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自行车市场;心理;学生消费群体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6-0046-02
中国历来有自行车王国之称,近年来虽然中国的汽车消费日益普及,但自行车消费市场的优势依然存在,一是因为中国拥有长久的自行车制造基础,二是庞大的自行车市场的消费需求。如今的自行车概念已从原来的代步工具向健身工具转变,随着低碳环保观念普及、健康运动意识的提高,自行车市场将具有无限的消费潜力。
1自行车消费心理及动机
1实用与方便
在大城市,由于汽车拥堵,交通不便,许多人会选择地铁、自行车,尤其是占相当数量的学生群体更会选择自行车。上学路程远近以及自行车方便的特点是学生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可见,高人口密度城市适合自行车与步行,尤其是在道路拥堵、单行道密集的大城市短途出行,自行车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运动与健身
近年来,自行车健身族的年龄层已渐渐从年轻人群向中年人群扩展,“环保、健康、节约”的消费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也成为城市居民健身的新主题,通过自行车的自然运动方式,可集代步、运动及健身于一体,既节约出行成本,又有利于健康与环保,对广大普通民众而言,是一种方便可行,易于普及的选择。
3低碳与环保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消费的理念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自行车的功能也早已超越了其代步作用。随着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深入传播、公共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政府鼓励措施的不断出台,自行车出行也将成为国人的普遍选择方式。
近年来,上海等城市设立了便民自行车租赁点,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自行车既方便人们的短途出行,也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减轻了环境污染。
2自行车主要消费群体――学生
在中国,自行车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学生,尤其是中学生,自行车是城市及农村学生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从自行车销售商处了解到:虽然购买自行车主要是学生家长掏腰包,但学生却是自行车最忠实的消费者,他们是自行车消费的主流人群。“每年公司都会对自行车市场进行调查,自行车买主近80%都是学生,其中中学生又占了绝大多数。”自行车商如是说。
1学生自行车消费选择特点
由于中学生尚无独立经济能力,因此,他们的自行车消费意愿与品牌选择是与家长直接有关的。
据部分城市的调查统计显示,在被调查的中学生中有98%的人拥有自己的自行车。其中有64%的学生的自行车由家长购买(或指定),这其中又分成三种情况:10%的人完全听从家长的选择,没有提出自己意见的机会;42%的人可与家长共同协商后决定选择中意品牌;另有12%的人可以自己“指定品牌”让家长购买。还有34%的学生在家长的参与建议下,自己完成最终购买。
2学生自行车消费周期特点
由于中学生每天骑车上学,自行车使用频率非常高,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还喜欢追求流行车,他们的自行车更换频率也非常快,因此学生群体的自行车消费周期短、更新快。
根据有关对中学生自行车消费的问卷调查统计,在243份问卷调查中,有142人一年要更换2辆以上的自行车。其中有不少人一个学期就要更换一辆,最长的也不会超过一年。很多中学生对于高档自行车的渴望以及炫耀都直言不讳。能拥有一辆或几辆高档自行车,已经成为不少学生彼此炫耀的资本。
3学生自行车消费心理倾向分析
1学生自行车消费心理分析
如今的青少年一代较早开始有独立消费行为,一般到中学每月都有一笔固定的消费资金(零用钱),会有经常性的独立购买行为,尤其是自行车这种对学生普及性的商品消费,对市场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视的。深入调查与分析中学生群体的自行车消费心理状态,对该行业的生产经营及市场营销活动都有一定参考意义。
中学生消费往往是一种间接购买行为,即这种消费行为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家长完成,尤其是单价较高的商品,如衣物、自行车、随身听等,一般需家长出面完成购买过程,但在这种消费行为中,中学生所起的作用却是主导性的。
由于中学生所处的特定年龄阶段与经济地位,使得这一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具有多面性,分析如下:
一方面,受消费观念影响:中学的传统教育一般倡导勤俭节约,且学校与社会有一定程度的隔离,加之中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单纯、封闭,所以,大部分中学生在自行车消费时会较多考虑其外观、性能、价格,因此,拉风、高速、价廉的山地自行车往往是学生的首选。
另一方面,受商品特点影响:中学生对于文具类社会清晰度低的商品,追求名牌的消费倾向并不十分强烈,但是对于自行车这样社会清晰度高的商品,有些中学生追求名牌的消费倾向就比较明显,只是受购买能力制约,因中学生尚无自身经济能力,他们的名牌消费欲望很大程度上被抑制了。一旦这一消费群体成长起来,有了独立的消费能力,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追求名牌动机会变得普遍而强烈。
2学生自行车消费倾向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水平日益提高,使学生自行车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过去学生骑千元左右的自行车就算得上奢侈,而现在,不少中学生自行车价格就在三四千元以上,有的更是骑上万元的山地车、公路车等。
从自行车专卖店了解到:每年开学初是自行车销售高峰,高价车也卖得最好,大部分买主是中学生。据自行车商介绍:与成年人买车喜欢选结实耐用、价格便宜、不怕被偷的那种车不同,学生喜欢的是价格不菲有变速功能的山地车、越野车和公路车等。不少学生认为名牌高档自行车的性能等各方面的确比较优越,而且可以表演一些玩车“特技”;同时外形上与时尚接轨,色调大胆,看上去流行指数较高。学生的自行车消费喜好也推动了自行车的设计及消费流行,学生买什么车,市场上就会流行什么车,如最近开始流行高变速的赛车了。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运动的年龄,他们喜欢追求新奇和时尚潮流,又没有花钱的顾虑,是最标准的自行车消费对象。可以说,他们就是自行车设计更新的引领者,也是未来市场庞大的消费群体。
4中国自行车市场未来趋势展望
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中国自行车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在对中国自行车市场分析研判过程中,如果能从文化理念角度看问题,现代生态文明理念下的骑行文化就是自行车产业最新、最有力的增长点,那么未来市场将会有无限的发展生机。
。
1绿色出行理念将普及自行车消费
随着低碳、 环保、健康风尚的日益兴起,自行车再度成为中国人喜爱的交通、健身工具。
目前,中国很多城市开始大力倡导“绿色出行”,并开展公共自行车租赁和绿道建设,杭州等地还在试点公共电动自行车的推广。自行车出行在大城市对道路交通能起到有益补充的积极作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具有公交车及私家车无法替代的便捷优势。
近期在上海举行的第23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上,参展的自行车企业从“绿色出行、文化驱动”入手,注重把自行车打造成集健身、运动、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时尚载体。与此同时,自行车体育运动在中国逐渐流行,这也将推动自行车市场的生产与消费的增长。
