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法学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一系列范畴达到系统化程度后才出现的。下列不属于法学形成中高级形态部分的是 A.法律观念 B.法律认识 C.法律技术 D.法律思想
2.孟德斯鸠的经典之作《论法的精神》主要运用的方法是 A.经济分析方法 B.社会调查方法 C.价值分析方法 D.比较分析方法
3.中国法学最初被称为“刑名法术之学”,始于 A.春秋 B.战国 C.先秦 D.西汉
4.法律具有许多特征,不属于法的基本特征的是 A.普遍性 B.明确性 C.肯定性 D.变动性
5.下列属于法的其他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 A.秩序价值 B.正义价值 C.利益价值 D.公平价值
6.关于法在现今国家生活中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法确认国家政权的合法性 B.法确立国家体制的基本模式
C.法组织国家机构使其处于有序状态 D.法有效地替代国家权力的运行
7.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途径通常是 A.社会革命 B.社会改革 C.社会创新 D.社会矛盾
8.关于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正确的是 A.旧法可以长期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延续 B.法的变迁与社会发展进程基本一致
C.同一性质社会的法的内容、特点和形式都一样 D.法能反映社会,但不能起强大的反作用
9.荀子说:“治之经,礼与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的治理,只能依靠法律 B.国家的治理,只能依靠道德
C.国家的治理,精神统治和法律约束缺一不可 D.国家的治理,德主刑辅
10.法律全球化会带来法治理念的转变。全球治理的法治不具有的特征是 A.契约化 B.多元化 C.分散型 D.一体化
11.下列不属于法的功能的是 A.调整功能 B.指引功能 C.评价功能 D.保障功能
12.不属于国家检察机关监督的是
A.对侦查活动的监督 B.对监狱活动的监督 C.对行政活动的监督 D.对立法机关的监督
13.现代法治的政治条件是 A.党的领导 B.司法独立 C.市场经济 D.民主政治
14.在一定民族或一定地域内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并在历史上得以传承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意识是
A.法律文化 B.法律传统 C.法律原理 D.法治精神
15.国家权力机关对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权力的行使进行监察和督导的一种专门活动是 A.立法监督 B.违宪审查 C.行政监督 D.审判监督
16.形式法治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罗尔斯 B.德沃金 C.富勒 D.亚里士多德
17.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源自 A.古希腊 B.中世纪的欧洲 C.法国民法典 D.古罗马
18.有权的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以一定方式,对一定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确定它们或存或废或改动的专门活动是 A.司法审查 B.法的修改 C.法的清理 D.法的变动
19.在我国,全国人大表决法案,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举手表决方式或其他方式,而决定采用表决方式的主体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大全体代表 C.全国人大主席团 D.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20.在有的国家,立法权由一个君主或总统、总督、议员联合组成的议会行使,其立法体制属于
A.共和的立法体制 B.复合的立法体制 C.单一的立法体制 D.民主的立法体制
21.1999年,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张纳入 A.党的15大报告 B.宪法
C.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D.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2.有权国家机关进行的旨在赋予某些习惯、判例、法理、国际条约或其他规范以法的效力的活动是
A.制定法 B.实施法 C.认可法 D.维护法
23.法所具有的人们必须遵从的强制力是指 A.法的效力 B.法的实效 C.法的后果 D.法的适用
24.在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被称为 A.法律关系的内容 B.法律关系的主体
C.法律关系的客体 D.法律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
25.下列选项属于公义务的是
A.债务人清偿债务的义务 B.应纳税的义务 C.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 D.夫妻之间的义务
26.对权力资源实行法律调控是法治的要义之一。下列关于对权力资源实行法律调控原因的表述有错误的是
A.实行法治就意味着应当依法配置和规制国家权力 B.法治是一种以法为依据的社会调控方式
C.现代法治的主要内容就是治理权利和保障权力 D.法在法治国家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27.根据两个不同的对象的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这种推理属于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类比推理 D.实质推理
28.下列关于责任、自由、特权和豁免的表述,有错误的是
A.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有区别 B.特权属于一种例外情形下的自由 C.豁免权即是对责任的免除 D.豁免权就是指特权
29.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有错误的是 A.法律关系具有天然的国家强制性
B.法律关系是以法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C.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社会关系 D.法律关系就是指社会关系
30.在我国,有权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的主体是 A.人民法院的审判委员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人大常委会 D.人民法院的法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在下列选项中,不关涉价值判断的法律方法是 A.对话方法 B.修辞方法 C.演绎推理 D.类比推理 E.归纳推理
32.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责任具有法定性
