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 特性: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传承性(最具特征) 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 物质、行为、制度、精神 。
(二) 中国传统文化六大特色
1.时间视角:历史悠久、传承连续而完整; 2.空间视角:地域的多样性和民族的多元性; 3.主体: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融合; 4.范围和深度:内容广泛、内涵精深;
5.开放性:胸怀广阔、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6.世界地位:世界古代东方文化的代表。 二、中国古代思想流派 (一)简述
夏以前:尧舜 “禅让” 公天下——夏开始“家天下(经商代延续到西周)” 三易:夏代“连山易” 、殷代“归藏易”、 西周“周易” 夏、商、西周“三代”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思想体系;
其一: 八卦易学体系 八卦—传伏羲创: 乾、坤、坎、离、艮、兑、震、巽 自然事物和现象: 天、地、水、火、山、泽、雷、风 其二:阴阳五行体系 一阴一阳谓之道,平衡则顺,平衡打破则反常; 五行为: 金、木、水、火、土 相克:金→木→土→水→火→金 相生:金→水→木→火→土→金 儒易:春秋时儒家学派继承的易学;
道易:道教产生后以太极八卦图为其标记。
研究流派:“学理易” 探究易理; “ 术数易” 发展占筮(shi)之术 传:伏羲创八卦、《易传》孔子所做
墨家 春秋时 墨翟 1、“天志”观基础上的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攻等
2、代表了以手工业者为主的下层百姓利益。
兵家 春秋时 孙武 《孙子兵法》十三篇 战国时 孙膑 《孙膑兵法》
“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被日本学者称为“世界古书第一兵书”
法家 战国中期 韩非子《韩非子》、楚国-吴起、秦国-商鞅
韩非子“法治”法与国家治理的理论,法、术、势三位一体
农家--农耕安身立命 名家—“白马非命” 纵横家—“连横、合众” 阴阳家--阴阳五行说 杂家—吕不韦 杨朱学派—“为我” 齐国稷下学 (二) 儒家思想流派(2000多年来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 1 、孔子(圣人)学说(春秋末期)
(1)“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仁人”是最高尚的人格;“仁政”是最理想的统治不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礼治”观:“礼”是“仁”的外在表现,“礼治”观,礼是社会制度和礼节仪式,其功用是“整民”,“政之舆” (3)认知观:“学而知之”,“学而时习之”; 教育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修身观:“修齐治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儒家流派的发展演变
(1)战国 孟子(亚圣)
“仁政” 把孔子这一学说发展为系统的理论,“以德行仁” “ 民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性善” 人之初,性本善;“仁、义、礼、智”
修身名言“三不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苦劳饿空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汉代 董仲舒
“ 谶(chen)纬说” 今文经学与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天人感应;神化;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宋明理(心)学
两宋 周敦颐、程颐与程颢、张载、朱熹(理或道学)为代表 周、程、朱主张宇宙本原是“理”——天理,也叫“道”,故称为理学、道学。“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 认识论;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礼教。
张载主张“气”为宇宙本源,是理学中唯一的唯物思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明代 王阳明(心学)
“ 心即理”心即理、吾心即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宋明理学融儒、释、道为一体
(4)现代新儒学
20世纪20年代 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
以儒家学说为主干,吸收道家、佛家心性之学, 尤其借助西方科学思想和方法所构建 (三)道家思想流派 道家:
春秋时期 创始人 老子道家思想核心《老子》,老子学说的核心——“道”字 ,(无为而治。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无为无不为)
p19:“道”是宇宙本源,又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变化运行的规律。哲学上主静、取弱、居柔,因条件改变而制动胜强而克刚,体现了正与反斗争转化的辨证思想。 治理国家应“无为而治”。