在公共交通并不完善的中国乡村地区,电动自行车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多便捷。在中国,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功能,而自行车则从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演变为一种健康、环保的时尚生活方式。
2取消公务用车将推进公务自行车
2013年11月底,中央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这样的规定意味着:今后大量的短程公务出行问题将可能由公务自行车替代解决。若公务自行车能够得到大规模的推广,自行车市场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3消费升级将加大高端自行车需求
[关键词]女性 消费心理 营销策略
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积极地参与到各行各业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成为各行业的骨干力量。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有关调查显示,女性控制着国内消费60%的营业额,决定着74%的家庭购买力。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以及在家庭中的责任和地位,使得女性对购物情有独钟,且乐此不疲。尤其是青年女性,作为女性中最活跃的消费群体,她们始终走在消费市场的前沿,已然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目标和关键顾客群。
屈臣氏,第一家以“个人护理”概念经营的门店,是亚洲区最具规模的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连锁店,目标顾客锁定在18岁~35岁的女性,1989年进军中国内地市场至今,在国内线下零售实体店已经达到1000家,覆盖全国超过100个城市。多年来,屈臣氏始终以敏锐的触觉研究和分析市场动向。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准确把握女性消费者心理、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
一、追求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在感受着时代带给我们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遭受了身体和心理上的重创。于是消费者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开始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屈臣氏个人护理店以“探索”为主题,提出了“健康、美态、快乐”(health,good,fun)三大理念,协助热爱生活、注重品质的人们塑造自己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屈臣氏的产品处处传达着三大经营理念:药品和保健品保留着创店以来的特色,倡导“健康”;美容美发及护理用品占比重最大,种类也最繁多,表达着“美态”的概念;而独有的趣味公仔及糖果精品则传递着乐观的生活态度。为了配合这三大理念,公司的货架上、收银台和购物袋上都会有一些可爱的标志,“心”、“嘴唇”、“笑脸”,给人以温馨、愉快的感觉。
二、感性消费
与男性相比,女性在购物过程中更容易受到直观感觉和环境的影响,她们对商品的名称、款式、包装、色彩、以及购物环境中的商店装饰、布局、色调和气味都非常敏感。屈臣氏个人护理店以蓝色为主色调,简单大方的布局和装饰,营造了一种和谐、温馨和休闲的购物气氛。
零点调查公司对900位女性的调查资料显示,18岁~35岁的女性有高达93.5%的女性有过不同种类的冲动消费,并且冲动消费的金额占到女性消费总支出的20%以上。许多女性在逛商店的过程中,即使事先并没有打算购买的商品,也会顺便买一些打折商品或者日常用品,并为自己的“满载而归”产生成就感。为此,屈臣氏实施“加1元多一件”、“全线八折”、“买一送一”等促销力度大的优惠策略,吸引顾客眼球。此外,屈臣氏注重对女性消费者心理的研究,发现开展新奇刺激的活动对有“小资情调”的白领一族更具有吸引力,屈臣氏就推出“60秒疯狂抢购”,抽奖获得者可以在卖场对指定的货架商品进行“扫荡”,60秒内拿到的屈臣氏店内的商品都属于获奖者,这样的方式让消费者因体验新鲜刺激而津津乐道。
三、多样化的商品需求
由于女性消费品品种繁多,加之女性特有的细腻、认真, 因而她们在选购商品时比较细致, 注重产品在细微之处的差别,即更加“挑剔”。屈臣氏产品包罗万象,来自二十多个国家,有化妆品、药品、个人护理用品、时尚饰品、糖果、礼品等两万五千种,使得顾客在店内找到“逛”的感觉。据个人护理店对600多位女性顾客的调查显示,有超过85%的人认为屈臣氏产品丰富和精致是吸引她们来此购物的首要因素。根据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屈臣氏还推出了更多的自有品牌,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在中国市场,屈臣氏的自有品牌数量为700多种,相当于所销售总商品数量为20%;在销售价格上,自有品牌大约比同类其他品牌便宜20%-40%。而且在推入市场之前先由员工试用,再让员工向消费者宣传,这样员工就成了最好的代言人,能够进行有效的口碑传播。
四、注重便利、即时
现代职业女性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工作三方面的压力,她们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购物欲望,另一方面,又希望有便捷的购物方式或购买渠道,来帮助她们节省时间,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家庭和工作中。
年龄较长的女性大多已有自己固定的生活方式,很难做出改变。。她们是女性中收入增长最快的群体,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但购物时间紧张,不喜欢去大卖场或大超市购物,追求的是舒适的购物环境。这些消费者特征都与屈臣氏的商品定位非常吻合。店里不仅针对个人护理提供完备的产品线,而且在商品的陈列方面,按化妆品─护肤品─美容用品─护发用品─时尚用品─药品的顺序分类摆放,方便顾客挑选。
针对女性消费心理的变化,2011年12月16日,屈臣氏中国宣布正式进驻淘宝商城,开启了官方旗舰店。屈臣氏淘宝商城旗舰店将是屈臣氏在中国内地的第1001家店面。屈臣氏淘宝商城旗舰店不仅作为屈臣氏线下成功模式的延伸,更被看作是与消费者在网络时代更加亲密沟通的新起点。
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心功能 心室重构指标 疗效
临床上在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常规用药方案是给予患者抗心力衰竭药物,可以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但是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而言常规用药方案效果不理想[1]。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有着比较好的作用,可以提高临床疗效[2]。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比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0例的临床用药方案,探究了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的疗效及对心功能、心室重构指标变化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9年5月-2020年11月收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43~72岁,平均(56.15±3.23)岁。观察组男26例,女29例;年龄43~71岁,平均(56.21±3.1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⑴符合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3]:(1)患者突发胸闷、胸痛等症状;(2)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性改变或心脏彩超提示心脏室壁运动异常等表现;(3)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最高数值超出正常上限99%位点并动态改变。⑵年龄>18岁。⑶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障碍;(2)合并急慢性炎症性疾病;(3)恶性肿瘤疾病;(4)凝血功能障碍;(5)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
