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体系构建

2022-01-02 来源:年旅网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1005—6033(2010)04—0I 83—03 SCI一 F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 20l0年第20卷第4期 收稿日期:2009—12-1 1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体系构建木 刘彩茹,宋景华,徐永赞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18) 摘要:分析了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探讨了应用型人才 培养创新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本科高校;创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南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在新 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转变观念,客观分析自身发展环境和 地方经济结构,及时渊整办学方向和定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 基本目标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这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 发展的首要职责,也是自身发展的当务之急。 1 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分析 1.1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需求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继农业 经济和1一业经济之后新的神会经济形态,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 济。它具有四大特征:一是科学和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 济的重要基础;二是信息与通信技术存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巾 处于巾心地位;三是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巾扮演了主要角色;四是 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其中前两项是 信息化知识,对应的是对研究型人才的需求;后两项是在掌握一 定量知识的基础上,广泛地参与到辛十会实践与创新活动巾去,对 应的是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其需求趋势 会大幅上升。 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资料,美同专业性人才、技能性、非技 能性就业人员结构:1950年分别为20%、20%、60%,1900年分别 为20%、35%、45%,2000年分别为20%、65%、15%。50年来美国 专业人员所占比例没有变化,而面向职业性岗位技能型人才所 占比例从20%上升到65%。这说明应川型人才培养是一种发展 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社会需求。 1.2高等教育大众化使人才培养类型向多元化发展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教育类型南单一学术型向多种应用型演 变。存演变过程巾,高等学校从满足培养少数精英的国家需求, 转向同时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求。具体体现为:首先,高等教育 结构调整,国家在政策层面上予以积极鼓励和支持,使得地方本 科高校的数量与规模迅速发展。其次,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提 了 更高要求,既要满足社会对毕业生T作能力的需求,又要满足国 家在世界竞争巾取得优势地位;既要满足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 才的要求,义要培养学生具有就业优势。 2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存现行的应川型人才培养实践巾,由于传统教育观念与模 式的影响,人才的趋同化倾向比较严重,所培养的应f【+j型人才特 色不明 ,与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不 配,导致人才培养应_}+{性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实 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000061)。 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育观念陈旧及培养定位滞后 一些地方本科高校过分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一味向研究 型高校看齐,对人才的认识停留存传统的观念上,将应用型人才 培养简单地与高职高专画上等号;同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 涵也认识不足,思想上重视不够。一般来说,应用型人才可分为 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3类。作为地方本科院 校,与高职高专相比,它培养的人才应有更宽的专业理论基础, 应更加注重技术层面的提升。它应培养既有足够的基础理论又 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操作需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2基础性较强及应用性偏弱 长期的精英教育模式以及高等教育的统一体制,使我国部 分地方高校在办学理念上忽视分层分类的特征,过于追求学术 性,趋向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在号业课程体系设置上过于强调 理论知识,忽视面向应_【}j与实践层面的知识与方法,导致所培养 学生的学术性比不上研究型大学,应1【_}j性、职业性比不上高职高 专学生。单纯地从理论知识到理论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已背离 社会需求。那种“是什么”的教育无法完成“怎么做”的教授;那种 “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组织封闭了学生的应HJ性与创造性,忽 视了教学与社会的融合。 2.3学科专业单一及缺乏交叉复合 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仍然沿用了传统 的培养模式,专业知识体系较为单一,学科々业之间割裂,知识 之间的交汇穿插不足。多学科、跨学科争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非 常少。而知识经济时代人才需求日益复杂,在现实复杂问题的解 决巾要靠多种知识的交叉,阗此造成供需矛盾将日益激化,大学 毕业往往不能胜任工作实际成为普遍现象。 造成以上人才培养巾种种不足的原冈同然是多方面的,但 其巾重要的原 之一是日前高校普遍缺乏创新意识的人才培 养,缺乏跨学科综合性实践环节的训练。这就迫切需要地方本科 高校不断探索创新具有自身特色的应州型人才培养体系。 3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构建 根据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川型本科院校必须以高素质 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本目标,以培养应 L}j能力为核心,坚持不懈 地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实践教育;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一个 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特色鲜明的、优质高效的应用型人才培 养体系。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图 陶1。 3.1 明确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所谓高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 183 刘彩茹。宋景华,徐永赞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其体系构建 本刊E-mail:bjb@sxinfo.net 高校园地 匝磊 面 困 于知识、社会与人 方面考虑。基于“知识”考虑,应加强专业教育, 罕i ,.........— ..... J,  ..—.。......——..!I .,.——..、. —一  i....————.......———。!I!—————. .. .—————..