内宽带网络投资、电子信息制造业投资、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领域投资累计将超过10万亿元,由此带动的GDP增长将超过33万亿元,强劲而有力地支撑和带动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培育发展我国信息消费的主要对策

根据党的“十”对扩大消费的新要求,应牢牢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深入研究信息消费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超前谋划通过信息消费带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的前瞻性对策,研究制定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鼓励开发新型信息消费产品与服务、促进信息消费快速增长的有效政策措施。

要抓好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制定出台促进信息消费的有效政策。加强前瞻研究,根据消费升级和扩大信息消费的要求,加快制定信息消费促进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意见,推进实施信息消费促进工程,积极培育信息消费增长热点。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建立支撑信息消费政策法规体系、网络信任体系,普及信息化知识与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增强公众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强化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保障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安全。设立信息消费救济制度,对城市残疾人员、贫困人口、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以及广大西部和农村地区人口购买智能手机、计算机、电视机以及宽带接入服务进行补贴。

抓实产品服务创新,研究开发新型信息消费产品和服务。加快终端融合产品创新,深入基层各行各业各领域市场需求调研,支持信息技术软硬件企业、信息内容服务企业、信息增值服务企业加强合作,推动公共信息产品和融合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扩大供给能力和信息消费市场规模。推动商业发展模式创新。鼓励广电、通信运营企业与信息内容提供商、信息增值服务企业包括终端产品制造企业开展商业合作,互利共赢,大力推进新融合产品(服务)在政务、经济、城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新的信息产品与服务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引导金融、物流、商贸、旅游、科技、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推广普及本地化移动支付服务,推动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向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新型消费发展范文2

[关键词] 感性消费 情感广告 情感诉求

一、感性消费时代需要情感广告

感性消费是一种全新的消费观,它是指在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观念已不再停留于仅仅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以及获得产品本身,而是越来越多是出于对商品象征意义的考虑,也就是为了商品的象征功能而购买。。

感性消费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从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消费感性化,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消费者心理发展的必然规律。在前工业社会,工厂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生产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这时候人们关心的主要是产品的数量,往往会忽视产品的个性,产品几乎是一个模式;后工业社会直到现在,产品已相当丰富,产品质量也大大提高,产品同质化程度明显增大,与此同时,电子计算机在制造业中得到广泛运用,现代工业设计水平不断提高,使生产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感的商品成为可能,而且随着市场学、营销学、广告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发展,这些知识在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广告设计中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消费者透过商品看到人性、美学等感性的东西,这些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感性消费需要情感广告。因为情感广告诉求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要与张扬个性。凡是契合目标消费群情感的广告,其品牌很容易产生强大的亲和力和诱惑力。情感广告的说服作用具体表现在,积极性的情感反应会导致对广告定商品或服务的积极态度。也就是说,一则令人兴奋或充满亲切感的广告会使受众产生美好的联想,从而对该广告的商品或服务产生好感。

二、感性消费时代下情感广告的发展现状

日本政府在1999年曾进行过一次民意调查,有58%的日本人声称“不想买什么东西了”。因为从使用价值角度看,他们已经应有尽有了。惟一诱使他们购物的因素,是商品的文化、精神附加值。据2000年“新世纪中国消费调查报告”: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正表现为温饱型日益被享受和自我发展型所取代。追求时尚与形象、展现个性与发展自我逐渐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愿望与需求。广告商通过感性诉求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某些体验,通过人们的感情过程来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达到实现广告促销的目的。

三、在感性消费时代如何做好情感广告

1.从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出发,展示产品的独特个性

人类的需要具有多重性,既有物质性需要,也有精神性需要,并且这两类需要常处于交融状态。例如海飞丝去除的不仅是头皮屑,也换回了生活中的自信;水晶之恋品尝的不仅是味觉的享受,还有纯真的感觉等等。情感诉求要以产品本身的特点为基础,从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出发,紧紧围绕消费者的情感需要进行诉求,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弗兰克・罗里有句名言“顾客买回去的不是鞋,而是分门别类的情感。”在他的建议下,美国的塞浦勒斯公司创造各种富有情感色彩的鞋子,推出“男性情感型”、“女性情感型”,还有体现各种不同个性、迎合人们独特要求的“野性情感型”、“轻盈情感型”和“优雅情感型”等各类鞋子。并通过别出心裁的设计加强了人们对这种鞋子的感性化认识,这种别出心裁的销售方式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销售效果,创造了公司历史上的销售高峰。