方法:(1)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用法用量:患者门诊、急诊或入院后立即嚼服300 mg,第2天及以后每天早上口服100 mg/次。替格瑞洛片,用法用量:患者门诊、急诊或入院后立即口服180 mg,第2天及以后维持剂量90 mg早晚各口服1次。依据患者病情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卡托普利片、螺内酯等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同时调整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卡托普利片等药物剂量使患者静息状态下心室率在55~60次/min,血压等达标。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给予其他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观察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2)观察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用法用量:患者门诊、急诊或入院后立即嚼服300 mg,第2天及以后每天早上口服100 mg/次。替格瑞洛片,用法用量:患者门诊、急诊或入院后立即口服180 mg,第2 d及以后维持剂量90 mg早晚各口服1次。依据患者病情,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用法用量: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初始剂量为50 mg/次,2次/d或100 mg,2次/d,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增加到最大剂量,最高剂量为200 mg,2次/d,并维持剂量,螺内酯等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同时调整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药物剂量,使患者静息状态下心室率在55~60次/min、血压达标。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给予其他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观察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
评价指标:⑴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消失,活动时心率<100次/min,心功能Ⅰ级;(2)有效: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活动时心率>100次/min,心功能等级Ⅱ~Ⅲ级;(3)无效:未达到(1)(2)疗效评定标准。⑵对比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水平,包括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端脑钠肽(N-BNP)。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LVESD、LVEDD、LVEF及N-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SD、LVEDD及N-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水平比较
讨论在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时候,常规用药方案常无法获得明显疗效,对于患者病情控制和疾病治疗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常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联合用药效果。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是一种可以替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药物,在与其他抗心力衰竭药物合用时疗效确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于脑啡肽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以对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形成阻断,延缓心力衰竭发展[4]。黄丽娟等[5]研究显示,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患者心功能以及心室重构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本研究与之一致。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6.36%,对比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水平相近,观察组治疗后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水平相比于对照组优势明显,提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泵衰竭治疗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的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在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泵衰竭上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提高疗效,对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应该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崔述霞,黄玉晓,李荣,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且行PCI术患者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进展,2020,10(11):2654-2659.
[2]涂克祥.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药,2021,25(3):611-613.
[3]王一楠,张领.低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短期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20,47(6):97-100.