一 适当减少传统教育巾基础性、学科性课程的比例,以突ffJ专业性、 应川性。基于“社会”层面要求,要适当降低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论深 度,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面向社会走进企业,了解社会实际所 ,l ....... ..一I以“应川”为发I f课程建设;实践J J高校管理的监控;教育} l展方向;以“能I I教学建设;教师i l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l l力”为培养核心l l队伍建设  l质量的评价与弩核 ll 求所需,从而培养社会需要的 门应用能力、科学人文素养、个性 特长等。基于“人”I"t身的考虑,要融入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考虑地 方木科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年龄结构、地域特色等特点,本着因 材施教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编写课程教学大纲。 (2)加强完善应fL}j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建设。实践教学是 质。首先,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生的动力 素和导向闪素.它包括政治觉悟、思想观点、道德品质和人格特 实现应川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目前实践教学多为理论 课程服务,而没有形成自身的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应JI_H型人 才,应构建课堂内系统的、综合性的实践课程,课堂外韵自助开 放实验、贯穿学习全过程的々业素质拓展训练和校外实习相结 征等 素。要加强道德修养,努力做个有高尚品德的人;要牢牢 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其次,健康素质是指人 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健康是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前提,是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成才和成功的基本条件。在学习过程 巾一定要加强修养和锻炼,努力做到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第 , 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人的知识、智能、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的基 础,是一个人发挥社会作用,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科学文化素 质是形成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前提。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和 科学文化素质,三者相依相生、互为依存,只有和谐发展,才能实 合的实践教育培养体系。 第一,课堂内系统的、综合性的实践课程,要提高“练习”在 教学巾的地位。川作业训练学生运川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例如让师范类的学生设计一份完整的教案;让经济类的学 生分析一种经济现象;让市场学的学生准备一份市场报告,介绍 公司产品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策略等等。学生需要根据现实 情况及相关理论细分状况完成练习作业,通过练习,锻炼运用所 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应用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3.2把握两个基本点 一第二,课堂外的自助开放实验。要改革课程实验教学模式, 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各类实验室以多种形式对学生开放。简 方面,以“应用”为发展方向,即在人才培养体系巾,应突 出“应用型”。应用型人才应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要具有较 强的职业倾向性。在培养过程巾不仅要传递“是什么”的知识,更 要加强“怎么做”的传授,促使教学从单纯知识传授转化为学生 能力的提升,将知识外化为学生的能力。 另一方面,以“能力”为培养核心。应州型人才的成功培养要 提升3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存上}}养 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性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和生活方式,以适应当今时代知识不断更新的要求;其次,大力 练实验室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实验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网 络化和智能化,适应实验室开放管理和学生自主实验的需要。 第j,贯穿学习全过程的々业素质拓展训练。一方面,要积 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科技竞赛、创业设计大赛、学科竞赛等, 鼓励学生申请 利、发表学术论文。沟通和融合课内外两个课 堂,教学相长,互相促进。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以注 重应 、讲求实效原则,坚持与所学 专业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 的职业道德和规划操作意识。借助社会各种资源,构建以帮助学 生积累实践经验为日的的技能培训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第三,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巾,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和做法,能 为大学生创造性智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土壤。 如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等课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提高创 第四,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实践途径。一方面深入开展社会实 践活动,以突fII重点、形式多样为…发点,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 形势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加强基地建设,建立长期 的互助合作关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就 新能力的平台等。在这3种能力巾,学习能力是基础,只有好学、 乐学、会学,才能谈实践创新;实践能力是保障,只有实践才能真 知,只有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创新能力是关键,应J斗j型人才从 事生产、服务、管理、建设等第一线技术T作,最了解交际问题和 现实需求,他们肩负着创新的重任,需要有敏锐的市场意识,不 断创新。 3.3加强三个“建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 业实习。组织学生利fI{{假期到就业实习基地或相关行业参加实 习,提高学生运_【H知识的能力、l引结协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 力,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办学的主体是广大教职员工, 教师处于学生培养的前沿,是学校高水平成果的主要创造者。目 (1)加强学科 每业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能否适应社会需求 前应Ⅲ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很多的缺陷,如大部分教师本身的 实践经验没有达到“应川”水平,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 的々业指导师资等等。 此,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 “双师型”师资队伍。所谓“双师型”教师,即要求々业课教师具备 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类似文化课教师那样,具有较高的文 化和擘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二 要类似1二程技术人员耶样,有广博的々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 取决于 擘业设置、课程体系和社会需求之问的适应程度。