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生态保护与建设
任何社会与经济系统的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系统在生态与环境方面的支撑,生态安全由此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从倡导可持续发展到推行绿色战略和低碳经济,均充分体现了人类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保护生存空间、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为此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我国在经历了几十年经济快速发展之后,资源与环境问题日渐突显,生态维护与建设的任务尤为繁重。全球生态服务功能的理论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体系表明,区域系统的生态与环境支撑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系统的类型、规模、质量及其多样性,提高并且改善生态系统的这些特征,不仅在世界范围内,而且在我国不同区域都已经成为政府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其相关的指标和参数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直接或间接标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本章将针对绿色指数选择的指标,阐述其问题及在区域发展中的生态支撑作用
一、现状与问题
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生态与环境资源有限,区域差异显著,近几年来许多地方局部有所改善,但治理效益难以均衡破坏结果,生态赤字仍不断扩大。与绿色指标相关的的生态特征也显现出同样特点。
(一)水生态
水资源供给整体下降。虽然近年我国人均当地水资源量有所增长,但从过去9年来看,仍呈下降趋势,图9-1给出了2000-2008年我国人均当地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2008年我国人均当地水资源量为2071.1立方米,同比增长8%,但低于2000-2003年的水平,其中2002年我国人均当地水资源量达到2207.2立方米,平均每人每年的当地水资源量比2008年高出136立方米。
图9-1 2000-2008年中国人均当地水资源量 单位:立方米/人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9》
中国水污染状况依然比较严重。2006至2009年,我国废水排放量逐年递增,依次为536.8亿吨、536.8亿吨、572亿吨、589.2亿吨。2009年,全国202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以良好-较差为主,地表水资源的状况表现为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203条河流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24.3%和18.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总体表现为,浙闽区河流为轻度污染,西北诸河为轻度污染,西南诸河水质良好。此外,近岸海域总体为轻度污染①
(二)土壤侵蚀与土地生态
中国水土流失状况严重。据统计②:我国成立伊始,全国水土流失面积总共约为116万平方公里。1992年卫星遥感数据表明,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地区,西辽河上游,金沙江下游,嘉陵江中上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共为356.9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1.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6.8%;风力侵蚀195.7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
①②
引自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来自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12月23日创建的百度百科词条,[D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3104416.htm 访问时间:2010年7月17日21:03
20.4%。
我国土地资源退化趋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增加。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分布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荒漠化土地共为26361.68万公顷,集中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新疆、内蒙、西藏、甘肃、青海五省区最为严重,分别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的40.65%、23.61%、16.44%、7.34%、7.27%。。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目前约有393.3万公顷农田,493.3万公顷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三)森林、草地
森林资源质量有待提高。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乔木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85.88立方米。林木年均净生长量5.72亿立方米,年均采伐消耗量为3.79亿立方米。与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相比,森林面积净增2054.30万公顷,人均森林面积增加0.013公顷,森林覆盖率增长了2.15个百分点。除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全国天然林面积11576.20万公顷,蓄积105.93亿立方米。从森林起源看,人工林比例高,面积约5325.73万公顷,蓄积15.05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高居世界首位①。在我国森林资源林种结构方面,目前林区资源结构不够合理,据2004年资源统计,在林种划分方面,用材林占26.2%,防护林占55.7%,特种用材林占18.1%②;从森林资源结构及趋势来分析③,我国目前森林资源中成过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面积比重分别为18%, 14%, 35%, 33%。在面积方面,中龄林和幼龄林面积比重较大,过熟林面积较小,在蓄积方面,中龄林和成龄林蓄积所占比例较大,幼龄林蓄积所占比例最小,这说明目前我国森林提供木材的能力还比较弱,幼龄林和中龄林面积仍占多数,所以可采伐资源严重缺乏。可见,虽然森林资源数量有所增加,但质量仍有待提高。
草地退化问题突出。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草原面积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1.7%: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涉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0个省(自治区),草原面积15994.86万公顷;青藏高寒草原区涉及西藏、青海全境及四川、甘肃和云南部分地区, 草原面积13908.45万公顷;东北华北湿润半湿润草原区涉及北京、天津等10省(直辖市),草原面积2960.82万公顷;南方草地区涉及上海、江苏、浙江等15省(自治区、直辖市),草原面积6419.12万公顷。由于2009
①②
尹峰、朱玉雯:《我国森林资源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8,(2):39-42. 任宝平:《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3):18-20. ③
来自历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林业年鉴》和《全国森林资源统计》。
