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
【强化训练1】
植物的意识
①2009年11月,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小城附近的树林里,一个伐木工被一棵突然倒下的树砸死。警察找不到这棵树倒下的原因,因为伐木尚未开始。有一位植物学家指出,这是树林在反击,树林里的树木不愿再受到砍伐,它们形成了一个警报链。伐木队一开进树林,这一报警链便活跃起来,最后有一棵树会以一种自杀行为对伐木工实行报复。这样的解释尽管让人费解,但也有不少人觉得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发现每10万名伐木工中便有81名死于与此相同的原因,伐木这一行当已经成为世界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②有一种会长红浆果的泻根植物,能感觉到一根重量不到百万分之一克重的线,而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头动物能感觉到这么细微的线。植物还能感觉到温度的波动、重力、紫外线、地磁场和电磁场。植物根尖的某些细胞能分析土壤的质量、侦查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必要时还会给别的植物发一个信号,让它们往别处长。据报道,植物最多可“测出”22种参数。
③植物也有脑,长在根部,称“根脑”。一棵黑麦有600千米长的根系和140亿条根须,根脑处理来自感觉器官和根尖细胞的数据并做出恰当的反应。
如果玉米的根发现土壤中有毒,在几秒钟内便会改变生长方向。
④有意思的是,要是植物在自己身上“诊断出”病毒感染,会分泌出制备阿司匹林的原料——水杨酸。
1
⑤植物的信号是溶于水的物质,它们随着植物汁水一起从下往上输送(比如从地下14米的根尖一直送到40米高的树冠)。作为个体,每一棵植株的智能不会很高,但植物善于发挥群体智能,也就是说,它们习惯于互相沟通。沙漠地区的植物在非常干旱的时候会发出人类听不到的超声波进行植株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有研究者认为,植株根系间的信息传递受到土壤中真菌丝的支持和牵系,如果没有海洋的话,植株间的通讯网就像一个万维网。
⑥植物是有意识的,但它们的意识没有人类的意识那么明显,所以被称为MC(微意识)。某些玉米品种用一种有意识的杀灭方法对付它们的第一号敌人玉米螟。只要有第一条玉米螟的幼虫啃咬某一植株,该植株便会进行唾液分析,确定敌人的种类,然后释放一种气味,向整片玉米地发出警报。其他植株纷纷响应,玉米地于是笼罩着这种气体,引来大群马蜂。马蜂在螯刺玉米螟虫茧时同时送进一枚卵,接着从茧内长出一只马蜂,关起门来吃掉玉米螟。最多两个星期,玉米地里所有的玉米螟幼虫便死于这场“血洗”。
⑦种种研究和结果使人们越来越相信,伐木工被树木压死的原因正是树木的反击。
(1)依据文章第⑥段内容,用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某一植株玉米被咬→ 、 、 →其他植株引来大群马蜂→ 。
答案:某一植株玉米被咬——分析唾液 、确定敌人、释味报警——其他植株引来大群马蜂→血洗幼虫。
(2)说说文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有一种会长红浆果的泻根植物,能感觉到一根重量不到百万分之一克重的线,而世界上没有一个
2
人、一头动物能感觉到这么细微的线。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 用:列举一种长红浆果的泻根植物,列出百万分之一克的重量,再与世界上的一个人、一头动物相比较,从而有力地说明了植物感觉的敏锐。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发现每10万名伐木工中便有81名死于与此相同的原因。
答案:不能去掉,因为“便”不仅强调玉米的根很快改变生长方向,而且表明这种行为是在假设的前提下产生的,这种假设是为了突出了植物有“脑”这一点的。
(4)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植物的意识?(分点概括)
答案:文中第①段句子“伐木队一开进树林,这一报警链便活跃起来,最后有一棵树会以一种自杀行为对伐木工实行报复”概括出:①遇到危险,植物群体中某一个体会做出自杀式的报复行为。第②段“植物还能感觉到温度的波动、重力、紫外线、地磁场和电磁场”和最后一句“据报道,植物最多可“测出”22种参数”概括出:②植物最多可“测出”波动、重力、紫外线、地磁场和电磁场等22种参数。第③段首句:植物也有脑,长在根部,称“根脑”。第④段句子:要是植物在自己身上“诊断出”病毒感染,会分泌出制备阿司匹林的原料——水杨酸。第⑤段句子“但植物善于发挥群体智能,也就是说,“它们习惯于互相沟通”。只要概括出三点即可。
【强化训练2】
3
走进C919:国产大型客机解密
王思磊
①2015年11月2日,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总装下线。C919的命名颇具深意,“C”是“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第一个字母,也代表“China”,也恰好与“空中客车(Airbus)”和“波音(Boeing)”的字头构成顺序排列。第一个“9”代表“长久”,后面的“19”则代表最大载客可达190座。C919承载着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想。它将在首飞和通过适航测试之后,进入航线运营,填补航线上没有中国干线喷气客机的空白。
