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由于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减少而使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2.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3.变性(degeneration):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某些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增多。 4.坏死(necrosis):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5.机化(organization):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血块、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6.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
7.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8.血栓(thrombus):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质块
9.栓塞(embolism):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动,阻塞血管 10.梗死(infarct):局部组织器官由于动脉血流供应迅速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11.肉芽肿(granulama):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12.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疏松组织中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13.脓肿(abscess):组织或器官的局限性化脓性炎
14.窦道(sinus):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粘膜的病理盲管
15.异型性(atypia):指肿瘤无论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16.转移(metastasis):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脉管或体腔,被带至不相连续的部位,形成与原发瘤同类型的连续性肿瘤,此过程称转移
17.癌(carcinoma):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18.炎症(inflammation):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性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19.渗出(exudation):局部血管内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或粘膜表面的过程 20.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由中央的纤维素样坏死物,周围聚集大量的风湿细胞及外围的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构成的肉芽肿
21.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为主要表现的独立性全身性疾病。以全身细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常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病变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22.结核结节:是由类上皮细胞、郎罕巨细胞、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性
1
病灶,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对结核病具有诊断意义。又称结核性肉芽肿,属于特异性增生性病变 23.肺原发综合征:包括肺的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核,其X线成哑铃状阴影
24.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性、变硬而形成肝硬化。后期可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变现
25.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传染病 26.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是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交往上处于完好状态 27.疾病:是机体在外界和体内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 28.病理过程: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
29.缺氧:组织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30.发绀:是指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达到5g/dl以上时,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的现象 31.水肿(edema):指人体血管外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液体积聚过多
32.休克: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为主的急性循环衰竭,表现为循环功能急剧降低,组织器官灌流不足,细胞代谢和功能障碍,以致生命重要器官机能严重障碍的全身性为重病理过程 33.非典型增生: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不能诊断为恶性肿瘤的病变
34.凋亡:机体内组织器官的单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启动其自身内部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发生的细胞自动性死亡方式 填空题
1.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科学。由于研究角度和实验手段的不同,逐渐演变分化为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学科。前者较偏重于疾病的形态结构变化,后者则偏重疾病的代谢功能变化 2.适应在形态上一般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损伤主要有变性和坏死两种 3.发生在实质细胞的变性主要有细胞水肿和脂肪变
4.玻璃样变性有细胞内玻璃样变性、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和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三种 5.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是细胞核的变化,它表现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 6.局部血容量异常,包括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
7.病理性萎缩主要包括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失用性、去神经性和内分泌性等五种类型。肥大主要有代偿性和内分泌性两种
8.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缓慢涡流形成和血液凝固性增强 9.坏死的主要类型主要有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坏死的结局包括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和包裹和钙化 10.永久性细胞主要有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
11.血栓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有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变形和出血 2