B.法律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均必须由国家强制力直接介入 C.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 D.法律责任具有否定性
E.法律责任的履行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3.下列选项符合民法法系特点的是
A.立法权主要由立法机关行使 B.将法分为公法和私法 C.一般不设司法部 D.诉讼制度上采用审问制 E.诉讼模式是法官为中心
34.法律文化的构成要素有
A.程序性要素 B.实体性要素 C.技术性要素 D.意识性要素 E.精神品格要素
35.划分法律部门的依据有
A.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B.法的调整目的 C.法的调整方法 D.法所调整的对象 E.法的价值方向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者打“√”,错误者打“X”,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36.每当法宣告一项权利,就等于宣告了一项权力的禁区。 37.“正义有张普罗透斯的脸”意味着正义变幻无常,不可认识。 38.东方奴隶制法长期以制定法作为主要形式,习惯法不发达。 39.法律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变异性。
40.法的体系与法学体系属同一含义的概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即承担或追究法律责任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42.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的关系。 43.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
44.法律意识对法治建设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试述守法的道德基础。
46.试述法制与民主的一般关系,并举例说明。
2018年自考《法理学(一)》模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根据是否允许当事人或法律关系参加者进行自主调整、自主确定自己的权利义务关系,可以将法律规则分为( )。
[A] 调整性规则和保护型规则 [B] 授权性、义务性和禁止性规则 [C] 绝对性和相对性规则 [D] 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2、法的最基本构成要素是( )。
[A] 法律原则 [B] 法律概念 [C] 法律规范 [D] 法律行为 3、司法机关对其法律、法规进行的解释,属于( ) [A] 行政解释 [B] 司法解释 [C] 立法解释 [D] 学理解释 4、行政法律关系属于( )。
[A] 平权型法律关系 [B] 隶属型法律关系 [C] 一般法律关系 [D] 具体法律关系
5、西方最早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学说起源于( )。 [A] 古雅典 [B] 古希腊 [C] 古罗马 [D] 古埃及
6、把法的规范作用划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的划分方法,是按照法的( )。
[A] 行为的主体不同 [B] 法律调整的范围不同 [C] 立法意图的不同 [D] 行为方式的不同 7、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C] 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 [D]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法治等于法制
[B] 法治代表着一种法律精神 [C] 法治是民主的法制模式 [D] 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
9、我国的司法解释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和( )的解释。 [A] 司法行政机关的解释 [B]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 [C]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 [D] 国务院的解释
10、行政处分适用的对象是( )。
[A] 全体公民 [B] 法人 [C] 国家公务员 [D] 社会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下列有关法的阶级本质的表述中,哪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学说( )。 [A] 一国的法在整体上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B] 历史上所有的法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 [C] 法的本质根源于物质的社会关系
[D] 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 12、违宪制裁的方式包括( )。 [A] 撤销 [B] 拘留 [C] 改变 [D] 罢免
13、下列属于大陆法系中公法的有( )。 [A] 民法 [B] 商法 [C] 宪法 [D] 行政法
14、法的规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 法具有指引作用 [B] 法具有评价作用 [C] 法具有预测作用 [D] 法具有强制作用
15、甲公司是瑞士一集团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该公司将SNS柔性防护技术引入中国,在做了大量的宣传.,开始被广大用户接受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原甲公司员工古某利用工作之便,违反甲公司保密规定,与乙公司合作,将甲公司的14幅摄影作品制成宣传资料向外散发,乙公司还在其宣传资料中抄袭甲公司的工程设计和产品设计图、原理、特点、说明,由此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甲公司起诉后,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的有关规定,判决乙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5万元。下列关于我国法律体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国际法 [B] 由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因而在我国存在多个法律体系 [C] 已经失效或者还没有制定出来的法律不包括在法律体系内 [D] 法律体系可以简称为法系 16、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和原则是( )。 [A] 法律调整的对象 [B] 法律调整的主体 [C] 法律调整的方法 [D] 法律调整的目的 17、下列属于我国民法部门的法律有(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D]《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法通则》 18、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责原则包括( )。 [A] 责任法定原则 [B] 责任公平原则 [C] 责任合理原则 [D] 过错责任原则