②科研人员除了考虑大飞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还在努力提升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飞机的耗油量与飞机的升阻比(升力和阻力的比值)有直接的关系,升阻比越高,飞机的气动效率越高,耗油量就越少。而飞机的升力主要来源于机翼,为了保证飞机的座级,避免“油老虎”的出现,在飞机机翼上动脑筋,便成了提高飞机气动效率的关键。
③C919的机翼设计运用了这一超临界翼型(1)。相对于古典翼型,超临界翼型可使巡航气动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100多千米/小时;如果用同一厚度的标准来设计古典翼型和超临界翼型,超临界翼型的整体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而这可以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增大结构空间及燃油容积。
④在C919飞机的设计上,超临界机翼与发动机、机身和吊挂之间还采用了性能更为优化的局部融合设计,这些设计进一步提高了C919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⑤在中国武术界,有“内练一身气,外练筋骨皮”的说法。C919大型客机的研发,也诠释了这一思想。在机体主结构上,设计人员大量使用了世界先进的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使用铝锂合金可以实现结构减重并大大提高飞机寿命。
4
⑥如武学人才内外兼修一样,C919也在“内功”上狠下功夫。在民用飞机产业有个形象的说法:航电系统是“大脑”,飞控系统是“四肢”,EWIS系统是“经络”。就像人一样,一架先进的飞机应该拥有聪敏的大脑、灵活的四肢、通畅的经络。
⑦C919“最强大脑”航电系统的核心——IMA,使用的是目前国际先进的高度集成数据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这种网络化数据处理方式,较之前一对一的数据传输处理方式,是巨大的变革,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处理效率。比如说,飞行速度、高度等数据,以前要由大气数据计算机分别建立通路,传输给显示系统、发动机、环境控制等系统;现在,只需“把工作都交给网络”。 这要归功于C919使用的目前国际先进的ARINC664网络集成技术。C919在数字化和扩展潜力方面,达到了目前民航先进机型的水平。
⑧C919已顺利下线,并将于2016年迎来首飞,着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研制大型客机的国家。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6年第1期,有删改。)
【注】(1)是一种高性能的跨音速翼型。
(1)阅读全文,说说C919国产大型客机具有哪些性能。
答:本段开头句概括说明了C919国产大型客机的性能,即经济型、安全性、先进性、科学性。
(2)第③段画线处除用了列数据外,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答:第③段画线处除用了列数据外,还用了作比较,将超临界翼型与古典翼型进行比较,突出了超监介翼型具有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增大结构空间及燃油容积的优点,进而说明了C919的经济性
5
能。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表达作用。
(1)航电系统是“大脑”,飞控系统是“四肢”,EWIS系统是“经络”。
答:本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航电系统”比作“大脑”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航电系统”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2)C919在数字化和扩展潜力方面,达到了目前民航先进机型的水平。
答:本句中的“目前”一词限制了时间,说明了C919在数字化和扩展潜力方面,只是达到了现在民航先进机型的水平,未来无法确定。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第⑤⑥⑦段先介绍飞机机体结构,再介绍飞机的航电系统。具体说说这样安排顺序的好处。
答:本文第⑤段说明C919“外练筋骨皮”,第⑥⑦段说明C919“内练一身气”,文章采用了从外到内的逻辑顺序,这样安排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强化训练3】
默契合作的“黑牡丹”
于丽萍
①黑鹳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禽之一,目前的数量十分稀少。它的外形酷似鹤、鹭,长嘴长腿,
6
一对翅膀丰厚宽大,飞翔起来显得极其轻快优雅。它是一种大型涉禽,主食小鱼、小虾、蟹、螺和蛇类、蛙类等,白天喜欢在竹木掩映的河溪之畔散步、觅食和小憩,晚上则成群栖息在高高的树桠上。它体长1米左右,雄鹳除腹肋部的羽毛是纯白色之外,其他与雌鹳一样,均呈深黑色,并泛出一种浓淡变幻、富丽秀美的紫青色光泽,曾被称为鸟中的“黑牡丹”。
②黑鹳是一种十分友爱的野生禽类,配偶之间在共同生活中,合作得十分默契,特别是协力捕鱼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中,一对比翼飞来的“黑牡丹夫妇”徐徐降落在清流溪畔。个头稍矮的雌鹳,首先警觉地前后扫视一番,就跨入一段较为狭窄的溪中,缩起长脚,静静地伫立着,做好守溪待鱼的准备。个头高大的白肋黑鹳,一直用温柔的朱红色圆眼,看着雌鹳做好了准备,便展翅飞到水面较宽的溪水上游,放开两条健壮的长腿,使劲扑打着翅翼,快速地从溪中朝下奔去,身后溅起了一道白练,“哗哗”地响个不停。溪中的鱼儿,受到雄鹳的惊扰驱使,无不惊恐万状,成群结队地顺流逃逸,自然要冲过雌鹳守着的浅水窄口。于是,恭候在一旁的雌鹳,只需举“颈”之劳,便可啄住活蹦乱跳的小鱼、小虾,当做美味。当雌鹳在下游吃饱之后,就会飞向上游,让雄鹳去守口,自己到上游赶鱼下来,让雄鹳也美美地享受一番。
