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2023-08-14 来源:年旅网
1、 对商业银行来说资本金越多越好对不对,为什么?

资本金对商业银行来说有好有坏,好处不胜枚举,坏处是资本金(以及资本 金率)越高该银行的营运能能就越差。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由其规模决定,资 本金率一般随着银行业务发展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这个资本金率由银行 自身主要业务构成和银行文化以及银行银行营运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决定,资 本金总量随着银行业务量上涨或下降。

如果资本金少,银行营运的风险就会加大,从不满足监管机构要求的资本金 水平到甚至连少量储户取现造成的资金不足都无法抵御都可能发生。而初始 资本金高意味着话大量的钱作为注册资本,几乎相当于“冻结”在银行里, 银行开业后资本金过高,会造成大量资产堆积,资金的成本和收益严重不成 比例。高资本量会带来高资金成本,特别是权益资本成本不能省税,资金的 成本大大高于吸收存款的成本,由此降低了银行存款的营利性,其次过高资 本量反映银行可能失去了较多的投资机会, 缺乏吸收存款和收回贷款的能力

2、 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定价主要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 1) 微观层面考虑八个 一是借入资金的成本:资金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二是

贷款的风险程度 三是贷款的费用包括信用分析与评估费,抵押品鉴定与保管费,贷款 回收费,账户服务和管理费等。

四是借款人的信用及与银行的关系 五是银行贷款的目标收益率 六是贷款的市场供求状况 七是贷款的期限 八是借款人从其他途径融资的融资成本。

( 2) 宏观层面除借贷资金供求关系外,影响利率水平的海有以下几点 一是平均利

润率

二是预期通货膨胀率 三是货币政策 四是国际利率水平

五是历史利率水平

3、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有哪些

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商业银行的管理者们形成了三条基本的银行经营管理 原则,即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原则。而如何在这些原则之间保持平衡, 贝収是银行管理者们面临的最基本的难题。

(1) 盈利性原则。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资产业务中,必须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 注重资产业务的盈利性,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首要原则。

(2) 流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商业银行必须保有一定 比例的现金资产或其他容易变现的资产,二是指商业银行取得现款的能力。

(3) 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商业银行在放款和投资等业务 经营过程中,要能够按期收回本息,特别要避免本金受损。商业银行的资产 盈利性与流动性呈负相关关系:为了获得更多的盈利,商业银行总是愿意将 信贷资金运用到收益率最高的中长期贷款或证券投资上,但这会使资产失去 流动性,严重的会导致支付危机。反之,为了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把信贷资 金用于收益率为零的现金资产或收益很低的短期投资上,盈利水平就很低。

商业银行的资产盈利性与安全性也呈负相关关系。一般而言,风险越高的资 产业务,盈利就越大,而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就越低,反之亦然。

4、 比较银行存款类资金与非存款类资金的基本作用与差别

答: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本是远远不能满足资产活动需要的,这个资金缺口的 弥补依赖于银行的负债业务。负债业务就是银行组织资金来源的业务。银行 的负债由存款负债和非存款负债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存款负债占了很大的比 重,是银行负债业务的重点。存款主要来源于企业、个人、同业及政府,是 银行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之一。非存款负债,指的是商业银行主动通过金融市场 或直接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虽然存款负债始终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它 是在银行全部经营中是起支配作用的基础部分,但存款是银行的被动负债, 存款市场属于银行经营的买方市场。而借入负债则是银行的主动负债,它属 于银行经营的卖方市场。银行是否借入资金主要取决于银行经营的需要和银

行经营者的主观决策。因而对银行经营者来说,借入负债比存款负债具有更 大的主动性、灵活性和稳定性。

5、如何预测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

对银行资金头寸的预测,事实上就是对银行流动性需要量的预测

银行资金头寸或流动性准备的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银行存贷款资金运动的 变化 任何贷款的支出和贷款的增加,都减少头寸;反之,存款的增加和贷款的减 少则会增加银行的资金头寸。

银行的有些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变化,不会影响银行头寸总量的变化。

6你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怎样规范发展信托业务

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商业银行发展信托业务必须建立在合法经营、充 分隔离风险的基础上,将这个要求投影到具体的经营上,则商业银行开展信 托业务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 设立相对独立的信托部门,符合国际惯例,也可以充分保证人员、信 息以及