19、按照人们认识法律的过程和水平,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 )。 [A] 法律心理 [B] 法律思想体系 [C] 个人法律意识 [D] 法律社会意识 20、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点是( )。
[A] 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B] 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C]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使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D] 社会主义法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21、法的专门法律职能是指法律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确认、建立并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这种社会关系的能力。根据法律调整的直接目的不同,法的专门法律职能可以分为法的调整职能和保护性职能。 ( )
22、我国司法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由于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所以上下级法院之间和上下级检察院之间都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 )
23、在立法程序中,最后一项是法律的公布,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法律都是由国家主席决定并公布的。 ( )
24、根据我国宪法、组织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有权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25、法律原则是指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逻辑周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它规定了社会关系参加者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 ( )
26、法的体系比立法体系更加稳定,因为立法体系是在制定法典与进行法律汇编时由人们合理地创造的。 ( )
27、法的实施的基本形式包括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守法不属于法实施的基本形式。 ( ) 28、仲裁是诉讼的一种形式,在我国仲裁主要涉及经济合同、劳动纠纷和争议、对外经济贸易和还是纠纷四类。 ( )
29、法律关系客体也称权利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 ) 30、按照法律制裁的目的和方式,可以分为恢复权利性制裁和惩罚性制裁。 (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1、法律规范 32、法律体系 33、法律原则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4、简述违法行为的概念及其构成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5、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B B A D D C 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C ACD CD ABCD ABD
题号 16 17 18 19 20
答案 AC ABCD ABCD AB ABC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T F F F F T F F T T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31、法律规范
标准答案:法律规范是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逻辑周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它规定了社会关系参加者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 复习范围:课件第八章第一节
32. 法律体系:
标准答案:法律体系又称法的体系或部门法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以根本法为和行,由不同部门法构成的和谐一致、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 复习范围:课件第九章第一节 33.法律原则:
标准答案: 法律原则指在一定法律体系中,作为法律规范指导思想、基础或本源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
复习范围:课件第八章第一节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题15分,共15分) 34、简述违法行为的概念及其构成 标准答案:1、违法行为定义
2、构成:违法行为的客体;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违法行为的主体;违法行为的主管方面。 复习范围:课件第十二章第一节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35.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三章、第四章
1.某法学院学生就有关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下列哪一选项的说法正确? A.甲同学说,一个确定性的法律规则可以具有不确定的指引作用
B.乙同学说,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引必须是规范性的,是适用于同类的人或行为的指引,而不能是个别性的指引,不能是只针对具体的人或具体情况的指引 C.丙同学说,立法者表述法律并创造法律
D.丁同学说,在我国,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可以作为国内法的渊源,但国际惯例不可以作为国内法的渊源 答案:A