④当然,除了抓小鱼、小虾当“点心”外,“黑牡丹夫妇”还能抓鳝鱼当“大餐”呢。
⑤生活在水田、沼泽淤泥中的鳝鱼,善于拱泥入洞,隐居其中。生性孤癖的鳝鱼,只在夜间出来觅食,白天一般躲着不出来,对于涉禽来说,黄鳝的外表溜滑,易于吞吃,且营养丰富、热能耐久,是难得的美味佳肴。夏秋之交,鳝鱼特别肥腴,自然会成为“黑牡丹夫妇”的捕食对象。“夫妻”俩成天徜徉在黄鳝出没的荒沼野塘中,常以自己的长喙当做犁头,耐心犁开洞穴,寻找着鳝鱼起居留下的蛛丝马迹。一旦发现鳝鱼的泥穴,双方就会轻轻地拍起“翅语”,并配以短促的低叫,示意齐心协力。于是,两只黑鹳摆开围堵的架势,轮番对着泥穴口察看。如发现成功在望,雄鹳就跃入水中,使劲将长喙插入泥穴,朝两边翻动;雌鹳则屏息静气地严阵以待,准备举喙擒捉受惊逃出来的鳝鱼。由于鳝
7
洞一般都打得很深,很难挖掘,雄鹳经常要累得抬头小憩,只好由雌鹳来继续完成。经过反反复复的轮流苦战,终于逼得鳝鱼夺路逃窜。这下子正中“黑牡丹夫妇”的下怀,两鹳立即伸颈夹击,将鳝鱼擒拿到嘴。
⑥当然,这种成功的概率还是很小的,因为鳝鱼也是个聪明的求生者,常常是“狡兔三窟”。当“黑牡丹夫妇”在洞外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滑溜溜的鳝鱼早已悄悄溜走了。“夫妻”俩运气不好,苦苦地折腾了大半天,却是徒劳无功。遇到这种情况,雄鹳便显得暴躁不已,连连仰天长鸣,并使劲儿用翅膀抽打着水面。雌鹳却很有耐心,常常柔声柔气地应答着,紧紧地依偎在“丈夫”的身旁,不停地用翅膀梳理着“丈夫”的羽毛,极力安抚它。经过雌鹳一番安慰,雄鹳的情绪开始稳定下来,恢复了平静。接着,就交头接耳一番,似乎又有了好主意。一会儿,双双展翅飞起,在绿野清流的视野里,两只优雅的“黑牡丹”飞向新的地方。
(选自《科学之友》2009年第4期)
(1)本文第二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本文第二自然段紧扣文题,抓住黑鹳特点,概括本文写作重点,统领下文。
(2)文章最后一段说,“鳝鱼也是个聪明的求生者”,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答:阅读⑤⑥段可知,鳝鱼聪明的具体表现:(1)鳝鱼善于拱泥入洞,隐居其中。(2)只在夜间出来觅食,白天一般躲着不出来。(3)鳝洞一般都打得很深,很难挖掘。(4)鳝鱼常常是“狡兔三窟”,当发现危险时就悄悄溜走。
(3)“黑鹳是一种十分友爱的野生禽类,配偶之间在共同生活中,合作得十分默契”,从全文来看,黑鹳的“友爱”和“默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8
答:黑鹳的“友爱”和“默契”主要表现:(1)能够关爱、理解和体谅对方,真诚为对方着想。雄鹳总是主动承担重担,具有奉献精神。雌鹳也不是坐享其成,而是尽其所能。双方既分工又合作,齐心协力,相互配合,轮流上阵,互助互惠,满足双方的需求。(2)注意情感交流。在遇到挫折雄鹳情绪不稳定时,雌鹳理智劝慰、安抚,使其平静,共同寻找新的起点。
(4)作为科普文章,本文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举例加以赏析(答出两条即可)。
答:本文语言生动、形象。(1)运用拟人手法,把黑鹳比拟成人,生动活泼,十分亲切,富有浓郁的人情味。(2)强烈的感情色彩。本文字里行间浸透着对黑鹳默契合作互助友爱的喜爱、欣赏和赞美之情,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如“个头高大的白肋黑鹳,一直用温柔的朱红色圆眼,看着雌鹳做好了准备”一句中“温柔”一词,作者就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黑鹳以人的情感,用词生动亲切,既写出了雄黑鹳与“妻子”的“友爱”和“默契”,印证了作者的观点,又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与赞赏之情。(答出两条即可)
【强化训练4】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9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10
(1)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并说说文章的说明顺序。
答:阅读文本可知,本文主要说明的问题是:WiFi信号可能危害健康。考查写作顺序这类题型,先掌握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再抓住文章中表明写作顺序的重点词句分析即可。通过分析可知:本文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