【关键词】犯罪 中国禁毒报告新型动向
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举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为患百余年的鸦片烟毒很快被禁绝,我国被世界誉为“无毒国”。①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我国死灰复燃,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自1998年以来,国家禁毒委员会每年向社会《中国禁毒报告》,截止2011年已公布13次。其中在2000年的《中国禁毒报告》附录中,还特别公布了我国1991年至2000年违法犯罪及禁毒的基本情况。②另外,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2009年也向社会“药物滥用流行趋势监测报告摘要”,对我国滥用的情况和趋势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大致可以了解20年来我国犯罪的基本情况与动向。
一、从案件数量和涉案人数看,二十年来我国犯罪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近年增长速度放缓。
首先,1991―1998年,我国违法犯罪急剧增长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根据国家禁毒会《2000年中国禁毒报告》附录资料公布的数据,这一时期,无论是破获的违法犯罪案件数量,还是涉案违法犯罪人数都呈现持续快速上升趋势。具体内容。
其次,在1999年至2010年的12年间,我国犯罪整体上仍然呈上升态势。与上一时期不同,这一时期我国犯罪整体形势出现了波动。《中国禁毒报告》数据显示,在1999年至2002年的4年间,我国司法机关破获的犯罪案件数量和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人数双向上升趋势是明显的。从2003年开始至2005年,我国犯罪逐年递减,2005年犯罪案件数量和抓获犯罪嫌疑人人数(分别为4.54万和5.8万)甚至较1999年还低(分别为6.49万和5.81万)。但从2005年开始直至2010年,犯罪持续上升的趋势再度出现。根据这些数据事实可见,在该12年间,不能否认我国犯罪曾一度出现下降情况,但该下降趋势只是出现于2003至2005年3年间,其余时间仍是增长的,所以,应当认为该时期我国犯罪整体上仍是处于上升态势。
再次,从(违法)犯罪增长速度看,2005年以来明显放缓。如上述表3和表4显示,2005年开始,我国犯罪再次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相对于1991年至1998年这段时期而言,该时期我国犯罪增长速度明显放缓。(1)从破获的(违法)犯罪案件看,1991年至1998年增长了21.7倍,平均年增长率达310%。而在2005年至2010年的6年间,我国犯罪案件数量增长为1.96倍,平均年增长率为39%。(2)从抓获的(违法)犯罪人数看,1991年至1998年的7年间,增长了12.5倍,平均年增长率近179%。而2005年至2010年,被抓获犯罪嫌疑人数量增长1.74倍,平均增长率只有35%,两者都大大低于上个世纪90年代。
二、从犯罪的种类看,传统犯罪稳中有降,新类型犯罪增长趋势明显
依据流行的时间顺序,理论上将分为传统和新型。传统一般指鸦片、海洛因等鸦片类流行较早的。新型又称“实验室”、“化学合成”,主要指冰毒、等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广义上包括《一九六一年麻醉品单一公约》、《经修正的一九六一年麻醉品单一公约》和《一九七一年精神药物公约》中所列(除上述常规之外)的品、精神药物和近年来出现的人工合成的兴奋剂。在我国,新型主要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在歌舞娱乐场所中流行。从笔者掌握的资料看,我国尚未向社会公开有关传统犯罪和新型犯罪数量的具体数据,但依据《中国禁毒报告》和《2005年至2008年药物滥用流行趋势监测报告摘要》所提供的关于我国缴获的种类、数量以及消费市场滥用类型、数量以及比例等事实,可以看出我国传统犯罪稳中有降,新类型犯罪增长趋势明显。
首先,我国司法机关缴获的传统数量和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公布的关于传统滥用情况可以反映出近年传统稳中有降。
1.关于传统的缴获数量。的缴获数量是判断犯罪增减趋势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而言两者呈正比关系。根据《中国禁毒报告》提供的数据,近年我国司法机关缴获的传统出现了明显减少趋势。以鸦片为例,1999年全国司法机关的缴获总量为1.19吨,2000年为2.43吨,2001年达到最高值2.82吨,其后基本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和2010年缴获量只有1.3吨和1吨(具体内容请参见下图5)。同样的趋势也体现在海洛因上,1999年,我国司法机关缴获的海洛因总量为5.36吨,之后于2001年缴获量达到最高值13.20吨。其后缴获量虽然出现波动,但从2005年开始,呈持续现下降趋势。2010年全国海洛因缴纳量只有5.30吨,同样较1999年低。
2.关于传统的滥用。消费市场的滥用情况与犯罪间往往也是成正比关系。一般来说,某种滥用越普遍,该类型犯罪往往越严重。上个世纪80、90年代,我国传统滥用情况比较严重,其中海洛因的滥用又在整个滥用中占有很大比例。但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向社会公布的《药物滥用流行趋势监测报告摘要》却显示出海洛因滥用人数比例近年呈现递减的趋势。该报告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登记滥用海洛因人员占滥用总人数的比例为87.6%,其后逐年递减,2009年该数字下降为73.2%。而根据《2011年中国禁毒报告》提供的数据,2010年该比例下降至69%。
其次,中国禁毒报告和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公布的新型缴获数量和滥用人数都反映出近年新型犯罪上升趋势明显。在滥用历史上,很长时期世界各国都是传统为主。90年代后,以冰毒、为代表的新型在全球范围形成流行性滥用趋势。该趋势随后也出现在我国,滥用冰毒、氯胺酮、等新型人数不断增多,已形成传统与新型交叉滥用的局面。近年的《中国禁毒报告》和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公布的"2005年至2008年药物滥用流行趋势监测报告”都显示出新类型犯罪在我国呈明显增长趋势。
1.从冰毒的缴获数量和滥用情况看,“冰毒”是近年滥用增长速度最快的新类型。在缴获数量方面,自2004以后,我国司法机关每年缴获冰毒数量基本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比如,2004年我国
冰毒缴获量为2.75吨,到2007年则持续增长为6.63吨。2008年虽然缴获量有所下降,但其后2009年和2010年明显增长的趋势再度出现。在滥用方面,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冰毒”是近年滥用增长速度最快的新类型。2005年至2008年监测报告的药物滥用者中,“冰毒”滥用比例由1.0%上升到8.2%。其中在监测报告的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中,“冰毒”滥用比例从2005年的2.4%上升到2008年的22.1%,增长了8.2倍。“冰毒”成为我国社会最流行滥用的之一。
