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和掌握不同时期款识的特征,对明代官窑梵器的断代和鉴定工作大有裨益。关键词:明代;官窑;底款;传统鉴定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19) 10—057—(04)The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Points of Identification of Ming Dynasty Official
Kiln PorcelainXue Bing
(JingDeZhen ceramic inst让ute, JiangXi, 333000 )Abstract: There is a lot of information in the inscription on the porcelain. It can tell us when and where the ware was
produced, and the class and social status of the users.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use it as one of the bases for authenticity identification and value determination. When most people look at the porcelain, they almost always look for the inscription first. Just as the calligraphers and painters will sign autograph and inscriptions after they finish their creation, the Character
marks on the porcelain is also a unique description and symbol. The official kilns in Ming Dynasty usually have inscriptions on the porcelains, except for some spe&al periods: Hongwu, Jianwen, blank period, Taichang, Tianqi, Chongzhen and other
dynasties. Clarity and master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scriptions and bottom marks in different periods are of great benefit to
the division of history into periods and identification of official kiln porcelain in Ming Dynasty.Key words: Ming Dynasty; Official Kiln; The inscriptions on the bottom; 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of porcelains1明代官窑底款发展演变过程写,此外,尚有暗刻款、凸印款以及矶红款等。明代瓷器的生产制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368
其实,官窑瓷器书写年款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
年——1435年):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 但并不多见,更没有形成体系。例如,宋代建窑部分 其中永、宣二朝为高峰。中期(1435年——1521年): 器物足底见有“进瑾”、“供御”刻款,以此作为贡
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其中成化时 品之铭文。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有数件器底刻有“奉 期的瓷器最著名,素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说叫 华”、“蔡”等字样的汝窑器。其中“奉华尊”是宋
晚期(1521年——1644年):嘉靖,隆庆,万历,泰
高宗最喜欢的一件汝窑器,“奉化”二字相传是宋高
昌,天启,崇祯。受到地理大发现、商品全球化和货 宗宠妃刘夫人所住的奉化宫,这些瓶和尊是刘夫人宫
币白银化三大因素的影响,嘉靖,万历时期的瓷器产 中陈设的瓷器0。定窑一些北宋时期带“官”、“新官”
量和外销规模达到了明代顶峰。刻款的器物,也被认为是进奉宫廷的专用瓷。元代一 明朝建立以前,景德镇的瓷器上面并没有规范的 些白釉瓷上模印有“枢府”二字(称枢府白瓷),还
款识,到了永乐之后,官窑瓷器上面开始署上本朝的
有“太禧”、“东卫”、“福寿”等,除此之外,极 年号款,以标榜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独一无二,而民窑 少见其它落款。产品则以干支款和图记款为主。最常见的是用青花书