年在我国草原植被生长季节,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正常偏高,降水量正常偏少,部分地区出现旱情,草原植被总体生长状况略差于上年。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为93840.86万吨,较上年下降0.92%,载畜能力约23098.81万羊单位。此外,频繁发生的草原灾害也是造成我国草原生产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2009年,全国共发生草原火灾192起,受害草原面积2.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5万公顷。草原鼠害危害面积4087.2万公顷,占全国草原面积的10.5%,比上年增加11.2%①。
(四)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入侵
中国物种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复杂多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生物多样性是一种资源,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和环境服务功能②。国外有学者列出了17种生态系统的环境服务功能,包括调节大气中的气体组成、保护海岸带、形成并保护肥沃土壤、调节水循环和气候等③。生物多样性丧失就等同于丧失生物保障或丧失对维持产品和服务流通具有重要意义的生物资源④。
中国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多样,有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荒漠、湿地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按群系分,森林212类、竹林36类、灌丛113类、草丛约13类、草甸77类、草原55类、荒漠52类。冻原、高山垫状植被和高山流石滩植被主要有17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19类,草本沼泽约14类,木本沼泽4类,泥炭沼泽1类。中国近海有黄海、东海、南海和黑潮流域4个大海洋生态系,近岸海域分布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河口、海湾、泻湖、岛屿、上升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以及古贝壳堤、海底古森林、海蚀与海积地貌等自然景观和自然遗迹。中国拥有高等植物34984种,其中,苔藓植物2541种,蕨类2270种,裸子植物245种,被子植物29816种。此外,几乎拥有温带的全部木本属⑤。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有包括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等脊椎动物共6445 种,占世界总量的13.7%。其中哺乳类动物的特有种类约占全世界的20%,在全世界排在前列。中国还有一些第四纪冰川时期残留的物种,比如大熊猫、扬子鳄等动物以及银杉、水杉等古老植物,这些物种仅存留在中国⑥。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与全球其他地区相似,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过度利用生物资源并对生态系统过程形成强烈影响的问题。由于
①②
引自《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UNEP, Global environment outlook 3. London:Earthschan, 2002. ③
Robert Costanza., etc.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 and natural capital [J]. NATURE, MAY 1997, VOL 387.pp253-260. ④
江源、刘全儒、张文生、康慕谊:《西部开发建设中生物多样性及植被资源保护与管理》,第2-3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⑤
引自《200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⑥
鄂平玲、扎西:《保护好中国独特的生物资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05.22第003版。
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共同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我国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有研究成果表明①,超载放牧、草场退化、滥采药材、毁草开荒等都是威胁我国温带草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据估计②,我国约有15-20%比例的植物物种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大熊猫、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
生物入侵问题突出。据报道③,入侵我国的外来有害生物已达400 多种,其中已造成严重危害的就有100 多种。我国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98 亿元,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 亿元。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ac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公布的全球100 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我国的就有50 余种,这些入侵物种已经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与生态灾难。目前全国34 个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均有生物入侵发生和危害,涉及农田、森林、水域、湿地、草地、岛屿、城市居民区等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
二、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资源指标的基本关系
(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经过长期演化形成的,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宝贵财富。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体现为“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由Holdren和Ehrlich在1974年提出,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服务。社会经济系统依附于自然生态系统之上,从中取得各种自然资源,同时依赖其转化各种废物,提供和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根据生态系统的功能,把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4大类,即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调节气候)、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和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表9-2)。
①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②
来自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12月23日创建的百度百科词条,[D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3104416.htm 访问时间:2010年7月17日21:03 ③
张原:《我国生物入侵呈现四大态势》[N],《学习时报》,2010.02.22第007版.
