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对策

2023-09-01 来源:年旅网
创新教育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0-5640-6756

2021 NO.04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科技创新导报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研究与对策①

张宏敏* 李会杰

(河南城建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3)

摘 要:本文论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对策,针对“新工科”建设发展时代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提出了能够促进高校“金课”建设及提高“金课”教学效果对策,以期为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多维度的、可行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并提出通过这一课程评价体系,来持续促进以“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质量。关键词:人才培养 教学 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2(a)-0173-04

Research and Countermeasure on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Course

ZHANG Honmin LI Huijie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Pingdingshan, Henan Province, 46700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earch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course. In view of the demand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engineering\\"golden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golden coursehe multi-dimensional and feasible \"student-centered, output orient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rough this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we can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quality 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Key Words: Personnel training;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 Higher education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其内涵之一是人才培养重心转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2017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强调“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首要任务之一,是要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把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分

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2018年9月,*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4]。可见,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流本科教育,专业是基本主体,课程是核心环节。为此,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

①基金项目:“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2019SJGLX420)。

通信作者:张宏敏(1967—),女,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地图制图学、地质学的教学与研究。

E-mail:zhmz8@hncj.edu.cn。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173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科技创新导报2021 NO.04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创新教育

形成协同效应,大家才普遍认识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

1.3 与“金课”建设相配套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需要深入探索

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评价,至少应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及对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当前,“金课”建设已成为各类大学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课”将遍地开花,成为各专业课程建设的最低标准。但是,具体到“金课”的课程教学评价来说,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部为“金课”划定了“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标准。而现有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较少涉及高阶性和挑战度的评价,也即现有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并不能很好的支撑和促进“金课”建设;二是:“金课”“两性一度”的建设标准,主要是对课程本身及教师的要求,“金课”评估仍然是一个难点。“金课”建设完成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如何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还需要深入探索“金课”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从而推动“金课”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4 重“教”轻“学”,没有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大学课程教学评价主体为教师,学校教学管理组织机构通常针对教师课前教学安排、课堂教学过程监控与课后作业批改、学生评教等内容进行终结性评价,而涉及对学生的评价则较少。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要对象,教学围绕授课对象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展开实施。评价主体如果缺乏授课对象即学生,只是针对教师的单一评价进行教学效果反馈,教学评价结果必然会缺乏科学性。教师占据了整个课程评价体系的主体,学生并没有很好的参与到整个评价中,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

1.5 评价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学生评教参考价值有折扣

我国高校的大部分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主要由教学管理部门、学校督导组、产学研合作管理部门等主要教学评价机构根据教师课堂授课效果、专家听课反馈、学生评教的方式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评价的灵活性、多样性。课程评价内容上,主要是对教师课程安排、学生出勤、考试成绩等方面的评价,较为单薄。

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当前,“金课”建设已成为我国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但同时也意味着对这些学校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新的要求[5]。

面对“新工科”建设的新理念、新要求,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定位,面对“金课”建设的新标准,作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单元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本保障的课程教学评价,必须积极变化,主动改革,才能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保障“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6-7]。为此,本文通过论述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对策,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 当前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由于历史、时代发展、学校转型等各种因素,加上要面对“新工科”建设的新理念、新要求,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定位,面对“金课”建设的新标准,我国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

1.1 现有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尽匹配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本科教育都是重视学术型人才培养。传统课程是以理性主义教育价值观为导向,强调课程基本概念和理论,把传授学问视为课程内容的全部,即所谓“学问中心课程”。其评价体系过分的强调知识传授的多少,对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应用”能力评价不够。显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以及“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课程授课重点及教学评价体系已不能很好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必须进行改革。1.2 缺乏对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的评价

“新工科”的一个重要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各方面、各环节的一种实践探索。然而,长期以来,大多数高校专业课教师都对大学课堂“立德树人”教育的责任、对“课程思政”的意义等认识较为片面,认为“立德树人”是大学思政课堂的主要任务,跟专业课老师关系不大,忽视了专业课中思政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直到*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174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创新教育

2021 NO.04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科技创新导报2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与对策

