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三舍法 (13北师)
北宋王安石变法(熙宁兴学)科目之一,用学校育取代科举考试。“三舍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每年举行一次升设考试。官员子弟可以免考试即时入学,而平民子弟需经考试合格入学。“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三舍法师在太学内部建立起来的对学生的考察和选拔力求做到将平时行艺与考试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太学的教学质量,同时又将上舍考试与科举结合起来,融育才与选才与太学,学校不仅担任养士的任务,而且具有取士的职能.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体西用 11北师 10西南 10浙江11福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张之洞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全面论述了这一思想。张之洞为了调和统治阶级顽固派和改良派之间的矛盾,系统地总结了自己的洋务实践,把前辈的思想归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一个口号,成为洋务派的思想武器。
范文范例 参考指导
WORD整理版分享
3、《理想国》 (10东北)
柏拉图在公元前386年创办学园后逐步写成的,书中阐述对理想整体和理想社会的追求,是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
理想国中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灵魂转向”视教育的作用;在儿童的发展上重视早期教育,提倡“寓学习于游戏”;在人的发展中重视节制和和谐;将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后四艺)列入教学科目;第一次提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
但是理想国的教育过于强调一致性,用一个刻板的模子铸造人,忽视个性发展
4、终身教育 (11华东 10东北)
终身教育: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从小到老一直学,超越学校围墙学,无所不包都要学,学习强调自主学,才能完善与和谐。终身教育既是一个贯穿于一切教育的理念,更是构建未来教育体系的一种制度实践。
范文范例 参考指导
WORD整理版分享
特点: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
5、附属内驱力
根据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驱动力、自我提高驱动力(12北师)、附属内驱力。后两者都是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是个体希望获得他人关心、认可、友谊与支持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目标是获得他人赞许和认可。
6、顺向迁移
从学习迁移的方向来分,学习迁移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
二、简答题
1、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范文范例 参考指导
WORD整理版分享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2、普通教育学的任务分为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部分,试说明理论建设的任务?即原则和要求。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
教育价值观念:人们在参与或组织教育活动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态度和对人生意义与社会理想的选择与追求作为出发点,形成教育价值观念。
人们对教育价值取向的追求与对教育规律的遵循应达到实然与应然,客观规律与人主能动的统一。 教师将自己的课堂通过创造性地组织方式变得富有灵感,情感,与众不同且乐于被他人接受。
范文范例 参考指导
WORD整理版分享
三、论述题
1、职业教育“三要旨”及其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
黄炎培(职业教育之父);其基本内涵是沟通教育与实际生活,学校与社会百业的联系,强调学校教育应授以学生从事某种职业的必需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影响了1922年新学制的改革,不仅使职业教育在学制上正式确立并加强,而且注意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体现了中学教育兼顾升学与就业的双重职能;在教育实践上,极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活动的发展,它所体现出的平民化、实用化、科学化、社会化特征是对中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充实和丰富
“三要旨”---职业教育的作用就理论价值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2、要素主义流派的主要观点 (10中山)
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作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对立面出现,二战后,尤其是50年代中后期,要素主义教育在美国教育家逐步兴盛,并成为一种颇有影响的教育思潮
范文范例 参考指导
WORD整理版分享
哲学基础:传统的“实在论”或实在主义哲学
代表人物:早期的巴格莱,贝斯特;后期的科南特,里科弗
主要观点:①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一代代传递下去;②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强调传统的心智训练,传授整个人生的知识;③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④强调教师在整个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影响和评价:要素主义教育家提出的教育理论和策略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其中一些被采纳为国家教育政策。比如6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中,教育家特别强调“新三艺”(数学,外语和自然科学)
3、教学过程的特点 及学生掌握认识的基本阶段 (10中山 13湖南) I教学过程的性质
(1)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说)
①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 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教学过程始终的主要、基本而特有的活动;②教学中的交往活动是认识活动进行的;③ 教学中的促进学
范文范例 参考指导
WORD整理版分享
生身心发展,并使其符合社会标准与目标的价值活动则是在相关的认识与交往活动基础 上进行的。所以师生为传承知识而相互作用的认识活动是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最突出、最基木的 特点。因此,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确切地说,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作为特殊的 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 的显著特点:第一,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 界;第二,引导性,需要在老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第三,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 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教学过程只有遵循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又充分注意学生认识的特 点,才能组织和进行得科学而有成效。 (2) 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交往说)
教学过程不是孤立的个体认识活动,而是社会群体性的有目的有组织的认识活动。它离不开师与生、 生与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离不开人们的共同活动。所谓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来往、交际、沟通、 交流等意。其实交往即为社会交往,实为人们的生存与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以社会交往为背景。尤其是个体最初的学习与认识,例如对实物及其名词概念的认识就是 在交往中发生与发展的。人们对语言的掌握,对通过语言文字授受的经验、知识的掌握,均有赖于人们 交往与沟通的共同生活
范文范例 参考指导
WORD整理版分享
经验。所以,有目的地进行的教学也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并通过社会交往与联系 社会生活来帮助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与社会价值。教学在任何时候亦不应 脱离社会交往与共同生活。
①交往(沟通、交流)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_绕着循序渐进地 学习与运用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常常有意识地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进行问题、讨论、交流、互助, 以便学生获得启发,进行思想碰撞与反思,集思广益与加深理解,并学会应用,使教学中的认知活动进 行得更加生动活泼而有效。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运用交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进行认知,而且运用交往 对学生进行情感方而的沟通、感染与培养。
②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是师生间的交往 ③这种交往要注意平等对话
(3)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进行交往,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并追寻与实现 价值增殖目标的过程。其中,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进行认识及交往的活动是教学的基本与基础的活 动;而①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价值目标的实现则是在这个认识及交往活动过程中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范文范例 参考指导
WORD整理版分享
要使教学过程强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自觉地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就应当使教学成为教育性教学和发展性教学,这是现代教学的追求与特点。赫尔巴特早在19 世纪便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以后一直成为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它要求②教学内容应有丰富的价值内涵,教学过程应有激情的价值追寻,让学生的思想情感深受启示、熏陶与教益。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传授/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传授/接受学习是指教师主要通过语言传授、演示与示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通过 知识授受向他们进行思想情趣熏陶的教学,亦称接受学习。基本阶段如下:
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2)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问题/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要通过积极参与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主动发现或建构新知,掌握其方法与程序,养成他们的科研能力、科学态度和品行的教学。亦称探究学习,发现学习。
范文范例 参考指导
WORD整理版分享
基本阶段:明确问题-深入探究-作出结论
四、案例分析题
1、案例大意:某男生模仿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桥段去烤同学。属于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问:从班杜拉的学习理论出发,怎样消除这种不利影响?
2、案例大意:某研究生为摆脱父母的监视,去抢劫商店并留下地址,在无人来找后自己主动到警察局自首。用有关学生成长的理论来分析。
范文范例 参考指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