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煤矿的发展史

2020-11-24 来源:年旅网
第一章 地方煤矿的发展史

地方煤矿1974至2007年发展趋于总体平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000年以前采、掘、机、运、通五大系统和煤炭深加工发展缓慢,2007年煤矿五大系统和煤炭深加工突飞猛进,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安全管理和煤炭产值增加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从各个方面详细分述如下:

第一节 煤炭资源

煤炭是在古人用火的进程中被人类逐渐认识及利用的。在人类历史中,火的发现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火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推动社会前进的有力武器。

人类最初用火与熟食有关,由于自然原因引起大火后,遗留在火场上烧死的野物,不仅易于咀嚼,食咽,消化,而且味道香美。这一重要发现,启发了人们怕火至只有目的的利用,改变了“茹毛饮血”的早期原始状态。进而又逐渐懂得了用火来御寒,用火来驱逐猛兽,照亮黑暗的洞穴,改善居住环境。随着火的的普遍,人类又发明了敲击燧燧的木摩擦等取火方法。人工取火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它加速了历史前进的步伐,不断改善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火是离不开燃料的,为满足在各种环境中用火的需要,人

们必然要寻求各种燃料,除去林木薪草等较方便的燃料外,沉睡在地下亿万年的煤炭,必然要顺应人类的需要,响应火的召唤,被人类所发现。经历了长期的用火实践的探索,人们终于发现煤炭是重要的燃料,从而掀开了中国煤炭开发的历史篇章。

煤不仅会被外办的火所引燃,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本身也可以自然发火。煤接触到空气,就会发生氧化反应。煤在氧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当这种热量不能散失而聚集在煤中,就会使煤的自燃现象,我国许多地区的煤层露头处自史以来。长期自然,给人以“火山”那样的印象。

在唐宋以前,“煤”这个字的含义并不指今天的煤炭,而是指烟熏的黑灰。

那时的“石涅”即是煤的称呼。它最早见于《山海经》一书中。《山海经》中记载的石涅就是煤。《山海经广注》以石涅为石墨,而石墨是古代煤的又一名称。晋人《邺中记》载:“石墨可书,又文石炭”;又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部也指出:“石炭,上古以书字,谓之石墨,今俗称为煤炭”。另外,已故地质学家章鸿钊,从地质学,矿物学的角度,经详细考证,肯定了石涅即煤,至今盘县普古等地还有把煤叫石炭或岩炭的。

煤是由古代植物的遗体变化而成的。盘县古生代晚二迭世,距今2.5亿年,是植物生长的盛世时期。当时气候湿热,以大羽羊齿植物群为代表的植物繁生,成为盘县煤形成的先驱条件。继晚二迭世后,距今2.3亿年,地壳进一步下沉,到全区沉没于

水下,是植物演变为煤的成煤过程。经过生长长两千多万年的茂盛植物在隔氧、水解等化学变化及高压等物理作用下而形成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1983年社队企业区划调查组在在城三号煤顶板岩石中采集的植物硅化树杆化石(见照片)及植物叶部化石(见照片)。树杆化石直径十公分,长三十公分,可清楚的看到树木生长的年轮及木纹。

第二节 煤田地质勘探

煤田地质,即指煤的特征,含煤建造,煤层的形成、性质、变化及其分布规律。煤田即是在同一地质历程及统一的沉积环境中所形成的连续含煤地层及煤体所占有的广阔区域。

第三节 煤田地质

一、地史简要

地史:就是地壳发展历史,即代表各个地质时期的古地理环境,反映了古生物、岩石、矿物的形成及地壳的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等变质作用的历史。

盘县境内,自元古代(至距今六亿年)至第四纪(距今一百万年)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变革。其中以吕梁运动为冠,属造山性质;加里东和海西期地壳升降转为频繁;而燕山和喜马拉雅期,则主要表现为以褶皱和断层为主。

距今四亿年的早古生代时区,境内以上升运动为主,长期

遭受剥独。

距今三点五亿年的泥盆地时期,盘县至富乐一带为一南北向水下隆起,其西部处于气候温暖,时而干燥的浅海环境,沉积了一套富含底栖生物的石炭岩及白云岩,其东部处于溢于浅海一半深海过渡环境。

距今二点七亿年的石炭纪时期,境内以正常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沉积厚度为东厚西簿。距今二点五亿年的早二迭世时期,早期海水向西扩大,沉积物主要为泥岩、石英沙夹石灰岩,地势为西高东低。后期海水有渐退之趋势,地壳缓缓上升,随着东吴动的升起,有大量玄武岩浆时断时续,呈间歇性喷出,致使在玄武岩中停积了数层沉积页岩和煤层。

距今三点三亿年的晚二迭世时期,玄武岩喷发后,本区仍为海滨所据。彼时气候温热潮湿,以大羽年齿植物群为代表的植物繁生,加之当时东吴运转余波仍在影响着境内。以致形成含煤煤层数较多的沉积旋迥,成为西南区最有经济价值的含煤建造。