2.我国近年登记的滥用合成人数及比例也可以反映出新型犯罪上升的趋势。某类滥用的人数和比例越高,往往也说明该类型犯罪越严重。2005年我国登记滥用合成人数为59541人,占滥用比例的6.7%。此后逐年递增,2009年该两数据分别上升至360057人和27%,分别增长了6倍和4倍。
三、制造犯罪明显增多,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活动突出,我国由传统的“受害国”变为“受害国”兼“输出国。”
首先,中国禁毒报告数据显示,制造犯罪案件明显增多是我国近年犯罪的重要特点之一。我国毗邻“金三角”和“金新月”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国是传统的受害国,上个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犯罪主要经历了一个由过境贩毒为主向过境贩毒与境内消费并存的过程。但近几年,随着新型的泛滥和加工合成的流行,我国制造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依靠境外的状况,国内制造案件逐渐增多。以冰毒、“”制造为例,我国东南沿海的部分省市活动猖獗。2002年,广东、福建两省冰毒缴获量和捣毁制毒窝点数超过全国总数的80%。2004年,广东省缴获270余万粒,占全国缴获总数的90%以上。其后逐步向内地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步蔓延。而且由我国国内生产的冰毒还被走境到菲律宾、韩国、日本等国或地区,我国不仅属于传统的“受害国”,兼成为“输出国”。
其次,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活动突出。易制毒化学品是指国家规定管制的可用于制造品和的原料和配剂,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群众日常生活,一旦流入非法渠道又可用于制造。我国是一个化工大国,1988年联合国制定的《禁止非法贩运品和精神药物公约》中列管的23种易制毒化学品在我国均有生产。上个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冰毒、等合成出现和不断发展蔓延,我国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用于制毒问题逐步成为问题并日益严重。近年,我国为了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专门颁布了《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完善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体系,司法机关也加大了对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活动的整治查处力度。但根据《中国禁毒报告》统计资料显示,当前我国此类违法犯罪活动泛滥趋势并没用根本得到根本遏制。近年虽然司法机关查获的易制毒化学品案件数量没有出现明显趋升,但被查获的易制毒化学品数量仍然增长明显。。
关键词:宏观经济;传统地产;新型地产;区域发展
一、 引言
近几年,我国传统住宅地产市场面临一二线城市调控受限,三四线城市需求疲软库存过剩的矛盾现状,传统商业地产市场则受电商销售影响发展乏力、持续遇冷。在此背景下,传统房地产企业利润下滑、融资困难,发展经营压力巨大。借鉴国外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经验,打破以往纯粹地产开发思维定式,以传统地产为依托平台,整合养老、医疗、生态农业、旅游业、体育产业等,开发新兴的复合型产业形态,或是传统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
新型地产通过整合当地自然、经济、社会等相关资源,将房地产业和其他产业进行结合,并对房地产的规划设计、开发运营和后期服务的全流程进行创新,新型地产的发展对改善区域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下流行的新型地产形式主要有以居家养老为主题的养老地产(如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以旅游休闲、度假养生等为多个主题的旅游地产(如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囊括多种体育休闲设施的体育地产(如广东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等。
二、 国内外房地产业态的发展路径
1. 国外房地产业态的发展更替过程及逻辑。在发达国家房地产业态的发展与更替历程中,基本遵循着住宅物业地产―传统商业地产―复合型地产的规律。在房地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不断增加,城镇居住住房供给不足矛盾相对突出,从而促进住宅地产的快速发展。因此房地产业发展早期主要集中于住宅物业,商业地产发展相对滞后。随着时间迁移,住宅总量不足的矛盾逐渐得到缓和。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集聚,商品经济需求日益旺盛。以写字楼、会议中心、酒店、超市、购物中心等为代表的商业地产在此背景下开始快速发展。
在经济周期进入下行区间,或者出现金融危机时,房地产行业往往受波及程度最大,造成房地产市场衰退甚至泡沫破裂。即使在经济状况较好的时期,由于传统房地产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无论住宅地产市场,还是单一功能的商业地产市场,造成需求饱和、利润下降和效益降低。与此同时,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得到释放,为新型地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根据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随着自主性、改善型的房地产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更希望追求享受休闲或养生功能的地产,这促使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将相关资源从传统地产行业转移到复合型地产行业,如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等。随着发达国家纷纷步入老龄化社会,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难以满足养老需求,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方式,诸多商业养老地产项目应运而生。新型地产的出现,不仅仅是业态形式的改变,更多是经营理念、开发模式的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融合更多产业或功能的地产形态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 我国房地产业态的发展历程。与国外类似,我国房地产市场业态也经历了住宅地产――商业地产――新型地产的发展路径,但是又有着不同的阶段背景与演变逻辑。国内学者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研究较多,通常以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重要政策文件的出台等为节点划为多个阶段,不同阶段时期相关地产形式发展情况有所不同,具体来看:
(1)1978年~1998年:住宅地产为主,商业地产开始起步。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滞后,土地法、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这一阶段是国内房地产业的起步阶段。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镇居民处于住房绝对短缺阶段,因此该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主要是住宅地产项目,商业地产项目较少,形式单一,以百货大楼、商厦商铺等为主。
(2)1998年~2008年:住宅地产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出现过热现象。以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为标志,我国房地产业尤其是住宅地产开始了持续快速发展。整体来看,这一阶段我国房地产业整体表现稳健,住宅地产发展最热,其次是商业地产。由于部分地区住宅价格持续过快上涨,国家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相关调控政策,主要针对住宅地产市场进行限制。
(3)2008年~2013年:商业地产成为新增长点。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同时,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一直在房地产市场占据领导地位的住宅物业市场降温明显,而以写字楼、购物中心、主题商场、专业市场为代表的商业地产成为房地产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同于受到国家全面宏观调控的住宅地产,商业地产享有一系列政策优势、资金支撑。国家进一步鼓励商铺投资,提供多项优惠税费政策,极大的促进了商业房地产的发展。
(4)2013年至今:传统业态发展放缓,产业面临转型升级。自201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进入增速换挡回落、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人口、资源、政策红利等多方面优势不再明显,房地产行业告别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进入拐点阶段。2013年~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销售额、国房景气指数等均进入下行区间,无论住宅地产,还是传统的商业地产,均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以及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针对新型的产业形态市场需求开始不断释放。例如,针对工业地产进行升级换代的科技地产;以旅游度假、休闲养生为主题的旅游地产;以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为主题的养老地产等等。
3. 新型地产的发展动力机制。新型地产是一种泛地产概念,包含不同的地产业态,开发、经营模式也不尽相同,但是其产生背景和发展动力机制存在较多共性之处。
首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增速回落、传统房地产行业发展变缓是新型地产逐渐兴起的背景。随着10多年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增长,住房总量不足的问题在多数城市已经得到了解决,绝对短缺已不存在,传统单一功能的商业地产在较多城市也处于饱和状态。对新常态、新特征,房地产企业为优化增长结构,丰富增长动力,不得不制定新的发展规划,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致力于其他新兴产业形态,如养老地产、旅游地产、产业地产等。
其次,市场需求转变是新型地产快速发展的源动力。以旅游地产为例,2013年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保持在7%左右,增速趋稳,推动消费增速保持稳健增长。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同时带来居民的消费结构调整和升级,从追求数量型向讲求质量型迅速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人群由旅游观光型客户向休闲度假型客户转变,旅游已经成为国内中高收入人群的生活必需品,从而促进了以休闲养生等为主题的旅游地产发展。再以养老地产为例,随着老龄化程度进程加剧,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房地产以住宅为主,主要面向年轻家庭。如今年轻一代的赡养抚养压力不断增加,且由于政策原因导致少子化、无子化家庭日益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问题重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老年人逐渐成为富有人群,个人消费观念及结构转变,更多希望晚年在精神、物质等多方面都能享受较好的服务。年龄结构的变化、家庭养老压力增大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等因素,都导致以养老地产为代表的新型房地产业态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且随时间发展呈上升趋势。
第三,政府引导是新型地产发展的助推力。新型地产的发展深受国家及地方政策影响。产业地产受地方政府、经济、产业发展、政策等影响很大。。近年来我国进入经济发展增速下行区间,为响应政府对大众创业的鼓励扶持,开发商纷纷针对工业地产进行升级,大力发展产业地产,从而促进来产业地产的发展。
三、 我国新型地产发展面临的机会
1. 宏观层面: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2013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延伸影响,总体世界经济仍然比较低迷。2016年上半年国内经济总体平稳,GDP同比增长6.7%。但是,6月PMI为50.0,较5月下降0.1,表明制造业信心仍略显不足,经济仍存较大下行压力。
在产业结构方面,钢铁、煤炭、机械等传统行业严重产能过剩,第三产业产值持续上升,其占比已超过第二产业。增长动力方面,随着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价格上涨,经济发展无法再依赖传统要素驱动、投资驱动方式,科技创新驱动逐渐取代成为新的增长点。
2. 产业层面:传统行业亟需转型升级。从住宅地产来看,2014年以来,我国住宅房地产业无论是开发投资、销售额还是价格水平,增速都已经明显放慢。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盈利空间不断缩小。虽然2015年以来,全国整体的楼市销售在政策不断利好的刺激下,温和回暖,但是行业整体销售情况不容乐观,去库存和资金压力巨大。土地价格、人员工资、材料调动以及融资等成本支出都在加大,进一步导致房地产企业的利润不断收缩。
从传统商业地产来看,零售业增速放缓影响短期商业营业用房需求。2014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降至9.5%,2015年前三季度进一步降至6.1%;2015年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持续低于GDP增速。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速放缓负面影响市场对商业营业用房的需求,电子商务冲击持续存在及整体经济增长承压的背景下这一趋势仍将持续。随着电子科技发展,电商快速扩张,网购量持续提高。快递业务增长也直接印证了这一点,2010年以来快递业务量保持年均50%左右的增长,2015年快递业务量达到206亿件,为2010年全年的8.8倍,网上零售正逐步侵蚀实体商业销售市场。
