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专题04 句子排序与衔接(解析版)-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精讲精练

2022-08-18 来源:年旅网


【精讲知识点1】句子排序与衔接考查形式

1.句子排序考查形式

中考考查的形式一般是要求我们将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重新排好序,使之组合成一段清晰连贯、语意明确的话。其实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的句子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组合的,我们只要将这些打乱的句子进行合理排序即可。

2.句子衔接考查形式

中考考查的形式一般是要求我们在语段空白处插入与上下文衔接的几个分句,使之与所给的整个语段衔接。那么插入的用作衔接的几个分句通常是整个长句或整个语段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精讲知识点2】句子排序与衔接的注意事项

1.注意保持话题统一和陈述对象一致

所给语段一定是围绕一个中心话题进行表述的,这就要求整个语段必须保持话题的统一。同时,前后语句的陈述对象也要保持一致,也就是语段的叙述角度统一、主语一致等,否则,易造成思维的混乱即语句不连贯。因此,在给句子排序或衔接时要注意保持话题统一和陈述对象一致。

2.注意符合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

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常见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因此,在给句子排序或衔接时要符合这三种顺序,才能使得语段自然连贯,浑然一体。

(1)时间顺序:从过去到现在、从早到晚、一年四季等。 (2)空间顺序:由远到近、由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

(3)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概括到具体、从主到次、从具体到一般、从原因到结果等。 3.注意考虑语句的照应和暗示

在给句子排序或衔接时,要注意考虑语段中前后语句的相互照应和暗示,以此保持语段的连贯性。 4.注意保持句式结构一致

在给句子排序或衔接时,要注意关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短语或句子,根据上下句的提示,利用结构上的对称性,来选择所填句子或给句子排序。

5.注意保持语境的协调一致

所给语段所描写的画面、环境、氛围应该是协调一致的。因此,在给句子排序或衔接时要注意从内容、风格、氛围等方面都要与整个语段保持语境的协调一致。 【典例精析 技法点拨】

考点一 句子排序

【典例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保守党某部门任职,2001年当选国会议员 ②2005年他以出色的演讲口才最终当选保守党领袖

③直到进入牛津大学,他依然与政治活动很少沾边,但学业极为出色 ④2010年5月,卡梅伦被任命为新一轮英国首相 ⑤幼时的卡梅伦丝毫没有显示出政治人物的天赋 ⑥小学时不仅成绩在班里倒数第一,而且极为害羞 A. ⑤⑥③①②④ B.⑤⑥①③②④ C. ④⑤⑥②③① D.④⑥⑤③①②

解析:本题是按照时间顺序法解答的排序题。抓住里面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关键词,即可得出正确顺序。⑤“幼时”→⑥“小学时”→③“进入牛津大学”→①“大学毕业后”→②“2005年”→④“2010年5月”,所以本题正确顺序为:⑤⑥③①②④,故A项正确。 技法点拨:

虽然了解了句子排序的一些注意事项,但在中考时我们还是常常被句子排序题弄得焦头烂额,浪费很长时间却还是做错失分。其实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四步走,便可以有条不紊地理清句子顺序,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中考失分。

句子排序四步走:

1. 第一步:通读语段,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和中心。统观几个句子,了解各个语句所提供的主要信息,从而确定语段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例如“典例1”,我们通读一遍语段之后,归纳主要内容是介绍卡梅伦的个人发展经历。

2. 第二步:找出首句。可先从所给选项中确定首句,例如“典例1”中的四个选项中,其中A项和B项的首句都是第⑤句,C项和D项的首句都是第④句,那么接下来我们判断④和⑤哪个更适合作首句即可。根据句子的内容可知⑤句讲的是幼时的卡梅伦,再根据其余句子的内容可知是按时间顺序来讲的,所以可迅速判断出⑤句更适合作首句,因此正确选项便可锁定在A项和B项之间,这种方法既缩小判断范围、提高准确率,又节省做题时间。当然此法只适合应用于有这种特点的答案的情况,但更可靠的方法是根据语段的中心,找出总领句,一般援引观点或引出对象、背景铺垫的句子通常用于引出话题,适合作首句。那么也有一些不适合作首句的,例如以表示假设、递进、并列等关系的连词为开头的句子不适合作首句,还有一些补充类表述和反面论证通常也是不适合作首句的。

3. 第三步:抓关键词语。在语段前后内容的连接处,有时会出现表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的词语或关联词语等标志,我们依据语法习惯给除首句之外余下的句子排出正确的语序。例如“典例1”中的关键词有“大学毕业后”“2005年”“直到进入牛津大学”“2010年5月”“幼时”“小学时”,发现这些关键词都是表示时间的,所以马上判断这些句子应是根据时间顺序进行排列的,即⑤“幼时”→⑥“小学时”→③“进入牛津大学”→①“大学毕业后”→②“2005年”→④“2010年5月”,所以很快锁定正确答案是A项。

