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安全现状

2021-09-30 来源:年旅网
浅我国网络支付安全的现状与趋势

目 录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概况

1.1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1.2 互联网与虚拟经济

1.3 虚拟经济与网络支付

二、网络支付的现状及其分析

2.1 网络支付的基本特征

2.2 网络支付的基础功能

2.3 网络支付的发展现状

2.4 相关的问题分析

三、网络支付的安全性探索

3.1 网络支付安全的现状

3.2 现存在的系列问题

3.3 支付安全的应对措施

3.4 网络支付的发展趋势

四、互联网信息传播弊端分析

4.1 网络匿名性造成基本风险

4.2 网络交流的负面性造成风险的不确定

4.3 实名制仍然存在着不真实的信息

五、结论

5.1 网络支付安全的客观因素分析。

5.2 网络支付安全的主观因素分析。

5.3 网络支付安全的发展趋势。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实现了同步飞跃,各个产业和行业都在巨大的发展中开始新一轮的产业调整和升级浪潮,新的商业模式和形态逐渐壮大

成熟。特别是2010年和2011年我国网络经济的强劲复苏,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其中,以淘宝商城、卓越、凡客、京东等为代表的B2C的商业模式几乎成了电子商务的代名词,尤其这两年淘宝狂欢节销量爆发的壮观景象,都向人们展示了网络经济的巨大力量。

网络经济与互联网紧密相连,在互联网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其功能从信息、娱乐到商业,直到逐步整合形成一个多元化的虚拟生态,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其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是其重要特征,三者都获得重要突破时,网络经济时代也就真正来临了。当人们在网络购物时,仍然是物与钱的交换,却经历了一个不安全到相对安全的转化过程。现在,相信网络支付而且愿意积极使用网络支付的人越来越多,网络支付的弊端将渐渐消除,网络支付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

鉴于以上宏观和微观的经济状况,决定选择网络经济中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网络支付安全”为课题进行探索,力求得出一些具体的结论和方法,以达到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目的。请老师们指导批评,谢谢,全文如下:

正 文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概况

1.1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显示,截止2011年7月19日,中国网民人数多达4.85亿,中国互联网已经是全球第一大网,且联网区域最广。而且,网民结构由年轻人占据的绝对多数逐步扩展到其他年龄阶层,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以及未成年人开始使用网络。

据统计,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正式加入互联网以来,互联网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新闻资讯运用到现在的信息、娱乐、互动、商业等多个领域和多个层次的运用;从网络经济的补充性质到现在网络经济必不可少的潮流趋势;从对虚拟商业的高度怀疑到现在的网络支付安全的进步;无论在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还是人们生活的微观层面,这都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重大进步。

1.2 互联网与虚拟经济

当传统而保守的消费者提起网络购物时,常常会说那东西“太虚了”,也就是虚拟经济的一种表层的、抽象的表述。所谓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的,是经济虚拟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发展产物。虚拟经济的形式有很多种,通俗地理解即为有别于“眼见为实”的交易形态和支付方式。针对虚拟经济的重大课题,本文将重点探讨与网络虚拟经济相关的交易、支付及其安全问题。

在互联网兴起之初,有关网络虚拟经济的预测常常出现在媒体上,对十几年后的网络前景作出了许多美好的构想,引起了不少专业人士的热议,但普通民众的反应明显要冷淡得多。2000年前后,全球性的网络经济泡沫第一次破灭进入低谷,在中国也是如此。但随着2008年的经济危机以及网络经济在物流上有了重大突破之后,以B2C、C2C为代表的网络商业再次崛起,而且风起云涌不可阻挡。

1.3 虚拟经济与网络支付

由于网络上产生了商业交易的事件,也就相应地产生了资金的问题。在商品与货币的转换中,一种新的支付形态--网络支付手段出现。网络支付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数字流转换来实现信息传输而达到支付和收取款项的目的。各种网络支付方式都是采用数字

化的方式进行款项收取和支付的;而传统的支付方式则是通过现金的流转、票据的转让及银行的汇兑等物理实体方式进行流转来完成款项收取和支付的。

很显然,虚拟经济与网络支付将相伴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演进。因此,网络支付问题不再是与广大的消费者无关的事情了。