经营决策的相对独立,有效防止道德风险的危害。

(2) 制定完备的内部规章和执行严格的资产隔离制度。内部规章给商业银 行信托

部门以经营的可依之法,避免非理性决策造成失误。执行严格 的资产隔离制度又是对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的保障,不致于因表外资产 本身所具有的风险对商业银行自身资产形成实际威胁,导致商业银行 面临破产清偿等重大风险。 (3) 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便于公众进行充分监督,降低监管部门的监管 难度。

7、商业银行为什么要确立全行的风险管理思想,怎样实行全行风险管理? 在全球金融

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金融电子化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的风 险也日益多样化、复杂化,银行经营中风险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大。因此,许 多国际性商业银行为了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开始确立全行风险管理思想与 观念。

银行决策管理层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都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在研究风险管理策略时,立足于全行风险管理的高度,使全行上下都对 风险管理达成共识,二是在确定风险管理目标时,充分了解银行的整体实力 和抗风险能力,把握整个银行所能承受的风险度;三是在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时,严格实行由上而下的管理体制。

商业银行在实行全行风险管理过程中,确立了基本的方法:

( 1) 识别风险:要求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经常关注和分析金融创新所 带来的

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状况,能识别其中隐含的各种风险,以便 采取防范措施,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 2) 分散风险:要求商业银行有关管理部门根据财务管理原则和方法,对 银行资

产进行多样化组合,以分散非市场风险,降低市场风险所导致 的损失

( 3) 规避风险:要求商业银行贷款和投资管理部门尽量避免从事高风险业 务,并

经常对可能影响资产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 4) 核对风险:要求商业银行管理层将交易部门和清算部门分开,并将计 算机程

序开发和实际操作人员分开

( 5) 制约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8、 银行开展金融租赁业务对银行竞争力有什么影响

( 1) 开展金融租赁业务有助于商业银行尝试混业经营,改善资产结构。解 决银行

单一以货币资产为标的的资产形式和随之而来的巨大信用风险, 降低银行资金运用中的风险,有利于改善银行的资产状况,增加利润 来源。

( 2) 可以发挥金融租赁在交易结构等方面的灵活特点,提供传统银行信贷 方式无

法提供的金融服务,可以为银行间接培养未来客户,还可以发 挥客户资源、网络优势、人才优势和品牌优势,在业务种类和信息方 法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从而满足客户多样化、差别化的金融需求。

( 3) 有助于商业银行拓宽业务渠道、加速发展。

9、 为何要对金融机构实施准入监管、负面清单制度,并讨论金融机构存在的主

要风险 作为一种市场准入管理方式,负面清单在开放全球金融服务业进程中越来越 常见。⑵负面清单规定了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其重要理念是“法无禁止即 可为”,充分体现了依法治理精神。负面清单一旦设立,一般可以从中剔除不 符措施,但不能加入新的限制措施。 ⑻

那么,负面清单是否适用于我国金融服务业准入管理?从国际通行做法来看, 负面清单的适用范围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二是行 业的竞争性。尽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金融服务业一直被视为特殊行业。 但事实上,金融服务业整体上并不直接涉及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等核心领域, 与国防军工等行业有本质区别。与此同时,金融服务业符合竞争性行业的要 求,除虚拟属性外,与超

市、地产中介等同属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此,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能够成为推动我国金融服务业有序渐次开放、推进金融服 务业准入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1)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

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这一定义包含了法律风险, 但是不包含策略性风险和声誉风险。

(2) 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整体风险管理构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

由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全面负责。

信用风险管理

部门直接向全球风险经理负责,全球风险经理再依次向执行总裁报告。 信用风险管理部门通过专业化的评估、限额审批、监督等在全球范围 内实施信贷调节和管理。

(3) 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 或无法

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 务的风险。

10、 讨论商业银行等所面对信用风险的特点和相应的风险管理问题

相对于市场风险而言,信用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信用风险概率分布的厚尾现象。与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一个重要 的特点