解析:A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举例说明,比如《合同法》第162条规定:“出卖人多交标的物的,买受人可以接收或者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此条规定内容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故是确定性规则;确定的指引,是指通过设定义务要求人们作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而本条文给人们以一定的选择,“可以接收或者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宣告的是买受人的权利,是不确定的指引。所以“一项确定性的法律规则可能表达出不确定的指引”是正确的。故A选项正确。法的规范作用是法律必备的,任何社会的法律都具有的,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种。法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这种对人(指引自己)的行为的指引分为两种形式:个别性指引和规范性指引。前者指通过一个具体指示形成对具体的人的具体情况的指引,后者指通过一般的规则对同类的人或行为的指引。个别指引非常重要的,不过就建立和维护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言,规范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义。故B选项错误。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是将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亲属关系等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社会需要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并运用国家权威予以保护。故C选项错误。在我国,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都可以作为我国法的渊源,故D选项错误。
2.《刑法》第408条规定:“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以下哪一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A.从结构上看,这一法律规范缺少假定条件
B.任何法律规则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构成 C.这一法律规范属于确定性法律规范 D.行为模式的内容是任何法律规则的核心部分 答案:A
解析:任何法律规则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构成。故B选项正确。假定条件指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即法律规则在什么时间、空间、对什么人适用以及在什么情境下法律规则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问题。包含两个方面: (1)法律规则的适用条件;(2)行为主体的行为条件。行为模式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之方式或范型的部分。根据行为要求的内容和性质不同,法律规则中的行为模式分为三种:(1)可为模式;(2)应为模式;(3)勿为模式。它们的内容是任何法律规则的核心部分。故D选项正确。法律后果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的部分,是法律规则对人们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态度。根据人们对行为模式所作出
的实际行为的不同,法律后果又分为两种:(1)合法后果,又称肯定式的法律后果。 (2)违法后果,又称否定式的法律后果。据此,这一法律规范三要素齐全,故A选项错误,当选。 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所谓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在法律条文中规定的绝大多数法律规则属于此种规则。故C选项正确。
3.下列有关法的运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就立法而言,法律所要求的都是人能够做到的,凡是人能够做到的也是法律所要求的 B.法的适用的三大步骤是各自独立且严格区分的单个行为 C.立法是以国家名义对社会资源和社会利益进行分配的职能活动 D.法律人的查明案件和事实的过程是一个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循环往返过程 答案:C
解析:法律所要求的都是人能够做到的,法律不能强人所难,但是凡是人能够做到的不一定是由法律要求,有些社会关系并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不能被法律所要求和规定,故A选项不正确。整体上说来适用有效的法律规范解决具体个案纠纷的过程在形式上表现为逻辑中三段论推理的过程,首先要查明和确定案件事实,作为小前提;其次要选择和确定与上述案件事实相符合的法律规范作为大前提;最后以整个法律体系的目的为标准,从两个前提中推导出法律决定或法律裁决。在实际的法律生活中,法律人适用有效法律规范解决个案纠纷的三个步骤不是各自独立且严格区分的单个行为,他们之间界限模糊并可以相互转化。如法律人查明和确认案件事实的过程就不是一个纯粹的事实归结的过程,而是一个在法律规定与事实之间的循环过程,即目光在事实与规范之间来回穿梭。故BD选项不正确。从狭义上来说,立法是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的立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认可宪法或法律的活动)其实质是以国家名义对社会资源和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职能活动。故C选项正确。
4.关于法律和宗教的关系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A.从调整范围来看,宗教覆盖了几乎全部的社会关系
B.宗教与法均为社会价值观的表现形态,都对社会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 C.法具有可诉性而宗教不具有可诉性
D.宗教的基础是迷信和盲目的信仰,宗教信仰所产生的激情有时候会导致过分的狂热,某些宗教甚至会妨碍司法公正的实现 答案:C
解析:从调整范围来看,宗教的调整范围要远远广于法律,法律只调整那些对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有较高价值的社会关系,而宗教规范则覆盖了几乎全部的社会关系。故A选项正确。法与宗教同属社会规范,都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且二者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即社会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均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故B选项正确。法具有可诉性,在宗教作为国教与政教合一的地方,宗教法庭直接掌握部分司法权,宗教同样具有可诉性。故C选项错误。宗教是在社会生活中自行萌发或对先知学说经典化的产物,其基础是迷信和盲目的信仰。宗教对法律也有消极的影响,由于宗教信仰产生的激情,会导致过分的狂热,某些宗教甚至妨碍司法公正的实现。故D选项正确。
5.关于宪法渊源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宪法性法律和宪法具有同等效力
B.一个国家采取哪些宪法渊源可能受到一国现实政治状况的影响 C.在我国,不存在宪法惯例
D.在当今世界,国际条约是各国宪法当然的渊源 答案:B
解析:宪法性法律的效力与普通法律的效力相同,不具有最高性,之所以将其称为宪法性法律,不是因为其具有最高效力,而是其内容应是一国宪法应规定的内容。故A选项错误。作为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其渊源不仅有成文宪法典,还有其他渊源,例如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及有关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采取哪些宪法渊源,是由该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状况决定的。故B选项正确。宪法惯例,是指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存在,并为国家机关、政党及公众所普遍遵循,且与宪法具有同
