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梁启超

2024-07-27 来源:年旅网


一、百年语文发展史上对“作文”的研究统计 年代 论文 专著 法律法规 其他 1901—1910 叶圣陶、王伯祥《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 陈望道《作文法讲义》 1911—1920 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叶圣陶《作文论》 孙起孟、顾诗灵、蒋仲仁《写作进修读本》 1921—1930 1931—1940 1941—1950 1951—1960 “如何指导和评价学生作文”的讨论 “十三所重点中学作文教学讨论会” “写作基本训练分格教学法”创设 “高考作文评分误差控制课题组”成立 快速作文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刘朏朏、高原《三级作文训练体系》 朱作仁《小学生作文量表》、《小学生作文量表指南》 1991—2000

二、研究选题

1.浅议叶圣陶的作文观

2.浅议陈望道《作文法讲义》的写作理论贡献

3.论梁启超对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的贡献

4.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三、论文

论梁启超对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的贡献

摘要:梁启超先生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饮冰室诗话》等文章,以其对“诗界革命”、“小说革命”的倡导,开启了中国写作理论的现代转型,而且以其《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这部讲授作文法之好书,为当时以及后人提供了提高写作能力的钥匙。

关键词:梁启超 作文教学法 诗界革命 小说革命

ON THE CONTRIBUTION MADE BY LIANG QI-CHAO TO THE CHINESE WRITING THEORY

YANG Yan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LIANG Qi-chao’s essays Talks on Poetry in the Ice-drinking Room and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Fiction and Mass Rule, which advocated revolution in the fields of poetry and fiction, star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writing theory. And his Methods for Teaching Composition to Post-Middle-School Students offered his contemporaries and later generations a key to improving theirwriting ability.

Key words: LIANGQi-chao ; teachingmethod of composition;revolution in the field of poetry; revolution in the field of fiction;

梁启超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文化人之一。不仅他的《饮冰室诗话》、《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文章,以其对“诗界革命”、“小说革命”的倡导,开启了中国写作理论的现代转型,而且以其《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这部难得的讲授作文法的好书,为当时以及后人提供了提高写作能力的钥匙。

一、《饮冰室诗话》、《夏威夷游记》等文章倡导的“诗界”革命,是诗体改革的新探索

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的问题,后来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饮冰室诗话》,对当时诗界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一,梁启超提倡“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即要求在诗歌中反映新内容、新思想、新理念。这对于扩大诗歌的审美范围,在诗歌中融入西方文化,进而更新近代诗歌的创作题材、丰富近代诗歌的思想意蕴,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梁启超呼吁“诗界革命,必取泰西文豪之意境之风格,熔铸之以入我诗,然后可为此道开一新天地”。 他的熔中铸外、厚今薄古的主张,表达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勇于进取、大胆探索的精神风貌和先进的美学理想。

其二,梁启超提倡在诗歌中运用新名词,不但可更新诗歌的语言系统,而且对于打破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和诗体的解放有直接的影响。

所谓“新诗”,其特点,用梁启超的话来概括,就是“盖当时所谓‘新诗’,颇喜寻扯新名词以表异”。当时的“新名词“,就是指佛、孔、耶三教经典中的词语,因为多用音译、象征,所以这些新名词很难懂。“新诗”虽然极难懂,但在先进之士厌弃旧学、崇拜新学的当时,也表现了诗人自己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对思想解放的热烈追求,它的出现,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梁启超认为“诗界革命”的标准有三点: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在“诗界革命”问题上,梁启超并非没有看到形式变革的滞后,同时他也在寻求一种与“新意境”相和谐的新形式。这种努力就是他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上开辟的两个专栏“诗文辞随录”和“诗界潮音集”。

其三,梁启超倡导的“诗界革命”要求以口语入诗,开启了近代诗语言的通俗化走向,缩短了诗歌语言中书面语与口语的距离,为诗歌的自由化、散文化培植了基因。在《饮冰室诗话》中,他提倡注意吸收民歌形式和学习来源于古代民歌的歌行体。《新民丛报》上刊登的诗歌,有些直接注明“俚词”、“俗调”。他还在《新民丛报》中通过《饮冰室诗话》宣传“诗界革命”。

总之,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饮冰室诗话》等文章中倡导的“诗界革命”,是对中国诗体改革的有益尝试,它的成就与不足,从正反两方面为以后的诗体改革提供了参照物。梁启超的文学观念,与传统的文论明显不同,现代性已成为其基本属性。在诸种文体中,梁启超最为推崇的是小说。他写的《论小说