(2)第②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第②段使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真实具体地说明了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3)针对WiFi信号问题,文章提出了哪两种不同看法?并说说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联系文本可知,文章提出的两种不同看法是:丹麦女学生和荷兰研究者认为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表示怀疑。 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1)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2)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人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3)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和床边。如不使用WiFi,最好将其关闭。(4)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
(4)在信息化的今天,众多信息化产品走进生活,面对可能危害我们健康的信号辐射,从自身角度谈谈正确使用信息化产品的观点。
答:本题阅读文章,文中有明确的提示,即第七、八、九三段中的“首先”“其次”“第三”,根据相关语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人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和床边。如不使用WiFi,最好将其关闭;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
11
【强化训练5】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短时记忆和 。
④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⑤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⑥一般而言,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不过,要实现终生不忘,
12
还需要不断重复,及时巩固,而不要等到已经崩溃后再去修补。
⑦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⑧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⑨组织有效的复习也是加深记忆的主要途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个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左右。因此,保证良好的记忆需要及时的复习。另外,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要好,也就是每天三次花费10分钟复习的效果比每天花费30分钟复习一次的效果要好。
⑩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关于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1)根据选文内容,在第③段中的横在线填写其它两种记忆的类型。
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____________、短时记忆和_______________。
答:阅读文章可知,第③段起领起下文的作用,第④段介绍了“感觉记忆”,第⑤段介绍了“短时记忆”,第⑥段介绍了“长时记忆”。据此,可以做出正确答案。
(2)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第④段以背古诗为例,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特征。 13
(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并阐述理由。
A.选文第①段末尾的两个问句,能引起读者思考,领起下文。
B.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则很少混淆。
C.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
D.改善记忆力,除了朗读以外,还有一些方法,如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组织有效的 复习等。
我选 C 。
理由是:C项原句表述是“根据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左右”。“左右”带有猜测语气,表示不绝对,C项略去“左右”一词,语气显得绝对化。故选C。
(4)宋代理学家朱熹主张读书三到:眼到、口道、心到。请结合选文相关知识,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答:通过对第⑤⑥段的分析可知,宋代理学家朱熹主张读书三到:眼到、口道、心到,蕴含的科学道理是: 一方面,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另一方面,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强化训练6】
14
被微信撕碎的生活
胡珉琦
①微信是一种即时聊天工具,比起QQ,它更方便、更快捷,功能更强大。每天我们在微信中醒来,在微信中睡去,我们舍不得错过每一条朋友圈的新鲜事。我们无论饭前饭后都要照相,刮风下雨都要自拍,看到名牌就要合影……