就在于其概率分布。通常我们认为市场风险的概率分布可以被假定为 正态分布,因为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投资收益)以其期望值为 中心,主要集中于相近的两侧,而远离期望值的极端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而且大致是呈钟形对称的。尽管严格说来现实中可能存在肥尾现象,但这种 钟形的正态分布的假设在许多情况下都反映了市场风险的基本特征。然而。 信用风险的分布却与此不同。对于无抵押贷款,其风险特征是在贷款安全收 回(通常可能性大)的情况下,放款人获得正常的利息收益,但一旦风险转化 为实际损失(通常可能较小),这种损失要比利息收益大得很多。

2. 道德风险在信用风险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不同于市场风险的第二个 特点是,

贷款等信用交易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即交易对方对交易的 信息是不对等的。一般情况下,借款人掌握更多的交易信息而处于有利地位, 放款人所拥有的信息较少而处于不利地位,从而会产生所谓的道德风险的问 题。道德风险称为信用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对于市场风险,除非有非法 内幕交易,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信息基本上是对等的。基本不存在信息不对称 的问题,因此,道德风险在市场风险的形成过程中的

作用没有信用风险那样 突出。

3. 信用风险承担者对风险状况及其变化的了解更加困难。信息不对称的 另外一

个结果表现为授信对象信用状况的变化不如市场价格变化那样容易观 察。因而投资者

(投资银行)对信用风险的了解不如对市场风险那样及时、深 入。授信者对受信者信

用状况及其变化的了解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通过长 期业务了解有关信息:二是外部信息评级机构公布的评级信息。然而这两条 渠道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前者明显受到自身业务范围的局限,而后者只能覆 盖有限的大企业,对于众多的中小公司则不能提供相应的信用信息。这一特 点造成了计算两个或更多企业间信用风险的相关系数远比计算两个市场产品 价格相关系数困难得多。

4•信用风险的非系统性特征。信用风险的非系统性特征明显,而市场风 险则表现

出较强的系统性特征,尤其是利率和汇率风险。尽管系统因素是对 所有交易对手都产生影响的因素,如经济周期、利率汇率变动等。但商业银 行交易对手的还款能力主要取决于很多与交易对手相关的非系统因素,如交 易对手财务状况、经营能力、还款意愿等。

5•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不易获取。造成这一局限性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于 贷款等信

用产品的流动性差,缺乏二级交易市场,而对于市场风险而言,各 种金融产品发达的二级市场为观察市场风险的变化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从而 使得运用各种数理模型来衡量市场风险成为可能;其次,二级市场的交易损 益的衡量一般可以采取盯视的原则,市场风险的变化因而能得到及时的反映。 但信用产品一般不采取盯视的原则,而通常在贷款违约发生前采用账面价值, 因而其价格数据难以反映信用风险的变化;再次,由于上述信息不对称的原 因,直接观察信用风险的变化也较困难;最后,贷款的持有期限一般都较长, 即便到期出现违约,其频率也远比市场风险的观察数据少。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分析:

(1) 我国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

2009年底,银行业金融

机构资产总额78.7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38万亿元,增长26.3 % :负债 总额74.3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73万亿元。增长26.8 %;所有者权益4.4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6342亿元,增长16.7 %。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达 到40.8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9 % (资料来源:中国银监会2009年度报告)。 主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

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持续下降趋势、减 值准备金余额和拨备覆盖率显著增加等。

(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集聚较为明显。无论是资产还是负债,国有商 业银行的

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尽管国有商业银行所占市场份额逐年降低, 但仍然垄断着我国的金融市场,在这种市场份额高集中的情况下,银行贷款 户经营状况和个别产业兴衰将直接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缺乏灵 活调整的余地,这就使得风险分散转移性差,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 性,银行信用风险加大。

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信用法律法规建设不健 全,法律

体系不严密,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问题凸显,在审理一些失信和 诈骗案件中。依然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迄今为止,我国商业银行仍没 有建立起完善的对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贷款审批的主要依据还是以 借款人过去3—5年的财务数据所构成的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并不能反映企

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部分企业信用缺失,制约了企业信用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个人诚信意识差。增加了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难度。