表9-1. 生态系统服务的种类① 供给服务 从生态系统获得的各种产品 ■ 食物 ■ 淡水 ■ 薪柴 ■ 生化药剂 ■ 遗传资源 调节服务 从生态系统过程的调节作用中获得的各种收益 ■ 气候调节 ■ 疾病调节 ■ 水资源调节 ■ 净化水质 ■ 授粉 文化服务 从生态系统获得的各种非物质收益 ■ 精神与宗教 ■ 消遣与生态旅游 ■ 美学 ■ 灵感 ■ 教育 ■ 地方感 ■ 文化遗产 支持服务 对于所有其他生态服务的生产必不可少的服务 ■ 土壤形成 ■ 养分循环 ■ 初级生产
在目前全球范围内生态危机频发的大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无论是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还是公益性组织,都广泛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系统服务的巨大价值。Costanza等人曾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初步测算,结果显示,全球每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6~54万亿美元,平均为33万亿美元,是1997年全球国民生产总值(GNP)的1.8倍②。《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其直接使用价值达每年2000亿美元,而间接使用价值则高达每年4万亿美元③。
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差异很大,以单位面积计算,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是湿地,其次是湖泊河流、近海水域、森林、草地,而农田的生态服务价值最低(图9-2)。这也说明,自然生态系统,尤其是水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
①
引自张永民(译):《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集(三)-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评估框架》,第1版, 58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图2.1。 ②
Costanza等:《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载《Nature》, 1997(387),253-260页。 ③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第1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1600014785价值($·a-1)hm-2·1200084988000406240002007302252232920湿地湖泊河流近海水域热带雨林其他森林海洋草地农田
图9-2 8种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的比较(据Costanza等①,1997)
(二)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资源指标的基本关系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生态资源指标上。 1.水资源与水生态系统
水资源是自然形成且循环再生并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循环是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最重要的循环。水不仅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基本要素,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在各种生态系统类型中,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是水生态系统。以湿地生态系统为例,其供给服务主要表现在为人类提供大量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等食物,以及芦苇、木材、药用植物等原材料。除此之外,湿地可以调节区域气候,使周边地区保持一定的湿度和降雨量。湿地具有沉淀、吸附、分解、转化和吸收污染物的功能,可以净化水质。湿地还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储存过量的降水,减弱洪水对下游的危害。不同湿地类型中,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湿地可调节地表水量,补给地下水;红树林湿地能够促进污染物分解、净化海水、维护河口海岸食物链;泥炭湿地可以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的影响等等。湿地还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巨大的基因库,极具科研和经济价值。根据第一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统计结果,我国湿地内分布有高等植物2276种;野生动物724种,其中水禽类271种,两栖类300种,爬行类122种,兽类31种。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调节与维护,有资料曾计算过太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其服务总价值为112.39 亿元,其中生态环境调节与维护
①
Costanza等:《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载《Nature》, 1997(387),
253-260页。
功能价值最大,占到48.98%,其次是物质生产与供给功能,占29.1%,文化社会功能则占21.91%。9项具体生态服务功能中,调蓄洪水的功能价值最大,约占26.23%,其次为供水功能,约占24.56 %,气候调节功能约占18.23%,科研教育价值约占13.16%,植被资源生产功能价值约占0.09%①。
上述分析表明,水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对社会经济的绿色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不仅表现在直接价值上,还表现在更加巨大的间接价值、以及未来的潜在价值上。水生态系统与水资源息息相关,一旦水生态系统萎缩或受到严重污染,生态服务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水资源量也会锐减,从而影响人们的生存安全。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近年来,由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人口剧增以及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我国水资源状况堪忧。据报道,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左右降至1800立方米以下②。
2.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