战国时期 以庄子为代表:玄思奇想,旷达高越,追求个性,恣肆无羁(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返璞归真。自恣适己、无用之用、庖丁解牛、庄生梦蝶、超世、顺世、游世)
魏晋时期“玄学”“
贵无”派——以何晏、王弼 :
“贵有”派——郭象 裴頠:认为世界本原是有,“物各自造”“名教即自然”的主张。p22 (道教与道家不同,道教借《老子》为《道德经》,把道家学术思想改变为宗教神学) (四)佛教思想流派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年2年)传入
魏晋开始,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相通融①鸠摩罗什译经三百卷-中国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翻译佛经
②鸠摩罗什所译的《中论》为佛教宗派创立奠定基础
东晋 佛教派别开始出现,如慧远“莲社”,般若学“六家七宗”,开中原佛教立宗的先声。 隋唐 中原佛教鼎盛时期,学派——宗派,宗教派别的出现是佛教完成中国化进程的标志。 宋元明清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为主要的社会思潮——宋明理学 1、(隋唐)中原佛教的八大宗派 天台宗 隋代 智顗 《法华经》《中论》《大智度论》 ① 确立定(止)、慧(观)双修原则,一心三观进
而发展空、 假、中三谛 ② 一心三千 重点: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祖庭.天台国清寺 三论宗 隋代 吉藏 《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也称空宗,以真俗二谛(空有二谛)为总纲,色、空。
中道:一切无所得。祖庭:江苏南京栖霞寺,陕西西安的草堂寺
唯识宗 玄奘 也称法相宗、瑜伽宗、慈恩宗 宣传“万法唯识”。基本理论:1、唯识无境2、重“转 依”3、不承认众生皆有佛性。祖庭:西安大慈恩寺
华严宗 法藏 《华严经》也称贤首宗,理论为:四法界说(事、理、事理无碍、事事无碍) 祖庭:西安华严寺
律 宗 道宣 《四分律》 也称四分律宗、南山律宗 主要学说:心识戒体论。祖庭:西安净业寺 密 宗(密教)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理论:1、“色心不二,金胎唯一”2、即身成佛。祖庭:西安大兴善寺 净土宗 善导 以专修往生阿弥陀极乐净土世界为宗旨,该宗有完善的宗仪和行仪。祖庭:西安香积寺 禅宗 菩提达摩 以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故名禅宗 南能北秀(慧能、神秀) 慧能一派主张“不立文字、直指心性,见性成佛”的顿悟, 重点:完全中国话的佛教,流传时间最长。 祖庭:河南少林寺 2、净土宗和禅宗的要义
净土宗:认为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可借助佛力与念佛所行之业力结合,往生净土。 禅宗:主张以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主张“不立文字,直指心性,见性成佛”的“顿悟”观。 3、魏晋时儒、道、佛三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格局p22
三、中国戏剧
(一)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 ●起源于上古原始社会的民间舞蹈 ●奴隶社会:祭祀性歌舞,“优孟衣冠” ●封建社会:汉代“百戏”
盛唐:“参军戏”、“歌舞戏”、训练艺人的组织—梨园(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宋金:多种形式歌舞杂戏融合产生“宋杂剧”,中国戏剧基本形成。 元代: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元杂剧也称“元曲”。 明代:南戏发展成为传奇。
清代:四大徽班进京,形成京剧。 (二)京剧(p29)
1、形成:四大徽班进京、徽汉合流
清乾隆五十五年,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进京。徽班以唱徽调(以二黄调为主腔调)为主。 清嘉庆道光年间,以唱西皮腔为主的湖北汉调艺人进京,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出现徽汉合流。 道光十四年前后,皮黄腔即京剧形成。(湖北艺人余三胜、谭志道) 2、虚拟性的程式化特点(p30) 规律性;规范性 3、流派、名家(p32)
●咸丰同治年间:“老三鼎甲”: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 ●光绪年间:“后三鼎甲”: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等 ●民国初年:“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海派:王鸿寿、盖叫天、周信芳、汪笑侬、潘月樵、夏月润、冯子和、林树森、李春来、金少山。 著名京剧传人:梅葆玖、李维康、叶少兰、侯喜瑞、袁世海、尚长荣、孙毓敏。 京剧的角色、脸谱等(p31) (1)角色: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
旦——表演女性人物的行当(正、花、武、彩、老旦)
净——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花脸)(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武净) 丑——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扮演人物种类繁多, 又称小花脸与正、副净合称三花脸.