3. 企业层面:新的发展空间与经营方式。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房企之间竞争的加剧,房地产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10多年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增长,住房总量不足的问题在多数城市已经得到了解决,绝对短缺已不存在,传统单一功能的商业地产在较多城市也处于饱和状态。在传统住宅行业面临拐点的前提下,房地产企业为优化增长结构,丰富增长动力,不得不制定新的发展规划,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房地产企业多元化经营趋势明显加快。一方面探索开发新型的产业形态,包括养老、文化、旅游地产等,另一方面,通过以参股或控股的方式进入其他行业,实现主业的多元化或彻底转型,以恒大集团为例,2010年以来,恒大集团在原有优势地产业务基础上,相继涉足人寿保险、粮油销售、矿泉水生产等行业,大大拓展了企业的产业发展空间。
4. 政策层面:加大内需,促进消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努力从投资驱动向扩大内需转变。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未来居民在房地产方面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不断增加,有利于新型地产市场整体发展。2015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于GDP增速,在GDP中占比达到51.4%,超过第一、第二产业的总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是新型商业地产的主要产业支撑,其增幅高于GDP、在GDP中占比提高,为新型地产发展带来利好。
5. 市场层面:人口结构变化、供需关系变化。从住宅市场来看,城镇化对于住房需求的贡献正在逐步减弱。从行业潜在需求层面,人口结构是决定房地产市场长周期趋势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人口数量已进入拐点阶段,短期内住房需求将保持平稳。从供给来看,随着10多年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增长,住房总量不足的问题在多数城市已经得到了解决,绝对短缺已不存在,部分二三线城市由于前几年房地产行业发展过快,供过于求,出现库存过剩。
从传统商业地产来看,全国商业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速放缓,新开工规模也明显缩减。具体来看,2015年全国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1.8%,降幅达18.3%;新开工面积降幅较2014年扩大6.8%至10.1%。办公楼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下降11.2个百分点至10.1%。
住宅地产与传统商业地产行业发展速度放缓,给新型地产带来了机会。从供给端来看,房地产企业多元化经营趋势明显加快。一方面,更多房企围绕新型房地产业态进行布局,另一方面,更多的资金也将从传统房地产行业转移至新型地产行业。
从需求端来看,2013年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保持在7%左右,增速趋稳,推动消费增速保持稳健增长。当前消费正逐步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当年我国储蓄率相比其他国家仍然较高,意味着中国消费需求仍有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在住房总量短缺矛盾解决、商业地产遇冷的背景下,消费需求释放将刺激休闲养生、旅游养老等方面需求的增加,从而促进未来市场对相关营业用房的需求。
四、 我国新型地产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新型地产在我国尤其是城市地区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但是与传统地产业态相比,又有其特殊性和困难性:
一方面,新型地产缺乏国内有关政策的支持以及健全的法律法规引导。以养老地产为例,作为具有社会公益属性的项目,养老地产项目投资巨大、盈利空间较小,在土地取得、信贷资金以及相关税费等方面均需要中央及地方政府支持,但目前相关配套优惠政策的仍然较少。在税收政策、财政补贴等方面,不同地区对项目的扶持力度不同,取得的效果差异也较大。此外由于我国土地法律法规关于划拨产权的相关规定,也为项目的后期运作埋下了障碍。
另一方面,国内新型地产在开发、运营模式方面不够完善,缺乏服务和金融保险等各项成熟的软件配套措施,在顶层机制设计方面缺乏相关经验,导致诸多项目面临土地成本高、回收周期长、盈利困难等问题。
五、 结论与建议
总之,在住宅地产企稳下调,传统单一功能商业地产不断遇冷的形势下,未来产业融合将成为我国新型地产的发展趋势。但是在我国特殊的经济社会背景与发展状况下,相关项目仍需要进一步在开发前期进行深入咨询论证,以保证后期项目的顺利运营与发展。
首先,根据当地区域环境和市场定位,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新型地产的开发经营不能盲目复制其他企业的成功模式,而是要明确房地产企业自身的发展定位,根据市场的潜在需求为消费者量身打造产品,充分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合理配置资源,积极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已不仅仅限于单纯的住宅消费。房地产企业应在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开发运营之中,更多需要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和当地优质的资源,为消费者打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第三,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建立高素质的人才梯队。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发展瓶颈期,以往拿地即盈利的粗放模式不再可行,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创新至为关键,房地产经济与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新型地产发展面临较多的挑战性和不确定性,在前期论证、方案设计和盈利模式上均需要专业化人才队伍的支撑。
第四,政府需要合理的引导和配套政策扶持。为促进新型地产项目,地方政府可以在土地取得、信贷资金以及相关税费给以一定的优惠政策。此外,对于公益性的地产项目,如养老地产,可以参考美国开发养老地产的政府协助方式,采用PPP等模式进行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融资等等。
参考文献:
[1] 孙红.我国商业地产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5,(19):256-258.