森林和草地是最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可分为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直接价值包括林木林副产品和森林生态旅游,间接价值包括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养分积累、净化空气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森林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大量木材、各种食物和原材料。森林生态旅游业是一种绿色消费方式,可以在不消耗森林资源的情况下,获取远高于生产木材的经济效益,对保护森林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林冠截留、凋落物持水和土壤非毛管孔隙蓄水3方面。森林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保持大气氧浓度平衡。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保健作用。树木叶片上的褶皱、茸毛及从气孔中分泌出的粘性油脂、汁浆能粘截到大量微尘,有明显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森林还可吸收二氧化硫、氟化氢等大气污染物。据统计,阔叶林对二氧化硫的吸收能力为88.65 kg·hm-2·a-1,针叶林对二氧化硫的平均吸收能力为215.60 kg·hm-2·a-1,吸收氟化氢能力阔叶林和针叶林均为9.85 kg·hm-2·a-1,滞尘能力针叶林为33.23 kg·hm-2·a-1,阔叶林为10.11 kg·hm-2·a-1 ③。此外,森林还有养分积累、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根据中国林科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森林生态服务评估研究成果,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与生物多
①
许妍等:《太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载《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6)),646-652页。 ②
资料来源: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topic2007/2007-03/22/content_5883165.htm,2007-03-22。 ③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第1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样性保护等6项生态服务总价值为每年10万亿元①。国家高度重视森林建设,2010年6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森林保有量达到2.23亿公顷,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
草地生态系统的供给服务包括畜牧业产品和植物资源产品两大类。畜牧业产品如人类生活必需的肉、奶、毛、皮等,植物资源如食用、药用、工业用、环境用植物资源以及基因资源和保护种质资源等。草地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主要包括:气候调节、土壤碳固定、水资源调节、侵蚀控制、空气质量调节、废弃物降解和营养物质循环等服务功能。侵蚀控制方面,草地对防止土壤风力侵蚀、减少地面径流防止水力侵蚀具有显著作用。草地生态系统的支持功能包括大气平衡、太阳能固定、初级生产、氮循环、水循环等,而最重要的莫过于固沙改土、培肥地力和生境提供。此外,草地生态系统还具有文化消费价值,而且多富于民族文化特色。
目前,全国草原面积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1.7%②。相关研究对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的侵蚀控制、截留降水、土壤碳累积、废弃物降解、营养物质循环和生境提供6类功能进行了初步估算,得出其生态服务价值为8803亿元③。
由于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对一个地区生态安全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作用,其覆盖率指标以及人均所拥有的资源数量不仅是评价区域绿色发展的常用指标,也已经成为评价区域和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乃至于评估减少碳排放贡献的重要参数。如《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5]43号)》,规定了北方和南方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的指标;而国家林业局2007年发布的《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中,国家森林城市的森林覆盖率南方城市须达到35%以上,北方城市须达到25%以上。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营造碳汇林也已经成为重要的交易筹码。
专栏9-1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典范——西藏林芝地区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林芝地区有林地面积607万公顷,占地区总面积的53%,活立木蓄积量12.1亿立方米,是全国最大的原始林区之一。辖区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21万平方公里。林芝地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有云杉、高山松等高等植物2000多种,松茸、羊肚菌等
①
新华网:中国森林生态系统6项生态服务总价值为每年10万亿元,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5/20/c_12124961.htm,2010-05-20 。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9年。 ③
赵同谦等:《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评价》,载《生态学报》,2004,(24(6)),1101-1110页。
食用菌120多种,金丝猴、孟加拉虎等野生动物340多种,各种昆虫1800多种。林芝地区素有“西藏江南”、“东方瑞士”之称。
长期以来,林芝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提出了生态立地、生态兴地、生态强地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生态建设措施: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行限额采伐,将商品材采伐量从以前的每年8万立方米,调减到目前的每年5万立方米;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建立森防专项资金,配备森防设备,积极应对森林火灾,成立各类森防队伍344个,森防突击队10个,有灭火人员1.7万余人,做到早发现、早处臵,有效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落实生态效益补偿金,全地区共有183.48万公顷公益林纳入到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占地区国土面积的23.7%;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在城镇、交通沿线、“三荒”地带实施营林造林, 318国道、306省道绿色长廊基本形成;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盗猎、出售野生保护动物的活动;调整畜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行以草定畜、定期轮牧,减少牲畜放养,提高牲畜出栏率;加大湿地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湿地资源开发,并采取抢救性措施建设湿地保护区。
截止2008年底,林芝地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21万平方公里,重点公益林面积达到1.02万平方公里,累计植树造林544平方公里,森林面积占西藏自治区的70%,占全国的8%,森林覆盖率达46%以上。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跟进,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9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600元,比全区人均水平高774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95元,居西藏全区首位。