等效力的习惯或传统。宪法惯例多见于不成文宪法国家,但成文宪法国家也不鲜见。我国也存在宪法惯例。故C选项错误。D选项中,国际条约能否成为一国宪法的渊源,关键在于该国的参与认可。还需注意的是,并不是一国参与或认可该条约,该条约即成为该国宪法渊源,因为国际条约在本国是否具有宪法地位,各国的实践是不同的。D选项错误。
6.根据我国选举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任期内调离或者迁出本行政区域的。其代表资格:
A.在新选区继续有效 B.在原选区继续有效
C.由该地方人大常委会决定中止 D.自行终止 答案:D
解析:根据《选举法》第54条的规定,代表在任期内,因故出缺,由原选区或者原选举单位补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任期内调离或者迁出本行政区域的,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缺额另行补选。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补选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补选出缺的代表时,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可以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也可以同应选代表的名额相等。补选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故D选项正确。
7.关于村民委员会的组织,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本村1/5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或者1/3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可以要求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罢免须有全体村民过半数通过,始得罢免
B.村民会议由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或者有本村1/2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
C.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4/5以上,妇女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1/3以上
D.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3~7人组成。每届任期5年,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答案:C
解析:《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6条规定:“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可以提出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要求,并说明要求罢免的理由。被提出罢免的村民委员会成员有权提出申辩意见。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须有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过半数投票,并须经投票的村民过半数通过。”故A选项错误。第22条第1款规定:“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或者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村民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法律对召开村民会议及作出决定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故B选项错误。第25条第1款规定:“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设立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五分之四以上,妇女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故C选项正确。第6条规定:“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 第11条第2款规定:“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届满应当及时举行换届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故D选项错误。
8. 下列有关我国经济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引导、监督和管理
B.我国的森林、草原和山岭既可以属于国家所有,也可以属于集体所有 C.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D.自留地和自留山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答案:B
解析:根据《宪法》第11条规定,A选项错误。根据《宪法》第9条的规定,B选项正确。根据《宪法》第10条的规定,C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
9.唐天宝元年,在都城长安轩辕酒楼吐蕃人甲与高丽人乙发生争执,甲在争吵时一怒之下将乙推倒在楼口,乙失足坠于楼下,致脊骨断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根据唐律中化外人的法律适用原则,本案的法律管辖应实行被告主义原则,按高丽律对当事人进行处罚
B.若甲在伤人后立即逃离现场,于朋友家中藏匿三日后见官府捕拿行动严密,外逃无望,遂主动投案,根据唐律规定,可以成立自首
C.若乙当场死亡,则可认定甲构成唐律中的“故杀”
D.若乙并未当场死亡,则在一定期限内根据其伤情的变化,确定甲对其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 答案:D
解析:唐律规定,同国籍外国人在中国犯罪实行属人主义原则,按其本国法处理;不同国籍人在中国犯罪实行属地主义原则,按唐律处罚。故本案应依属地主义原则,按唐律定罪处罚,A选项错误。唐代以犯罪未被举发而能到官府交待罪行的,叫做自首。将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者,称作自新。B选项中情形应属自新,故B选项错误。按《唐律》规定,故杀是“非因斗争,无事而杀”,即双方并非因为斗殴,一方突然起意杀人,属于故意杀人的一种类型。而“斗杀”是指在斗殴中出于激愤失手将人杀死。“过失杀”是指出于过失杀人。C选项情形甲并无杀人的故意,且是在斗殴中失手杀人,因此不能成立故杀,故C选项错误。保辜制度是指对伤人罪的后果不是立即显露的,规定加害方在一定期限内对被害方伤情变化负责的一项特别制度。在限定的时间内受伤者死去,伤人者承担杀人的刑责;限外死去或限内因他故死亡,伤人者只承担伤人的刑责。D项中所作的描述即是指这种制度,故D项正确的。
10.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哪项?