二、网络支付的现状及其分析

2.1 网络支付的基本特征

2.1.1 数字化

网络支付是采用先进的技术通过数字流转来完成信息传输的,而且,它的各种支付方式都是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款项支付;而在传统的支付方式上,则是通过现金的流转、票据的转让及银行的汇兑等物理实体是流转来完成款项支付的,形式上大有不同。

2.1.2 网络平台

网络支付其工作和实现的环境是基于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之中,也就是互联网的平台,具有强大的开放性,风险则相对较大。而传统支付则是在较为封闭的系统中运作,相对比较保险。

2.1.3 通信手段

网络支付使用的是高技术通信手段,如因特网等。而传统支付使用的则是传统的通信媒介。网络支付对软、硬件设施的要求很高,对人员要求也很高,一般要求有联网的微机、

相关的软件及其它一些配套设施,而传统支付则没有这么高的要求。并且二者在人员的素质上要求也大有不同。

2.1.4 经济优势

网络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适宜等优势。用户只要拥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便可足不出户,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支付过程。有的平台支付费用仅相当于传统支付的几十分之一,基本上不会超过传统的比例。网络支付可以完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效率之高是传统支付不可比拟的。

2.2 网络支付的基础功能

2.2.1 交易双方认证,防止了支付欺诈。

通常,在技术手段上使用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等方式实现对网上商务各方的认证,以防止支付欺诈,并对参与网上交易的各方身份进行有效性的认证,通过认证机构或者是注册机构向双方发放数字证书,以证实其身份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2.2.2 对信息流进行密保。

同样在技术上采用单密钥体制或者是双密钥体制进行信息的加密和解密 ,采用了数字信封、数字签名等技术方式加强了数据传输的保密性与完整性,以防止未被授权的第三方获取信息的真正含义。

2.2.3 确认支付电子信息的真伪。

另一方面,为了保护数据不被非法者建立、嵌入、删除及篡改、重放等,以致完整无缺地到达接收者一方,均采用了数据杂凑的技术。

2.3.4 保证交易行为和业务的信用度。

当网上交易双方出现纠纷,特别是有关支付结算的纠纷时,系统能够保证对相关行为或业务的不可否认性。网络支付系统必须在交易的过程中生成或提供足够充分的证据来迅速辨别纠纷中的是非,可以用数字签名等技术来实现。

2.3.5 处理网络贸易业务的多边支付问题。

支付结算与客户、商家和银行等多方相关,传递出的采购信息与支付指令信息还得必须连接在一起。如果商家只有确认了某些支付信息后才能继续交易,那么银行也只有确认支付才会提供支付。为了保证支付安全,商家不能读取客户的支付指令,银行也不能读取商家的采购信息,这种多边支付的关系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双重数字签名等技术来实现。

2.3.6 提高支付效率。

很显然的,网络支付手段在手续和操作过程中并不复杂,支付效率非常高。

2.3 网络支付的发展现状

在政策层面上,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办法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金融支付。这就意味着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知名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均在管理之列,并正式有法规可循了。这是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一大法规进步。

另一方面,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多,第三方支付的用户越来越多地了解、熟悉和积极使用这项手段,其普及运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2.4 相关的问题分析

2.4.1 网络经济大势所趋,消费者应更多更好地适应这种商业模式,而不是回避。

2.4.2 网络支付方式在技术上已经大有进步,积极地使用是明智的选择。

2.4.3 网络支付在法律是已经有了更多的监管,宏观层面的安全性进一步增强。

三、网络支付的安全性探索

3.1 网络支付安全的现状

众所周知,网络支付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钓鱼、被盗等消息也不时发生,网上支付的安全状况不容忽略。日前,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第三方网络支付安全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民面临的安全问题中,“账户密码被盗”、“木马钓鱼”等造成的资金损失分别达到了33.9%和24%,成为网民的心腹之患。网络交易安全尤其是支付安全的提升已经广为关注。

3.2 现存在的系列问题

3.2.1 第三方支付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

目前我国的网络支付平台发展迅速,企业数量激增,但仍然以支付宝、财付通、快钱

等知名品牌为主,银行业也开始推出了较有影响力的网络支付手段。企业之间形成了相对无序的竞争,使用户在选择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会造成一定的风险。