瓷器底部正式书写帝王纪年款的做法始于永乐朝,收稿日期:2019-07-13. 修订日期:2019-07-14.作者信息:薛冰057历史与考古 /History and Archaeology图1宋代建窑的两种官款但与后世相比,仍然不普遍。宣德时期,皇帝喜爱夸 耀张扬,并且在“仁宣之治”形成的盛世氛围笼罩之
下,个人的欲望颇为膨胀。所以这一时期瓷器上面的 款识不仅数量多而且无固定位置,于是有“宣德款识 满器身”之说⑶。空白期(正统、景泰、天顺)却与 宣德时期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一时期未见属正规官窑
年款的瓷器,具体原因尚不得知。成化、弘治、正德、 嘉靖、隆庆以及万历时期瓷器书款已沿袭成制,万历
三十六年,御窑厂停烧,传统意义上的官窑不见生产, 民窑瓷器成为主流,其质量也有了大幅进步,甚至远 超之前的官窑产品,但是,这一时期的瓷器底部没有
官窑纪年款,一些质量较好的民窑多书写伪托款。明代官窑书写帝王年款有一个明显的产生、发展、 演变的过程,其类型、风格和排列方式直接影响了清
代官窑瓷器的生产制造。2明代官窑底款的类别与特征总的来说,根据出土和传世的明代官窑瓷器来看,
其底款满足如下特征“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 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 [41o有永乐年款的瓷器,无论是出土文物还是馆藏品, 皆是凤毛麟角。而且,不管是刻款、印款、亦或是青
花款,基本都是四字或六字的篆书款。明代《博物要 览》载:“压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双 狮绣球,球内有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
图3 “永乐年制”四字篆书花心款058图2五代定窑的“官”字刻款细若粒米,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 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传世已久,价亦甚高” [5,o 略有不同的是,单色釉瓷器一般为印款和刻款。宣德时期多为青花楷书款,又以“大明宣德年制” 六字双行款为多;较为特殊的例如书于碗心的“大明
宣德年制”六字单行款,书于口沿的四字和六字款, 书于罐子肩部的六字款等等。单色釉瓷器继承了前朝 特点,以印款或刻款为主;宣德时期生产的出戟盖罐
书写有“大德吉祥场”的款识,也是官款的一种。成化官款以“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为主, 外围双圈或双框;其中,卧足杯和小酒杯多书写双方
框底款。此时的民窑瓷器也大量开始写款,这些器物 除了写“大明成化年制”夕卜,还出现了 “成化年造”、“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的样式;成化时期 最为著名的“天”字罐,底部会写一个青花楷体“天” 字。著名陶瓷研究学者孙瀛洲老先生曾经将成化时期
的六字款编成一段要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 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字
日尖年肥胖,成字三点头肩腰冋。成化瓷器的落款部位一改宣德时期的随意之风而 变得逐渐规范化和程式化,其款识大多在器底,少量
书于器口边缘,另有高足杯,款识写在高足的里面环 绕一周。成化款识字体风格独具特色,被认为是皇帝
亲笔所写,字体饱满硕大,与外围框线几乎贴合。图4 \"永乐年制”四字篆书狎子绣球款款历史与考古 /History and Archaeology弘治时期的底款发色与成化一致,但字的形状与
大小略有不同,整体风格更显秀气,字与字之间的距
离较大,字的边缘也不像成化的那样紧贴着外框。此 外一些小细节也应注意,比如,“弘”字的右半边与 左边“弓”字旁上方半部分近乎平齐;“治”的三点
水略低于右半部,并且“口”字最后一横多出来一点。 弘治朝还有一种黄釉把盏,在内底心书写有“弘治年制”
四字篆书青花款。正德瓷器的款识特别工整,间架结构挺拔有力。 这一时期多流行四字楷书款和矶红彩底款.基本不见
暗刻款和模印款;而且,四字款识中“年”字不写竖
画而多写一横,被称作“四横年”。正德时期官窑的 青花颜料不止一种,早期使用的是平等青,发色淡雅,
图5 “弘治年制”四字篆书款高足碗和成弘时期的青花风格类似,中期开始试用石子青, 发色灰暗深沉,晚期使用石子青加回青的配方,发色 蓝中泛紫,不同青料书写的底款也各不相同。根据这
字下半部分“禺”字中间的一竖与草字头的横相连接。 总的来说,万历时期的底款与嘉靖的相似,但种类较
为单一,仅见有纪年款,且以六字双行楷书款,外围 双圈为主。较为特殊的有:六字三行楷书款,外围青 花双圈;六字双行款和六字单行款,外围双方框。书
些特点,我们可以对正德时期的青花瓷进行再细分。嘉靖时期的款识字体较粗,颜色深紫凝重.发色
犹如蓝宝石一般。每个字的笔锋特别明显,尤其是每 法风格颇似“颜体”,敦厚刚劲,端庄工整,撇捺转 折处顿挫有力。通常情况下,青花类的底款所使用的青花料和该
个款字之中的撇和捺的收笔近似水平,独具特色。其 他特点比如早期款识“靖”字左边的“立”字与右边“青” 字的上半部分平齐,中期以后,“立”字的位置逐渐 下移,这些细节方面的特征有时候需要更加重视。此外,我们常说嘉靖款杂,主要是因为嘉靖的款
时期的彩绘钻料是一致的,但是也有个别的例外情况, 尤其是底部的年款,比如宣德的一些底款所使用的钻
料就不是发色蓝艳的如宝石一般的进口料,而是国产