(2)脸谱(主要用于净角)
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主要用于净角,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的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为剧情服务。红表示忠勇;黑:粗直;白:奸诈。 (3)“四功五法” 四功——唱(唱功)、念(道白)、做(表演)、打(武打) 五法——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台步)、法(上述四种技艺的规格和方法) (4)四大名旦
梅兰芳:嗓音圆润,唱腔流畅大方扮相典雅,世称“梅派”,《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程砚秋:唱腔幽咽婉转、回肠荡气,世称“程派”,《琐麟囊》《荒山泪》。 荀慧生:扮相俏丽娇媚,做派活泼洒脱,世称“荀派”,《红娘》《杜十娘》。 尚小云:嗓音宽亮,行腔刚健峭拔,吐字清晰爽利,世称“尚派”,《梁红玉》《昭君出塞》。
主要地方剧种的产生时代、流行地区、代表剧目、著名演员和唱腔特点(P35-P40) 1 2 剧种 昆剧 黄梅戏 产生时代 明初 清乾隆末期 明代 清道光末年 流行地区 昆山 安徽和湖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河南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 浙江、上海以及许多省区的大城市 代表剧目 《十五贯》 《打猪草》《天仙配》《女驸马》 著名演员 俞振飞 严凤英、 黄新德 韩再芬 腔调特点 曲调舒徐婉转 受青阳腔、徽调影响,一歌舞并重为特色 梆子击节,板胡为主要伴奏乐器 3 4 豫剧 河南梆子 越剧 《穆桂英挂帅》、 常香玉、 《朝阳沟》 马金凤 《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祥林嫂》 《关汉卿》、《搜书院》 袁雪芬、 尹桂芳 傅全香、茅威涛 千里驹、马师曾 红线女 5 粤剧 清初 广东、广西南部和香港、澳门等地 以梆黄(西皮、二黄)为主,“广东梆黄” 音调激越高亢 表演细腻幽默完整程式 6 7 8 秦腔 川剧 汉剧 明中叶以前 清乾隆末期 清 陕西、甘肃、宁夏、《血泪仇》《赵氏 青海、新疆 孤儿》 《三滴血》 四川和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 湖北及河南、湖南、陕西、四川都分地区 山西、内蒙古和冀北、陕北等地 《柳荫记》、夫妻桥》 《宇宙锋》 9 晋剧 清咸丰、同治 清末 《打金枝》 《三上桃峰》 10 湖南花鼓戏 11 江西采茶戏 湖南、湖北、安徽、采茶戏、花灯戏、 陕西、广东等省 秧歌 江西和湖北、湖 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部分地区 西藏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朗莎雯波》、《文成公主》、《诺桑王 清末 12 藏 戏 14世纪末、 伴奏以鼓、攃为主,唱时有帮腔 15世纪初 13 评 剧 9世纪末 部分地区 河北 子》 《马寡妇开店》、月明珠、 《老妈开嗙》、《黑金开芳 猫告状》、《杨三姐 告状》 四)话剧
舶来的西方戏剧品种,“五四”之后,欧阳予倩、田汉、洪深等人将西方现代戏剧经验引入国内,为中国话剧奠定基础。
田汉: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独幕剧《获虎之夜》、多幕剧《名优之死》 曹禺:中国现代杰出戏剧家,《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四、中国书法
(一)汉字书体及其演变(P42) 1、汉字的起源:图画与契刻
2、古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和今文字的涵盖范围(草书、隶书、楷书): (二)中国书法的特色p44
汉字体式是构成书法视觉形象美的基础; 笔墨笔韵是书法形象美的重要因素;书法艺术的情感性和个性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三)中国书法流派、代表人物及书法作品 (p47-50) 篆书 小篆.李斯《峄山碑》《泰山石刻》画如铁石,字若非动,字体结构严谨,笔画秀劲圆健 吴昌硕、邓石如 隶书 东汉为成熟鼎盛时间 《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华山碑》《石门颂》 楷书 唐代楷书高峰 《黄庭经》《洛神赋》、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
《萌发时被》《雁塔圣教序》。颜真卿《多宝塔牌》《颜勤礼碑》
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宋行书代表如下:
苏 轼 用笔圆润、精致、结字自然生动,以气韵见胜 《前赤壁赋》《寒食诗》《答谢民师论》 黄庭坚 结字作中紧外松的“放射状”,气势开张 《松风阁诗》《寒食诗跋》《伏波神祠诗》 米 芾 结字侧倒多姿,有“风樯陈马,沉着痛快” 《蜀素帖》《多景楼诗》《虹县诗》 蔡 襄 温淳婉媚著称
草书 张 旭 号称“张颠” “裴昊剑舞”“李白歌诗”“张旭草书”三绝 怀 素 号称“以狂继颠” 字体达到“折钗股”“万岁枯藤”故称“藏真妙于瘦”。 《自叙帖》《苦笋贴》《食鱼帖》《论书帖》 黄庭坚 《诸上座帖》 毛泽东 《娄山关》《满江红》 怎样欣赏中国书法? 欣赏书法把握三“性”:1、书法作品的抒情性2、欣赏进入的同步性3、书法感受的双重性 欣赏书法把握五“美”:1、书法作品的线条美(圆厚的立体感、笔力的力量感、节奏的节奏感) 2、书法作品的结体美(和谐自然美、流转变化之美、)
3、书法的章法美(阴阳调和,气血贯通、计白当黑,虚实相生) 4、书法的墨法美 5、书法作品的神韵美 中国绘画
(一)中国绘画的特点
一、中国绘画的艺术形式: 一般以卷轴式展现,现存卷轴画多为魏晋南北朝以后的作品。(P59) 二、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和基本技法 (1)艺术特征: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书画同源,绘画同书法、篆刻、诗文相互影响,使诗、书、画、印相彰相益,形成了独有的绘画艺术。 (2)基本技法
1.运用线条点簇和墨色的变化等描绘对象,抒发情怀。 2.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构图方法。 3.高度概括,突出主题的表现手法。
