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矿
采
矿
工
程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建设单位:XX 编制单位:XX
编制日期:2014年9月
目 录
1前言 .............................................................................................................1 1.1项目概况 .............................................................................................1 1.2项目建设及试运行情况 ....................................................................8 1.3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 ....................................................9 1.4项目验收条件 .....................................................................................9 1.5项目调查情况 .....................................................................................9 2综述 .......................................................................................................... 11 2.1编制依据 ........................................................................................... 11 2.2调查目的、原则、方法 ................................................................. 13 2.3调查范围、因子 .............................................................................. 14 2.4验收调查标准及调查重点 ............................................................. 17 2.5验收调查程序 .................................................................................. 20 3工程概况 ................................................................................................. 22 3.1地理位置 .......................................................................................... 22 3.2矿区范围 .......................................................................................... 22 3.3矿区资源储量 .................................................................................. 22 3.4矿区建设情况 .................................................................................. 23 3.5工程基本情况 .................................................................................. 25 3.6工程总平面布局 .............................................................................. 31 3.7工程采矿工艺流程与产污环节 ..................................................... 32 3.8物料平衡和水平 .............................................................................. 33 3.9工程与外环境关系及主要环保目标 ............................................. 36 3.10工程环保投资 ................................................................................ 38 4区域环境概况......................................................................................... 39 4.1自然环境概况 .................................................................................. 39 4.2社会环境 .......................................................................................... 40 5环境影响报告书回顾 ............................................................................ 41 5.1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 ............................................................. 41 5.2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要点 ............................................................. 42 6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 43 7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 49 7.1社会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 49
I
7.2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 50 7.3水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 55 7.4 大气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 59 7.5 声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 62 7.6土壤环境影响调查.......................................................................... 64 7.7固体废弃物影响调查...................................................................... 65 7.8景观影响调查与分析...................................................................... 66 7.9地质环境影响调查.......................................................................... 66 7.10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调查 ....................................................... 67 7.11 总量控制 ....................................................................................... 68 7.12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调查 ................................... 68 8清洁生产水平检查 ................................................................................ 71 8.1清洁生产定量指标分析 ................................................................. 71 8.2 清洁生产定性指标分析 ................................................................ 74 8.3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75 8.4清洁生产措施调查.......................................................................... 75 8.5 进一步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的建议措施 ........................................ 76 9公众意见调查......................................................................................... 78 9.1 公众意见调查的目的..................................................................... 78 9.2 调查对象、方法 ............................................................................. 78 9.3 调查内容 ......................................................................................... 78 9.4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79 9.5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说明 ................................................................ 82 10环保补救措施及其落实情况 .............................................................. 84 10.1 未落实环保措施........................................................................... 84 10.2 补救措施及其落实情况 .............................................................. 84 11验收调查结论与建议 ........................................................................... 85 11.1工程概况 ........................................................................................ 85 11.2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结论 ................................................ 85 11.3环境影响调查结论 ........................................................................ 85 11.4综合调查结论 ................................................................................ 87 11.5建议 ................................................................................................ 88