12.气体栓塞包括空气栓塞和氮气栓塞 13.局部组织由血管阻断引起的坏死称梗死。多是由动脉阻塞而又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所致 14.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 15.体表急性炎症典型的局部表现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16.根据渗出的成分不同,渗出性炎症可分为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出血性和其他性炎症 17.急性炎症时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慢性炎症时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核浆细胞浸润为主 18.寄生虫感染时以嗜酸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19.肿瘤的生长方式有膨胀性、浸润性、外生性
20.肿瘤的转移途径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转移三种 21.癌容易经过淋巴道转移,肉瘤容易经过血道转移
22.大叶性肺炎病变开始于肺泡,其病变性质为纤维素渗出性炎症
23.大叶性肺炎按病变发展过程可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和溶解消散期四期 24.小叶性肺炎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故又被称为支气管肺炎 25.根据病理学变化,大叶性肺炎为渗出性炎症,小叶性肺炎为化脓性炎症 26.慢性支气管炎的晚期常并发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
27.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二尖瓣,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受累 28.风湿病增生期的特点是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风湿小体 29.风湿性关节常累及大关节,愈合时一般不留后遗症。风湿病时皮肤病变表现环形红瘢和皮下结节
30.高血压病时内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大、脑出血、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其中脑出血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31.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包括功能紊乱期、动脉系统病变期、内脏病变期三期 32.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理进程,高血压病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 33.高血压病引起脑的病变主要有脑水肿、脑软化、脑出血
34.粥样斑块的继发性改变有斑块内出血、溃疡形成、血栓形成、钙化和动脉瘤形成 35.动脉粥样硬化症病变主要累及大中动脉,而高血压的病变主要累及细小动脉 36.胃溃疡底部由内到外依次为炎性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 37.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38.在我国病毒性肝炎是引起门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39.肝硬化患者后期可出现门静脉高压症和肝功能障碍两大临床表现 40.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增生的细胞为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 41.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42.原发性肺结核是机体初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引起的,多发于儿童,因而又称儿童型肺结核病
43.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包括局灶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结核球、干酪样肺炎、结 3
核性胸膜炎6种
44.发绀是血中脱氧Hb增加至5g/dl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患者的皮肤黏膜在Co中毒时呈樱桃红色;在亚硝酸盐中毒时呈咖啡色;在氰化钾中毒时呈玫瑰红色;严重贫血时患者皮肤黏膜呈苍白色
45.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一般将缺氧分为低张性、血液性、循环性和组织性四种类型 46.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外周血管容量扩大 47.按微循环的改变,休克可分为缺血性缺氧期、淤血性缺氧期和微循环衰竭期 48.心衰常见诱因有全身感染、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妊娠和分娩
49.肿瘤的异型性越小,说明它与起源的正常组织越相似,表示肿瘤的分化程度越高,恶性度越低 50.休克发生时,最早受损的器官是肾
51.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最有特征性的变化是动静脉氧差增大 52.健康的三要素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53.目前,主要是根据脑死亡判断死亡的
54.休克早期微循环的变化对机体有一定的代偿意义,表现在维持动脉血压、保证重要器官的血供 55.水肿的发生机制是指机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56.发热时按体温变化一般可将发热大致分为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57.目前发现的内生致热原很多,其中较重要的有IL-1、TNF、IFN等
58.机体维持酸碱平衡的机制包括血液的缓冲作用,肺和肾的调节作用,以及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 59.一般认为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基础代谢率提高13%,心率增加约18/min 60.DIC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61、 脂肪变性最常发生的器官是?(肝)
62、下列哪一种改变不属于液化性坏死?(干酪样坏死 ) 63、不易发生湿性坏疽的器官是?(四肢 )
4、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出现的干细胞溶解坏死属于坏死类型中的哪一种?(液化性坏死) 5、槟郎肝内可见(肝血窦扩张淤血、肝细胞脂肪变性)
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微血管内的血栓称为?(纤维蛋白血栓) 7、手术后好发血栓的部位是?(下肢静脉)
8、股静脉内血栓脱落易引起的并发症是?(肺动脉栓塞) 9、易发生贫血性梗死的脏器是?(脾、心、肾) 10、急性左心衰时常引起?(肺水肿) 11、栓塞最常见的类型是(血栓栓塞)
12、潜水员从深水中快速回到水面容易发生(氮气栓塞)
13、梗死灶为地图形的器官是(心) 《脾胃为楔形、肺,小肠是出血性梗死》 4
14、梗死灶为节段性的器官是(小肠) 15、最有防御意义的炎症改变是(白细胞渗出) 16、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为(化脓性炎) 17、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葡萄球菌)
18、过敏性炎症时主要出现那种炎症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 19、病毒感染的炎症灶中主要出现那种炎症细胞(淋巴细胞) 20、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常为(蜂窝织炎) 21、感冒早起鼻粘膜炎症为(浆液性炎) 22、肿瘤的实质是指(肿瘤细胞) 23、诊断肿瘤最可靠的方法是(活检)
24、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病理性核分裂象)
25、常有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生的肺疾病是(慢性支气管炎)
