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2024-06-02
来源:年旅网
第32卷第10期 湖北广播电视大掌学报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Vo1.32,No.10 2012年10月 OctobeL 2012.046 ̄047 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蔡雪珍 (徐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徐州 221116) [内容提要] 手机在给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大学生课堂学习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手机铃声干扰课堂 秩序,手机短息分散课堂注意力,手机游戏转移学生上课兴趣,手机搜索功能引发思考惰性危机。面对问题,学 校、教师、学生、家长要联合起来,多管齐下,共同消除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手机;大学生;课堂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0.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12)10.0046.02 多同学一旦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短信,就会产生焦虑,出现 不安的现象【3】,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中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了。 手机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手机具有便捷性、隐蔽性特点,一方面,方便了大学生与人 的日常沟通,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开拓了大学生的视 野;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尤其是严重影响着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这已经引 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 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负面影响 (一)手机铃声干扰课堂秩序 一(三)手机游戏转移学生上课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的游戏功能越来越强, 有的手机本身就是游戏机,而手机与互联网相连更是增强了 其游戏功能。手机游戏具有新鲜性、刺激性、交互性、娱乐 性等特点,一直深深的吸引着我们人类。一些意志力薄弱、 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上课期间会忍不住拿出手机打游戏,从 、众所周知,手机来电、收到短信及播放音乐、视频及游 戏时都会发出形形色色的响声。虽然大多数教师都会明确要 求大学生上课期间关闭或者调整为静音模式,但总有大学生 或者疏忽或者恶作剧,让自己的手机在课堂上唱起来、喊起 来,甚至还“周期性”发作。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手机铃声, 同学往往哄堂大笑,努力寻找声源并浮想联翩的猜测“罪魁 祸首”,还有的同学趁机拿出手机假借检查的名义进行玩耍 和使用。手机铃声不仅干扰了正常的课堂秩序,破坏了课堂 纪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带来了一种消极的“心 理暗示”,诱导其他同学去玩耍和使用手机。而且,不合时 宜响起地手机铃声还会扰乱教师的授课思路,破坏他们的 情,会让教师感觉是对自己工作的不尊重,在一定程度上降 低了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影响知识传授的质量和效率。 (二)手机短息分散课堂注意力 短信文化的传播具有个性化、互动性、参与性等特点, 单线游戏到互动游戏,乐此不疲,对上课的兴趣大大的被转 移到游戏中去了。有的大学生以上课枯燥、烦闷为由,说上 课不打游戏恐怕自己会睡着。必须指出的是,尽管课堂教学 可以活泼一些、新颖一些,但总有些内容是需要积极动脑的, 总有些科目是相对枯燥的,这就总是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积 极性主动性的。求知的过程不全是轻松愉快,更多是艰辛苦 恼,“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以上课枯燥、 烦闷为由而玩手机游戏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四)手机搜索功能引发思考惰性危机 很多大学教师都有这样的深刻体会,现在一些大学生不 愿思考、不愿记忆、不愿调研;课堂上教师提出思考问题, 些大学生顺手拿出手机百度一下、google一下;教师布置 一论文等作业时,一些大学生随时手机搜索下载一篇或者几篇 拼凑一下来应付教师的检查。有的大学生理直气壮地表示, 短信内容多样、形式多变的表现力正好迎合了大学生要求新 奇、求异、张扬个性的特点。ll】发短信、收短信几乎是每个 大学生每天要干的事情,是其手机的主要使用功能。可以这 样说,有上课没打过电话、没玩过手机游戏、没手机上过网 的大学生,可却很难找到上课没收发过短信的大学生。据英 国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在工作中经常收发短信和电子邮件 的人智商会降低10%,损害程度甚至是吸食大麻对智力损害 自己在课堂上手机搜索的是教师所讲的内容,是在学习,可 这样并不利于听讲与阅读教材,直接找到答案,反而会严重 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演绎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深层次思考问 题能力的发展,引发思考的惰性危机,进而降低他们的学习 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将严重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基 本素质和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二、多管齐下,共同消除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负面影 响的建议 程度的两倍多。l2】短信甚至会让大学生产生期待和依赖心 理,很多大学生喜欢频频拿出手机查看短信,即便没有听到 短信提示音或者感受到手机震动也会忍不住查看,上课时间 也不例外。课堂上频频查看手机短信,显而易见会分散学生 注意力,如果再回复、转发,更是难以专心致志地听讲。很 [收稿日期]2012—06.21 作者系徐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一)学校方面 1.规章制度管理和引导。根据其他学者的调查结果, 81.9%的大学生对学校加强管理与引导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充 满期待。【5】学校可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规 第10期 蔡雪珍: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47 范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并将此项规章制度张贴在教学区的 显著位置告示同学,引导大学生在课堂上禁止把玩和使用手 机。