2008年,林芝出台了《关于建设生态地区的决定》,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将林芝地区建设成为国家命名的生态地区,在西藏全区首个提出了建设生态地区,林芝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也走上了新的征程。
资料来源:
[1] 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生态文明与节能减排-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评选活动-林
芝地区节能减排工作介绍,http://test.dbw.cn/system/2009/10/23/052173644.shtml。 [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西藏林芝地区恢复成立23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发布会,
http://www.scio.gov.cn/xwfbh/gssxwfbh/fbh/200911/t459135.htm,2009-11-09。
3.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往往伴随着生态系统的破坏,尤其是植被的破坏而发生,在水土流失区域,由于水分和养分的缺乏,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生态系统极端脆弱或崩溃,生态服务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制约作用。与此相反,
通过增加植被、防风固沙等治理措施,可以使生态服务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对于某一地区而言,水土流失面积比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存在某种反比关系。在一项对三峡库区黑沟小流域的研究中,在大于25°坡地和大于15°坡地通过退耕还林模式治理水土流失,使全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增加了18.3%和49.3%①。又如陕北长城沿线风沙过渡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强烈,生态环境脆弱,然而经过植被保护和生态建设,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减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该区2002年生态服务价值与1992年相比,从138.94亿元增加到146.92亿元②。
4.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
自然生态系统经过长期演化,提供了物种间相互依存的最佳模式,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主体。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其结构和功能难以在短期内恢复,更不能被人工生态系统替代。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不断减少并逐渐萎缩,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反映了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所占的比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把“自然保护区”定义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按保护对象和目的可分为6种类型:以保护完整的综合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某些珍贵动物资源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珍稀孑遗植物及特有植被类型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以保护特有的地质剖面及特殊地貌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沿海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在所在地区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是作为种质资源库,具有相当可观的未来潜在价值。自然保护区也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美学价值,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也在科研和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有研究核算过山东省昆嵛山自然保护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其数值高达4.99亿元,其中直接价值为每年0.32亿元,仅占到总服务功能总价值的6.42%,而间接价值高达4.67亿元。在间接价值中,如果按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涵养
①
田耀武等:《基于RS 和GIS的退耕还林模式对三峡库区黑沟小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载《水土保持研究》,2010,(17(3)),97-100页。 ②
王晓峰等:《陕北长城沿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载《干旱区地理》,2006,(29(2)),243-247页。
水源、净化空气、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和娱乐文化①。
专栏9-2 “中华水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长江、黄河和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南部,总面积达31.8万平方千米。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三江源地区,使这里成为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水源地,素有“江河源”、“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之称。三江源动植物资源丰富,是野牦牛、野驴、藏羚羊、黑颈鹤等大批珍惜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随着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更重要的是,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并已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流域、乃至东南亚诸国的生态安全。