距今一九五亿年的三迭世时期。由于早期气候骤然改变,炎热干燥的气候代替了湿润多雨的环境,因此沉积了厚达四百米之柴红色地层区飞仙关组。中期境内则已成为浅海化学沉积,其发育异常,致使沉积了厚达六百米之薄层石灰岩。晚期境内又形成了广泛的大海,为境内最后一次海浸,沉积了巨厚的泥质灰岩。末期海水退出,从此结束了海相沉积历史。

距今一点三五亿年侏罗纪时期,海水全部退出本区,因当时地势低平,有少许的湖沼环境生成,所以彼时区内沉积了面积不大的湖相沉积,以淹伍寨石英砂岩为代表。

距今七千万年的白恶纪以后,四川运动活动强烈,使境内自古生代以来的盖层全面发生褶皱 和断裂,境内构造形迹至此定型,形成了盘关向斜,土城向斜、照子河向斜等褶曲构造,具折曲范性的岩层发生了断裂,因而出现了断层耸立的高地及水洞至乐民大断裂形成的阶地分办线等。同时由于运动的结果,形成了崎岖不平的背斜山,所以到了距今一千万年的第三纪沿低凹及断层或槽谷地带沉积了以钙质胶结的砾岩。第三纪末地势吸局部的充填,但起伏仍很大。

迄今外力的剥蚀作用仍在削平着境内,使盘县境内地貌作用仍处于外力剥蚀阶段。

(一)褶曲

向斜位于盘县煤田之北,属普安山字型构造体系。向斜北东翼出露最老地层为茅口灰岩,核部为三迭纪关岭组灰成岩组成,向斜轴向北西四十度,轴部北西起于土城比中、中部在煤炭坡被一走向断层所切割,东南经鸡场平至唐山。轴线向南突出成弧形长达五十公里,宽二至八公里。向斜两翼地层倾角大小各异,北东翼地层倾角极为平缓,一般二十至三十度。南西翼地层倾角较大,三十至六十八度。向斜呈不对称向斜构造。

照子河向斜:向斜北西斜平行,东北西端紧紧与土城向斜

毗连,属普安山字型构造体系。向斜北西起自土城、中部在备拉、马起甲一线为倒转,被两条倾向断层切割呈迭瓦状。东南经照子河、移山至孙家桥。向斜轴从西向东由北西三十五度转为东南三十五度,长约50公里,宽一至五公里。轴部出露地层为中三迭纪关岭组灰岩。向斜紧密,北东翼地层倾角三十五至七十八度,局部倒转,南西翼倾角三十八至六十五度。两翼出露最老地层为二迭纪,煤系地层因受断层影响而断续出露。

(二)断裂

煤田内断裂按方向可划为北西向、北东向、东西向、南北向四组,其组合为束状展布。主要大断裂有:

照子河断裂带:断裂带位于照子河向斜南西翼,呈北西一南东向展布,长25公里,由一系逆断层组成,断层倾向北东,倾角60至80度,上二迭纪部分地层逆掩于中下三迭组地层之上,断距200至600米,致使向斜南西翼含煤地层受到剧烈破坏。

断裂带:断裂带位于土城向斜西端北翼,由一系列高角度正断层组,断层倾向南东或北西,倾角60至80度,落差30至350米。断层斜切地层走向,形成一条宽1200米的北东向断裂带,地表被切割成狭长条块,深部伴有平缓褶曲。

(三)水文地质

煤田含水地层主要有二迭纪茅口组、玄武岩组、龙潭组、

三迭纪关岭组,法朗组。

茅口组:基岩性主要为厚层灰岩,厚340至880米,岩性粗造,节理发育,透水性较强,喀斯特溶洞非常发育。地下水以管道流为主,在无隔水层的条件下多次岩溶泉或暗河出口形成在河谷两侧排泄,在有隔水层时,其隔水层附近有接触式岩溶泉出露。水质类型属HCO3—CANA水,就其容小性与水质类型可作为供水水源。

玄武岩组:位于茅口灰岩之上,由于各地喷发不一,其厚度变化甚大,可由几十米增至几百米。岩层组织致密,坚硬,但在上部节埋非常发育,尚时气子孔及杏仁状结构较显著,致此对岩层孔隙度大为增强,裂隙水较大为发育。

龙潭组:为一套含煤地层,主要以薄层细砂岩、而岩及煤组成,时夹有砾石,据坑探及老窑调查,在老窑内均有地下水涌于窑内,对煤层开发有一定之影响,为较弱之透水层。

关岭组及法朗组:分别位于煤系地层上部,其总厚约570至763米。关岭组分上、中、下三段,下段由薄层泥岩,粉砂岩及白云岩组成,其富水性弱,为一隔水层。中上段及法朗组,岩性主要为中厚层灰岩,由泥质灰岩及白云岩组成,富含裂隙岩溶水。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大气降水通过水洞;漏斗、裂隙迅速补给地下水。盘县地下水最大埋藏量为7、8月,最小埋藏量为2、3、4月间,煤矿直接充水是裂隙含水以大气

