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疏解】
这段记载的是,来人问义,慧能解义指心,令人悟见本心。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
法海来见慧能后,就成为慧能的弟子,此后一直留在慧能身边。法海是慧能早期的弟子之一,也是慧能临终前身边的弟子之一,为众弟子之首。《坛经》就是法海记录的,法海对《坛经》的传世有重大贡献。
即心即佛。
这句话应是慧能说的。慧能身为六祖,故此话一出口,就产生影响,所以法海才会专程来向慧能请教此语。
“即心即佛”是一句见性语,因为佛于一切知见中惟见即心,所以见即心是佛。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
前念就是已生之念。已生之念未生之时,惟存本心,没有一念。这个无念本心,即是应识之心,故为“即心”。所以慧能以“前念不生”指无念境,以“即心”指本心,令人达境而悟,自识本心。
“前念不生即心”意为:我不生念时的知在,这就是我的本心。只要体会这句,人人都可以明见本心。慧能在被人追逐的路上点化陈惠明时说:“不思善,不思恶”,此即“前念不生”;“正与么时”,即此时之知,即人的“本来面目”,此为“即心”。所以“前念不生即心”与慧能点化陈惠明的话意思一样。
明见本心,自见本来面目,这就是觉悟。既已觉悟,便见本心所生之念,故心觉不随念断。所以“后念不灭,即佛”。佛者,性也。自性本清净,不执空断相,故“后念不灭”。
“后念不灭”是说心觉不断。佛者,觉也。心能觉念,故不住念、不缚念,故觉不随念而断。心觉似海,念念如涛,所以智慧广大,应用无碍,所以“后念不灭即佛”。
世人不见本心,心入念中,不觉念起,故心念俱昧。因自昧心念,才迷于外境,系于外物,且惧念念觉断,故执念而住,故不得解脱。所以物不缚人,是人自缚。解脱与系缚,只在人心自觉与否。
心本无相,而生念有相。生念之后,心便落于有相,迷于外境,而不见本心。故佛以明见本心为觉悟,为使人明见本心而讲法。故明见本心与否,即为佛与众生的区别。但明见本心并非易事,佛为此讲法无数,乃至经书卷帙浩繁。而慧能在此,只以一句“前念不生即心”令人明见本心,以“后念不灭即佛”使人智慧广大。由此可见慧能顿悟法门的特色。
两句合看,“前念”、“后念”,实无前后,是为一念、念念。
“即心”为明心,“即佛”为见性。“前念不生”、“后念不灭”,即不随念而生灭。虽念有生灭,但不随念而生灭,因此明心见性,无生无灭。
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相即是念,明见本心,自觉念起,故知心中一切有相,皆为我心自生自立,所以“成一切相即心”。既知本心自生一切相,自立一切相,自变一切相,自灭一切相,便知心为相本,可以生相离相,因而也就不受一切相束缚,觉以离相,性本无相,这就是“离一切相即佛”。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这句话前面讲念,后面讲相。念以生相,相以成念;念为心行,相为心立;所以性为本,心为体,念为变,相为有,觉为归。故本心若明,则念相皆见,则念相由心,则心得自由。心于念相中自觉自作,自在无缚,自用无碍,因而本性不昧,本觉不失,智慧广大。
本觉不失,智慧广大,即是定慧等持。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这句话是进一步解释“即心即佛”的。即心,觉也,所以自觉本心是慧;即佛,持也,自觉本心之后,住于本觉而不迷执于念相,这就是定。所以慧就慧在定上,谓之“即心名慧”;定就定在慧上,谓之“即佛乃定”。因此觉悟者定慧一体,故曰“定慧等持”,亦称“即心即佛”。因为定慧等持,不作定慧分别,所以心中虽念念不止,却不着一相;即使于一念之中,本性仍自清净,因此“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要“悟此法门”,就从自己的习性执着上悟入,于习性而自觉,觉习性而离习性,才能自除习性,自明本心,自悟本性。从他佛、别处所学的道理、法门,终需转为自己的体会才有用。
“由汝习性”这句话又需辨正知义。“悟此法门”者已经觉悟本心,不为念相所缚,也就没有习执,自然也就不再“由汝习性”。但既然已觉念相而不受念相所缚,也就仍然可以“由汝习性”。因为此时虽“由汝习性”,却已无习性;因已无习性,所以就可以“由汝习性”。因为此时“习性”已非习性。
为什么此时“由汝习性”已非习性呢?因为“用本无生”。心虽生念相,却不着于念相,直心而行,用而不执,所以“用本无生”。用以心为本,心仍此心,又有何生?知用以心为本,这就是慧;故心用而本无所生,这就是定。因此这是定慧双修。而定慧双修,为佛之正行。故至“用本无生”之境,即为正修,故慧能说“双修是正”。
即心元是佛。
法海闻慧能之言,悟自心本是佛。佛者觉也,心本是觉,所以本心是佛。
不悟而自屈。
不悟即不知,只因不知,所以不认,因此不知自心是佛。因为不知自心是佛,所以才以为别人是佛,自屈为众生。“自屈”即自贬真佛为众生。
我知定慧因。
我知自心是佛,即心得慧觉,而得此慧觉,即得本定,这就是定慧一体。而定慧一体,俱在本心,本心为定慧之因,今已悟知,所以“我知定慧因”。
双修离诸物。
“定慧因”是本心。本心自觉,即得定慧;心得定慧,则不缚于外境与念相。心得定慧即离诸物,因而解脱自在,用无碍缚,所以说“双修离诸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