2.以民族文化为创意源泉,增强广告的感染力

一个民族有其特有的审美情感,这种审美情感是随着民族的产生发展而日趋完善和成熟的,它一旦形成,就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并不断影响和左右着这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和艺术实践。在我国这个具有几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的社会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情感,广告文化虽然有其自身的独特表现,但作为当代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必然有其民族性和融合性的特征,这就决定了广告文化绝不能脱离民族的和时代的文化背景,任何民族的广告文化都受其本民族传统文化、习俗与民族心理的影响,广告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是民族文化在一个侧面的反映。从民族文化中找寻创意灵感,并以此作为与消费者沟通的基点,诱发消费者潜意识中最深刻的情感,从而达到创作的目的。与此同时,广告要走向世界,也决不能脱离世界市场这个大背景,只有统一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才能创作出影响深远消费者所期待的佳作。

3.把握时代特征,引导时尚潮流

在感性消费时代,消费者追求时尚,追求个性,许多商品不受生产技术和购买能力等因素的约束,却受到一些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如人们的情感、知识结构、价值观等等的变化。情感广告正是适应感性消费时代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时代的进步、发展、变化必然带来艺术的发展和广告形式的变化。每个时代的广告都承载着每个时代的精神和理念。一个能反映时代精神,引导主流意识的广告形式往往能充分发挥其文化思想整合的功能,统一人们的思想观念,实现广告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新型消费发展范文3

【关键词】公益性小额信贷 非政府组织 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

一、公益性小额信贷在中国的现状

公益性小额信贷是一种面向城乡低收入人群的创新金融服务形式。。因此非政府组织是小额信贷的先锋和开拓者,而公益性小额信贷既是一次金融服务的全新尝试,同样也是一次扶贫工作模式的创新。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内地存在的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总数在100家左右,金融服务额度总量接近10亿元,有贷款余额的客户约8万人。

。中国的公益性小额信贷当前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缺乏充分、稳定的资金供给。

公益性小额信贷与一般商业信贷相比,在扶贫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价值

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的机构,在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弥补了公共服务体系的不足,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地区有了显著发展。将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小额信贷与非政府组织的结合是经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实际需要。

(二)弥补了传统金融市场的缺陷

中国的很多地区由于社会和历史原因,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农村信贷长期以来具有高成本性、高风险性和低收益性的特点,投资回报率低,传统的农村扶贫贷款是很多金融机构不愿意涉足的领域。公益性小额信贷的推出扩宽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在创新完善农村信贷模式和制度方面起到先锋作用。

(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公益性小额信贷发挥扶贫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以往金融信贷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现象。小额信贷的推出,实现了对贫困人口、微型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使他们能够获得必要的发展资金,提升了资金的利用率,实现了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非政府组织发起并运行公益性小额信贷的优势与挑战

公益性小额信贷的发起者多为非政府组织,而这些小额信贷机构的优势在于他们能够扩大金融服务的受益群体,使更多的人享有公平的信贷机会和公平的金融服务,借助于非政府组织的平台实现了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用创新的发展思维,用更加积极的金融实践服务更多的人,同时小额信贷机构也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适度竞争和互补,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

三、公益性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未来

经验表明,大力发展可持续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能够起到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对农村和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目的,进而实现全面建立普惠性金融体系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公益性小额信贷未来在我国金融市场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我们只有积极给予民间小额信贷机构更多的政策空间,同时就提供小额信贷的非政府组织来言,只有坚持其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社会价值,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避免金融风险,才能逐步推进公益性小额信贷的发展,使其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段应碧.“发展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破解贫困农户贷款难题”.《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01期.

[2]连现海.“关于对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8期.

[3]李岩.“农村小额信贷金融保证机制设计研究”.《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3期.

[4]叶扬.“以农村小额信贷为基础构建农村金融平台”.《中国乡村发现》,2010年04期.

新型消费发展范文4

[关键词] 体育消费市场 现状分析 发展趋势

一、新形势下我国体育消费市场现状分析

1.体育消费市场发展的积极方面:

(1)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到来,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热衷,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群越来越多,体育旅游、体育设施等体育消费量逐渐加大,一些奥运纪念品逐渐上市,随着媒体对奥运知识的大力宣传,人们对体育消费的认识逐步提高。

(2)家庭体育认可程度提高,体育健身器材走向家庭成为目前体育消费市场的一个销售热点。 随着“健康”概念被更多的人接受,体育消费在居民生活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长,“健康消费”热潮带动了体育健身用品的热卖。由于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越来越高,不少家庭在家里置办起健身器材。

