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及应对方法分析
【摘要】文章以市政道路路基作为研究对象,简要分析了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的主要表现以及产生原因,进而重点探讨了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的主要应对方法与技术性措施,望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加以参照与借鉴,以达到提高市政道路路基整体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应对
市政道路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对于路面结构的稳定性而言有极为深远的影响。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大众区域性出行的需求,提高路用性能的稳定性,就要求将对市政道路路基各类病害的防治与应对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有关的研究数据中显示:市政道路在正常使用过程当中,各种病害的产生均与路基的强度以及结构稳定性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工作中,受到大量因素的影响,路基可能表现出沉陷方面的病害,该类型病害也是最终导致市政道路无法继续运行的关键,其重要性也是可想而知的。针对本情况,本文重点研究分析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的表现及其应对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1、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分析
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是高发于市政道路路基施工阶段,乃至后期正常运行阶段中的病害。特别是在高填土路基施工作业完成后,受到时间延长,以及道路表面荷载作用力双向提升的因素影响,导致路基垂直方向形成较大的沉陷以及变形问题,最终将对市政道路路基的使用性能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来看,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运行期间比较常见的沉陷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其一为不均匀下沉问题,其二为局部沉陷问题,其三为整体下沉问题。同时,也可以从形成沉陷问题的区域上进行划分,包括路基地基区域沉陷以及路基路堤区域沉陷这两个方面。若不及时对路基沉陷问题进行处置与应对,则可能会导致市政道路路基发生纵向、横向开裂问题,严重时还会产生边坡的滑动,最终对市政道路路基的结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路基沉陷问题相关应对措施的实施价值,结合工程实践经验,针对路基沉陷的产生原因进行简要概括,认为最常见的,可能诱发路基沉陷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设计方面存在缺陷,例如在对软土地基以及采空区等特殊区域进行作业的过程当中,前期设计资料中勘察数据不够详实,或者是在高填方路段的路基施工中没有展开针对性的稳定性验算以及变形验算工作,没有结合一般要求对路基材料进行选择,最终诱发路基的沉陷破坏问题;其二,施工方面存在缺陷,以高填方路基为例,由于路基填料会直接对路基的结构稳固性产生影响,若施工过程当中发生压实机具操作缺陷方面的问题,或者是压实度无法符合设计标准,都可能在填料自重以及重复荷载作用力的影响下,导致路基表现出严重的沉降变形问题。
2、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的应对方法分析
1)高填方下沉控制措施分析。从高填方下沉控制的角度上来说,建议通过应用分层填筑技术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市政道路而言,在分层填筑与压实的背景之下,所对应的填土高度虚铺厚度应当严格控制在30.0cm范围之内,且需要在设计宽度的标准之上,合理提高填土的施工宽度以及压实的施工宽度。受路基正常使用中可能发生水淹方面的问题,就要求及时选择具有良好水稳性优势的材料。并且,为了确保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处理的质量高度可靠,还要求在做好对道路路基所处区域地质资料勘察工作的基础之上,对不同性质的土体结构采取不同的填筑方案,避免因混合填筑而造成其他病害的问题。同时,在高填方下沉控制期间,针对填挖结合部的质量同样需要进行系统、可靠的控制。具体的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要求在填挖结合区域内设置台阶;其二,要求在机械设备无法彻底压实处理的区域内,通过对小型设备的应用,对夯实进行补充;其三,需要最大限度的避免在沉陷病害处理期间发生倾填以及超厚填土方面的问题。而与之相对应的,高填方下沉控制期间,压实质量的控制也可从以下多个方面入手:其一,在进行回填作业的过程当中,不能够直接应用某一特定土体的击实试验结果进行填土压实处理,而需要根据不同类别的填土特性,做大量独立的击实试验,确保填土压实质量的可靠;其二,需要结合项目作业实际情况,对压实设备的性能,特别是重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强夯设备进行作业,提高设备的夯实性能;其三,压实期间,要求对横向接头的取值进行合理控制,控制标准在40.0~50.0cm范围之内,提高压实处理的有效性。
2)软土地基超限沉陷控制措施分析。针对软土地基中发生率相当频繁的道路沉陷问题而言,可以通过换填的方式解决本问题。在换填技术的实施过程当中,要求关注的技术要点为:换填土体应当具有良好的渗水性优势,使其在作用于基底加固过程当中的质量得到合理的控制。除通过换填技术的方式解决超限沉陷问题以外,还可应用抛石挤淤法及其相关技术实现对沉陷问题的处理,操作过程当中要求注意:抛石挤淤技术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可作用于表面无硬壳分布、常年积水的洼地、河流、池塘、或者是沼泽区域。若待处理区域无法满足以上 条件,则建议通过应用挤密桩的方式来解决沉陷问题。这种技术方案可作用于湿陷性黄土、非饱和粘性土、以及砂性土的超限沉陷处理中。在挤密桩的技术方案干预下,可在桩体结构的成孔过程当中,发挥沉管相对于周边土体的横向挤密功效,在此基础之上,在机密庄内夯实碎石,形成碎石桩,最终使挤密桩能够与土体结构发生复合反应,达到加固地基,控制沉陷的目的。
3)重视对市政道路路基的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对于及时发现市政道路路基中存在的沉降问题而言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常见的市政道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包括地面沉降观测技术、分层沉降观测技术、以及深层沉降观测技术这几种类型。实际作业中,可以通过各种沉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评估路基所处地层的压缩情况,对路基的沉降情况,特别是相关控制措施在实施后的沉降控制效果进行系统观察,以达到提高路基沉降控制效果的目的。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对整个市政道路建设的技术性要求越来越高,市政道路如何确保其质量的有效,结构的稳定,使用水平的优化,已成为本行业相关工作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针对市政道路运行中常见的路基沉陷问题,本文研究了该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归纳了路基沉陷的主要诱发因素,最后重点对路基沉陷的应对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望能够在后续的工程实践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曾胜,李文,李振存等.路基沉陷劈裂注浆加固试验[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3):1-5,12.
[2]杨茹,边买军.基于湿陷性黄土的高速公路填方路基沉陷防治[J].山西建筑,2010,36(13):269-270.
[3]程永华,钱勇生,王守宝等.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车辙及沉陷形成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研究[C].2008年国际交通技术创新与应用大会暨国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大会论文集,2008:1640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