(一) 信用风险的特征1.基本特点(1)道德意识在银行交易过程中为了承 担信用风

险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在银行正常经营下,借款人往往处 于不利地位而背负了巨大的道德风险,这是因为其拥有太多冗杂的 交易信息。信用风险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道德风险。(2)信用 风险承担者不能及时、准确的了解风险发生情况及其变化。获得信 息不够及时和准确,往往是由于对风险程度把握不够明确。投资者 观察信息不准确表现为授信对象的信用状况通常跟不上市场的价格 波动,所以通常造成前者对信用状况的认识不够全面,对市场风险 的把握不够准确。(3)信用风险的数据较少且不容易获取。导致这 一局限性的因素为:首先,信贷等信用产品缺乏二级市场且流动性 较差;然后,正常情况下信用产品展现出的账面价值是在贷款出现 违约风险之前,因此信用风险的变化不能仅靠价格的波动来表现; 最后,由于交易双方的资料不够完善,使得信用风险的变化越来越 难以直接观察。(4)信用风险表现为“三高、三差”的特点。我国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高”,资金筹资成本“高”,信贷资金长期 占用率“高”;信贷资产安全性“差”,盈利能力“差”,信贷资 产流动性“差”。这就造成了资产管理难度的加大。(5)信用风险 的透明度大幅下降。在用衍生工具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常说的信用 风险表现为名义上的本金额,合约所体现的价值和银行所表现的信 用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信用风险的大小也就没有明确的表示 出来。2.非线性特征银行的信用能力下降是经济危机产生的一个重 要原因,人们对银行的不信任,而使银行贷款难以收回,投资的项 目价格下跌,银行难以兑现现金提取的要求加强了人们的不信任, 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就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常见模式:资产泡沫 - 企业不能偿还贷款-银行不良资产积多-信用水平下降-存款人的挤 兑-银行资金出现流通障碍而破产-经济危机。由此可以看出,信用

风险一旦发生,它影响的不单单是两个人,它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 大,从而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一) 银行体制改革把现代商业银行改造成股份制的银行,完善银 行管理体制,从而提高银行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抵御信用风险 的能力。要想真正成为股份制的银行,首先要完善管理体制,原因 在于建立现代金融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根本在于完善公司的治 理结构。

(二) 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法制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发展经济,国家经 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着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深 入,信用文化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缺陷也逐渐凸显出来。国家在信用 文化建设方面非常看重,曾多次指出:“在打击失信行为、防范和 化解金融风险、保护群众利益,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维护正常的 社会经济秩序方面,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加强内部控制吸收优秀人才,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强内部管理;改革内部管理结构,以便于 更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能快速解决实际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完善 员工的奖惩机制,保证奖罚分明,以此来保证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 极性。目前,许多商业银行都已采取措施来管理风险,通过建立风 险管理机构,把风险从银行体系中分离出来,进行单独管理。为了 商业银行的制度的执行、管理和监督层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发挥强有 力的作用,而设立了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为 商业银行风险的管理提供了组织基础。

(四) 银行内部信息透明化真实全面反映公司状况的财务报告对包 括银行的上市公司来说是做出投资决策和评估公司价值的基础。披 露公司的信息以及公司状况的透明度是投资者据以投资的信心。另 外,银行针对企业信贷活动的决策,也依赖于企业信息的披露和透 明度。管理层需要随时获取信息来使自己对银行的整体情况有一个 详细的了解,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有效监督银行的经营活动。

因此,应建立不定期报告的制度,不断公布银行内部信息和发展状况, 使管理者能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来监控银行的运转情况。

(五)利用信用衍生产品转移信用风险在信用风险管理不断进步的 同时,衍生了新的工具,即信用衍生产品,它最突出的特点是银行 可以通过它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分离出去,它能更好地解决实 践中风险管理的信用相斥问题,信用衍生产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方面:信用衍生产品使得银行降低了对授信的依赖,实现了发 展的多样化,从而降低银行信用风险。

信用衍生产品给信用风险提供了一个可以直接参考的市场价值。信 用衍生产品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套取利息和谋取资金的机会。信用衍 生产品为银行管理信用风险和监控市场风险创造了条件,为风险管 理提供了方便。总的来说,信用衍生产品对银行风险管理有着重要 的意义,是不可缺少的。从我国银行经营状况来看,要想从根本上 降低或解决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首先需要商业银行树立正确的 资本经营理念,改变旧观念。增加资本数量,进行银行股份制改造, 强化资本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作用。同时实行多元化经营,拓展市场 面,开拓商业银行投资渠道,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