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机构知识库建设探析

2023-11-02 来源:年旅网
四川图书馆学报 文章编号:1003~7136(2012)03—0040—03 2012年3期总第187期 大学机构 关口识 库建设探析 杨长平,吴登俊,郭晓彬 (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通过对机构知识库发展现状、定义的理解,探讨了影响机构知识库建设的主要环节,以期为我国高校机构 知识库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构知识库;IR;内容收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机构知识库,也称机构库、机构仓储、机构典藏。 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和图书情 报界的推动下,开放存取(Open Access)开始兴起, 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完善和应用,更加速了开放存 取的发展。在开放存取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 形成了三种实现方式,即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 cess Journa1)、开放存取知识库和个人网站。并构成 了四个主要分支,即开放存取期刊库、学科知识库 (Disciplinary Repository)、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简称IR)以及个人知识库。 1 机构知识库的发展现状 自2000年以来,国内外机构知识库的研究和实 践逐渐兴起,截至2012年2月16 Et,在The Directo— 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OpenDOAR)登记的 知识库有2171个(其中机构知识库1781个)…,在 2171个知识库中,美国408个,英国208个,德国 153个,日本136个,中国91个(中国大陆27个,香 港5个,澳门1个,台湾58个)。在中国大陆的27 个中,大学仅2个。在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 positories(ROAR)登记的知识库有2700个(其中机 构知识库1709个),在2700个机构知识库中,中国 有140个,其中大陆、香港、澳门78个,台湾62 个 机构知识库的支撑技术上,常用的建库软件有 Dspace,Eprints。在OpenDOAR登记的2171个知识 库中,有846个使用Dspace,333个使用Eprints;在 ROAR登记的2700个知识库中,有1081个使用 Dspace,431个使用Eprints。 我国机构知识库系统的建设起步较晚。在实践 探索方面,2004年建成的香港中文大学学术文库是 收稿日期:2012—02—20 40 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机构库。2005年7月,北 京大学等50多所大学图书馆的馆长在武汉大学讨 论并通过了《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 言》,提议“建立一批特色学术机构库”,拉开了内地 机构库建设的序幕。2006年,厦门大学率先建立了 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台湾地区机构库建设的起步 时间与内地大致相同,但发展更为迅速。 可见,机构知识库在当今的学术环境中具有一 席之地,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相对,我国机构知 识库数量少、规模小,发展进程比较缓慢。目前,我 们认为影响机构知识库建设的主要问题是对其基本 理念的理解和内容的构建。 2机构知识库的基本理念 2.1 机构知识库的概念 机构知识库,迄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 诸多定义当中,以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组织的 高级顾问Raym Crow及美国网络信息联盟的常务董 事Cliff0rd A.Lynch所提出的观点最具代表性。 Raym Crow从资源的角度进行解释,认为:机构知识 库是学术机构为捕获并保存本机构的智力成果而建 立的数字资源仓库 。而Cliford A.Lynch则从服 务的角度给予解释,认为:一个大学的机构库是学校 为师生员工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用于管理和发布 由本机构及其成员所产生的数字化资料 J。 尽管在机构知识库的概念理解上存在分歧,但 在对其功能或者说使命的认识上还是比较一致的, 即:第一,改革传统的学术传播模式,重申学术机构 对学术资源的控制力,实现研究成果的开放获取;第 二,对学术机构的智力成果进行长期保存,并借此提 高机构的能见度和学术声望。 大学机构知识库建设探析 笔者认为,机构知识库不应该仅是从开放存取 的目的出发,还应该从保存该机构的重要学术资源 出发。集学术资源、档案、科研成果、教学于一体,以 此建立该机构的知识库。所以,我们认为:机构知识 库是收集该机构重要学术资源,集学术出版物、档 案、科研成果、教学于一体,充分反映该机构的学术 水平和成果,并为学校师生提供在线服务和长期保 存的数字资源仓库。 2.2机构知识库的特点 根据其定义,机构知识库的特点可从以下几个 方面理解: 2.2.1特定机构的网络数据库 机构知识库是基于一个特定机构的数据库,而 不是基于某个学科的数据库;同时机构知识库是以 网络为依托建立的网络数据库,它通过网络实现资 源的收集、保存、传播检索、利用,从而实现自身的管 理和运行。 