4. 第四步:排序检查。把根据以上步骤最后锁定的答案选项的排序通读一遍,看看句子间是否连贯,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例如“典例1”,根据以上第三步已确定出正确答案A项,但是还要将这些句子按照A项“⑤⑥③①②④”的顺序再通读一遍,进一步检查确定语意很连贯,衔接紧凑合理,因此最终确定正确答案是A项。 考点二 句子衔接

【典例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数据加密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主要用于保障数据在不安全环境中的安全存储和通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这一过程中,敏感信息就是待加密的数据,专业术语称为明文,被公布的乱码称为密文,从密文恢复出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

②通过数据加密,我们手机里的敏感信息将变成一堆乱码。

③显然,加密过程必须是可逆的,即从密文一定能够正确地恢复出明文。 ④即使公布这堆乱码,也只有你的那个他才能读懂它的真正含义。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解析:通读语段和四个句子可知,②句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与上文联系最为密切,所以②句应为第一句。④句中的“即使公布这堆乱码”照应②句中的“我们手机里的敏感信息将变成一堆乱码”,所以④句应为第二句。①句中的“在这一过程中”指的就是数据加密,信息变成乱码的过程,所以①句应为第三句。③句中的“即从密文一定能够正确地恢复出明文”是对①句中“从密文恢复出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的承接,所以③句应为第四句。本题依次填入②④①③,故C项正确。 技法点拨:

有些句子衔接题也是需要把衔接插入语段的内容进行排序的,所以句子衔接的分析步骤和句子排序的四步走很相似。

句子衔接四步走:

1. 第一步:一遍通读,两个明确。即通读一遍语段已给内容,明确语段描述的话题或陈述对象,明确已给文字的具体语境。例如“典例2”,我们通读一遍语段之后,明确了整个语段是围绕“数据加密”这个对象进行说明的。

2.第二步:确定空白处所填的首句。可先从所给选项中确定首句,例如“典例2”中的四个选项中,其中A项和B项所填的首句都是第①句,C项和D项的首句都是第②句,那么接下来我们判断①和②哪个更适合作首句即可。细读后可知,①句说明数据加密过程和解密过程,而②句是强调数据加密的作用,是对上文“它主要用于保障数据在不安全环境中的安全存储和通信”的解释说明,根据句子前后照应的特点,可迅速判断出②句应紧承上文内容,适合作空白处的首句。因此正确选项便锁定在C项和D项之间,果断排除A、B两项。但是此法仍然只适合应用于有这种特点的答案的情况。更常规的办法是代入法,根据空白处前后的逻辑关系,将几个句子带入空白处,看哪个句子更适合语段的逻辑关系,即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逻辑思维上应合理,那么就判断该句适合作空白处的首句。

3.第三步:综合利用“五看”,确定句子先后顺序。即一看主语是否前后保持一致;二看关系,即看语段的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关系和句子间的承接、因果、条件、转折等逻辑关系;三看照应,即看前后语句的相互照应和暗示的相关词句;四看语意是否整体连贯;五看感情色彩和语体风格前后是否一致。例如“典例2”,在锁定空白处所填的首句基础上,利用“五看”对余下所填句子进行合理排序,通过联系②句所说明的内容,我们发现④句中的“即使公布这堆乱码”照应②句“我们手机里的敏感信息将变成一堆乱码”,所以②句后面紧接着排④句。①句中的“在这一过程中”指的就是数据加密,信息变成乱码的过程,所以④句后面紧排①句。③句中的“即从密文一定能够正确地恢复出明文”是对①句中“从密文恢复出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的承接,即①句和③句构成承接的逻辑关系,所以①句后面紧排③句。此时可初步锁定正确答案选项是C项。

4.第三步:代入检查。把根据以上方法最后锁定的答案选项的排序插入语段中通读一遍,看看按照新的排列顺序所插入的句子与语段已给句子是否语意连贯一致,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自然。例如“典例2”,把根据以上第三步已初步确定出的正确答案C项“②④①③”的排序,插入已给语段空白处再通读一遍,语意很连贯,衔接紧凑、合理、自然,所以最终确定正确答案是C项。 【中考题型精练】

1.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②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 ③

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

⑤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卡符”。 ⑥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⑦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 A.②③⑤⑥⑦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⑦ C.⑦①②④③⑥⑤ D.④③⑥⑤①⑦②