4.不断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经过汲取、净化丰富自己。 5.中国绘画与诗、书、印的有机结合。
三、中国绘画的题画诗 (始于唐代)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中国绘画的画款书 书画同源 诗情画意
(二)绘画的分类:
1.中国绘画的基本画科:(人物、山水、花鸟、界画)
人物画 力求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两种描法: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春蚕吐丝 山水画 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界 画 (也称宫室画、台阁画) 李重润《阙楼阁》(我国最大的界画)、宋《黄鹤楼》《滕王阁序》 花鸟画
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设色: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等画料) 唐.李思训父子 金碧山水画代表着中国传统绘画极盛时代的豪华典丽的风格 2.文人画 “士人画”“墨戏之作”。文人画要素:人品、学问、才情、思想 苏轼、文同、米芾 3.院体画 “院画、宫廷画” 张择端《清明》、宋马远《雪图》《寒江独钓》、宋夏佳《长江万里》、清王
《康熙南巡图》、清懂诰《御制诗意图》
4.水墨画(重要一派) 基本要素: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 以笔法为主,充分发回来墨法的功能。
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或浓淡干湿黑。万维“水墨为上”、唐出现“水晕墨章”、元“如兼五彩”
5.壁画 中国壁画起源很早,如东汉王充《论衡•订鬼》云:黄帝时“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有白描、勾勒设色,水墨写意,青绿重彩、堆金沥粉等法。如秦咸阳宫殿建筑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西汉卜千秋墓及洛阳王城公园墓,则为完整的墓室壁画。陕西乾县唐永秦公主、章怀太子墓室壁画,山西永济永乐宫壁画等则极为著名 6.年画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场面热闹。年画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或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
7. 风俗画 始于汉代,绘制在墓室墙壁上或刻制于砖石上。唐代韩氵晃 《田家风俗图》、五代李群《孟说举鼎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南宋左建《农家迎妇图》、朱光普《村田乐事图》、苏汉臣《货郎图》等,均为一代名作。
8. 画像石与画像砖 其中山东的武氏祠石刻、孝堂山孝堂山郭氏画像、沂南画像石墓最为著名。
中国绘画的主要流派(p70) 历史上著名画派:
元四家 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江南山水为主 吴门画派.明 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明四家”,后董其昌、陈继儒继起
清代四僧和四王(创新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弘仁)(古墓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扬州八怪: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 海上画派 赵之谦、虚谷、任熊、任熏、任颐、吴昌硕等人 岭南画派 始于居巢、居廉,完善于高剑父《雨景图》、高奇峰、陈树人三人
2.20世纪中国画坛上的流派 (传统派:写意派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唐云、程十发.。传统派. 吴
湖帆、谢稚柳、于非厂、陆俨少、溥儒
中西融合派:写实派以徐悲鸿代表。现代派以林风眠,刘海粟为代表)
3.20世界50-60年代两个画派(傅抱石“江苏画派”《井冈山黄洋界》《烟雨莽苍苍》《千峰送雨烟》 赵望云“长安画派”《转战南北》)
(四)怎样欣赏中国画(P74) 1、如何评价中国绘画
•评价绘画的基本功(造型、用墨、构图、技法) •评价绘画的画面语言(选题、气韵、意境、格调) •评价画家的档次(人品、学识、才情、思想) 2、如何欣赏中国绘画
•气韵(超越神貌的神气、韵味) •意境(意趣、境界)
•笔墨(与情感结合,线条凭借其活力,赋形象以生命)
•画法(正规画法形神兼备;写意画法不求形似,以无法为法;商品画法无雅可言)
•诗、书、画、印(画中题诗,诗意如画,画境如诗,抒发心境;以书入画,产生神采;画上盖印,画印同辉 •留虚(计白当黑,是绘画语言)
3.中国古代绘画的名品杰作(P77)
西汉《厚墓主生活图》 东汉《乐舞百戏图》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卷》 隋.展子虔《游春子卷》 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 唐.吴道子《释迦降生图卷》 唐.王维《雪溪图》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 五代.董源《溪山旅行图轴》 宋.范宽《雪山萧寺图轴》 宋.赵佶《听琴图轴》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元.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
(五)中西绘画的比较p78
•西画产生于公元15世纪前后,又分为古典油画、近代油画和现代油画三个阶段。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其绘画题材各有侧重:古典油画题材多为宗教、神话故事,或者现实生活。 •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 •写意与写实
•“点线结构”与“块面结合” •墨分五色与色彩世界 •西方重视光影与透视 •构图:留空与全部着色
•中国讲究诗、书、画、印结合;西方仅签名、留日期 •中国画形式多样,西式画多镜框、形式较少;题材也不同 •中国注重笔墨功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