如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系在2010年11月14日就发 布了关于“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或玩耍手机”的管理规定, 具体内容是:(1)禁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或玩耍手机。如有 违反,一经发现,一律收缴。(2)进入课堂,学生电话必须 关机或调为静音。凡是在课堂上手机铃响,视同在课堂上使 用或玩耍手机情况处理。(3)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或玩耍 手机的,全体教职工均有义务和权利制止,当场收缴,交班 主任或辅导员保管。(4)本规定中所指的课堂包括晚自习课、 实验课、实训课等。一旦学校制定了“禁止在课堂上使用或 玩耍手机”的相关管理规定,就从制度层面上为消除手机对 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负面影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教师、学 生干部对此行为进行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 2.屏蔽技术控制。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尝试在 教学区安装手机信号屏蔽仪,在学生上课、自习或考试期间 对手机信号进行屏蔽。手机信号屏蔽仪采用了特殊的先进技 术途径,处于工作状态时能在指定的范围内自动形成屏蔽磁 场,使移动电话无法打出、接入,从而达到强制性禁用移动 电话的目的,这时手机表现为搜索网络无信号、无服务系统 等现象,对其他电子设备无干扰。通过技术上的控制,能够 极大地减少大学生上课玩耍和使用手机的几率,把注意力转 向课堂学习和思考。 (二)教师方面 1.以身作则。尽管几乎每个高校都有禁止教师在上课 期间使用手机的相关规定,把上课接打手机等同于教学事故 来处理,但少数教师怀有侥幸心理,以为自己偶尔接打一次 不会被学校发现。要知道,教师的一次违规使用手机会给学 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极其不好的心理暗示。因此,作为 大学教师,必须严格以身作则,决不在课堂上使用或把玩手 机,进教室之前关机或者调整为静音状态,或者养成不带手 机进课堂的良好习惯。唯有此,才能给大学生树立典范,才 能“理直气壮”地去严格要求学生不在课堂上玩耍或使用手 机。 2.严格管理。面对一些大学生在课堂上玩耍或使用手 机的现象,大多数大学教师选择“宽容”或“无视”态度。 也就表明,大多数大学教师对这种现象过于心慈手软,实际 上是放弃了应尽的管理职责。有的大学教师表示很无奈:第 一,光靠课堂上教师的制止、斥责,效果十分有限;第二, 过多的管理班级会导致正常的教学计划完不成,因此就自我 安慰讲课给愿意听讲的大学生听。事实证明,课堂上玩耍和 使用手机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一旦宽容、无视了一位同 学,就有可能传染其他同学甚至全班同学。大学教师作为站 在课堂一线的监管者,必须严厉管理大学生课堂上玩耍或使 用手机的行为,一旦发现,先立即收缴,课后再处理,绝不 姑息。 (三)学生方面 1.提高自律意识。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意指无论是在道德实践还是德性涵养中,自我教育、自我约 束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中强调主体的主观能动 性,肯定主体价值对于我们今天消解手机对大学生课堂的负 而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所以,大学生自身必须积 极行动起来,不断提高自律意识,增强自控力,养成良好的 使用手机的习惯。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明辨是非, 认清手机的负面作用,自觉地抵制手机的诱惑,培养独立思 考问题能力、鉴别是非能力和 滇独”能力,自觉做到上课 不开机、不玩耍和使用手机。 2.相互监督。对于一些自控力差、意志力薄弱的大学 生来说,还需要身边好友及同学的监督,在相互监督比较中 不断提高抵制手机诱惑的能力,逐步改掉课堂上玩耍或使用 手机的恶习。对于一些出现“手机依赖症”的大学生,更需 要在别人的监督下,严重者还要在心理医生的指导帮助下, 有意识地远离手机,逐步调整心态,缓解由于手机带来的焦 虑、烦躁心理,进而摆脱手机的控制。 (四)家长方面 1.适度控制消费。手机产品的每一次更新换代几乎都 增加了它的诱惑性,使得功能更加强大,屏显更加清晰,声 音更加动听,动画效果更炫,使用更加便捷,再加上五花八 门的各种手机业务,使得手机不断“魅力大增”,同时增长 地当然还有手机方面的金钱消费。手机及手机业务对于没有 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需要家长的经 济支撑。一些大学生爱慕虚荣、攀比成风,想做“时尚达人”, 耗“巨资”不断升级自己的手机及手机业务,甚至有家庭经 济并不宽裕的同学也加入到不断更换手机、扩展手机业务的 行列中来。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能一味地纵容、满足 子女,不能无原则地做他们坚强的经济后盾。在此要特别提 醒一些家长,无论社会怎样发展,科技怎样发达,大学生最 主要的任务仍旧是学习,而手机是为学习、生活服务的,千 万不能反过来成为学习的绊脚石。因此,无论家庭经济条件 如何,家长都要根据大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给其购买功能适宜 的手机,办理合适的手机业务,万不可无节制地满足子女对 手机及手机业务的消费,更不能主动给其频频更换“更潮” 的手机。 2.加强沟通和交流。一些大学生迷恋手机,是想在手 机所构筑的虚拟世界中表现自己、开拓自己,以弥补自己在 现实世界中情感的缺失。但现实是,往往越痴迷于虚拟世界, 越可能加强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孤独。作为父母,决不能把 子女放在学校不管不问,因为即便年龄上已经成年的大学 生,虽独立性开始出现并日臻完善,但却没有形成系统、全 面的认识,仍需要父母的指导。父母应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加 强同子女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努力消除“代沟”,了解子女 的内心世界,善于发现并妥善引导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 人际交往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障碍。此外,还应主动和教师、 子女的同学及好友联系,从侧面了解子女的情感状况,帮助 子女把情感从虚拟世界转到鲜活的现实世界中,鼓励子女多 参加一些积极、健康、有趣的活动,以丰富情感,减少对 手机的情感依赖。 [参考文献] [1]陈苗,李万斌.高校短信文化:流行分析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4). 【2】于曼生,李瑁,郝佳.论手机媒体对高等教育的影响fJ1.湖南 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郭薇薇.“拇指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叨.传承,2011, (6). [4田义勇.手机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4]J】.内蒙古师范 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 [5】楼锡金,沈黎勇,林博峰.大学生使用手机状况研究报告【J].中 国青年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