26、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的临床表现与红色肝样变期不同的是(缺氧状况有改善) 27、患者骤起畏寒、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时,最有可能是(大叶性肺炎) 28、良性高血压时造成血压升高的主要病变是(全身细动脉硬化) 29、风湿病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Aschoff小体形成) 30、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基底节、内囊) 31、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属于(变质性炎)
32、临床上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是(浸润性肺结核) 33、引起肠原性紫绀的原因是(亚硝酸盐中毒)
34、CO中毒造成缺氧的最主要原因是(H5CO无携O2能力) 35、休克早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少灌少流) 36、休克早期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是(肾)
37、心衰时肺循环淤血的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59、血栓形成的重要条件 心血管内膜损伤 60、主要经血管转移的肿瘤 乳头状瘤
71、原发性肺结核的肺内原发灶常位于 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近胸膜处
72、男性,59岁,慢性肝炎病史20年。近3年来双下肢浮肿,因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入查体:巩膜黄染,皮肤蜘蛛 痣,腹水(+),脾肋缘下3cm,符合该患者的诊断是 门脉性肝硬化 73、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时,增生最显著的细胞是 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 74、胃溃疡的好发部位是 小弯侧幽门胃窦部 75、休克早期可出现血管扩张的部位是 心脏
5
76、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为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77、引起肾盂性肾炎主要的病原菌是 大肠杆菌
78、风湿病的病变中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为 阿少夫小体 79、碎片状坏死发生的部位是 肝小叶周边界板区 80、在我国引起门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病毒性肝炎 83、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小球变化主要是 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性样变 84、结核病引起的坏死类型是 干酪样坏死 85、在结核病的基本病变中以增生为主时,常形成 结核性肉芽肿 87、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是 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
90.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是 由基底储备细胞增生向鳞状上皮分化 91.支气管黏膜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应属于 适用性改变
92.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发生玻璃样变性主要是因为 重吸收蛋白质过多 94.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 心肝肾 95.组织学上判断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是 细胞核的变化 96.最能代表细胞坏死的3种改变是 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97.组织坏死后,组织细胞结构消失,原有组织结构轮廓依然隐约可见,此病灶属于 凝固性坏死 99.干酪样坏死的本质是 彻底的凝固性坏死
100.缺氧引起反射性呼吸加快加深最明显和最常见于 乏氧性缺氧 102.关于心衰细胞,最恰当的是 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血红蛋白分解为含铁血黄素 103.绒毛心的实质是 纤维素性炎 104.槟榔肝的实质是 肝脂肪变性
105.急性炎症组织中最多的是哪种细胞浸润 中性粒细胞 106.在慢性炎症组织中,哪种细胞最多见 单核细胞 107.炎症的基本原理变化是 变质、渗出、增生 109.下列哪项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浸润性生长和转移
111.下列哪项是诊断恶性瘤的主要依据 肿瘤的异型性明显或瘤细胞原始、幼稚 113.肿瘤的异型性大表示该肿瘤细胞 分化程度小,恶性程度高 114.癌和肉瘤最根本的区别是 组织来源
117.右心衰竭引起全身性水肿的最重要机制是 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118.脓细胞是指变性坏死的 中性粒细胞 119.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有肠上皮化生,很可能是 慢性萎缩性胃炎 120.新月体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是 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6
121.体液大量丢失后如只补葡萄糖液,则易使机体发生 低渗性脱水 122.发热的病人如果过度通气则可以产生 高渗性脱水 123.低渗性脱水的突出特点是 容易休克
124.酸中毒时,心肌收缩力变化的特点是 先增强后减弱 125.输液不当引起发热的多见原因是 内毒素污染 126.寒战是 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选择题
1.某患者一侧输尿管结石致肾盂积水、肾萎缩,这种萎缩主要属于下列类型中的哪一种? A营养不良性 B.失用性 C.生理性 D.压迫性 E.内分泌性 2、下列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A萎缩是指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B肥大是指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C萎缩、肥大、增生、化生是适应的四种形式 D增生是指细胞数量增多 E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3、关于凝固性坏死,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常发生于心、肾、脾等器官 B最典型的实例为贫血性梗死
C坏死区湿润、质地松软 D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间界限较明显 4、关于肉芽组织,下列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肉眼观为红色、细颗粒状、状似肉芽 B触之易出血 C有痛感 D为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 E最终老化为瘢痕组织 5、下列哪一项不符合一期愈合?
A伤口创缘整齐 B无感染的伤口 C出血少 D组织破坏范围小 E伤后8小时以上未经处理的伤口 6、下列哪一项不符合二期愈合?
A愈合时间长 B伤后8小时内经过清创手术的伤口 C瘢痕大 D损伤范围大、坏死物多 E创缘不整齐 7、?渗出液对机体的有利因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纤维素的渗出有利于修复 B 纤维素的渗出有利于限制细菌蔓延 C纤维素的渗出有利于机化 D渗出液可稀释毒素或有害刺激物 E渗出液带来各种抗体、补体及杀菌物质
8、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肿瘤的特点?
A相对无止境的生长 B生长旺盛 C与机体不协调
D增长过程必须有致瘤因子持续存在 E不同程度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 9、关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两侧肾脏体积增大 B可形成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C少尿、尿血进行性加重 D常有贫血、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E病人预后较好 10、下列关于死亡说法错误的是?
