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二段太极拳教学的重难点分析

2020-03-28 来源:年旅网
高校二段太极拳教学的重难点分析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太极拳既是中华民族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人们锻炼身体的一种重要方式,有着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全民参与的重要作用,在今天,仍然有着其重要的意义。作为高校体育运动之一,太极拳给了高校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武术精神。与其他运动相比较,太极拳同时承担着为国民强身健体和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它是一种真正老少皆宜的全民性健身运动,刚柔并济、有益身心。但就目前高校教学情况而言,不少学生对于太极拳仍存在一定误解和认知偏差,不够了解太极拳其深刻的教学含义,对于其历史意义仍不够清晰准确。因此,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很难真正地投入进去,反而常常是囫囵吞枣,这和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本质出发点是完全背离的。二段太极拳,是由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讲师、吴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宗维洁老师整理编写的一套演述了中国武术段位制太极拳“二段”的规定套路的太极拳式。全套共有16个动作,内容精炼,动作柔和均匀,姿势中正平稳,真正做到了老幼咸宜、人人可练,易于在广大群众中教学推广,深刻突出了太极拳的健身性和群众性。本文着重针对目前高校二段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校中二段太极拳教学的新思路,并围绕二段太极拳的高校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太极拳教学 二段太极拳 高校教学 现状 1.高校二段太极拳教学的意义

太极拳是道家与儒家思想的完美融合,集“阴阳”“太极”为一体,太极拳的动作要义是“柔”“慢”“稳”,柔美缓慢,有行云流水之美。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其常见的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等派别,各派相互传承借鉴,各成其风骨。作为近代才形成的拳种,太极拳流派广博,有着相对庞大的受众群,因此相较其他中国武术拳种而言,太极拳有着较强的生命力。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普遍存在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意识等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方式让高校学生更积极地加入到活动当中。相较于其他剧烈的运而言,太极拳更加温和、动

作柔缓,安全性更高的同时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也无需借助其他辅助工具,只需一片空旷场地就能随时开展活动,非常适合现在的高校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身体锻炼。目前高校当中的二段太极拳拳法,更适合现代人的身体素质和锻炼需要,是有别于原始太极拳路法的新式太极拳,融汇了更多更适合当下学子学习了解太极拳的元素。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高校教学太极拳是有着其重要意义的,这种意义不只是在历史文化传承方面,对于高校学生本身的身心健康,也同样有着其重要的意义。

2.高校二段太极拳教学的难点 2.1 学生对太极拳认识不足

作为传承已有近百年的传统武术拳种,太极拳给人的印象是温和而柔绵的健身性武术运动。但不知从何时起,不少高校学生心目中就留下了太极拳是老年人做的运动,只有老年人能做。这样的刻板印象,对于太极拳的全民化推广普及,是弊大于利的。要知道,太极拳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全民性健身运动,能让人修身养性,更好地感悟自身的观感,从而在身体上、心理上,达到双效合一的效果。其受众不限于男女老少,对于学者的身形气力等并无严苛要求,相较其他运动,更适合大众范围内的推广学习。如果偏颇的把太极拳归为老年运动行伍,学生很难怀着一颗好奇之心接受太极拳教学,更别提对太极拳产生兴趣并深入学习其理念和精髓。

2.2 高校太极拳教师本身专业性不足

目前高校中大多数的太极拳课程,都是由体育相关类院系开设,属于选修类课程。但是值得思考的是,很多高校当中还缺少专业的太极拳学者,大多数太极拳任课教师属于兼顾教学,但自己本身还缺乏一定的太极拳经验,对于太极拳也缺乏一定深刻的认识。这就导致了在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还很难真正向学生传递太极拳的真谛及内涵,也无法带领学生从身到心实现双重入门,这使得太极拳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高校二段太极拳教学的建议

3.1 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太极拳学习中,领悟太极拳学习真谛,从被动式、填鸭式学习到主动、积极去学,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太极拳教师在进行课程授业时,脱离单板的形式教学,真正走近学生,用趣味性更强的方式,引导学生入门,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更加深入的去学,而非仅仅局限于课堂有限的教学内容。

3.2 合理安排高校教学进度

任何一门学科,从入门到学成,其中都有自己的特定阶段和特殊期限。太极拳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武术拳法,其学习也一定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学者一步步引导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循序渐进地传授太极拳专业知识,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和爱好。有计划、有条理地设计太极拳授课教学进度,会从根本上解决太极拳教学困难,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已教学知识等问题,这对于高校太极拳教学来说,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的。

3.3融入新元素,从课堂到课外

高校在安排太极拳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辅以相应的兴趣社团或者相关比赛,或开展常态化太极拳早锻炼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从而让太极拳具有更强的普适性。特别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通过建设兴趣社团,能够有效地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相辅相成效果更显著。全新的元素碰撞,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更多的思考和创新,让太极拳真正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小众走向普罗大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性健身运动。

结束语

任何事情,它的影响都会是长期作用的结果,这样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展现出来,所以,想要真正地在太极拳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益处,这就需要学习者长期以往地学习锻炼。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这一点尤为困难,想要真正地发挥教学的潜在优势,而非被动填鸭式短暂教学后很快被学习者遗忘,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保留太极拳原有的风韵拳法套路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新课

堂模式,利用校园内提供的得天优势,开展延续性深度教学。学无止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不应当忘记自我提升,几百年的智慧传承定然有着其独特的内涵值得我们在漫长的学习挖掘中细细感悟。

参考文献:

[1]郑欣.提升高校太极拳教学效果的相关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56-157.

[2]赵国红.怎样学习太极拳[J].中华武术,2019(04):54-57. [3]王云博.太极拳的健身效果分析[J].拳击与格斗,2020(03):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