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作者:李峰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1期
摘 要: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应高度重视教学中的审美素质,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情趣;感受美;想象美;理解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与美有关,与人的美化有关,可以说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教学中的审美素质,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感受美
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平台,语文课的审美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学生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进而体会审美的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例如,《小桥流水人家》作者开篇如诗的几句话,勾勒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接着话题一转,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人们恬淡、闲适的生活情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无“闹市”之乱耳,无“疲惫”之劳形,有如世外桃源! 二、想象美
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马赫曾对联想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在两种突然同时迸发的意识内容A和B中,一种内容在出现时,也唤起另一种内容。”这种联想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快感,联想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超出了作品本身。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将课文的审美因素与学生的审美经验“接轨”。这种“接轨”可以在分析课文、阐释问题以及提问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嫁接”“回忆”和“联系”。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一篇课文中的审美因素很多,教学中教师宜抓住课文中最能反映中心主题且反复出现或突出表现的主要人、景,抓住凝聚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焦点的“情结”,诱导阐发、品味。所以要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思考练习”,设置想象、联想的阶梯。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题:“想一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指导和提示作想象和联想操练的,施教者可以根据题目设计出各种有益于想象、联想的训练台阶,使得到发生想象和扩展联想的实践锻炼。 三、理解美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丑恶,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去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人的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读毛泽东气势磅礴、格调高昂的《七律·长征》,要感受作品所表达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就必须帮助从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的深层,让学生搜集一些反映长征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增加对长征的了解。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对比中,帮助学生领悟意蕴,体会情感。让学生感受即使是平常,要翻越这些山岭也是何等的艰难。体会作者赞颂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展现美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有优美的散文,有感人的故事,有动人的诗歌……可以通过感情朗读等方式来展现美。朗读是钻研教材最重要的一环。教师在教每一课之前,都应该反复研读教材,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需在重音、停顿、速度等方面反复推敲,入情入境地领会语言韵律美、规范美、艺术美。通过配乐朗读、看图听读等多种形式,将自己对教材的深刻体会读出来,以声传情,让教材中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像春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用朗读等方式展现美。如,教学《草原》可通过画面配乐,像一位知识丰富的导游,用娓娓动听的介绍将学生带入风景如画的境界,感受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教学《桥》,可以通过配乐范读,讲述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现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当然,以上所谈的审美感知、想象、理解与展现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在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时候,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进行联想和想象,以丰富审美对象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美的形象所展示的意义,明确美的情感所蕴含的理性。当感知、想象、和理解这些心理要素结合起来,并达到自由协调的状态时,一个审美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受、领悟、体验系统,即审美心理结构就组合而成了。这时愉快的审美体验也就产生了,在这种状态中,不仅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他们的人格修养也能得到完善。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六小学) 编辑 司 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