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级“90后”大学生群体的特征
作者:赵倩倩
来源:《学园》2015年第06期
【摘 要】针对不同年级的“90后”大学生进行群体特征研究,从学习、恋爱、就业、心理等四个层面探讨不同年级学生的群体性差异,以期有针对性地实行不同的管理和教育方法,促进高效实现教育培养目标。
【关键词】不同年级 “90后”大学生 群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6-0025-01 由于时代影响,当代“90后”大学生有着显著的群体性特征,如知识丰富,容易接受新事物;性格独立,追求自我表达和张扬个性;恋爱观念开放;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学习风气较好,但学习自主性参差不齐;成才观念更适应社会现实,对就业压力和职业规划有一定的认知等。然而在此总体特征下,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成长和学习阶段不同,呈现出的群体特征又具有一定差异,本文将从学习、恋爱、就业、心理四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培养目标。 一 学习方面
大一新生刚刚摆脱高中高压的学习环境,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想象和憧憬,学习态度相对放松,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课外活动和综合素质拓展上,以极大的热情加入社团、竞选学生干部、兼职打工以及参加各种文体活动,部分学生甚至不假思索、盲目选择,未能真正实现提高个人能力的初衷。另外,由于大学教学不同于高中,不少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无法适应,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不知道如何合理利用时间,不知道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没有掌握利用图书馆资源查阅文献的方法,部分学生还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浮躁等问题。而高年级学生在此方面则进步很多,他们已渡过了低年级的躁动和新鲜,将大部分精力集中于学习和实习,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恋爱方面
大一新生刚脱离高中相对压抑的环境,对爱情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很多人积极寻找恋爱对象,恋爱比例往往高于其他年级。但同时他们中部分人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以满足心理慰藉,填补精神空虚,由于缺乏感情基础和相互了解导致开始快、结束也快,分手、失恋的概率也高于其他年级。大二、大三的学生在感情方面相对稳定,大四学生则有部分人因毕业后选择不同而分手。另外,根据彭彧华等人的研究,性行为在各年级发展平缓,性态度、性知识从大一到大二有所降低,大二到大三开始上升,到大四又有所下降。 三 就业方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一学生还处在享受大学生活的阶段,尚未感受到就业压力。大二学生开始思考就业和人生规划,但由于学习经历有限、阅历浅很难明确就业方向。大三学生已能较充分地认识就业压力,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更加务实,对将来的工作、考研、出国、创业等有了奋斗目标和计划。大四学生各项行为、活动均以就业为主题,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情况调整目标定位,积极寻求就业机会。有调查表明,33.3%左右的“90后”大学生愿意尝试创业,只有少数人从未考虑过就业问题;随着年级升高,选择考研的学生比例上升,就业与创业比例下降,对未来无打算或未考虑好的比例骤降。 四 心理方面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并非完全相同。大一新生的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学习方法都与中学有显著不同,在人际交往、恋爱、宿舍关系、学习自主性等方面都面临着适应性问题,心理状态比其他年级更活跃、波动,出现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在少数。大二学生则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和过渡期,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走向有关键影响,容易出现宿舍矛盾、班级矛盾、学生干部的倦怠感等问题。大三和大四学生经过身心成长,思想趋于成熟,心理趋于稳定,群体性心理特征多围绕学习和就业展开,如学习压力、就业选择、人生规划等。另外,从人格特征来看,有调查显示,大一学生兴奋性高,做事积极好强,敢作敢为。大二学生独立性增强,忧虑和烦恼增加,矛盾心理明显。大三学生更严肃冷静,独立自强,但也表现出做事敷衍,更加固执己见等特点。
根据以上不同年级“90后”大学生在学习、恋爱、就业、心理等层面存在的群体特征差异,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针对不同年级实行不同的管理和教育方法,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如对大一新生加强学习指导和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对大二学生进一步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会高效管理时间,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完成心理过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大三学生,帮助他们缓解学习压力,指导实习顺利开展,进行考研辅导和就业指导;对大四学生,同时做好毕业与就业工作,提供毕业指导和就业帮助,使他们顺利完成由学校到社会的转变。这样,我们才能高效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更好地引导“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最终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邓然、尹启华、邹唐喜等.“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调研[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刘娟.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及其班主任工作对策[J].柳州师专学报,2008(5)
[3]彭彧华、沈莉、沃建中等.当代大学生性行为和性态度、性知识的特点及关系[J].人口研究,2009(6)
[4]林静.767名大学生人格特征调查[J].中国校医,2007(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徐阳.“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多维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3 〔责任编辑:庞远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