2.2.2内容体现了该机构的研究特色 机构知识库存放的内容应该是反映该机构水平 的可长期保存的学术资源、重要科研项目、获奖成 果、可公开的展示学校水平相关的档案、精品课程课 件等。 2.2.3资源保存的永久性和积累性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机构成员所创造 的知识产品以数字化形式为主,将其中的重要知识 产品作为机构知识库的组成部分长期保存起来。这 样,机构知识库就承担起了长期保存学术机构各类 型知识产品的任务,从而为反映本机构科学研究的 发展历程、机构综合实力等奠定基础。 2.2.4操作和运行的开放性 机构知识库本身就是开放存取的一种实践模 式,对学术机构的知识文档进行数字化之后,通过网 络进行组织、存储,并将大部分内容向网络用户免费 开放,形成以机构为单位的知识存储,它是学术资源 开放利用的工具,具有开放性和互操作性。 2.2.5为机构提供展示窗口,提高机构声望 在传统的学术交流体系中,学术机构成员的知 识产品分散在不同的期刊、数据库及网站中,由于多 方面的原因,学术机构不可能收齐这些分散的智力 产品,这就削弱了学术机构实力的显示度 。而机 构知识库则完整具体地体现了一个机构对科学发展 的贡献,它彰显了机构的科研实力与水平,表明一个 机构的全部科研活动的重要性、相关性、可持续性, 有助于提高机构在行业内、领域内的知名度、显示 度,为机构的学术成就树立品牌,有助于提高本机构 成员的学术素质和机构整体竞争力,有助于提升学 术机构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机构知识库的内容 机构知识库的内容是机构知识库构建中最重要 的部分,是衡量机构知识库构建是否成功的关键。 不同国家、不同机构的知识库对所收录资源的类型 进行了不同程度限定,不同学者对于机构知识库收 录内容也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着认为机构知识库 应该收录该机构的全部资料;而有的学着则认为机 构知识库应该收录机构成员的研究成果,摈弃没有 学术价值的普通资料 。 Raym Crow认为,机构知识库是用来长期保存 机构研究成果的,机构成员的研究成果可以存储到 机构库中,而行政记录、与机构的历史和活动有关的 一些资料等则可以存储在机构的档案馆里L 。 常唯则认为数字学术环境下的机构知识库中的 资源按照加工深度可划分为:原始资料、知识化资 源、导航资源;以载体形式可划分为文本型、数值型、 音频、视频、图形图像等;而按照存储内容可划分为 众多类型 。 3.1 内容收集的原则 一个机构知识库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有机构知 识库建设内容的收集原则,并与收集的实践相协调。 3.1.1收集该机构高质量的资源 大部分机构在建立机构知识库时都本着越多越 好的原则,对于资源类型的范围设置非常宽泛。这 就导致一些低质量的资源存人知识库中,影响整个 存储质量。比如一些经济学专家认为经济学中最普 遍的知识库肯定有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但是也有很 多存在质量问题的文献资料。他们不想把自己的科 研成果放在一个没有质量保障的网站上,也就是说 他们很大程度上会选择那些具有良好声誉的期刊杂 志,而不愿意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提交到鱼龙混杂的 机构知识库中_9 J。因此,机构知识库应收集高质量 的资源,而并非所有资源。 3.1.2收集该机构的特色资源 机构知识库应体现该机构的特色,其收录文献 应有别于一般专业数据库,应与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有的高校的机构知识库就是由 本校的多个特色数据库组成的。如“中国农业大学 知识库”目前由教师文库、学位论文以及学科专题 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等三大部分构成。云南农业大学 图书馆就提出“基于机构知识库的特色资源库建 设”,目前该校建立了自有资源库4个,分别是云南 农业大学文库、云南农业大学学位论文库、云南农业 大学教学用参考资料平台、云南农业大学文化与生 物多样性电子图书库¨ 。 3.1.3其内容可以作为该机构的历史档案,供长期 保存和查阅 机构知识库除收录师生的智力产品——研究成 果和教学资料外,还应该收录记录机构重要活动和 重大事件的相关资料、名人资料等档案资料,这些文 献共同构成机构知识库的内容,供机构长期使用和 41 四川图书馆学报 保存。 3.2内容的构建 2012年3期总第187期 面且长期地得到集中管理,避免学术信息散乱存在, 保障知识的有效利用¨ 。 机构知识库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种新的资源组 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其建设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 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建设初期各机构应高 度重视对内容资源的处理,根据不同内容的特征制 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政策和处理办法,保证机构知识 库内容资源数量和质量,加速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和 发展。 参考文献: [1]Open DOAR.Open Access Repository Types—Worldwide [EB/OL],[2012—02—16],http://www.opendoar.org/ ifnd.php. 3.2.1 机构知识库的内容范围 我们认为机构知识库的内容应包括:1.