青海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5月批准建立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保护区。国家林业局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作为全国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旗舰工程”,先期于2001年投资启动实施。 2001年8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派出专家组赴三江源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也派员参与了考察。依据这次考察的成果,国家林业局规划院和三江源保护区管理局制定三江源保护区2001-2010年的10年建设总体规划。2003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2005年1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并决定国家投资75亿元人民币建设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5月15日,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湿地被联合国湿地公约秘书处正式批准为“国际重要湿地”,这标志着三江源保护区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原湿地之一。2005年8月启动了《规划》工程建设。
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黄河源头的降水量逐年增大,有效缓解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调查显示,近年来黄河源头地区众多湖泊面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扩大。据遥感监测,鄂陵湖、扎陵湖等大型湖泊面积均有所增大,增大
①
王玉涛等:《昆嵛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载《生态学报》,2009,(29(1)),523-531页。
幅度在0.5至47平方公里不等。被誉为“黄河源头第一县”的玛多县再现昔日湖泊星罗棋布、波光粼粼的千湖美景,一些原已干涸消失的湖泊也重现高原,湖泊数量目前已经恢复到4000余个。
资料来源:
[1] 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2] 人民网:三江源,http://www.people.com.cn/GB/14838/35549/35727/35786/2762042.html [3] 金旻:《科技为三江源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中国林科院参加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纪
实》,载《湿地科学与管理》,2005(1(1)),58-60页。 [4] 新华网:黄河源头玛多县重现千湖美景,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8/25/content_11939904.htm,2009-08-25。
三、国内外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相关措施
(一) 国外生态建设及其关注指标
在生态系统服务的不同类型中,只有供给服务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买卖,而支持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价值基本上都属于不能进入市场的间接价值,如养分循环、气候调节、水土保持、净化环境等。这些不能进入市场的部分,恰恰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主体,由于经济学上的外部性,被人们长期“免费”使用。在生态系统服务不被人类经济活动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下,它的数量将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上,而当其数量由于生态破坏而减少时,人们对它的需求量就会迅速增加。因此,必须不断加强生态维护和建设措施,才能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
世界很多地区的经验表明,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是生态维护和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在自然保护方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划分了不同的保护区类型和管制级别,各国也在此框架下积极建立生态保护区。在生态修复方面,国家政策与公众参与并举,如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为遏制由于大规模土地开发导致的土壤侵蚀等生态退化,先后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包括土地休耕保护计划(CRP)、环境质量激励计划(EQIP)和保护支持计划(CSP)等。这些计划使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区域生态质量大幅改善,并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再如,英国针对大量废弃矿区遗留大量废物和塌陷形成大量湿地的现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生态修复和重建工作,结果显著提高了湿地的洪水蓄积、水资源蓄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
生态建设的管理运行机制方面,国际上也探索出很多新的途径,表现在谋求建立全球生态保护联盟、可持续财政机制、生态保护市场机制、社区公众参与、
以能源新政为切入点生态保护策略等方面。当前,在国际上采取得生态保护融资机制中,较好的做法如双边或多边捐赠、生物多样性事业基金、绿色账户、生物探矿BP、碳补偿工程、旅游基础费等等。这些机制中大部分都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工具,对保护地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务进行估值和市场化,目的在于有效地评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尽可能地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外部成本内部化。
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建设的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如经济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与国际开发研究中心(IDRC)联合提出的可持续性晴雨表(the barometer of sustainability)、联合国统计局(UNSD)开发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欧盟2008年发布的十个环境指标体系、美国耶鲁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开发的环境可持续性指标((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 ESI)、荷兰的政策业绩指标(Policy Performance Indicators)、英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城市层面主要是以这些科学的生态建设指标体系为指导,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世界各地区和国家生态建设的实践及其评估标准研究表明,植被覆盖、绿色空间、大气与水环境质量、土地覆盖特征、生态系统将康状况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是受到关注的核心内容。