A死亡是生命运动的终止 B个体死亡时体内细胞同时死亡 C死亡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 D病理性死亡远多于生理性死亡 E死亡通常是一个渐进性过程
11、休克早期(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微动脉收缩 B后微动脉收缩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E微静脉收缩 81、下列病变除哪项外均为假小叶的特点 (C)
7
A. 肝小叶内可有两个以上中央静脉 B. 肝小叶中央静脉缺如
C. 肝细胞广泛凋亡,大量凋亡小体形成 D. 肝小叶出现汇管区
E. 肝细胞排列紊乱,可出现双核肝细胞 82、下列哪项不是门脉高压症的表现 (B)
A.脾大 B.肝大 C.腹水 D.胃肠淤血 E.食管静脉曲张 86、下列哪一项不是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特点 (C)
A. 病程长,随机体抵抗力的消长而起伏 B. 病变好发于肺尖
C. 易沿血道和淋巴播散
D. 肺内病变复杂且新旧病变交杂 E. 肺门淋巴结一般无明显改变 88、关于萎缩 (A)
A.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量减少
B.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减少
C.发育异常的器官和组织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和数量减少 D.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减少 E.萎缩与器官和组织的发育是否正常无关 89.细胞内出现下列哪种色素表示细胞萎缩 (C)
A.胆色素 B.疟色素 C.脂褐素 D.黑色素 E.含铁血黄素 93.化生不可能发生于 (D)
A.纤维结缔组织 B.胃黏膜上皮 C.胆囊黏膜上皮 D.神经纤维组织 E.鼻腔黏膜上皮 98.干酪样坏死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特征性病变 (D) A. 梅毒 B.麻风 C.结核 D.风湿病 E.阿米巴病 101.肉芽组织主要成分不包括 (D)
A.新生毛细血管 B.成纤维细胞 C.巨噬细胞 D.肌肉组织增生 E.中性粒细胞 108.结核结节属于下列哪一种改变 (D)
A.炎性息肉 B.炎性假瘤 C.异物性肉芽肿 D.感染性肉芽肿 E.肉芽组织 110.恶性肿瘤异型性不包括 (C)
A.细胞大小不一致 B.细胞核怪异 C.细胞浆嗜碱性 D.细胞核浆比例增大 E.细胞核分裂像增多 112.关于恶性肿瘤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 细胞结构具有高度异型性而细胞无 B组织结构和细胞都具有高度异型性 C细胞具有高度异型性而组织结构无 D没浸润性也不转移 E以上说法都不对 115.病毒性肝炎细胞的基本病变中哪项是错误的 (C)
A肝细胞嗜酸性变 B肝细胞水样变性 C肝细胞嗜碱性变 D肝细胞气球样变 E肝细胞再生
116.下列除哪项外,其余均属于癌前病变(B)
A粘膜白斑B着色性干皮病C肝硬化D结肠多发性腺瘤E乳腺纤维囊性病 大题
3.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什么?如何区分健康肉芽与不良肉芽
答案:肉芽组织的主要功能有:1抗感染,保护创面;2填补伤口,接合其他组织缺损;3机化、包裹无生机组织和异物(血凝块、坏死组织)等
健康肉芽呈红色,湿润,触之易出血;不良肉芽颜色苍白,水肿明显,有较多炎细胞浸润,变损伤愈合延迟,需及时清除
4.简述癌与肉瘤的区别有哪些?
8
组织来源 发病率 大体特点 组织学特点 网状纤维 转移
上皮组织 癌 间叶组织 肉瘤 较常见,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 较少见,大多见于青少年 质较硬、较干燥、色灰白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有增生 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淋巴道 质软、湿润、色灰红、鱼肉状 肉瘤组织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血道 5、炎症的结局是什么?
