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美国教育学家娜思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从小播下良好习惯的种子,将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有良好倾听习惯的孩子将终生收益。倾听就是细心地听取别人说话,善于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学会倾听不但能正确完整地听取所要的信息,而且会给人留下认真、踏实、尊重他人的印象,因此,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绝非小事。
良好的倾听习惯主要表现在听别人说话时,不随意插嘴、打断他人讲话。要让孩子懂得分辨插话的时机,养成把话听完并征得讲话人同意才讲话的习惯。在集体生活中,控制过分的表现欲,既要自己讲,也要让同伴讲,明白寻找恰当的机会表达自己,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过分的表达只会让自己尴尬难堪的道理。 笔者认为培养孩子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的能力非常重要,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言语活动。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它对于发展幼儿语言、思维十分有益。 一、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关键
人在清醒状态,80%的时间是在听,通过听觉了解世界。为了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为幼儿创设倾听的环境。例如,在每天午睡前笔者会给幼儿讲故事,在进餐前会为他们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平时在上课时会注重一些声音的使用,像在“夏天”这个活动中,会搜集一些下雨、打雷、蝉鸣等声音来让幼儿听……之后,引导幼儿模仿、讲述,发挥幼儿的想像力。
二、幼儿理解性倾听技能的培养
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向幼儿提出一些要求,如听指令做动作(例如,请把某种东西送给老师或送给某个小朋友)、传话给别人、带着问题欣赏文学作品等途径,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理解一些规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在学会理解性倾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听觉的作用,为以后入小学的听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带着问题听故事会使幼儿更加认真地倾听而得到问题的答案。如,教师为了让幼儿理解“动物争霸”的含义,先向幼儿提出问题:“‘动物争霸’是什么意思?”有的幼儿说:“是把爸爸争过来的意思。”有的幼儿说:“是蒸爸爸的意思。”有的幼儿说:“是把爸爸抢过来的意思。”在孩子的争吵声中,教师没有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而是建议幼儿:“让我们听听故事中是怎么说的吧。”引导幼儿自始至终带着问题听故事,通过边听故事边思考,真正理解了“动物争霸”是“动物比谁厉害”,是“动物比本领,看谁的本领大”,是“动物争地盘,看谁最霸道”等意思。
三、鼓励是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动力
幼儿对鼓励很敏感。教师的称赞和表扬对幼儿来说,是良好品行形成的动力,是对自己才智充满自信心的动力。适时、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是对具有良好倾听习惯幼儿的肯定,并使其坚持不懈。记得有一次,笔者在教学活动时问到“大家想一想什么会在水里”时,话没说完,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知道是鲨鱼在水里游。”他话音未落,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到:“小鱼在水里游。”“鸭子在
水里游。”“乌龟在水里游。”……孩子们一声高过一声,笔者不得不停下课,听他们吵吵嚷嚷地表达。几分钟过去了,他们才渐渐停下来,问幼儿:“你们能听清楚别的小朋友说的话吗?”他们都说没听清楚,没回答教师的问题。于是,笔者就不失时机地讲了说话时要认真倾听、听清楚讲的是什么内容,同时还表扬了注意倾听的幼儿,通过这一课,更说明了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重要性。慢慢地,不管是课上,还是日常交往中,只要幼儿能认真听对方讲话,理解了别人讲话的内容,不打断别人的谈话,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地听完、听懂对方的话,笔者就把一朵小红花奖给他,让他们在教师的鼓励中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另外,在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时,我们还可以适当的采用冷处理的办法。虽然他们问题回答得很对,也偶尔会注意倾听,但是不予理睬,同时要告诉他们,是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倾听所以回答问题不是很完整、很正确。这样是为了让他自己认识到应该认真倾听才会得到教师和小朋友的认可。这时教师要善于观察,一旦发现在倾听时有所进步的幼儿,就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只有懂得倾听、善于倾听,才能理解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方式,只有理解才能与别人交流和沟通。幼儿也在有意识倾听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对语音、语调和语义内容的理解水平。所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非常重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