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作者:瞿竹荣 何盼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91期
【摘要】数学是一项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科目,但是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其年龄及其认知原因,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觉到一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但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首先创设充满童趣的有效教学情境,要因人而宜,其次创设贴近学生学习思维的有效教学情境,切忌“墨守成规”,另外创设具有大问题意识的有效情境,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本文就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谈一下我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一点见解。旨在为更好的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教学 情境 创设 策略 一、创设充分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因地制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很多优秀教案、教学方法我们都可以学习到,但是由于学生基础的不同、认知结构的不同,我们不能照搬原有的教学方法,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得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知识结构中有关的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而同化与顺应离不开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创设适合不同学生特征的多样的情境,为学生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情境创设得有效、运用得好,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比如对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就可以采取故事、童话等方式进行引导教学,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采取实验、活动课等方式,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忌“墨守成规”
数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学科目,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教材只是为教学提供一种素材,很多教师教学的时候喜欢“照本宣科”,这种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创设贴近学生的有效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计,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教学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方方面面,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事物,比如动画片、神话事物等形式。比如在教学《求最小公倍数》的时候:教师采用米老鼠和唐老鸭跳格子的情境,米老鼠每次跳2格,唐老鸭每次跳3格,哪一个格是它们同时跳上的?这一情境创设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启发学生思维、又渲染环境气氛。
当然,教学情境的设计不是让学生为游戏而游戏,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不要“教书”而要“用书”。创设的情境是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要富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样的一节课,有效的情境创设能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 三、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要“激发思考”
“学起于思”,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项目。只有学会了思考,学生才能进行独立的学习,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习的有效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节课的时候,有些教师喜欢提出这些问题:1、日常生活中会见到各种各样的角,说说你们在哪还见过角?2、你知道什么是角?画一画。3、你们画的角一样大吗?比比看。这些问题虽然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认识水平出发,但学生缺乏思考的欲望。究其原因,我认为课之初的情境创设是为了创设而创设,没有真正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在二年级时对于角已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在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第一个问题的提出,虽然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但是问题情境层次太低,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无助于学生发散性的思考,无助于由问题来驱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二个问题的提出太简单、太直白,学生只能进行白描性的回答,而不会产生有价值的思考。第三个问题的提出,是学生在二年级时让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开叉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时,已让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过比较,其中观察比较、重叠比较、用三角板比较等方法,在当时会让我们欣喜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生活经验的丰富,而现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继续在这种浅显的方法中游走,让我们感觉到情境中问题的设计缺乏较高的思维含量,无法激起学生的深层思考,又怎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无效的情境无法使学生产生困惑和好奇心,无法进行深度的思考,从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也就无法迅速的把注意力转移到教学活动中。
因为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关注的焦点应落足在情境是否有效,是否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而不是这个情境本身是什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做到朴实、实用,要从教学条件水平、学生生活实际、简单好操作等方面去考虑。要注意每一个情境要有助于学生学习,要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并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要善于多途径、多形式创设情境,善于将预设的教学情境与课堂随时生成的教学情境结合运用。要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问题,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情境中绽放。
总之,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总结学习一些有效的情境设置,以便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有效素材,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马俊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情境创设《陕西煤炭》2010第3期
[2]杜紫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思考《小学教学研究》2008第9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