例如,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与国际开发研究中心联合于1995年提出了“可持续性晴雨表”评估指标及方法,其中,生态系统的理想状态子系统主要包括五个要素方面共计51个指标:一是土地(5个指标);二是水资源(20个指标);三是空气(11个指标);物种与基因(4个指标);五是资源利用(11个指标);美国的环境可持续性指标共包括22个核心指标,主要致力于研究环境可持续发展,采用空气、土壤、生态和水来衡量环境系统的状态①; 1996年英国发布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成为全球首家公布全套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国家。英国政府在2004年对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修订,并于2005年3月7日由英国政府正式发布。这个新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主题为“保障未来”,确认四项工作重点,即: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气候变化、能源和自然资源保护、提高环境,最终形成了68个指标构成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②。
此外,国外很多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水、土、气、生、清洁能源及绿空间等指标。美国的克利夫兰市(CLEVELARD)为了建设生态城市,专门成立负责推动永续发展的单位并雇佣专业顾问,该建设计划在绿空间设计方面,提出建设绿色道路、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并且颁布实施绿色建筑法规提升建筑品质。在水质方面,通过立法强化执行水质改善计划,提高污水下水道的接管率等等;
①②
王祥荣:《生态建设论——中外城市生态建设比较分析》.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邓昭华:《英国:2007可持续发展指标》.载《海外简讯》,2007(5),转引自国际城市规划网[DB/OL] http://www.upi-planning.org/detail.asp?articleID=1164, 访问时间:2010年7月24日 16:21
加拿大的温哥华市(VANCOUVER)在生态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8类指标,即固体废弃物、交通运输、能源、空气排放、土壤、水、绿空间、建筑。其中在水资源方面,温哥华市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管理表面水、利用植物进行污水处理等措施旨在实现清洁水有效利用的最大化、水污染最小化、水公共建设需求最小化。在土壤方面,通过加强综合性土壤复育选择与分析、增加土壤生产率等措施旨在最小化土壤污染造成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并实现区域土壤生产率的最大化。在空气排放方面,通过降低地平面臭氧浓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室内化学及生物排放浓度,将有害空气污染排放降至最低。在绿空间方面,通过增加提供物种栖息地、增加植被面积、增加海生及海滨栖息地品质及利用性、增加淡水生态系统存在等措施实现生物多样性最大化、植物覆盖绿最大化和水生环境回复①。
(二)我国生态建设国家行动
近年来,我国生态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得到提升,为社会经济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森林生态建设方面,严格保护天然林,大力发展人工林,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森林资源管护制度,建立中国绿色碳基金,发展碳汇林业,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沙化土地治理方面,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强化京津风沙源治理,并在平原地区建设规模宏大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湿地保护与恢复方面,实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加强三江源湿地保护;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构筑万里海疆生态屏障;自然保护方面,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大力进行自然保护区建设。此外,还以生态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加强生态领域国际合作,并提供有力支持保障②。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我国自1992年底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③以来,已提交多次国家履约报告,制定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国家生物安全框架》等国家战略。近年来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出了多方面努力,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退牧草还草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538个,占国土面积比例达15.1%④。截至2009年底,中国已对6万多种生物及数十万份种质资源进行了编目,建立了国家生物物种资源数据库平台。在生物入侵防治方面,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与中科院联
①
张添晋、蔡惠玲:《国内外生态城市环境指标分析比较之研究》.[DB/OL] http://search-pdf-books.com/國內外生態城市環境指標分析比較之研究-pdf/,访问时间:2010年7月24日 16:16 ②
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与生态建设状况公报》,2008。 ③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制定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确定了35个优先保护区域,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2010~2030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思想、战略方针和指导原则,制定了近期、中期、远期战略目标任务,提出了保护优先领域、优先行动和优先项目,以及为做好相关工作的保障措施。 ④
数据引自《2009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合发布了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各部门相互协同,共同制定了外来入侵物种环境应急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生物物种环境安全应急预案。
为了与生态建设相协调,2000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组织开展了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着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将区域发展逐步纳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目前,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江苏、河北、广西、四川、辽宁、天津、山西等14个省(区、市)相继开展了省域范围的建设,500多个市县开展了市县范围的建设。其中,江苏省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江阴市、太仓市,浙江省安吉县,上海市闵行区,北京市密云县、延庆县,山东省荣成市,深圳市盐田区等11个县(市、区)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标准,1027个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标准,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①。