与群治之关系》一文,即为“小说界革命”的奠基之作。

二、《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构建了以小说为诸种文体中心的现代文体格局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包含着两个既不同又相关的主要内容:一个属于本体论,一个属于功能论。为什么小说有支配人道的不可思议之力,成了他首先思考的一个问题。在《译印政治小说序》中,他还只是探讨小说对身边社会下层的人们的宣传作用;而到此时,却是着眼于“人类之普通性”,侧重于考察它独特的审美艺术特征了。因为梁启超是由对文学独特功能的感受和认识而走近文学并对其作对象选择的,所以他有可能对文学作本体论方面的关注与思考。

紧接着梁启超对小说所作的功能论方面的概括和分析,也是颇为独到精彩的。他认为小说的社会功用是通过美感作用达到的,这就较一般性地议论小说与政治关系的文章,在艺术上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他归纳出小说有四种“神力”:“熏”、“浸”、“刺”、“提”。“熏以空间言”,“不知不觉之间”,给人以熏陶感染;“浸以时间言”,指感人深久;“刺”,“在使感受者”骤然惊醒不能自制;“提”指读者“自化其身焉,入于书中,而为其书之主人翁”。 即它是一种感受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欣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而受到教育,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而小说正是借此才有着其他意识形态难以起到的作用———教育作用、认识作用。梁启超还注意到小说与时代和政治的关系,将小说和当时的政治运动密切联系,要求小说为改良主义政治服务;认为欲新“道德”、“宗教”、“政治”、“风格”、“学艺”、“人心”、“人格”等等,强调小说的政治功能。

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一反封建正统文人鄙视小说的观点,尊崇“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也”。这是一大进步。梁启超提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他甚至将小说提高到可以“握一国之主权而操纵”的地位,从而扭转了鄙视小说的风气,为小说成为诸种文体中心的现代格局而立了头功。

当然梁启超在抨击我国古代小说种种谬误思想时,将“中国群治腐败之总根源”归咎于小说,以为要改良社会,只要写出一些新小说即可大功告成,这又过分夸大小说的社会作用。虽然在推翻鄙视小说的观念时,矫枉可能过正,但毋庸讳言,这种夸大小说“载道”作用,以为小说可以左右人生的观点,毕竟在客观上对后来一阶段小说的发展,产生过不利的影响。

三、《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创见性地揭示了作文训练和作文教学的规律

《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一书,其宗旨是:“根据科学方法研究文章构造之原则,令学者对作文技术有规矩准绳以为上述之基础。”在该书的提纲部分,梁启超首先提出写作教学法中的关键,是解决作文“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方面的问题。他说:“文章的作用,在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别人。”他从两个方面阐述这句话:一是“有内容”,即“写什么”的问题;二是“有系统”,也就是“怎么写”的问题。梁启超高屋建瓴抓住了写作教学中两个最根本的要素:材料和结构,这是他立论的基础。

梁启超认为,观察是作者主动获取客观世界信息材料的知觉过程,是积累和搜集文章材料的最主要的途径。他列出了五种观察点:“鸟瞰”、“类括”、“步移”、“凸聚”、“脔尝”,对每一种观察点他均有详尽的分析和举例。这种分类与阐述,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虽然未必全面和科学,但如此详尽地论述观察方法、写作理论尚属首次。关于结构,梁启超认为文章结构的根本是思想,因为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图式显示。梁启超强调“教人作文当以结构为主”也是很有针对性的。梁启超不囿于传统写作技巧的讲授,而强

调“以结构为主”的原则,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切实有效的教学途径。

在具体的“教学法”上,梁启超也有详尽的论述。他提出“分体裁、分阶段交替训练”的方法。梁启超的文体分类不仅有助于学习写作,也为现代文体分类学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他认为,文章种类从思想路径上区分,有记述之文和论辩之文两种。前者立足于客观,以外界“吸收进来之事物为思想内容”,后者从作者主体出发,“以主观的发出来之自己意见为思想内容”。记述之文又可分为记静态、记动态两种基本型。论辩之文可分为说喻、倡导、考证、批评、对辩五种。这样分类着眼于思想内容,标准比较科学,划界较为清楚。显然,这样的指导对初学写作者大有裨益,时至今日也不失其启发和指导作用。

《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是一部难得的好书。梁启超总结的作文教学法有十项,其核心思想是从比较阅读中学习写作,但又在写作前、讲评中给以“理论”指导。具体指导训练的方法则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先记叙而后议论,循序渐进,在有限的写作实践中务求掌握写作要领。他还特别强调写作训练中的实践性、启发性、指导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这些意见都是具有创见性的,确实揭示了作文训练和作文教学的规律,既继承了我国古代写作教学的经验,又有所发展,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很有指导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永兰.现代写作理论建设之先声——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管窥[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2] 黄邵英.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新启示[J].语文学刊,2008,(12). [3] 周艳华.熔铸新理念 开辟新天地——论梁启超对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的贡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

[4] 王剑.现代写作教学理论的奠基者——谈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J].写作,1995,(03). [5] 徐振宗.梁启超对写作教学的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