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信息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及改革创新研究李
俊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浪潮中,高职院要]当今时代背景之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信息化改革。
与信息化时代相契合的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育也身处其中,既面临机遇又面临许多已知和未知的挑战。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分析信息化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更加贴合时代背景,把握时代发展脉络,结合目前实践教学中的现状及问题,于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势意义为出发点,探讨利用信息化技术破解这些教学问题的相关可行性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思政课实践教学键词]信息化视域;高职院校思政课;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1)30-0226-02
[中图分类号]G711
工作和学习中的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日常生活、
并思考将其应用广泛应用,使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它的重要意义,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和有可能带来的发展空间。信息化技术不仅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还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思路的学资源、先进的教学硬件设施,
(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体系不够规范
大致可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工作者信息素养不以归纳为学校思政实践教育规划不完善、高、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先进性不强等方面。
一些学校简单地将教材(1)从学校思政实践教育规划来看,或多作为思政教育的唯一蓝本,局限于对课本内容的枯燥讲解,缺乏系统性、统一性的课堂教或少地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同时,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学规划,缺少科学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安排。(2)就思政教育工作者本身而言,热点资讯、更新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对于当今社会中的时事新闻、新型知识技能等缺乏足够的关注度和接受度,对于新兴媒体平台、难以在实践教学中信息技术设备的了解和使用技能也比较有限,
把握当代学生的兴趣,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落后。(3)由于缺少对于先进信息技术设备和新媒体平台资讯的掌握和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教学内容目前仍然普遍存如何将思想政治实践教在先进性不足、枯燥古板的问题。因此,用学生喜闻育的内容与新兴技术设备和当下时代新闻紧密结合,乐见的形式实施,就成了我们应当探讨的话题。
(三)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交互性较低
实践教学方法受到上文中提及的实践教学内容吸引力不够、
方式较为传统死板、实践课程设置思路与现实生活距离较大等各种原因的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实践课程存在明显的交互性低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问题。许多思政课的课堂模式仍然是,期末成绩草率学生在座位上各忙各的,课后实践作业敷衍完成,由于各种“不接地气”发布,这一门理论“高大上”的课程,的原因,难以取得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和实实在在的实践教学质量。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更广的道路。如何合理利用优化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开辟了更新、
抓住机会,和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给我们提供的教学条件,迎接挑战,积极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与改革,争取取得更佳的教学成绩,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话题。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
(一)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大过实质
迈入二十一世纪第三个十年,在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中充分吸收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有了自己了。很多高职院校早已有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教学网站,的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各种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也做出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成果。
然而,放眼全国,新媒体平台中思政实践教育形式大于实质新闻报道不少,活动照片、视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微信群不少,频样样不少,但是学生和教职员工真正的关注和热心参与度其实并不占太高比例。归根结底,这也是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育在受新媒体自身弊端与互联网新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中,
视觉冲影响所造成的一种不良结果。对于信息传播范围和速度、击性和时事热度的过度关注,使这些信息资源容易产生质量不许多比较“老派”的思足、数量过多的尴尬问题。另一个极端是,兴趣性较差、可行性不高,政实践教育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
难以被当代年轻学生所接受,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981—)法学硕士,讲师,作者简介:李俊,女,汉族,湖北仙桃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26-
应用◆就业◆创新
碎片化冲击着人们的认知范围,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爆炸化、创新
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另除了实践教学平台和宣传平台之外,
学生也渐渐养成了喜欢阅读内容简单、
没有深度的文章的不良习惯,缺乏创新授课思路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等,这些都给实践课程交互性的提高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了不少挑战。
二、信息化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与以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维有所不同,当今社会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人们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已经不是梦想。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为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的不断丰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获取即时性、全球性、准确性强的教学资源已经不是难题。各种新兴的网络新闻媒体平台、公众号、自媒体等,为人们收集实践教学的素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网站、
微博、视频号等各种各样操作简单的平台,也足够支撑人们完成线上实践教学和课后实践反馈的需求,使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时性、互动性、针对性都大大增强。
(二)现今的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传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受硬件设备局限的影响,实践教学模式往往单一又枯燥———黑板加粉笔,实践案例多靠教师口述,有些例子一用就是几十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幻灯片、视频、网络文章实时分享、慕课学习方式、网课教学的广泛普及,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变。在线课堂、
网络座谈会、社会实践任务视频作业分享,各种各样当代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信息化特色的课堂形式,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关注度和喜爱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学生和教师通过网络进行联系和互动,
师生能够共同发挥创意,设计实施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既贴近现实生活又有意义的思政课主题课后实践活动,能够为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更多机会,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实践,从而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代化改革提供更大的空间。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策略(一)丰富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资源
当今时代,网络新媒体发展迅猛,势如破竹,用户群体呈指数增长,也是目前许多高校学生所关注、认可的平台,学生愿意也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知识与信息。因此,
各高职院校应着力建设本校的特色思政实践教育新媒体平台和网站,实现平台全网的覆盖,并对账号积极运营工作加以应有的重视。思政平台的建立只是开始,长远阶段的积极维护才是应该着重关注的工作内容,如何选取、编辑和发布学生感兴趣、思想积极有时代性的实践案例,如何组织和举办学生乐于参加的线上思政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享受参与的同时加深自己的思想政治深度,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境界,是实践工作应该加以思考的主题。另外,高职院校也应当制定出一个完整的、全方位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时刻监督网络媒体平台运营的情况和相关动态,
及时发现不足并予以纠正,不断提升,努力维护好、促进好、发展好丰富健康、有趣的网络思政实践教学平台。
一个特征是交流的便捷性和沟通的实时性。对此,
学校也应该花更多心思打造更加便于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教师之间乃至校内外的互动交流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在网上参加一些时事热点或课堂话题的探讨,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于那些存在弊端和偏颇的学生实践内容问题也能尽早发现,借助实时性的沟通平台加以干预和纠正,帮助学生形成健全、健康的思政视野,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优化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优化思政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应当从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体系的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时代热点内容研习相结合几个方向出发。(1)应当深刻认识到以往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单纯注重任务的布置与完成以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存在的不足,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中,融入家国观念、人文情怀、科技精神以及创造热情,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站在理论与实践的汇合点,接受并落实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观念。(2)应当明确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发展性和动态性特征,
对于实践教学主题内容应当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时代变化,
参考当今社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和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
涉及更宽的领域、更多的话题、更广的范围,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吸引学生的眼球,努力改变原本“学生知道的热点时事比老师多”这种尴尬情况,重新树立起课堂教学传播信息的主动性,加强实践教学任务设计的创新性。(3)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即便我们处在拥抱新媒体、接纳新技术、热情积极地进行信息化现代化改革的过程中,也绝对不能轻易忽视甚至抛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优良品质和优秀传统。即便是在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等现代平台的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也仍然是课堂要重视的部分,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进行实践教学,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方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育,在取得一些成果和进步的同时,也受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和新媒体信息技术自身弊端的影响,
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问题即是挑战,挑战即是机遇,结合信息化时代特点和思政课自身学科特色,关注学生的主体化特征,我们应当丰富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增强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提升思政实践课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解决相关问题,并不断评估,不停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焕焕.高校思政课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两重维度及路径探析[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41(1):129-134.
[2]张文旭“.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学周刊,2021(7):8-9.
[3]唐海玲.高校思政课综合改革中的教学方法创新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291-292.
因编辑
-薛直艳
227-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