(3)在体育消费的群体中,女性消费者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她们正逐渐成为体育和文化娱乐消费的主力军,国家体育总局2002年底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是距今最近也是最权威的体育人口统计报告,根据统计(截至2001年),我国体育人口占可统计的7岁~70岁总人口的33.9%,其中男性56.6%,女性43.4%,女性体育人口占女性总人口的15.8%。从这个统计看,女性体育人口的比例低于男性。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女性体育人口呈明显的增长趋势。2005年的一项名为“中国妇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女性整体健身意识比较强,82.6%的女性会不定期地进行锻炼,据调查统计目前各个健身娱乐场所女性参与人数远远大于男性。

(4)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体育表演市场会有所作为,尤其是一些国内的体育比赛,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的一系列体育选拔赛、国内的CBA联赛、全国田径大奖赛各站的比赛(包括奥运选拔赛)、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全国乒超联赛、步步高杯全国女排大奖赛等等将会更加精彩,人们对于体育观赏的需求也将会随之增加,体育消费必定会呈现增长的趋势。

2.我国体育消费市场的消极方面:

(1)经济基础影响体育消费。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体育消费市场,由于各地域经济对其体育消费能力的影响,全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不均衡,城乡体育消费差距依然明显,经济势力越雄厚,其消费承受力越强。

(2)消费心理影响体育消费。不同的消费个体对体育消费有不同的价值趋向。一个不喜欢体育,不愿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就不会花钱或较少花钱在体育方面,而对于一个真正的体育爱好者,就喜欢花钱去购买必备的运动装备,去观看体育比赛,去参加各种健身娱乐活动。因此,要大力宣传体育消费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灌输“健康第一”和健康投资的体育消费理念。

(3)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意识和消费结构还没有根本转变。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意识、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国外的体育消费观念是:花钱买运动,花钱买健康。而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则是勤俭持家、善于积累、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适用与耐用。宁可花钱在吃、穿、住、行方面,也不愿花钱进行体育锻炼的人为数不少。

(4)我国体育活动社会化程度较国外发达国家低,体育消费能力低。国外发达国家从事体育活动现象已经相当普遍,已经成为其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国内仅仅是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才能发展得起来,小城市正处于体育消费市场的萌芽阶段,而广大的农村城镇甚至边远山区更无从谈起有高的体育消费了。城市消费能力强的原因在于市场的规模效应,我国农村经济水平低、现代化程度差,很难形成规模效应,没有规模效应就很难形成较为庞大的体育消费群体。

(5)作为体育经济基石的物质消费市场基础薄弱。体育产业的发展缓慢制约了群众体育消费的发展。许多体育公司、体育俱乐部及其他体育经济实体后备人才严重缺乏,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这也是导致体育消费不能上涨的原因。

二、我国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

1.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意识增强,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普及。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工作、学习、家庭、事业等等各方面的压力,人们对于体育消费的理念将会趋于成熟,向着更加方便、实用、快捷、高效的方向发展。

2.人们对于体育的消费还是主要以亲自参加的运动为主。这种体育消费注重实用性,人们会逐渐认识到自身的特点更适于参加的运动项目,慢慢放弃华而不实的运动项目,避免不必要的精力、财力,以及物力的浪费。因此,此类运动消费将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占据主导地位。

3.由于人们对于体育信息类的消费认识程度不一,因此人们对于信息类的体育消费还是处于萌芽阶段。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得出,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前景很乐观,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抓住当前经济发展,以及2008北京奥运带来的商机,进一步认识到当前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转变消费观念,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社会以及有志之士多方联动,加大体育场馆、体育健身器材等的投入,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全民健身的队伍当中来。使人们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这样才能保证消费者长期乐于并有能力从事体育方面的消费。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的潜在市场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新型消费发展范文5

(大连外国语大学软件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本文将分析一些快消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成功案例,同时提出快消行业在互联网时展的新形态。

关键词 ]互联网;快消行业;O2O;销售渠道;运营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047

据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报告称,2015年中国网民数量将超过8亿。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手机用户规模接近8亿,中国将真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与消费最为紧密的快速消费品行业也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影响。这种改变,也正在改写快消品行业的游戏规则。因此FMCG行业,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翩翩起舞,成为困扰许多快消企业的大问题。

1部分企业在互联网大潮中异军突起

1.1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生态圈”:雀巢

。事实上,笨NANA与一般的冰激凌相比口感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关键的卖点在于它是“可以剥开吃”的。这样新奇的特点,让笨NANA从面世起就拥有了“先天”的优势,而雀巢公司在数字营销领域的周密布局也一步步推动了笨NANA的火热。