A.《十二表法》的目的在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及其统治秩序,没有反映平民的要求 B.《查士丁尼法典》与《查士丁尼新律》均是对皇帝敕令的整理与汇编
C.《法学阶梯》是以盖尤斯的个人著作改编而成的,是官方指定的“私法”教科书,并具有法律效力
D.《法学汇编》原稿的发现,揭开了罗马法复兴的序幕
答案:A
解析:《十二表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及其统治,但其某些规定反映了平民的要求。故A选项不正确,当选。《查士丁尼法典》是公元528~529年编出的一部法律汇编,它将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进行整理、审订和取舍而成。《查士丁尼新律》是由法学家对查士丁尼皇帝在位时所颁布的敕令168条汇编而成。故B选项正确。《法学阶梯》即《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它以盖尤斯的《法学阶梯》为基础改编而成,是官方指定的“私法”教科书,具有法律效力。故C选项正确。公元1135年在意大利北部发现《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即《法学汇编》原稿,揭开了罗马法复兴的序幕。故D选项正确。
11.下列关于“法的渊源的”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民事活动,法律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依照习惯或法理等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的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构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在我国,国家政策不可以作为法院审判的依据 答案:B
解析: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3条的规定,政策是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之一,所以D选项不符合要求,A选项也不符合要求。我国国内法规定了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的法律效力,所以C选项不符合要求。在我国,民事活动,法律有规定,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依照习惯或者法理,故B选项符合要求。
12. 下列关于权利和义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权利总是与利益紧密联系,正是基于自利即通过法律来保护本人利益的动机才形成法律
B.没有对应义务存在的权利根本无法实现,所以不是真正的权利
C.守法行为是围绕义务而展开的
D.行使法律权利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故权利的行使排斥行为人的自主性 答案:B
解析:权利是为了保护一定的利益所采取的法律手段。权利与利益紧密相连,而通过权利所保护的利益并不总是本人的利益,也可能是他人的、集体的或国家的利益,故A选项错误。从结构上来看,权利与义务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即使是在不附条件的赠与合同中,受赠人只享有权利,但这项权利一定会有一项义务——赠与人的义务对应存在,没有对应义务存在的权利根本无法实现,所以不是真正的权利。B选项正确。法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和机制,如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始终是围绕权利和义务这两个核心内容和要素而展开的。故C选项错误。权利是权利主体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决定是否实施的行为的,对于法律权利,行为人同样可以决定是否实施,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D选项错误。
13.大陆法系分为法国支系和德国支系两个支系,《法国民法典》是法国支系的基石,《德国民法典》则构成德国支系的基石。关于这两部民法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法国民法典》强调个****利为主导思想,《德国民法典》强调国家干预和社会利益 B.两部法典均继受了罗马法,但《法国民法典》保留了较多的日尔曼法因素 C.两部法典均确立与肯定了私有财产不受限制原则、契约自由原则和过失责任原则 D.两部法典都保留了封建制度的若干残余 答案:B
解析:《法国民法典》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民法典的代表,强调个****利为主导思想。《德国民法典》反映了垄断时代民法的某些特征,强调国家干预和社会利益。故A选项正确。两部法典均继受了罗马法,但《德国民法典》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较多的日尔曼法因素。故B选项错误,当选。CD选两项的表述均是正确的,不当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