3.2.2 网络支付与银行的合作与竞争

近年来,银行开始逐步介入第三方支付市场,意图抢占网络支付市场这一块大蛋糕。而且, 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者,前者资源和信用丰富而后者操作更加专业。尽管双方有了初步的战略合作协议,但对于行业整体发展是健康的,因此是企业是正面作用。但对于用户的选择和适用以及相关的安全操作存在着某些弊端。并且,在C2C与B2C市场的划分方面,银行业的网络支付平台与专业的支付平台之间,仍有极大的竞争性存在。

3.2.3 第三方网上支付的政策风险

目前,我国有关网络支付规范性法规已陆续出台,银行业与专业的网络支付企业平台已经着手适应新的政策环境,各自将在专业和资源等优势领域展开新的争夺。总体来说,这种良性、规范的商业竞争对于某些第三方支付企业存在风险,但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3.2.4 第三方网上支付的金融困惑及法律问题

一直有专业的人士在追问,在第三方平台上沉淀的资金是如何管理甚至利用的,会不

会用来作项目投资,会不会进行其他金融操作?由于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相关的办法,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规范和约束,在未来,应该会有更大的监管力度。

如此一来,曾经发生的过的负面现象如从事资金吸储并形成资金沉淀、支付结算服务突破了特许经营限制、电子货币发行的合法性等问题将不再困扰着企业和用户,企业的发展将会更加健康,用户的担忧将逐渐得以消除。

3.3 支付安全的应对措施

3.3.1 用户的知识普及

随着网民和网购群体的膨胀,人们不可避免地使用网络支付手段,因此,对网络支付相关的知识有必要作大致的了解,并具体、熟练地掌握跟自己网络消费最密切相关的相关知识,比如直接付款、担保支付等的使用和风险防范。

3.3.2 熟悉基本的安全技术

作为用户,虽然不必懂得深奥难懂的高科技技术,但略微了解一下是很重要的,为网络支付多了一道防护措施。网络支付安全防范的技术一般包括密码技术、身份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存取访问控制技术以及入侵检测技术等。作为用户可以大致了解一下其原理和运用的基本知识,有利于自己在运用中多一些防范的手段。

3.3.3 了解网络支付安全的高级技术

由于非法窃取商业和支付机密的行为在网络上变得容易,所以,现有的方式仍然有待提高,比如有专家提出的生物识别手段虹膜识别技术等,将在研究探索之中。

3.4 网络支付的总体发展趋势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未来我国的网络支付很可能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导,商业银行为主体,专业企业为补充的机制,包括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商户等三方在内的都将会进行调整适用及重新定位。

四、互联网信息传播弊端分析

本文前面的内容更多地从网络经济的宏观层面和技术层面对网络支付的利弊进行了分析。但是,除了客观的因素,主观的因素同样不可忽略。有时候主观的错误甚至是导致网络支付不安全的主要原因。

4.1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匿名性

随着网络安全意识的提高,网络实名制逐步得到运用,但还远远不够。在支付双方没有足够的诚信下,匿名的身份和交易主体,是最基本的风险所在。

4.2 互联网传播带有刺激性、煽动性内容

在网络交流和交易的过程中,人与人的沟通往往比面对面、电话沟通更加具有刺激性和煽动力。在如此的情况下,付款的一方更容易冲动付款,造成支付的风险。

4.3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真实性无法有效鉴别

即使在实名认证的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易和支付,仍然有风险存在,首先实名制本身的漏洞就很多,比如实名并非真的是交易和支付双方的本人,因此法律责任仍然不好确定。

其次商品、信息与交流本身就存在不真实性的风险。

五、结论

5.1 网络支付安全的客观因素分析。在我国,网络经济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所以学习、了解、熟悉网络支付知识和安全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5.2 网络支付安全的主观因素分析。为了保护自己的资金不受损失,及时更新自己的网络知识特别是支付案值知识,多一些理性和分析,是重要的网络安全措施。

5.3 网络支付安全的发展趋势。更多的、更高效的防范技术将会出现,人们的防范水平也将大幅提高,这种支付形式将不仅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还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