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

2020-03-28 来源:年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教论坛 关于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 张连慧 (长沙铁一中 湖南长沙41 0005) 摘要:本文首先总结了目前语文课堂提问应走出的几个误区,进而为了走出误区,笔者从四个方面总结了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牵筋式 提问、揭疑式提问 纵深式提问.曲问式提问,同时积极倡导学生反驳提问。 关键词:牵筋式提问 揭疑式提问 纵深式提问 曲问式提问 中圈分类号:G4 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3—979 5(2008)03(a)一0l 6O--0l 他为难,所以一向深恶痛绝。而这种看法,作 者说是“不知”从哪里来的,我们能不能 知?”经过一番时论,明白这是封建正统思 想在阿Q头脑里作怪。阿Q这里以统治者自 居。再问:既然这样,阿Q为什么又神往革命 呢?学生参读题解,认为这是他的阶级本能的 反映,最后要求学生找出最能从这两方面概括 阿Q对革命态度的一词:“投降”。这两字 最能反映一个对革命深恶痛绝的封建“统治 者”却在神往革命的心态。学生就此把握了 阿Q的思想基凋,扫除了阅读上的一大障碍。 2.3.3抓住线索 记叙文中都有记叙的线索。在小说中贯 穿于各个生活事件之间的发展脉络,就是线 索。不同人物有不同的活动,也就形成了不 同的发展脉络,所以有复线小说。如孙犁的 小说《荷花淀 ,写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 斗争生活和日常生活,其中虽然包含着故我双 方的矛盾冲突,但很难根据它来梳理情节的发 展脉络,因为作者并未将重点放在充分展示这 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f:,而是放在细致地描 绘妇女们的日常生活和成长过程上。如果根 据人物的活动来梳理就比较容易,也能把所有 的生活事件贯穿起来。笔者问:从水生嫂这群 普通妇女的活动来看小说展现了哪些生活事 件?学生顺理成章归纳出r“话别”、“探亲”、 “遇敌”、“战斗”、“返回”等情节,这里抓住了 女人 这条主线设疑,也就是抢占了理解课文 情节 容的制高点。 2 4曲问式提问 li王叫迂回问。富于启发性,吸引学生探 究和发现,激起学牛思维的浪花,产生“投石 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一1语文课堂提问应走出的几个误区 肯尼斯・胡佛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 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 答。”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 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 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 (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 答。 (2)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规律的揭示。 如:“对不对?”、“好不好?”很少问“你是怎 么想出来的?” (3)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 近发展区”启而不发。 (4)提问无目的性,随心所欲。 (5)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 真。 (6)提问只求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 (7)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 场”。 那么,语文课堂提问当如何设计,才更为 科学有效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 些探索。 的主题有何小同?③三文的议论方法有何区 别? 通过对达三个问题的探对把学生的兴趣 调动了起来,激活r学生的思维。这时教师 不急于下结论, 学生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前 进,学生在自觉独立地分辨正误,积极大胆地 探究质疑,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澡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 发性就不强,久 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 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 发展。语文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课文后就 说:“全懂_r”、“没问题”。那么是否真 的“全懂”没问题呢?有经验的教师,常会 提出些“出人意料的问题,平中见奇,一石激 起千层浪,排除学生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 “满足感”。在教学中设置一种让学生可望 而又可及的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使学生产生 种“原来并没有全懂”的心理体验,使学 生在课堂上形成一种 断深入探求的心理流 向,从而使 读向更深更广的程序推进。 2.3纵深式提问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 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 篇课文来谋划,没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 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 深度,才能从多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敦材特点,学生 的实际水平,从不同角度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 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 组小问题,层层深人,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 引导学生 思维的纵深发幔,这样的提问处 理,学生 会乐于接受。 女ff『可去多角度、高屋建瓴、层层深人没 计问题呢? 2.3.1抓住文眼进行问题设计 我们通常讲“文眼”是理解全文的钥匙。 如《荷塘月色》一文,“心里颇不宁静”句是文 眼,是理解全文的钥匙。作者 “不宁静”而 去荷塘排解,然而宁静而优美的月下荷塘,也 仅仅使作者从压抑,不自由中暂得超脱,暂觉 自由。“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没也没有,”作 者内心淡淡的哀愁仍未解脱排除。作者忆念 江南采莲.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内心 的不宁静自然『乃不能排解;而古今对比,莲花 依旧,世态全非,作者无可奈何只好回到黑暗 的现实中来,其感情之曲折,思路之清晰,可通 过对“顿不宁静”几字设问讨论,自然理出头 绪来。 2.3.2确定基调 一一2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1牵筋式提问 从教材的思路、教学重点、学生学习难 点出发,“牵一发而动全身”促进学生注意, 引导学生思考。 比如《拿来主义》一文,第一至第六小节 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呢?笔者设计 了这样两个问题:既然标题是“拿来主义”,为 什么这里要用那么多的篇幅来写“送去…‘送 来 ?第二节和第五节删去,文章也通顺,这两 节是否可有可无?问题一提出,学生就兴味盎 然地讨论开了 研读后同学们各抒己见,热情 大胆地交流,从而顺利把握了作者的思维过 程,也为把握后文的内容打下基础,同时加深 2.3提倡学生驳问 了对全文的理解。 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 之开门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但须难 易适度,巧而不死。只有这样,才是有主攻目 标、有针对性、有激发力、也有实效。设 问之“靶心 瞄得准,无疑是切中肯綮、正 中要害。 2.2揭疑式提问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 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要善 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 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 (亚里斯多德) 教完《六国论》后,笔者提出这样三个 问题:① 六国论》 过秦论》 阿房宫 赋》三文作者发议论的事实是什么?②三文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协同活动过程。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曾说:“不能因为学生 问的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为学生问的离奇 而随便搪塞,更不能因为自己:【作忙而责怪学 生多嘴,要鼓励学生探索好学精神。”美国的 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 标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 说:“提 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 要。”因为提H{一个问题就是创造的开始。 随着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本质的重大 变革,随着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法的不 断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引人,语文课堂提问也应 发生相应的转变:观念上提倡民主教学,目的 以《阿Q正传》・文为例,如果一开始,就 更加注重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 直接分析讲解,难度人,教学呆板。考虑到第 力的培养,好的课堂提问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 四小节概括介绍r阿Q对革命的态度,可通过 导作用,唤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激发 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粗知阿 学生探索问题的情感,从而积极主动去获取知 Q思想基调。达有利下学生理解全文。笔者问 识、提高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道:“阿Q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 6o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l ̄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