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优美的音乐,不仅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还能使人视通万里、情溢八方,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带着他们认识世界,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架起文字与情感的桥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音乐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时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音乐导入,渲染气氛。
有位特级教师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首先播放的是贝多芬那旋律优美的钢琴曲。学生凝神屏息地听着。接着他用庄重而舒缓的语调说:“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曾经这样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这样的曲子。现在我们听到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叫做《月光曲》。关于《月光曲》的谱写,还有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9课,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传说。”《月光曲》的音量渐渐变小了,直到消失。好一会儿,同学们才把思绪从乐曲的意境中拉回来。只见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小声地阅读着课文。显然那美妙的琴声和老师动情的讲述,叩响了学生的感情之弦。
二、配乐范读,以情感人。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教师的范读要自然流畅、抑扬顿挫、富有情感。有的课文适当配上音乐,会很快使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描写祖国山河美的散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漓江的美景,教师可以先用幻灯片显示课文的插图,然后插入导语:“漓江的水真美啊!让老师和大家一起坐上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之上,尽情地饱览桂林的山水吧!”接着放无伴唱音乐《让我们
荡起双桨》,教师以导游者的身份范读课文,此时学生的视觉感受的是优美的山水图画,听到的是优美的音乐和入情的范读。在这神奇的情景中学生的想象会悄然展开,他们会完全沉浸在漓江宁静之美的感受中。
三、创设场景,以景激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语文课上选用恰当的音乐,制造特殊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有位教师别出心裁,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赛马的过程,找几位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齐威王和田忌的上、中、下三等马。当比赛开始时,便放乐曲《赛马曲》那种热烈紧张的赛马场的氛围马上烘托出来了,加上台上的同学逼真的扮演,全班同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的拍手,有的呐喊“加油,加油!”这样,老师无需太多的分析、说教,学生便清晰地了解了赛马的整个过程以及田忌取胜的原因。
四、以乐传情,升华主题。
一堂课结束时,如果放一段优美的音乐,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感召学生,促使学生的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行动。例如在教学《丰碑》这一课结束时,教师可以一边放音乐《长征组歌》,一边小结:“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军需处长吧,他那高大的形象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他的那种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永远激励着这支红军队伍,勇往直前。让我们向这位跟这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老战士敬个庄严的军礼!”
总之,音乐能给人智慧,给人启迪,给人力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选用一些优美的音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当然音乐的选配、音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都要精心设计,才能恰到好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