识不止有纪年款,还有天干地支款,堂号款、吉语款 料,原因是进口料晕散严重,不适宜写字,或者是出 于节约成本的考虑,才使用更为常见的国产青料。正
也很多见,种类之多,内涵之丰富为历代之最。隆庆时期存世的瓷器实物较少,所见年款多写作 “大明隆庆年造”,六字双行;极个别的亦有四字双
德时期,绘画用的料和写款用的料也不一样,因为这
一时期的原料种类本身就特别多;值得注意的是,正
行双圈款,以“制”字代替“造”字。一般碗、盘、瓶、 罐和洗之类,书款于底足;大瓷缸,则书款于器里口
德时期瓷器底部由于烧成氛围不一致的原因,多呈现 青中泛蓝的现象,相应的底部款识的发色也略有不同。
沿之下⑴。万历在位时间为明代最长( 1573年-1620年),
3后仿款的差异与鉴定鉴定一件瓷器,着眼点和依据有以下几方面:造型、
一共48年。其中“萬”字有两种写法,万历早期,字 首倒八穿过首横;中晚期倒八字不过首横;且“萬”纹饰、胎、釉、彩、款识,这六个方面,每一点都蕴 含着丰富的信息,其中,因为款识往往是区分使用者
图6 \"正德年制”的两种底款写法图7 “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的三种写法059历史与考古 /History and Archaeology身份和地位以及窑口性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官窑纪 念款,故而后仿者多从此方面入手,对底款进行深度
模仿。但是,后仿的毕竟不是“原生态”的,总会蕴 含有模仿者所处时代和社会的痕迹,只要稍加细心,
充分了解仿款的类型与特征,那么,许多鉴定方面的
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后仿款的类型主要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明朝中 期仿前期,例如成化仿宣德款,这也是最早的官窑后 仿款;此外还有正德和嘉靖时期仿宣德与成化的款、
万历仿成化款等等。第二种是清三代时期仿宣德和成 化的款,尤其以康熙中前期和雍正前期居多。第三种 情况是民国之后仿明朝的款识。仿款鉴定过程中,可
根据青花发色,字体写法并结合器型与纹饰来区分。后朝仿前朝款识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两种情况,第
一种是底款与造型、纹饰、胎、釉、彩均仿效前朝; 第二种是只仿底款而不管其他,但是,有一些特点是
无法模仿的,例如,明代款的青花颜色若用放大镜看,
多是深厚下沉,清初仿款也大致如此,道光以后的仿 款青色则散涣,而且浅淡上浮囘。此外,除了了解不
同时期款识特征之外,还要深谙瓷器的整体风格,这 样在鉴定过程中才会更加严谨与准确。后仿款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成化仿宣德是因为宣 德时期是中国制瓷史上第一座巨峰,“大明宣德年制”
六字楷书款是当时最先进瓷器制品的品牌宣言和最优 质产品的标志,正德以后历代工匠仿宣德和成化年款 大多也是基于这一原因。第二种原因,康熙前期不书 款识,多仿成化官窑年款,原因是康熙帝认为将自己
的年号写在瓷器上,一旦瓷器破碎,会特别不吉利。
即“盖以瓷器易毁不愿将一代年号委诸粪土中” [9Io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康熙时期的很多瓷器署的却是成
化年款。第三种,清代民窑大量仿写明代官窑款,可 能是为了表达对前朝的思念,这种寄托哀思的款识被
称作“寄托款”,寄托款最早见之于成化,以后日益
增多,至清代极为盛行,寄托款内容最早的为洪武, 以后各朝皆有㈣。对比分析真品瓷器的年款和后仿瓷
060器的款识特征,并注意总结不同时期仿制款的形成原 因、发展过程和呈现出的特点,这些是鉴定过程中必
不可少的工作。4总结明朝每个时期官窑的款识各有其特点,后世虽多 有仿款,但由于青料的使用和窑工字体风格都不相同,
其形成的总体面貌也与真品相异。熟练掌握不同时期 官窑年款的风格与特点有利于对瓷器进行分期断代和 鉴伪识真,也有助于我们研究瓷器生产分工制度,窥
探不同时期窑工的技能与水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研究瓷器底款将会成为一门真正的显学。参考文献[1] 史树青主编,古玩收藏鉴赏万事通,福建美术出版
社【M】,2006年6月,第124页[2] 马冀良,马冀武编著,中国陶瓷艺术大典,天津教
育出版社【M ] ,2009.1,第336页[3] 马冀良,马冀武编著,中国陶瓷艺术大典,天津教
育出版社【M】,2009.1,第335页[4] 马冀良,马冀武编著,中国陶瓷艺术大典,天津教
育出版社【M】,2009.1,第330页[5] 韦国忠,木霁弘主编,古玩手册,云南出版集团公
司【M】,2009.02,第44页⑹天青编著,青花瓷图谱,湖南美术出版社 [M ] ,2011.03,第 50 页[7] 阎锋,陈凤伟编著,简明古玩辞典,华龄出版社 [M】,1992年06月第1版,第426页[8] 范勇编著,瓷器鉴定指南,天地出版社【M】,2010.01,
第66页[9] 杜斌校注,中国陶瓷\"四书\",齐鲁书社【M ],2015.12,
第340页[10] 景德镇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黄梅玲总纂;黄
梅玲,江寿如主编,中国瓷都•景德镇市瓷业志,2卷 (上),方志出版社【M】,2004.11,第23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