应川型 人才培养必须摒弃传统单一学科体系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据 社会人才需求变化以及科技的发展来重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向着多学科发展,打破割裂分离的学科 业状态,促进学科 业 之间的交叉复合。地方高校可以通过“专业十 业方向”和“々业+ 专业”的嫁接形式将教学过程整合化、连续化,将不同々业知识 融入一个连续的、整体化的教学进程之中.以培养社会需求的人 才。在 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上走特色化、个性化之路;存布局上 遵循适应性、应川性、综合性原则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 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 创业的能力和素质。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首先.要优先引进 和聘任具有较高水平的拿业技术人员,充实々职教师队伍;其 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次,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承担部分应州型 业课程或指导学生开 展职业素养教育。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木知识框架体系,其设计必须基 l84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l005—6033(2010)04—0I 85—03 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 2010年第20卷第4期 浅议高 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收稿日期:2009一II一19 以经济类课程为例 粱会君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系,江苏淮安,223003) 摘 要: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来源及其教育理念,分析了开展小组合作学 习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把小组合作教育理念运用于经济类课程教学中的做法,提出了 操作策略和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经济类课程;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我国青少年一直成长于“应试教育”的环境巾.这 使得他们很容易滋生起扭『}fI的竞争意识,而缺乏合作精神和合 1 小组合作学习教育理论的来源及其教育理念 1.1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来源 作能力。合作是一种社会准则,“学会与人共事”即“具备 队合 作精神”是教育的四大支柱理论之首。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是当 前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发 合作学习教学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逐渐形成 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约翰逊和霍勒别克将合作学习定义 展应为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特别在强调和需要合作的时代, 提倡合作学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 ●●●●●-●● ●●●● …●● ●●●●●●●●-…● ●●●●●为“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 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 ●●●● ●●●●●● -●●●●●●●●●●●●●●●●●-●●●●●●●●● 3-4加强质量监控以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质量监控是对人才培养实施进行评价以及采取必要的纠正 行动的过程,也是人才培养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过程,同时还是一 个不断循环的反馈系统。具体来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 巾,应从学校管理、教学、考评3个层面探索保障该体系良性运 转的机制。 首先是对地方高校管理的监控 地方高校处于不断变化的 环境巾, 此需要监视和分析高校内外环境的变化,并据此适时 i周整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是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过程是 高校组织一定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科学义化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旨存监控学校 [1] 陶永勇.地方木科院校发展与应川型人才培养[J].全国商 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3):122—123;103. [2]汤正华.新办本科院校应 【}{型人才的培养[J].汀苏高教, 2006(4):57—59. [3] 陈新民.完善本科院校应 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几点思考[J]. 巾同大学教学,2009(1):66—69. [4]杜承铭.本科应川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构建及实现[J]. 教育与职业,2006(32):20—22. [5]高洪.新建本科院校应 型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11):57—61. [6] 陈新民.完善本科院校应 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几点思考[J]. 巾国大学教学,2009(1):66—69. [7]胡卫巾,石瑛.澳大利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肩示[J].开 放教育研究,2006(4):92—95. [8]孔繁荣.建设应.Lfj型大学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m版社, 2006. 教学过程巾各个环节是否达到其所预期的目标。第 ,是对教学 质量的评价与考核。要始终坚持以教学为巾心,确立科学的教学 质量观,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内部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 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高素质应Ⅲ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1_程,地方高校要想实 现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变,为辛 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自己的发 展之路,需要克服诸多困难。但只要依据地方高校的办学特点和 时代要求,从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 发,制定目标明确、科学有 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就一定会达到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 的应川型人才的目的。 (实习编辑:薛艳) 第一作者简介:刘彩茹,女,1982年生,现为河北科技大学高 等教育学々业2007级硕十研究生.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18. Talking about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type Talents in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System LIU Cai-ru,SONG Jing—hua,XU Yong—zan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type talents,and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nmrative system for cultivating application—type talents. KEY WORDS:application——type talent;undergraduate university;innovative system l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