建立一套能够满足“新工科”建设发展时代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能够促进高校“金课”建设及提高“金课”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多维度的、可行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并期望通过这一课程评价体系,来持续促进以“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质量。

课程教学评价的原则是开展课程教学评价应遵循的理念和基本要求。项目将综合考虑“新工科”建设发展时代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金课”建设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现实需求等几个方面,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评价体系应坚持的原则和理念进行重构。主要运用理论演绎法来构建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来说,主要是在原有课程教学评价基础上,可从以下几个维度探讨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2.1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指标的体系建设

“新工科”的一个重要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各方面、各环节的一种实践探索。*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总书记提出的“高校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很多老师对“课程思政”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的经验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的融合不够全面和深入[8]。因此,在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时,必须对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帮助老师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避免“课程思政”流于形式,引起学生反感,适得其反。

2.2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求进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培养知识应用型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面向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中的职业群和行业而不是岗位,因此在其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上,并不过于强调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岗位适应性的操作能力,而是强调既具有宽厚的知识

基础、应用性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转化和应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如对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等。因此,项目拟根据知识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从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等能力方面,探索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2.3 针对“金课”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标准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金课”不但要建好,更要上好。尽管教育部对“金课”有了明确的建设标准:“两性一度”。“高阶性”:是指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备课和学生课下有较高要求。但是,正如大家常说,课程是一个“黑匣子”,课程本身的评价始终是一个难题。

2.4 针对激发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课程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专业课程学的好,授课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当前,教师运用移动互联网教学的手段,较多的是运用“学习通”软件进行课堂考勤及作业练习,而学生对“学习通”软件的应用往往是被动的,而非出自自身的兴趣,这导致学生通过“学习通”的学习“黏性”和效果不甚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想要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除了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手段及“学习通”软件外,可以多考虑应用当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短视频、直播等技术平台来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传播、答疑等。项目拟按照这样一个思路,通过对激发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的评价,来推动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完善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持续提高教学效果。

3 结语

通过上述论述认为,建立一套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评价体系,能够促进高校“金课”建设及提高“金课”教学效果,有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多维度的、可行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并期望通过这一课程评价体系,来持续促进以“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175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科技创新导报质量。

2021 NO.04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创新教育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5] 方韵诗.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训课程双师教学模式探究[J].科技资讯,2020,18(20):103-105.

[6] 卢荣山.新工科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高教学刊,2020(29):33-35.

[7] 方志刚,杨帆,陈林,等.关于新工科总体设计和教师职业素养的一些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0(36):114-115.

[8] 程金凤.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21):155-157.[7] GIONES F, & MIRALLES F. Do great technological ideas make great business opportunities? Entrepreneur's self-regulatory focus in opportunity building [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IEEE, 2015.

[8] FISCHER D, MAUER R, & BRETTEL M. Regulatory focus theory and sustainable entrepreneurship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 Research, 2018, 24(2):408-428.

[9] BROCKNER J, HIGGINS E T, & LOW M B. Regulatory focus theory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4,19(2):203-220.

[10] MARCH,J 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2(1):71-87.

参考文献

[1] 赵丽.高职教学资源建设与教材教法改革[J].科技资讯,2020,18(20):109-111.

[2] 马文亚.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以滨州学院为例[J].科技资讯,2020,18(20):197-203.

[3] 徐敦辉. 学科交叉视域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9.

[4] 李玉静.21世纪英国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政策研究

(上接148页)

领导对下属影响机制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7):49-56.

[4] POLLACK J M, FORSTER W R, JOHNSON P D, COY A, & Molden D C. Promotion- and prevention-focused networking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J].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2015,6(1):3-12.

[5] HU L, GU J, WU J, & LADO A A. Regulatory focus,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 and entrepreneur improvisation[J].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 Management Journal, 2018, 14(3):1-20.

[6] KAMMERLANDER N, BURGER D, FUST A, & FUEGLISTALLER U.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establishe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 effect of CEOs' regulatory focu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5,30(4):582-602.

•编读往来•

综述的写作格式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正文,是综述的重点。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176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