[2] 董青马,胡正.中国高储蓄率是超额货币供给的原因吗?――基于1992~2007年国家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3):127-131.
[3] 朱菲.北京养老地产现状调研报告[J].住宅产业, 2013,(12):22-29.
这些“新”表明政府期望城镇化不再走老路,要改变粗放型的城镇化趋势,并弥补传统城镇化的“欠账”,也意味着新型城镇化蕴含着重要的经济含义,涉及到城镇化步伐、城市人口规模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方面面。
城镇化率与非农城镇化率的“裂口”收敛
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990 年的26.4%上升至2000年的36.2%,并在2011年攀高至51.3%。21世纪前十年的城镇化步伐比1990 年代有所加快,这种高速城镇化是在中国加入WTO 后,变为更开放经济体的背景下的进行的。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虽然进城的人越来越多,更能代表市民身份的非农户籍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率(简称“非农城镇化率”),上升幅度却没有城镇化率那么大。
从上图中看到,1990 年时城镇化率比非农城镇化率高6个百分点,2000年时差距扩大到10个百分点,2010年时进一步扩大到15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与非农城镇化率的“裂口”不断扩大说明了大量涌入城市的常住人口并未获得城市户籍,他们并不能完全享受与户籍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未来十年,新型城镇化会让“裂口”逐渐收敛。
首先,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中国城镇化步伐看起来会放缓一些,多位官员和学者预测2020年该指标升至60%。以此计算,接下来这些年中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长0.97%,它低于2000-2010年均1.37%的增长速度。
其次,虽然城镇化率将呈现放缓的上升趋势,但政府着力解决“双二元结构”意味着非农城镇化率将得到明显提升。。党的“十”报告也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我们预计,在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0%,非农城镇化率升至50%。“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非农城镇化率步伐将明显加快,更多已在城市定居的常住人口将获得城市户籍,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
两横三纵、三大城市带、城市群
《国家“十二五”计划纲要》鲜明指出了未来城镇化的重点领域。中国将构建“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两横”是指欧亚大陆桥通道和沿长江通道两条横轴;“三纵”则是指沿海、京哈京广和包昆通道),优先开发三个城市带即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八个大城市群。
其中,城市群包括:1、哈长地区(黑龙江省的哈大齐和吉林省的长吉地区);2、闽东南地区(福建沿海地区);3、江淮地区(安徽皖江地区);4、中原地区(河南中部);5、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南的长株潭、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江西的昌九地区);6、关中平原地区;7、成渝地区8、北部湾地区。
投资减速、消费规模增长超两倍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投资和消费关系。本世纪前十年,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在大多年份处于20%以上的高速增长水平。虽然城镇化道路还很长,然而,政府期望城镇化不再走老路,要改变这种粗放型的城镇化趋势。
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难现2009-2010年的高增速,投资增速下行幅度会比较明显。根据我们的测算2,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增速将从“十一五”期间的26.3%降至“十二五”期间的18.4%,并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降至13.8%。
与投资下台阶相对应的是,新型城镇化解决“双二元结构”问题,将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能特别是民众的消费潜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城镇化推动年均1000多万人口转移到城市,会带来劳动生产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解决城市现有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等后顾之忧,带来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1年的18.39万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58.42万亿元。
虽然中国经济增速缓慢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但在新型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政策推进下,消费的下行空间很有限。我们预计消费增速从“十一五”期间的17.2%降至“十二五”期间的14.6%,并在“十三五”期间小幅下降至13.5%。
服务业增长1.7倍
新型城镇化必然会让当前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将进一步推高服务业占GDP比重,指出:“工业升级需要服务业加快发展,城镇化与服务业更是密切相关。
要做大做强服务业,发挥服务业最大就业?容纳器?的作用,增强就业创业活力。”三大产业占GDP比重将会有趋势性变化,第二产业转向下行、第三产业占比加速提升将无悬念。
经济增速放缓背后的主要原因是要素供给发生了改变,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将导致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增速放缓甚至萎缩。因此,第二产业内将受主、客观因素的倒逼而进行结构调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