降水为主要充水源,属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的裂隙充水矿床。

二、地层

境内出露地层有上泥盆统、石炭系、二迭系,下、中三迭系、侏罗系,第三系,地层总厚约11000米。

㈠、二迭系

二迭系在柏果境田内分布面积较广,主要分布于土城向斜北翼。

梁山组为黄褐、灰、深灰色页岩、石英砂岩、夹灰岩、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及煤线,厚29至89米。

栖霞组为灰黑色中厚状灰岩,富含燧石结核,层间常夹有钙质、炭质页岩,厚70至280米。

茅口组厚286至717米,下段为浅至灰色厚层状灰岩,夹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上段为灰、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底部为一层厚数十米的燧石灰岩,顶部在赵官一带为一层灰色硅质岩,与上二迭统为假整合接触。

峨眉山玄武岩组由黄绿、灰绿色杏仁状、斑拉状玄武岩、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玄武质凝灰岩、砂岩、页岩、铝土岩、炭质页岩及煤层等组成。上部含煤一至六层,般为两层,含煤总厚为0.5至6.29米,一般为2.07米,可采煤层一至四层,一般为一层,可采煤厚1.77米。以分布于土城向斜及旧普安向斜之煤层为最好,其次为水塘向斜和雨那向斜,其余地区煤层变化大多不稳定。煤层结构较复杂,煤质灰分硫分含量较高,成

煤环境为湖沼泽相。龙潭组以灰、灰白色砂岩,砂质页岩,泥岩及煤层为主,夹菱铁矿层。龙潭组为盘县主要含煤地层,含煤地层在月亮田厚130米,纳木厚148米,其西部为海湾泻湖工浅海相沉积,夹有滨海平原陆相沉积,含煤性渐减弱。总含煤层数7至36层,平均20层。含煤总厚4.1至50.14米,平均为18.28米。可采煤层1至24号层,平均可采9层,可采煤厚1.87至43.89米,平均采煤厚13.6米。煤层富层富集地区以盘关向斜、土城向斜为最好。其主要煤层见(主要煤层情况表)。

17号煤:普古一带“打铁煤”厚3.43米,大营叫“铁煤”厚2.2米,亦资叫“二铁煤”。煤层为全区稳定较厚之煤层,平均厚2.58米,最厚达9.4米。煤层为松软磷片状结构,顶板为砂岩,富含菱铁质粒及菱铁质结构作为标志。

19号煤:普古、松河、大营叫“臭煤”,厚1.7至2米,煤层分布较稳定,单一结构,平均厚1.18米。

10号煤:大营叫“瓦渣煤”厚1.5米。煤层为单一松散结构,全区分布普遍,平均煤厚1.14米,最厚达6.74米。

12号煤:普古、松河带叫“大康煤”厚2.5米,大营叫“康煤”厚5米,亦资叫“大康煤”。为全区最稳定分布较普遍之煤层,结构松散单一,局部有一层高岭土夹矸。平均厚1.55米,最厚达10.6米。

㈡、三迭系

与下伏地层二迭系为融合接触。三迭系地层主要分布于盘

县中部及南部。

下三迭统包括飞仙关组;厚367至841米,下部为黄绿色泥质粉砂岩,底部含辩鳃类动物化石,上部为紫红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永宁镇组:厚284至1088米,为灰色灰岩夹泥质粉砂岩及白云质泥灰岩。

㈢、侏罗系

侏罗系仅在淹全寨见出露,为黄褐、粉红、灰色厚层中粗石砂岩,钙泥质胶结,厚51至476米。

三、井田分布

“井田”是在煤矿区下划分的,一个煤矿区可划分为若干个井田或矿、勘探区。

土城一、二井田:井田属土城向斜北翼西段,西起小云尚、东止松林马戛河,地处盘关区五一乡、洒基镇、坪地区松河乡。井田长11.5公里,煤系地层出露宽平均一公里,以肥煤、焦煤为主,气煤、瘦煤次之,含煤13至25层,煤层倾角20至25度。

新寨井田:井田属于土城向斜南翼西端,北东西起自红旗克,南东止于胡家寨,地处土城乡。井田走向长2.5公里,煤系地层出露宽零点五公里,煤层倾角25至30度,构造复杂,以气煤、肥煤为主。

芦家寨大平地井田:井田属照子河向斜北东端,北西起自土城,北东翼止于大宫,南西翼止于毛寨;地处盘关区土城乡、

猛者乡、鸡场坪区大营乡。井田走向长4.5公里,煤系地层出露宽0.6公里,煤层倾角三度。

核桃寨井田:井田属照子河向斜北翼,北西起自拖摩地,东南止于鸡场坪,地处鸡场坪大营乡。井田走向长7.7公里,煤系地层出露宽0.5公里,煤层倾角25至30度,主要为气煤、肥煤、可采煤层7层。

大田坝井田:井田属盘关向斜西翼北端,北起自烂泥沟,西翼止于清水河,北东翼止于鸡场河,地处清水乡。井田为一不对称小向斜构造,走向长6.5公里,煤系地层出露宽0.8公里,煤层倾角25至60度,含可采煤层13层。

月亮田矿;矿井属盘关向斜西翼北段,北起自清水拖长江,南止于盘关村,地处土城清水乡,盘江镇盘关乡。矿井走向长5公里,煤地层出露宽1.1公里,煤层倾角25度,可采煤层11层。