1.2以人为本的贴心对话:耐克

2011年快消行业运动品牌巨头耐克的营销总预算达到了24亿美元之多,但它花在美国境内的电视和平面媒体上的广告费三年内就剧减了40%。那么这些营销预算花到哪里去了呢?。这也是在传达一个信息:耐克越来越看重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

2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崭新形态

2.1拒绝平庸,开启定制化新时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快消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大量的定制数据,确切了解顾客的爱好并作出迅速反应,满足顾客的需要,推出定制化快消品,尤其对于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下推崇个性与自我的90后消费者更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企业可以针对客户对于产品的想法进行定制,比如快消企业可以把婚宴上要使用的糖果和饮料的包装都根据新人的想法打造成独一无二的样子,甚至他们可以自己设计包装和LOGO通过网络上传给企业。这样不仅能满足消费者拒绝平庸的消费态度,同时也为企业开启了一条新的发展通道。

2.2融入新潮,借助移动应用玩转O2O

最近的电子商务的热点中,O2O(Online To Offline)似乎成了新的宠儿,同时随着智能通信设备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快消品企业也应该开始扩展移动端APP营销与服务,实现电子商务与移动商务相结合的营销体系,完成O2O闭环流程,成为在快消品行业中率先吃“螃蟹”的企业。。

2.3学会倾听,激发消费者更广泛的参与

。。那么企业不仅可以利用消费者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更是节省了公司另外花钱聘请神秘顾客的花销。倾听的目的在于不断改进,不断迭代、不断更好地满足目标消费者需求,同时也可以增加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甚至在公司推出新产品后,这些VIP顾客都会成为马上抢购使用的忠诚消费者。。

2.4迎接挑战,进行销售渠道和运营模式的变革

无论快消品的竞争怎样激烈,销售量如何每况愈下,但是整体的销售量并不一定真的减少了,可能是消费更加多元化了,另一种可能就是消费者购买的渠道发生了一定比例的变化。。比如在团购网下单后饮料的赠送的活动,据说在一个100万人口的地级市,一个月某团购网赠送的某品牌茶饮料达到30000箱,相当于3个中等规模批发的月销售量,这些都在蚕食着原来传统渠道的销售量。因此必须重新考虑消费者的消费渠道,将有限的精力放在最富有成效的方法上。

当传统渠道的改变已经不能满足竞争要求时,应该在一些特殊渠道上组建新的运营模式。各品牌完全可以通过校园同学的,重新组建新的运营模式,甚至可以通过组建创业俱乐部等组织,在勤工俭学及创业的大潮中组建新的销售网络,同学们可以通过同学间的相互推荐,朋友圈等一些自媒体在校园内推广销售,既能给消费者带来实惠,也能惠及同学的金钱收益和工作经验。这只是校园,那么具备校园这样的消费群体特征的是否都可以利用新的运营模式去拓展市场呢?

3结论

通过对快消行业在移动互联网时展的分析,我们看到了快消品行业在互联网这首协奏曲伴奏下已经展现的优美舞姿,同时我们也更加期待新业态能够帮助快消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翩翩起舞,展现出更多独特的风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快消企业的勤学苦练,必定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场视觉和听觉的饕餮盛宴。

参考文献:

[1]乔运昌.快营销,快消品引领创新之变[J].成功营销,2012(12).

新型消费发展范文6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抗血小板;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c)-001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of aspirin clopidogrel in th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with non-atrial fibrilation.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ed 5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of TIA with non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divided two groups from March 2011 to May 2015 in our hospital. They were control group (19cases) and treatment group(37cases). Control group was administered aspirin.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was administered in treatment group.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rate of recurrence of TIA, cerebral infarctio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reaction, erythra, and cerebral hemorrhagic during 90 days. Results Rate of recurrence of TIA was 42.1% in control group, as compared with 8.1% in treatment group(P=0.004). Rat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26.3% in control group, as compared with 5.4% in treatment group(P=0.038). Rate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reaction was 10.5% in control group, as compared with 8.1% in treatment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557). Rate of erythra was 5.3% in control group, as compared with 8.1% in treatment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582). There were no occurrence of cerebral hemorrhagic in two groups. Conclusion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was effective and safe in midst and high-risk TIA patients with non-atrial fibrilation.