答案:1痊愈:包括完全愈复和不完全愈复;2迁延为慢性;3蔓延扩散:当抵抗力下降或病原菌毒力强或数量多时,病原菌大量繁殖,并向周围组织或全身蔓延扩散。包括局部a局部蔓延;b淋巴路蔓延;c血行蔓延。包括菌血症:细菌入血,但无全身中毒症状,血中可查到病原菌。毒血症:细菌毒素或毒性代谢产物吸收入血,引起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败血症:细菌入血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脓毒败血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进一步发展。除败血症表现外,可在全身一些脏器中出现多发性小脓肿。
5.列表比较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组织分化程度 病理性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 生长方式 继发改变 转移 手术后复发 对机体影响 良性肿瘤 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 不见 缓慢 膨胀性和外生性 很少发生坏死、出血 不转移 很少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 恶性肿瘤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多见 较快 浸润性和外生性 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等 常转移 较多 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引起坏死出血,甚至造成恶病质
6、简述缓进性高血压病的分期及病理变化特点 答案:1机能改变期(功能障碍期):全身细小、小动脉间歇性痉挛,无脏器的器质性变化;2动脉病变期:a细动脉玻璃样变;b小动脉硬化3内脏病变期:a心脏:左心室代偿性肥大,早期为向心性肥大,后期为离心性肥大;b肾脏: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c脑:脑出血;脑软化;高血压脑病
6.简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有哪些?
答案:各型肝炎病变基本相同,都是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1肝细胞变性、坏死:a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性样变;b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坏死;c点状坏死;d溶解坏死;e碎片坏死;f桥接坏死2炎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组织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于汇管区或肝小叶内3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
7.门脉性肝硬化时腹水形成的原因?
答案:1门静脉高压使门静脉系统的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管壁通透性增高;2肝窦内压增加,液体渗出;3肝
9
脏合成蛋白功能减退导致的低蛋白血症,是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4肝灭活作用降低,使血中醛固、抗利尿素水平升高,引起水钠潴留
8.简述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原因和机制
答案: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致有效流体静压增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常见于血浆白蛋白的含量减少;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见于各种炎症,包括感染、烧伤、冻伤、化学伤及昆虫咬伤等;4淋巴回流受阻,常见于淋巴管受压或阻塞,如肿瘤、丝虫病等
9.简述Co中毒引起缺氧的机制是什么?
答案:Co与Hb的亲和力比氧大210倍,Hb与Co结合后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2Co抑制红细胞内糖降解,使2,3-DPG生成,氧离曲线左移;3当Co与Hb分子中某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三个血红素对氧的亲和力,使氧离曲线左移,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不易释出,加重组织缺氧
10.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及形成机制?
答案:肝动脉血流入门静脉,肝内血管网减少、重建,假小叶压迫小叶下静脉等,使门静脉回流受阻
11.肉芽组织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案:机化坏死组织、血凝块等其他异物;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组织缺损
12.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的基本病变?
答案:大叶性肺炎实变早期即红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红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并有较多数量的纤维蛋白,相邻肺泡间可见纤维蛋白网
13.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及主要合并症
答案:基本病理变化分为脂纹期、纤维斑块期、粥样斑块期;继发改变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
14.试述炎症时渗出液的防御作用
答案:1渗出液可以稀释、中和毒素,运走毒性代谢产物;2带来抗体和补体,杀灭病原微生物;3纤维素网可以网罗细菌,局限炎症,有利于表面吞噬作用形成
15.比较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和灰色肝样变期的病理改变的异同
红色肝: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膜内充满大量红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并有较多数量的纤维蛋白,相邻肺泡间可见纤维蛋白网。临床病理联系:1寒战高热2咳嗽,咳铁锈色谈、胸痛3肺实变体征4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表现5 X线见均匀密度增高阴影6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 灰色肝:镜下见,肺泡腔内纤维蛋白进一步增多,实变加重,纤维蛋白