学术论 文:学校教职工所有正式发表的期刊论文、SCIE等 重要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收录该机构的论文;2.学 校的硕、博士学位论文;3.省部级及以上的研究项 目;4.省级及以上的获奖成果;5.正式出版的图书、 教材;6.专利、动植物新品种等;7.精品课程课件;8. 名人档案:教授及校级领导干部。 3.2.2机构知识库的资源收集模式 对资源收录范围进行限定之后,就要着手收集 资源了。对于资源的收集,可采取的模式有三种,即 分布式模式、半分布式和集中式。分布式模式是指 由资源提供者对资源进行自存档;半分布式是指由 机构内的各个单位分别负责协助本单位的资源,提 供者上传并管理研究成果;集中式是指由机构库指 定的人或组织负责资源的上传。 3.3机构知识库的质量控制 为了提高机构库知识库的质量,机构成员的研 究成果在正式进入机构库之前,应该采取一定的措 施对成果内容质量进行控制,比如,制定收集原则和 范围,进一步摈弃没有学术价值的成果;选择合适的 收集模式,在建库初期,采用集中式的模式收集上传 文献,逐步成熟之后,可以尝试着由集中式向半分布 式过渡;机构库管理人员也可以定期地、全面地对机 构库中的研究成果进行扫描,对有问题的成果给出 非强制性的修改意见并反馈给资源提供者。 4结语 [2]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ROAR)[EB/OL], [2012—02—16],http://roar.eprints.ore,/ [3]C,Raym.The Case fo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ASPARC Position Paper. ARL Bimonthly Report,no. 223 (August2002):1—4. [4]C.A.Lynch,Institutional Repositoires:Essentila lnfrastruc— ture for Scholarship in the Digital Age,ARL Bimonthly Re— port,no.226(Febmary2003):1—7. [5]袁顺波.机构库的起源、影响及图书馆的应对策略[J]. 情报资料工,2006,(1):44—46,61. [6]郭少友.机构库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 报,2006,(1)77—80. [7]C,Raym,Open Society Institute:A Guide to Institutional Re— pository Software,3rd Edition,August 2004. [8] 常唯.数字学术环境中的机构知识库探析[J].图书情 报工作,2005,(7):46—50. [9]乔欢,姜颖,宋姝.机构知识库内容建设现状及思 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2):67—70,119. [10]纪元霞,陈雅雪,赵海霞.基于机构知识库构建的特色 数据库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8):42—44. [11]张东华.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内容构建与管理模式研究 [J].情报科学,2009,(6):836—838. 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建设,是系统收集学校版权 所属的学术文化成果,以及建立起永久保存机制,可 保存学校的学术和文化遗产,记录学校的学术文化 史;同时可以使大学生产的科研成果等学术信息全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YANG Chang—ping,WU Deng—jan,GUO Xiao—bin (Library,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Yaan 6250 1 4,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based Oil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us of development and definition of institutional re— positories,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major aspects of the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in or— 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Key words: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R;content recruiting;quality control 作者简介: 杨长平(1960一)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图书5部,副主编及参编3部。 郭晓彬(1967一)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发表论文10余篇。 吴登俊(1956一)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教授,发表论文5O余篇。 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