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思想
作者:陈小娟
来源:《祖国》2016年第20期
摘要:异化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的重要问题,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者们对于其已有深刻的分析,尤其注重对异化理论、生产关系理论以及劳动价值等几大问题的剖析。从纵向的历史进程上,本文由异化本身出发,从异化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和所处时代背景来理解马克思对异化理论的深化以及对其评价;从横向异化理论本身涉及的问题上,本文回归马恩文本,运用比较分析方法进行展开,来理解和梳理该理论中所涉及的主体的人的异化、作为客体的人的异化以及现实环境中人的危机这三方面的逻辑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 1844经济学手稿 异化 客体 劳动 一、《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异化理论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理论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哲学思想则来源于青年黑格尔,但马克思发现了黑格尔哲学中的矛盾之处,即激进黑格尔与保守黑格尔的斗争。因此他对黑格尔的批判是从宗教批判入手,进而转向社会现实研究。他认为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拥有自身能动性的整体,而向着人的本质的目的趋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最终这一运动复归于共产主义这一本体世界,而其他消极堕落的力量是资产阶级。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也认同异化并不像基督教中人神之间的鸿沟一样永恒存在,而是可以人为被消除的。
在《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异化劳动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其异化观的基础。马克思分析了劳动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而阐明异化的本质,即劳动异化或异化劳动。劳动一方面是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因而劳动对人来说具有内在性;另一方面劳动仅是人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不是其目的或本质,因而外化于人,具有外在性。因此一方面劳动的内在性采取生产力的形式来体现人的自由,另一方面其外在性生成异化劳动和资本,使人处于物化的生存方式中,失去了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控制生产资料,工人被其压榨而丧失了自身存在的主体性,从而沦为工具。工人越努力工作,发挥自己的力量,就越创造出足够的毁灭性力量毁灭自身。
二、《手稿》中劳动异化的具体内容
在马克思语境里,异化意味着社会不平等、工人阶级被压迫剥削、人的主体性丧失。他认为社会契约论里所提及的转让只是法律上表示简单的商品关系,而外化则是以货币形式对社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系加以物化。只有异化才真正解释了人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普遍的社会关系,人所创造的整个世界变成了与人对立的异己的东西。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处于异化状态。《手稿》中论述的(劳动)异化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劳动者与其生产的劳动产品的异化。工人阶级除了劳动所得(工资),并无其他财产。而资本、土地资产和工人劳动的分离,只有对工人自身来说才是本质的、必然的和有害的分离。劳动产品本应该属于工人,却反过来变成统治工人的工具。
第二,劳动者与其劳动活动的异化。资本家为了追求资本积累剥削工人的劳动,而劳动的实现使工人失去了现实性,沦为机器。可以这样说,劳动并不是工人自愿的活动,而是被逼迫的、工具化的活动。
第三,劳动者与其类本质的异化。马克思运用了费尔巴哈哲学中表述人和整个人类时所用的术语,即人是一种这样的“类存在物”:人类并非是像动物一样是片面的存在物,而是无限的、普遍的存在物。对劳动对象的改造就是人的类生活的体现和证明。
第四,劳动者与他人的异化。既然人的类本质成为一种异己的本质,而在与其自身相异化的同时,也同他人相异化。在资本主义异化劳动中,每个人都以一种异己的、不属于人的类本质的视角和关系来观察对待他人。
在马克思看来,一切现象都是劳动范畴自身的二重化,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必然后果,而货币是这一异化的顶点。因此,要消灭异化现象,必须消灭私有财产和资本,从而复归人类的本真生活,即实现共产主义,建立一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以一切人类自由发展为前提条件的理想社会”。
三、对《手稿》中异化理论的评价
现代以来,我们所说的异化其实质,还是人的问题。也就是,人之所以成人的问题。但是20世纪以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市民社会理论的建构的重新建构。当时,所提出的一些尖锐的问题,相对历史的时代问题,不是那么尖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也不再是单一的,问题的展开,资本主义的调和性,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一切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体现人类本质的劳动产品和劳动过程均已遭到不同程度的异化,劳动过程也不再是劳动本质的外在表现,而是成为了劳动异化的重要条件。对于劳动者来说,劳动只不过是劳动者维持其生存所需要的必要手段而已,劳动所创造出来的产品也不属于劳动者支配,劳动不能让劳动者符合自己的类本质而产生异化。
作为人的类生活的社会劳动是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人之所以是类的存在物,也正是由于这点。在人类社会,不仅美是按照物种需要的尺度来参照,而且按照对象固有规律的内在尺度来参照,人类通过认识和利用这些自然规律在自然界留下人类意识最深刻的痕迹,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东西,从而把人的主观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愿、审美体验、价值观念、理想境界再现出来。也就是说,人类通过劳动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作为有能动主观意识的类的存在物,把类看作是自身的本质,从人类特有的本质属性出发,这符合人类一切情感的需要。在人类社会劳动活动中,人类的精神世界和伦理本质不应该从自身地内生性异化出去,转变成与人类异己的特性,而应使人的伦理情感得以体证,保障其应有的精神世界和伦理本质的类的能力。 四、结语
马克思在(57—58手稿)中异化概念,和其在(44手稿)手稿中的异化概念其实是一个中心概念,就是指人的主体性下的人的异化概念。《巴黎手稿》中内含的概念是一种宏观的大局性提出的异化概念,后来的异化概念,其本质是对它的发展,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下的一种细化,因此并不存在所谓的两个马克思。在马克思的文本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异化概念,是相对于人本身提出的,是关于人的自由、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问题。毋庸置疑,在马克思的文本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异化概念,是相对于人本身提出的,是关于人的自由、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问题。而到了后现代的今天,随着科技的高速进步,人往往是单向度的,作为启迪,也许就是卢梭的那句经典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参考文献:
[1]张文喜.自然主义与基督教神意信仰之间: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两种误读[J].甘肃社会科学,2003,(02).
[2][英]霍布斯.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美]奥尔曼.异化: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概念[M].王贵贤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法]卢梭.论科学与艺术[M].何兆武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法]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法]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9][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三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0]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M].重庆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陈小娟,硕士,讲师,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校马列教研室,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