四、煤质

煤的颜色为黑色,条痕呈黑褐色。煤的光泽具玻璃,油脂、暗淡等光泽。煤的结构有条带状,大小透镜状、微细线理状、层状、鳞片状、粒状及粉状等。煤的煤岩类型以半暗煤、半亮煤为主。(见盘县煤田煤质统计表)

㈠、灰分

长兴组1至12号煤层的原煤灰分属中等灰分煤层,在走向上变化,灰分时高时低,在倾向上则是由上往下逐渐降低,其含量为15.25%至31.86,平均为24.5%,精煤属中、低灰分煤层,

沿走向变化不大,倾向上侧是迅速降低,其含量为6.49至13.30,平均10.02.

龙潭组13至30号煤层的原煤属中、高灰分煤层,其上部为中灰分煤层,中、下部为高灰分煤层,在倾向上稍有降低趋势,其含量为18.36%至37.08%,平均为24.5%,精煤属中、低灰分煤层,其上部为低灰分煤层,中、下部为高灰分煤层。其含量为6.58%至21.07%,平均10.35%。

峨眉山玄武岩组煤层,原煤属高灰分煤层,沿倾向逐渐增高,其含量为27.22%至31.16%,平均为29.36%。精煤局低灰分煤层,其含量为7.31%至8.68,平均为7.94%。

㈡、挥发分

长兴组1至12号层,原煤为12.14%至39.6,平均为24.87%。精煤为9.69至37.1。平均为23.93。

龙潭组13至30号煤层,原煤为10.84%至34.18%,平均为22.16%。精煤为8.67%至37.06%,平均为21.5%。

峨眉山玄武岩组煤层,原煤为18.12%至23,平均为20.63%。精煤为4.95%至25,平均为20.07。

㈢、全硫

长兴组1至12号层,原煤层低硫、中硫煤,其西部较低,东部迅速增高为0.23%至3.33%,平均为1.3%。精煤属低硫煤,仅局部属中硫煤,其含量为0.26%至1.41%,平均为0.73%。硫成分以黄铁矿硫为主,有机硫占全硫的四分之一至七分之一。

龙潭组13至30号煤层:上部煤层属中硫煤,横向分部为西部偏低,东部偏高。原煤含量为0.24%至4.6%,平均为2.02%。精煤含量为0.26%至1.41,平均为0.9。

峨眉山玄武岩组煤层:原煤属富硫至高硫煤,成分以黄铁矿硫为主,各成团块状分布于煤层中,其含量为4.96%至6.55%,平均为5.64%。精煤属中硫煤,其含量为2.06%至2.46%。

㈣、发热量

长兴组1至12号层:原煤每公斤为6725至8626大卡,平均每公斤为8413大卡,精煤每公斤为8552至8705大卡,平均每公斤为8662大卡。

龙潭组13至30号煤层:原煤每公斤为6104至8660大卡,平均每公斤为8385大卡,精煤每公斤为8543至8693大卡,平均每公斤为8613大卡。

峨眉山玄武岩组煤层:原煤每公斤为8330至8456大卡,平均每公斤为8412大卡。

各组发热量变化不大,其原煤均低于精煤发热量每公斤为117至220大卡。

㈤、胶质层厚度

胶质的厚度Y值的大小与煤的变质程度成反比,煤变质程度低的地区,其胶质层Y值增大,煤变质程度高的地区,其胶质层Y值为零。

长兴组1至12号煤层:精煤胶质层厚度Y值11.7至24.3毫

米,平均为17.8毫米,Y值为0至28.5毫米,平均为16毫米。

龙潭组13至30号煤层:精煤胶质层厚度Y值5.9至20.7毫米,平均为13.1毫米,Y值为0至28.9毫米,平均为14.4毫米。

峨眉山玄武岩组煤层:精煤胶质层厚度X值5至21毫米,平均为12.8毫米,X值为0至23毫米,平均为6.9毫米。

㈥、灰成分

原煤灰成分分析(见各煤组含量统计表)。

二氧化硅含量以长兴组为最高,龙潭组处于中等, 峨眉山玄武岩组为最低。

三氧化二铝仅龙潭组含量高。

三氧化二铁水平分布上为西部低,东部高。垂直方向上为上部低,下部高.氧化钙及氧化鲜以长兴组含量高。

三氧化二硫以峨眉山玄武岩组为最高,长兴组为中等,龙潭组为最低。

㈦、灰熔点

长兴组T1为摄氏1201至1401度,平均为1299度。T2为摄氏1277至1440度, 平均为1363度,T3平均为1398度。

龙潭组T1为摄氏1292度, T2为摄氏1363度, T3平均摄氏为1398度。

峨眉山玄武岩组T1为摄氏1255度, T2为摄氏1325度, T3平均摄氏为1350度。

㈧、煤的可选性

柏果煤田上二迭统煤可选性较好,其中易选煤占34%,中等可选煤占19.2%,难选煤占10.6%,很难选煤占36.2%.在横向分布上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在垂直分布上以龙潭组上段可选性较佳,其上下均逐渐降低.