休克
1、 休克的本质:微循环障碍;始动环节:血容量下降、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外周血管容量的扩大。最早受损的器
官:肾
2、 休克分为3期:○1微循环缺血期。特点:少灌少流、灌少于流○2微循环淤血期(失代偿期)。特点:多灌少流、
灌大于流○3微循环凝血期(衰竭期、DIC形成期)特点:不灌不流、无复流。 各期机制:○1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b、其他缩血管物质的作用
○2a、缺氧和酸中毒。b、扩张血管物质的代谢产物增多。c、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致使静脉回流受阻。d
血流变学改变。
○3a、微血管平滑肌麻痹。b、DIC的发生。c、SRI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出现 3、缺血期的意义:○1血液重分布,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给。○2维持动脉血压(回心血量↑)。 4、DIC形成机制:○1启动内源性凝血。○2启动外源性凝血。○3血流缓慢、血粘度升高
10
○4RBC大量破坏,释放ADP。○5TXA2(血栓素2)与PGI2(前列环素)比例失调。 ○6单---吞系统功能下降
肝性脑病
1、 血氨升高的原因:○1氨清楚不足,鸟氨酸循环障碍、门---体循环的建立、呼吸性碱中毒、肠道排出减少。○2氨
生成增多:蛋白质腐败增多、肝肾综合征。○3肾、脑、肌肉中的氨基酸分解。 2、 氨对脑的毒性作用:○1干扰脑的能量代谢,使ATP生成减少。○2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3直接干扰神经细
胞的功能。
3、 临床上常见诱因:○1氮负荷增加。○2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3脑敏感性升高。
呼吸衰竭
1、 呼吸衰竭的机制:外呼吸功能障碍(包括:肺通气障碍、肺换气障碍)
肺通气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和阻塞性通气不足 肺换气障碍:弥散障碍和通气/ 血流比值失调 2、肺性脑病的机制:缺氧和酸中毒 A对脑血管的作用:○1缺氧和酸中毒使脑血管扩张。○2缺氧和酸中毒使血管内皮受损、通透性增高。○3缺氧和酸中毒使ATP减少致使脑细胞水肿。此三项使颅内压升高,压迫血管,缺氧加重,形成恶性循环使脑疝形成 B对脑细胞的作用:○1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升高使γ---氨基丁酸生成增多,导致中枢抑制 ○2磷脂酶活性增强使溶酶体水解细胞自溶。
心力衰竭
1、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
2、 心衰的机制:a.心肌结构的破坏;b.心肌能量代谢障碍;c.心肌肥大的不平衡增长;d.心肌的兴奋收缩偶联障碍 3、 心衰对机体的作用:代偿与失代偿
(一) 代偿反应:A.心脏的代偿反应:一、心率加快;二、心脏扩张;三、心肌肥大:a.向心性肥大:心脏在压
力负荷期过重的情况下,收缩期室壁张力增加,引起心肌中肌节的并联性增生,室壁增厚心脏无明显扩张。b.离心性肥大:心脏在容量负荷长期过度的作用下,舒张期室壁张力增加,心肌纤维肌节串联性增生,致使心肌纤维长度增加,心肌无明显扩张。B.心脏以外的代偿反应
(二) 失代偿反应:A.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B.左心衰使肺循环淤血;C.右心衰使体循环淤血;D.水,电,
酸碱平衡紊乱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一题没答案!自己找!!!)
1、 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的好发部位及其各自的病变特点、结局 好发部位 病变特点 细胞水肿 脂肪变性 玻璃样变性 纤维素样变性 2、 坏死的形态学变化及类型、结局
结局 11
(一) 形态学变化:(1)肉眼:早期无光泽、浑浊、弹性下降,组织回缩不良,血管搏动消失,触觉痛觉运动觉消失,
切割无新鲜血液流出,称组织失活;(2)镜下:1.细胞核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2.胞浆的变化:红染、强嗜酸性、线粒体和内质网高度膨胀,胞浆呈颗粒状,继而发生胞膜破裂,细胞解体;3.间质的变化:基质崩解,胶原纤维肿胀、断裂、液化,融合成一片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二) 类型:1.凝固性坏死;2.液化性坏死;3.坏疽 (三) 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3.机化;4.钙化 3、坏疽的类型及各自特点 干性坏疽 A受阻、V回流正常 好发于四肢指趾头 黑褐色,干涸,皱缩,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感染腐败菌较轻时可自行脱落,无明显全身症状 湿性坏疽 A、V均受阻,伴淤血 四肢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气性坏疽 湿性坏死伴产生半腐败菌感染 深部肌肉的创伤、伤口较小 明显肿胀,深蓝,污绿,污黑,坏死组织呈蜂窝状,有捻发恶臭,界限不清 音,有大量气体 发展较快,弥漫,全身中毒明显,休克 发展迅速,全身症状明显,毒素吸收快,中毒性休克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 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
a. 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栓塞:循环血液中
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流通,阻塞官腔,这种现象称为栓塞。a局部组织器官由于血流供应迅速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b. 血栓的形成可阻断血管腔,较大的血栓由于部分软化,易在血流冲击下形成栓子。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引起
栓塞。血栓栓塞使局部组织的动脉血流阻断。如果侧枝循环不能有效建立,则引起部分组织的缺血坏死,造成梗死
炎症
1. 炎症的中心环节:局部血管反应
2.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3. 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白细胞渗出是炎症反应的防御反应之二,也是炎症最重要的特征
12
病理学
(期末通关秘籍)
壹壹八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