[Key words]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Antiplatelet;Therapy

短盒阅匀毖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老年人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研究显示,首次发生TIA后,约10%~20%的患者在90 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大多数的脑梗死事件发生于48 h以内[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方便收集自2011年3月―2015年5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非心房纤颤患者,诊断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血管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按Johnston 等提出的ABCD2 评分对入选的TIA患者进行评分:①年龄:1分,≥ 60 岁;②血压:1分,TIA发作后首次收缩压≥ 140 mmHg 和(或)舒张压≥ 90 mmHg;③1分,糖尿病;④临床特征:2分:一侧肢体无力,1分:言语障碍、但无肢体无力;⑤症状持续时间:2分,≥ 60 min,1分,10~59 min。ABCD2 评分7分[3]。TIA 患者根据发生脑卒中的风险程度分为:低危组:0~3 分,中高度组:4~7 分,然后对中高度危组56例患者根据药物使用情况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阿司匹林组(19例)、治疗组(双抗血小板治疗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37例)。

排除标准:心房纤颤患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过敏患者史;出血性疾病、胃溃疡患者;经头颅MRI/CT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

1.2 临床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对病因进行常规治疗,包括高血压,血压的控制为收缩压

1.3 疗效评定

观察90 d治疗期间TIA复发率及脑梗死的发生率。

1.4 安全性评定

观察90 d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皮疹、脑出血的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收缩压水平、糖尿病病史、高血脂症病史、吸烟史、房颤史、入院时血糖值、BMI指数、ABCD2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两组患者TIA复发、脑梗死事件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90 d后,对照组TIA复发率为42.1%、治疗组TIA复发率为8.1%,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4);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26.3%、治疗组脑梗死发生率5.4%,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8),见表3。

2.3 两组患者治疗90 d不良事件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90 d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0.5%、治疗组TIA胃肠道发生率为8.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7);对照组皮疹发生率为5.3%、治疗组皮疹发生率为8.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2);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脑出血,见表4。

3 讨论

TIA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TIA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种病因及多种途径相关,最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影响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大多数的脑梗死事件发生于48 h以内[1-2],TIA患者每年发生严重的血管事件的机会是4%~16%[4]。

因此,及早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迅速控制TIA,防止脑梗死发生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则。抗血小板治疗是非心源性栓子卒中二级预防主要措施。目前国内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作为环氧化酶抑制剂,能够阻断血栓素A2合成,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活性。阿司匹林其他作用包括介导血小板抑制的嗜中性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以及参与各种凝血级联反应和纤溶过程。故阿司匹林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常规处方用药,在一些二级预防试验中减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19%[5]。氯吡格雷作为P2Y12受体拮抗剂,能够协同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6-7]。在2014年AHA/ASA指南中,对于微小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已慎重推荐24 h扔杷抗血小板疗法[8];而在2013年的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中尚没有推荐双抗血小板治疗[9]。

近期Wang YJ等[10]在国内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高危TIA及微小梗死患者,分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前者脑梗死发生率为8.2%,颅内出血发生率为0.3%,后者分别为11.7%、0.3%,其结论为对于微小急性脑卒中或TIA患者,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可显著减低再次脑卒中的风险,同时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在该研究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与单用阿司匹林组比较,能显著降低TIA的复发率及脑梗死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在不良事件方面:如皮疹、胃肠道反应、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研究与之相比较,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治疗90 d后,双抗血小板组脑梗死发生率5.4%,阿司匹林组脑梗死发生率为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为研究对象为中高危TIA非心房纤颤患者所致可能较大。

综上所述,双抗血小板疗法治疗中高危TIA非心房纤颤患者是有效的,且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Redgrave JN,Courts SB, Schulz UG,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presence of acute ischemic 1esions 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and clinical predictors of early stroke risk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Stroke, 2007,38:1482-1488.

[2] Kleindorfer D, Panagos P, Pancioli A, et al. Incidence and short-term prognosis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Stroke, 2005,36:720-723.

[3] Johnston SC.Rothwell PM.Nguyen―Huynh MN,et al.Validation and refinement of scores to predict very early stroke risk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I.ancet,2007,369:283-292.

[4] 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dea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in high risk patients[J]. BMJ,2002,324:71-86.

[5] C Baigent,L Blackwell,R Collins,et al.Aspirin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vascular disease: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J]. Lancet, 2009,373(9678):1849-1860.

[6] Wang Z, Xu C, Wang P, et al. Combined clopidogrel-aspirin treatment for high risk TIA or minor stroke does not increase cerebral microbleeds[J]. Neurol Res, 2015,37: 993-997.

[7] Zeus T, Ketterer U, Leuf D, et al.Safety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2016,105:356-363.

[8] Kernan WN, Ovbiagele B, Black HR,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 Stroke,2014,45: 2160-2236.

[9] Kern R, Nagayama M, Toyoda K,et parison of the European and Japanes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schemic stroke[J]. Cerebrovasc Dis,2013,35: 402-4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