㈨、煤的炼焦性

炼焦用煤主要分布于盘关向斜西翼,土城向斜北翼,水塘向斜等煤系地层中,尤以西部为最好,自西向东逐渐变为另一煤种牌号过渡到非炼焦用煤地区。

㈩、煤的工业用途

盘县炼焦用煤有气煤、肥煤、焦煤及瘦煤,均可作为单独炼焦或配煤炼焦,作用冶炼及化工用,其贫煤、无烟煤可作为化石及动力用煤.

⑾、煤种牌号

盘县煤种齐全,为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其煤的变质带略呈北东向分布,西部变质程度低而变质带宽,以炼焦煤为主。东部变质程度高而变质带窄,以动力及化工用煤为主。

原 煤 灰 成 分 分 析 统 计 表

灰成分 煤组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SO3% 龙潭组 40.99-66.19 12.96-29.78平均54.24 平均23.30 4.80-22.98平均13.76 1.71-7.75平均4.51 0.25-1.62平均1.08 1.03-4.64平均2.16 峨眉山玄武岩组 34.96-48.64平均41.75 16.10-20.66平均18.86 18.68-35.36平均27.43 2.15-8.54平均4.93 0.54-1.22平均0.89 1.72-6.29平均3.85

柏果煤种焦炭筛分、灰分、硫分化验分析成果表

试验及化 验成果 焦炭筛分 >40mm 40-60 60-74 70-80 62 10<mm 13-17 10-15 10-14 18 焦炭灰、硫分 灰分% 14-16 8-20 10-12 12.9 全硫% 0.1-0.3 0.27-1.16 0.19-0.96 0.57 煤 种 气煤 肥煤 焦煤 瘦煤 第四节 煤炭开发及利用

盘县煤炭的开发在1950年均属零星开采,其开采目的主要用于冬天取暖及熟食之用。在堂屋里都筑有一米见方的火堂,即可熟食又可取暖。

盘关区的区、社矿,分布在土城一井田、芦家寨大平地井田、新寨井田,大田坝井田。

1980年后,随着农村经济责任制政策的推行,特别是1984年6月28日,煤炭工业部(84)煤地方字第75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放宽政策放手发展地方煤矿的通知);地方煤矿矿法案放宽政策,总的原则是在“两条腿走路”方针指导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资金,大、中、小煤矿一齐搞,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在办好现有省、地、县国营煤矿和乡镇集体煤矿的同时,提倡各地、各级、各行各业自筹资金办矿,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联合办矿,鼓励发展厂矿联营煤电或煤气联营以及其多种经营,鼓励个人专业承包办矿,允许个人投资雇工办矿等政策。

地方煤矿大部分是以单煤层开采为主,所采煤层,以中上煤组煤层具多,并都是选择煤质较好,厚度在1.5米以上的煤层。全区以12号煤层开采较普遍,其他煤层有:土城向斜的17号、18号、11号、9号、5号、3号等煤层。

开采能力及生产规模较大的矿有:大营乡煤厂七背沟矿、盘关区的土城乡煤厂红旗克矿、比中矿、清水乡煤厂大田坝矿、陆忠德矿。

1983年10月21日,由盘县特区政府用经济补贴投资改造的土城乡红旗克矿投入施工,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6万吨,改造总投资86万元,采用斜井开拓,矿井属新寨井田。

第五节 煤炭生产状况

盘县煤炭生产能力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工业发展状况而发展演变的。

1950年前,柏果镇零星生产之原煤除省里作用炼铁,烧石灰外,均用于熟食取暖;在农村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其用煤季节多为冬季。

生产状况

煤炭的开发必须通过开拓、支护、通风、照明、排水、采煤、运输等方式不断的向煤层深部沿伸,才能形成生产过程。

一、开拓方式

开采煤炭,必须由地表开掘一系列井巷进入煤层,以便通风、运输、排水、采煤等。从地表进入煤层的开拓方式有:平峒开拓、斜井开拓、立井开拓及露天开采。

柏果煤田属半裸露式煤田,煤层倾角一般在20至80度,煤田所处山地,地表起伏变化大,极适应于平峒开拓及平峒斜井混合开拓,局部地段还可采用露天开采。就其纵观柏果煤矿生产,均以平峒及斜井开拓为主。

1985年,小煤窑开拓逐渐从单煤层,小断面的开拓方法发展到多煤层,大断面的岩巷平峒开拓,1985年西冲区办小煤矿采用铁楔来破岩石开掘岩石巷道,扩大运输巷道断面,利用马拉矿车运输。岩石巷道的开拓采用人工打眼,放炮掘进。