②一群朋友聚在一起,第一件事不是相互问候,而是寻问wifi密码,当wifi终于连上,第一时间就是拍照并上传到朋友圈。那一刻,谁说我们不是在“为朋友圈而活”?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增长,朋友圈也开始迅速膨胀,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代购信息、心灵鸡汤、养生秘籍,不堪其扰。种种被朋友圈绑架的行为,让“逃离朋友圈”的行为正悄然兴起。
③对此,专家认为,自我觉察非常重要。必须意识到,刷屏的行为是否真实地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是,就需要进行控制和管理。
④随着微信的流行,人们所接收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对此,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
⑤脑科学得出的一种结论是,这种形式会严重分散人的注意力。因此,有科学家相信,这种“浅尝辄止”的方式,会使大脑在参与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肤浅”。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互联网的危险在于,它提供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让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而碎片化的阅读会“矮化”阅读者的文化。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耐心和习惯去阅读一本书籍,甚至是一篇长文。而文化是思想的产物,它需要创造者付出时间和专注力。
⑥不过,反对者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低估了年轻人在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深度,忽略了一个重
15
要的特征:那就是“数字一代”往往是用建设性的方法与信息互动来感受信息并获取信息。
⑦你知道“同辈压力”吗?就是朋友之间要做同样的事情,说同样的话,穿同样的衣服,遵循同样的规则。网络时代,人们的“疯狂”并不是真正源于对信息的渴求,而是害怕被“out”。
⑧韩寒曾写道:“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什么都是来得快去得快,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和世界脱节了,关机一天就以为被人类抛弃了……”
⑨2014年冬天,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火遍全中国。朋友圈中讨论着各种相关的话题。根本用不着推荐,因为周围人几乎都在观看。那时候,如果你不知道“都教授”,恐怕就什么可聊的了。
⑩我们处在一个对信息遗漏恐惧的时代,每个人都害怕自己会错过皯什么。我们担心就在眨眼的那一刻,一个大机会就溜走了。其实,真正可怕的是,因为害怕这种错过,急于想要跟上时代的节奏,而乱了自己的步伐。
⑪新媒体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它无法代替诵读经典所能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收获。新媒体只是丰富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但不会彻底颠覆我们的阅读习惯。
⑫微信仅仅是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大块的时间仍然是应该用来正经地工作、学习,以及阅读严肃作品。事实上,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会放弃深度阅读的时间。无论在地铁上还是航班上,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更早受益于新技术的人恰恰也更懂得抵御它、控制它。我们并不是要反对新媒体,而是必须时常反思,并对此保持警惕。无论何时,人类都不能被技术主宰。
(1)简要概括“被微信撕碎”的“生活”的具体表现。
16
答:①人们过度关注微信朋友圈,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②人们被微信控制,微信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③人们通过微信发布或接收的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④人们通过微信获取信息,养成碎片化的阅读的习惯。
(2)第⑨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第⑨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朋友圈中被热议,具体说明人们关注朋友圈并不是因为对信息的渴望,而是由于“同辈压力”,害怕“out”。 (3)微信的流行导致信息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此有哪些看法?
答:①认为这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会使人脑应得“肤浅”,会“矮化”阅读者的文化;②认为这不会影响人们获取知识的深度,因为人们会用建设性的办法与自信互动来感受信息并获取信息。③微信仅仅是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只要我们懂得抵御它、控制它,就不会被技术所主宰,也就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