专栏9-3 生态城市样板——天津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于2009年11月设立,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保税区、原塘沽、汉沽、大港三个管委会和东丽、津南区的一部分组成,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该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②。《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提出,以建成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四大生态体系为目标,到2015年,把新区全面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根据规划,新区将建设一南一北共计500平方公里的两大生态环境区,并构建五条生态廊道及若干生态组团,打造各具特色的立体化新区生态架构,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两大生态环境区分别位于新区南北两端,共计约330平方公里,将在调配湿地水资源,恢复植被、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成为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新区将建设海河生态保护廊道、永定新河、独流减河生态保护廊道、海岸景观休闲廊道、城市生态隔离廊道等“三横两纵”五条生态廊道;建设大港化工区、汉沽精细化工区、海河下游现代冶金区外围生态绿化带,形成环工业区生态组团;建设官港森林公园、开发区森林公园、塘沽森林公园,形成森林生态组团;建设塘沽区和大港、汉沽城区及海河下游六个城镇外围生态绿化带,形成城镇生态组团。同时,建立生态补偿体
①②
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环发[2010]16号。 资料来源:天津滨海新区官方网站,http://www.bh.gov.cn/。
系,如人工加宽河道、补偿性建设大面积景观水系等,降低各组团间的相互影响。
目前通过实施土壤脱盐技术,加强后期养护,培育本土耐盐绿植,滨海新区解决了土地盐碱环境下的绿化问题,形成了以核心区为中心,通往各组成区的多条绿色走廊。同时,新区以自然资源和现有绿化条件为基础,构筑新区生态控制线,形成多级的、完备的城市绿化建设体系。2009年,全区新增绿化面积132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1%。到2010年,塘沽、汉沽、大港将建设成为生态区,南北约500平方公里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形成生态廊道、生态防护带、生态组团有机结合的生态构架。
滨海新区未来三年新区将重点实施道路交通、能源、水资源、环境综合整治等四大系统工程,预计建设工程项目超过300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天津滨海新区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球典范。
资料来源:
[1] 天津滨海新区环境规划全面实施 生态蓝图初现,
http://house.focus.cn/newshtml/534747.html,2008-09-18。 [2] 天津滨海新区报告会分论坛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90608/16266319235.shtml,2009-06-08。 [3] 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城市建设 未来3年建设项目超过300个,
http://www.022net.com/2010/7-12/5049402228920.html,2010-7-12。 [4] 中新网:天津滨海新区低碳经济发展成为全球典范,
http://www.chinanews.com.cn/ny/2010/08-02/2440122.shtml,2010-08-02。
参考文献:
[1] 张永民(译):《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集(三)-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评估框架》,第1版,
49-71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2] Costanza等:《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载《Nature》,
1997(387),253-260页。
[3]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第1版,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4] 许妍等:《太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载《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 (19(6)),646-652页。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9年。
[6] 赵同谦等:《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评价》,载《生态学报》,2004,(24(6)),
1101-1110页。
[7] 田耀武等:《基于RS 和GIS的退耕还林模式对三峡库区黑沟小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影
响》,载《水土保持研究》,2010,(17(3)),97-100页。
[8] 王晓峰等:《陕北长城沿线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载《干旱区地理》,2006, (29(2)),243-247页。
[9] 王玉涛等:《昆嵛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载《生态学报》,2009, (29(1)),523-531页。
[10] 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与生态建设状况公报》,2008。 [11] 尹峰、朱玉雯:《我国森林资源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载《湖北林业科技》,2008(2),39-42页。 [12] 任宝平:《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载《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3),
18-20页。 [13] 李晓玲:《城市生态改善 草地退化严重》,载《阿克苏日报》,2009 -06 -05 。 [14] 江源、刘全儒、张文生、康慕谊:《西部开发建设中生物多样性及植被资源保护与管理》,
第2-3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15] 鄂平玲、扎西:《保护好中国独特的生物资源》,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05-22。 [16] 张原:《我国生物入侵呈现四大态势》,载《学习时报》,2010-02-22。 [18] 金旻:《科技为三江源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中国林科院参加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纪
实》,载《湿地科学与管理》,2005(1(1)),58-6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