二、采煤方法

柏果煤田,由于构造单元较多,煤系地层受其构造的影响,煤层贮存条件不尽相同,采煤方法也因煤层的产状而异。

地方小煤窑采煤一直是沿袭古老,原始的巷道掘进式采煤方法,主平巷挖好后,就沿煤层倾斜挖岔间,也叫上山、下山,一般间子断面为下宽1.5米,上宽1米,高1.7米,呈梯形断面。1958年,由于手挖小煤窑开采产量不大,都是季节性开展,一般一个小煤窑能开工3至5年,每年向前挖几米,到春节前后用木棒树枝把井口堵好,到下年冬季再继续挖。若间子挖得较远,觉得喘气困难就废去煤窑,重新开井。采煤工具普遍用的是锥子,锥子有两种:(见图)一种为斧头锥(彝族叫阿沦)条二十三公分,重1.75公斤,头部形似斧头,3公分见方,尾部呈四锥形,由于重量较重主要用于挖较硬的煤层。另一种叫鸭子锥(彝族叫借答)长23公分,重1公斤,头部向锄头。尾部呈四锥形,由于重量轻,主要用于挖松软煤层。柏果一带采煤,通称为“蚂峰”格子采煤,主间挖好后就隔3至5米挖个间子,间子联间子,互相串通,形似蜂窝,对3米以上的煤层,先从底板采起,采高够不着时就用3至4米的木棒撬,使其煤层自行垮落。

1958年以后,由于煤窑的矿井采量扩大及技术革新的推广,其采煤方法发展到残柱式采煤法叫“棋盘式”开采,并在柏果地方小煤矿中发展较普通,一直沿用到至今。其采煤方法是沿

煤层走向每隔15至20米开一上山平巷或下山平巷,然后在两个平巷之间每隔10至15米开一个上山巷或下山巷,这样开采到预定的矿井边界后,再采用后退残柱式巷道回采,用巷道分割煤柱直至一个煤柱、一个煤柱分割完。

矿井照明及供电

煤炭的发现和利用,以柴禾燃烧而得,井下采煤也最早用于柴禾照明。古人采煤用松树枝,或一种火把树,敲成细条晒干,捆成一寸粗的长条(彝族叫树布)点燃作井下照明。其后发展为用菜油灯,用只破碗或能盛油的容器,装上菜油,里面放上一根线条或一种树枝的心、浸透油后,让一头略高出油面,即可点燃,在井巷煤壁上挖一个台放在上面,每隔一定距离放一盏,作照明用,1957年前,盘县小煤窑呈普遍采用菜油灯照明,普古一带背煤的用火把,挖煤的用菜油灯。1957年,四里牌国营煤矿呈用电石灯井下照明。1958年后,井下采煤普遍使用了白蜡、电池、煤油灯,而后发展至电灯、矿灯等。

1970年后,随着各公社煤矿的成立及县煤炭主管部门的管理,柏果地方煤矿逐步从油灯、电筒等明火照明发展到矿灯照明,其充电源多为煤厂自备柴油发电机及水电站发电,动力以12马力主80马力柴油机,发电机为2.5千瓦到50千瓦。

通风

煤层的开采及地层的揭露中,煤层将失放出沼气、二氧化碳、氮等有害气体,致使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井下随时存在着

有害及有毒气体威胁着矿工及矿井的安全。只有通过井下通风,迫使有害气体排出井外。

煤矿为高瓦斯矿井,早在明清之际,人们在煤的开采中用生命领悟了矿井有害气体的威胁,同时也集累了一些消极除的对抗方法,把瓦斯叫“硫磺火”,因井下存在着瓦斯,在挖煤中,若锥子碰到煤层中的黄铁矿结核引起火星,而引燃瓦斯、二氧化碳,西冲一带叫“气子”,盘关一带叫“闷气”。在西冲,挖煤工人流传的顺口溜说到:“长毛,背萝和锥子,木笼、水桶加油灯。一但发现闷气重,再找风车和斗笠。”1958年前,柏果开采之煤窑,都是一个井口开采,井下有害气体不易排除,若是斜井,开采深度不大,瓦斯将上升至井口排出。若是平峒,瓦斯不能排出井外,将导致井下有害气体聚积,使挖煤工人呼吸困难。所以,凡开采之煤窑,大部分采用斜井开窑采煤。另就是用风车(农村用来扇稻谷分离稻壳的工具),来给井下送入新鲜空气,以冲淡有害气体的浓度。

1973年,盘县特区煤焦公司提出了在盘县区社煤矿中消灭独眼井口号,并推广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小煤矿通风方法。在煤矿初期建井中采用了局扇送风,局扇功率为2.5千瓦、5.5千瓦、11千瓦三种型号,其单机11千瓦局扇独头巷道送风达600米。

第六节 煤炭的深加工及利用

煤炭的加工,最初由于利用的限制,人们仅利用面煤加入少量黄土混合加水搅拌,做成煤巴,用于燃火,属简单加工。随着铜铁的利用,从公元1768年开始,人们用烟煤燃烧成钢炭(焦炭),用于冶炼铜矿石及铁矿。随着化工业的发展,1959年,从炼焦当中回收煤焦油及用煤干溜制起气油、柴油、沥青,用煤加工成合成肥料等,为提高煤的质量,开始对煤进行土法洗选。随着国家大矿的开采,1970年,开始采用机械洗煤,用于机械炼油。