解析:④句描述了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的局限性,提出作者的观点,故④应为第一句。③句提出了一种解决上述局限性的方法,承接了上文,故③应为第二句。⑥句描述了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中的其中一部分的形式与作用,故⑥应为第三句。⑤句描述了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中的另外一部分的形式与作用,故⑤应为第四句。①句承接了上文的形符与声符,并对二者的组合进行了作用的说明,故①应为第五句。⑦句进一步解释了形符和音符组合起来的作用,承接了上文,故⑦应为第六句。②句总结全文,说明了现在汉字大部分的由来,故②应为第七句。本题依次排列为④③⑥⑤①⑦②,故D项正确。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①种种迹象都在警告人类,碳排放量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

②遏止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 ③这绝非危言耸听。

④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

⑤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 A.④①③⑤② B.④①⑤③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②④⑤③

解析:首先通读语段,语段主要讲的是人类的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然后通过观察答案选项的特点可确定作首句不是①就是④,④句“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 则是①句中“种种迹象”的所指,可对接①句,所以确定④句作首句,后面紧承①句;①句的“更将继续恶化” 向人类敲响了警钟,表明情况越来越严重,可对接③句;并非是“危言耸听”则要有科学论据佐证,可接⑤句;最后指出遏制的办法,即②句做结尾句。本题依次排列为④①③⑤②,故A项正确。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有的人脑子天生聪明,可这并不是成才的保证。①荀子说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合。”②方仲永不正是由于不好学而从一个天オ成为一个让人遗感的庸オ吗?③只有踏踏实地学习,オ能打下扎实的基础。④人不好学,要想成才又从何说起呢?⑤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一个人生命却有限。 A.③①②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③①②⑤④ D.②①③⑤④

解析:根据首句“有的人脑子天生聪明,可这并不是成才的保证” ,紧承此句的应是②,因为方仲永就是个天生聪明的人,故排除A、C两项,答案锁定在B项和D项之间,那么也就是⑤句和④句谁在先谁在后的问题。⑤句是对上两个句子即①句和③句的解释说明,应紧接③句之后,而④句的反问更是强调了作者的观点,再次点到“成才” 二字,与首句照应,适合作结论结,故D项正确。 4.下面语段横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B )(2分)

在海南岛,我登上了高高的尖峰阁。瞧那辽阔、深邃汪洋似的的林海, _________,横亘在眼前,那情调是多么粗犷。

A.每一棵树木都挺拔昂扬,一个劲地拼命向上长,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B.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涌着无垠的绿涛

C.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大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行成列 D.横如帐幔的林墙,邃如深渊的林窟,密如桩柱的林干

解析:语段有时在内容上还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即逻辑思维上应合理。此语段写的是登上峰顶所见之景,放眼望去看到的是辽阔、深邃的林海,这样的景色是面上的景色,而不应是点上的,所以不能细写某一棵树、某一种树或某一部分情状。故B项正确。

5.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2分)

在天山的高处,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然湖, ① ,使湖光天影山色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秀美的湖上,惟一活动的就是天鹅, ② 。大地慷慨地赐予人类这宁静的自然环境。 A. ①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 ②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衬托了湖面的幽静 B. ①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 ②湖水的明净衬托了天鹅的洁白,湖面的幽静衬托了天鹅的叫声 C. ①四周的雪峰和高空的白云被明净如镜、清澈见底的湖水清晰地倒映出来 ②湖水的明净衬托了天鹅的洁白,湖面的幽静衬托了天鹅的叫声 D. ①四周的雪峰和高空的白云被明净如镜、清澈见底的湖水清晰地倒映出来

②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衬托了湖面的幽静

解析:所填句子要和前一个句子的陈述对象保持一致,①句前文提到“天然湖”,那么①句的陈述对象也应是“湖”;②句前文提到天鹅,那么②句的陈述对象应是“天鹅”,故A项正确。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什么是好书?好书因时而异、因人而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能够提升文化素养、提供心灵抚慰、砥砺个人精神的书,就是好书。

①《红楼梦》在清代曾经是禁书,到当代却成了经典 ②对研究者而言,知识广博、体系精深、论述深入的书是好书 ③“四书五经”在秦朝时是禁书,经过汉儒的推崇,逐渐成了后世的经典 ④对初学者而言,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是好书 ⑤对普通读者而言,内容丰富、语言通俗的是好书 A.③②④①⑤ B.③①②⑤④ C.②④⑤①③ D.②⑤④③①

解析:首先通读语段,语段主要围绕好书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展开叙述。观察选项可知,首句为②句或③句,分析②③句可知,②句是说对研究者来说的好书,③句是说“四书五经”在秦朝是禁书到后世成为经典,根据第一空前的“好书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可知,“时”在前,“人”在后,因此首句应为③句,故排除C、D两项;然后第二空只需分辨填①句或②句即可,①句是说《红楼梦》在清代曾为禁书到当代成了经典,与②句相比,①句仍是从时间的角度来叙述好书因时而异,因此第二空应为①句,故排除A项,最后按照③①②⑤④的顺序代入语段验证,语句通顺,语意明确。故B项正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