一、土法炼焦

炼焦用煤均采用烟煤,其中煤质牌号有气煤、肥煤、瘦煤、烟煤属低变质煤。由于受热到600至700度开始软化并生产沥青状的产物、互相粘结、,熔成胶质体,同时也逐渐开始强烈分解形体成煤气,水气和焦油蒸气,伴随着膨胀现象,最后逐渐固化而形成焦炭,当煤气通过亦热焦炭层孔隙时, 又分解为游离碳与低次碳氢化合物,煤气碳附于焦炭表面而成银白色光泽,煤气则燃烧加热煤层。

土法炼焦始于1968年,炼焦方法采用锅底窑、马槽窑两种,当时主要利用焦炭炼铜及犁头匠熔化铸铁,只是祖传手艺,限于犁头匠生产。炼焦方法的普及和焦炭的大量生产于1958年掀起,先由省组织到四川学炼焦技术,再由盘县组织各区社煤焦厂在火铺学习炼焦方法。由于各区社的采煤层煤质牌号不同,其炼焦窑型也不一样,水塘、西冲、马坡、羊场等地煤种为焦煤、瘦

煤,采用锅底窑炼焦,盘关、洒基、松河、乐民等地采用坡坡窑炼焦,1959年,为回收煤焦油,全县普通采用了解放窑、平箱窑、园窑等炼焦工艺,为提高焦炭质量,盘县工业交通建筑局于5月16日作出了《为严格生铁、焦炭质量并加强产品化验工作的通知》,炼焦要用精煤,并破碎夯实,改污水煤清水熄焦,要求灰分不得超过15%,含硫不得超过1%,凡产品出厂,必须存有化验一次,焦炭每窑化验一次,采样分上、中、下,化验费由《上调指挥部》所收调运费中开资。1961年全县炼焦工业随着大炼钢铁的下马而停止,仅剩西冲煤矿大麦地煤焦车间,亦资区区办煤矿继续生产。到1970年。全县又以炼焦为主的区社煤矿相继发展,炼焦方法仍是以坡坡窑,锅底窑为主。从1984年开始又相继采用了圆窑,平箱窑等工艺。

(一)、锅底窑:在地表筑1.5米高的椭园形锅台,台面向下凹似锅底,中心留有点火道,然后装煤,并从锅底铺设6至8条烟道顺锅底延至台面。煤装至台面后再堆成锥形,将火从点火道把煤燃着,一般每窑烧5至7天,边烧边有稀泥将煤敷严,等煤火烧至主锥顶后即可用水熄焦,产焦率为原煤的60%至70%。

(二)、马槽窑,马槽窑似马槽、在平地筑两道高1米的土墙,间隔2至3米,长5米左右,然后装煤并捕设烟道,从一头将煤点燃,等其烧至另一头为止,用水熄焦,产焦率为原煤的60%。马槽窑在盘县采用较少。

(三)、坡坡窑,坡坡窑为盘县主要土法炼焦方式,无须投资,

在地表选一坡度为10度左右的坡地堆煤即可,一般煤堆放1至1.5米夯实,宽长不限,然后从一端将煤引燃,边烧边在煤的顶面,每隔30公分砌一条火路,用土将顶部盖严。坡坡窑可一边烧,一边连续堆煤,较为方便,但焦炭生产率为原煤的50%,煤种限于气煤、肥煤。

(四)、圆窑,圆窑最早于1959年采用,当时为了回收煤焦油,该窑体高约3.5米,直径约16.2米,装原煤约450吨,焦炭产出率为原煤的65%,于2001年在猛者办事处煤炭沟村建有4个圆窑,由于资源回收率较低,于2002年被关闭。

(五)、连体炉,该炉体与马槽窑相似,窑底砌有油沟可回收煤焦油,四周墙体设有烟道。窑体长约40米,宽5米,高1.8米,可装原煤300吨左右。于2003年在清水大田坝村,比中村,五一包家村和土城东风村建有四座连体炉炼焦厂,由于该方法炼焦回收率高于圆窑,故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但因煤炭附产品回收效果不好,于2006年被全部关闭。

二、选煤加工工艺

原煤经过洗选,可降低灰分得到不同粒度的块煤,精煤,中煤和泥煤.柏果镇最初对原煤进行洗选的是柏果选煤厂,简单地将灰分在12%以下的优质煤进行破碎,用水冲洗即成精煤,该方式洗选范围小,产量低,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于2004年后,相继建成了兴富选煤厂、云宏选煤厂、盘翼选煤厂、天能公司选煤厂这四座选煤厂采用当今先进的选煤机械,扩大了洗选范围,增大了原

煤入洗量,为柏果镇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煤炭的其它加工工艺

2001年前煤炭深加工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资源。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效利用资源的意识逐步提高,开始注重利用有限的煤炭资源,于2001年盘县电厂融资开始建设天能焦化厂,该焦化厂采用先进的煤化工知识,使用先进的科技设备,使用以下物理和化学加工方法,充分利用了煤炭资源。

㈠ 、煤炭干溜:

天能焦化厂利用煤炭干溜方法将煤炭在炼焦炉中受热,形成胶质层状的半焦阻碍煤气的通过,煤气必然向阻力较小的方向移动,使用管道引入电厂燃烧转化为电力。

㈡ 、煤焦油蒸馏加工

煤油溜分:煤焦油经蒸馏,在180至230度之间的油汽液体→酸洗→酸性白土精制→水洗→煤油。

轻柴油:煤焦油经蒸馏,在230至270度之间的油气液体→氢氧化纳洗涤→硫酸洗二次→氢氧化纳中和→酸性白土脱色→水洗→柴油,可作柴油机燃料。

重柴油:煤焦油经蒸馏,在270度至320度之间的油气液体→洗涤→重柴油。

防腐油:煤焦油经蒸馏,在320度以后的油气液体→蒸馏→防腐油。

沥青:重镏分继续蒸,将较轻的油蒸出即成。

油焦(电极糊):将沥青继续蒸,当有浓色的黄煤出现时加盖,并封严密,留一小孔培烧2至3小时,冷到100度以下出焦,即为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可用作电极燃料制电石等。

酚、二甲甲酚、甲酚、高级酚:180至230度馏分用碱提出煤油后,将碱渣用浓度为75%的硫酸中和,即得粗酚液,再将粗酚液蒸馏,在195度以下为酚,千点为高级酚。

润滑油:重油加入1:1的牛油,加热至90度,加入氢氧化钙搅6小时,加热至140度,加重油加热1小时,冷却至100度加水,冷却至70度搅拌至冷即成。

第二章: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煤炭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由于煤炭生产方式的特殊性,要求煤炭生产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必须保证生产安全,这是以人为本理论的最直接的体现。为了保护煤矿职工生命安全,实现煤炭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煤矿安全生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多次强调安全才能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近几年来,各方面为了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制定,实行特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到充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队伍;从关闭非法开采煤矿,整顿和规范小煤矿,实行一次又一次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到增加安全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和条件,促进小型煤矿重组、联合、改造,建设大型煤矿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为煤矿安全生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使得我国的煤炭生产在2004年产量翻了一番的同时,百万吨死亡率下降了一半,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整体上得到了加强。

第一节 安全生产的目的和意义

1、 安全生产的目的

总的来说,安全生产的目的就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且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积极开展控制工伤的活动,减少或消灭工伤事故,保障劳动者安全的进行生产建设。

(2) 积极开展控制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活动,防止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3) 搞好劳逸结合,保障劳动者有适当的休息时间,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更好地进行经济建设。

(4) 针对妇女和未成年工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特殊保护,使其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要求认识安全与生产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预防为主”要求安全工作要事前做好,要依靠安全科学技术进步,加强安全科学管理。搞好事故的科学预测与分析;从本质安全入手,强化预防措施,保证生产安全化。

3、 消防安全方针

我国的消防方针是:预防为主,消防结合。“预防”就是要从设备、设施、工艺等本质方面有高性能的防火措施,如用防爆电器、阻燃材料、自动喷淋系统等;“消”就是有灭火措施,如消防系统、救火系统等。

4、 职业病防治方针

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预防为主就是要在工艺、技术、设备上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和防止粉尘、毒气、噪声、放射性物质等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造成健康危害;防治结合就是在预防的基础上,加强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减轻职业病带来的痛苦和损害;分类管理是指对行业和危险源进行分类监控和管理,综合治理就是要采取工程技术、检测检验、个体防护、管理制度、治疗康复等综合性措施。有效防范职业危害,降低职业病发病率。

第二节 煤矿安全生产法律简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全文共七章九十七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于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全文共八章五十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全文共七章七十九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全文共十三章一107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于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全文共七章57条。

6、《安全许可证条例》于2004年1月13日颁布,即国务院令397号。全文共24条。

7、《劳务保障监察条例》于2004年11月1日颁布,即国务院令423号。全文共五章36条。

8、《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于2001年4月21日颁布,即国务院令第302号,全文共24条。

9、《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于2007年4月9日颁布,即国务院第493号令。全文共六章46条。

10、《工伤保险条例》于2003年4月27日颁布,即国务院375条令。全文共八章64条。

11、《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于2006年7月19日贵州省第十届人大常务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全文共七章66条。

12、《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于2005年8月31日颁布。即国务院第446号令。全文共28条。

13、《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于2000年11月7日颁布,即国务院第296号令。全文共五章50条。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于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全文共八章187条。

15《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管理规定》于2006年12月2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批通过。全文共六章30条。

16、《关于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的指导意见》于2005年10月31日颁布,全文共20条。

17、《举报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的奖励办法》于2005年9月24日颁布。全文共12条。

18、《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于2005年9月26日颁布。全文共18条。

19、《煤矿隐患排查和整顿关闭实施办法》即安监总煤矿字(2005)134号。全文共六章31条。

20、《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即安监总煤矿字(2005)135号。全文共20条。

21、《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即安监总煤矿字(2006)48号。

22、《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于1989年1月3日国务院第三十一次常务会议通过。全文共五章28条。

2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于1991年5月1日颁布。即国务院75号令。全文共五章26条。

24、《煤炭工业部关于强化“一通三防”工作控制瓦斯煤尘事故的通知》于1994年2月21日颁布。

25、《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即安监总煤调(2007)97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