II
附件:
(1)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委托书,2014.7.10;
(2)宁夏南宁环境保护厅 N环发[2010]108号《关于宁夏谢通过门县XXXXX1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采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2010.4.30;
(3)宁夏XXXXxx环保局(日环发[2014]159号《关于宁夏谢通过门县XXXXX1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采矿工程试生产的批复》2014.9.25;
(4)宁夏XXXXxx环境保护局《关于宁夏南宁XXXXX县XXXXX1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采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宁夏XXXXxx环境保护
(5)竣工验收监测报告2014.8.23;
(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 “三同时”验收登记表 附图:
附图1 工程地理位置图; 附图2 工程外环境关系图; 附图3 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附图4 工业场地布置图 附图5 环保验收监测布点图
III
IV
1前言
1.1项目概况
1.1.1建设单位简介
XX(以下简称XX)始成立于2006年,于2007年6月经宁夏南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经营范围: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探矿、采矿、加工、销售,矿山机械销售等。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辖职能部门和矿山三级管理模式。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及技术管理实力:现有采、地、测、选等矿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30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技术与管理人员24人。并与相关科研院所具有协作关系,协作单位委派相关技术人员长期服务于矿山生产建设和管理。
宁夏南宁XXXXX县XXXXX矿区Ⅰ号矿带铜铅锌多金属矿项目为该公司所有。
企业名称:XX
公司地址:南宁市路6号 注册资金:人民币壹亿元整 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
XX拥有宁夏南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勘查许可证》,证号T54120090102021895,有效期2009年1月6日至2010年1月6日。2009年5月由四川省冶勘局606大队编制完成《宁夏南宁XXXXX县XXXXX矿区Ⅰ号矿带铜铅锌多金属矿详查报告》,通过宁夏南宁矿产储量评审中心的评审,并在南宁国土资源厅进行了矿产资源储量备案。XX2009年12月取得了采矿权划定矿区范围批复,该矿区共有6个拐点坐标及高程圈定见
1
表1-1。
表1-1 采矿权范围及拐点坐标表
1.1.2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简述
(1)前期探矿工作简介
2008年XX委托对矿权区南部I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开展详查地质工作,圈出工业矿体,估算相应资源量,并于年5月编制完成《详查报告》并通过南宁矿产储量评审中心评审。同期完善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评审通过矿产资源储量为:
(2)开发利用方案简介
2009年9月,XX委托设计院编制完成《宁夏南宁XXXXX县XXXXX矿区Ⅰ号矿带铜铅锌多金属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并通过宁夏南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 [2010]2号);2009年12月取得采矿权划定矿区范围批复。
(3)项目建设设计工作简介
2010年,XX委托技术咨询中心编制完成《宁夏南宁XXXXX县XXXXX矿区I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地下开采初步设计》;2014年,XX委托设计研究院对地下开采初步设计进行修订,编制完成《宁夏南宁XXXXX县XXXXX矿区I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初步设计》(以下简称设计),两个报告审查情况均不明:矿区位于宁夏XXXXxxXXXXX县北东方向70km处乡,地理坐标:东经北纬;共有6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5.4km2,开采高度~aam;设计对勘探程度较高的KT2、KT3号矿体332+333级别资源量进行开采,《宁夏南宁XXXXX县XXXXX矿区I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地下开采初步设计》(宁夏赛福特矿冶技术咨询中心,2010年)主要设计内容:
2
采矿方式为地下开采。
矿床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设计个主平硐高程分别为:,断面2.2m×2.5m,喷混支护,支护厚度100mm。
通风井断面净直径Ф2.5m,喷混支护,支护厚度100mm,与m中段相通,中段高度50m,分别与设计个主平硐高程对应。
采矿方法:分段空场采矿方法为主,浅孔留矿采矿法为辅。
结合矿床开拓方案,采用有轨运输矿石和废石,地表采用装载机装矿、15t红岩自卸式汽车运输至选矿厂。
2)《宁夏南宁铜铅锌多金属矿带初步设计》(四川省冶金设计研究院,2014年)主要设计内容:
采矿方式为地下开采。
矿床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4850中段、aam中段(利用原有勘探平硐)、aam回风中段(新掘)及aam~aam部分回风井。
经计算,设计开采范围内的基建井巷工程量:长度322m,掘进量2147.7m3,基建井巷工程施工时间为3个月。
开拓工程围岩破碎段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稳固段不支护。基建井巷工程量及材料消耗详见表1-2。
表1-2 基建井巷工程量及材料消耗表
断面积(m2) 序号 工程名称 支护 净断面 工程量 支护量 (m3) 备注 断面积 L(m) V(m3) 平硐 一 1 2 3 aam中段 aam中段(错车硐室) 4950回风中段 / 喷混 / 喷混砼 / / 3
/ / / 利用原有 勘探平硐
砼 二 1 4900~aam回风井 总 计 木 / 回风井 采矿方法:分段空场采矿方法为主,浅孔留矿采矿法为辅。 结合矿床开拓方案,采用有轨运输矿石和废石,地表采用装载机装矿、15t红岩自卸式汽车运输至选矿厂。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简介
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宁夏南宁环境保护厅对项目申报的要求:本项目需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XX委托XX依据《宁夏南宁XXXXX县XXXXX矿区I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地下开采初步设计》(宁夏赛福特矿冶技术咨询中心,2010年5月)编制完成《宁夏XXXXX县XXXXX矿区Ⅰ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采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10年4月取得《关于<宁夏XXXXX县XXXXX矿区Ⅰ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采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以下简称《环评批复》)(N环发[2010]108号):项目符合宁夏南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在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后,环境不利影响能够得到缓解和控制。开采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环境保护工作:
1)建设单位始终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合理组织生产,规范开采行为,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2)矿山开采密切结合场地现有生态环境、地形条件、交通运输、动力供应和水源等状况,因地制宜进行采矿施工布局,精心组织施工,严格将开采活动控制在界定范围内,尽量减少工程占地面积。
3)在植被覆盖程度较好区域进行相关作业时,预先剥离表层植毡层和
4
土壤,定点堆存、养护,部分弃渣用于矿区进场道路的恢复利用;矿山开采期间产生的弃渣堆放至弃渣场,不得随意倾倒。
4)项目建设过程中,强化废(污)水处理、废气、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
5)施工结束后进行迹地平整和生态恢复。 6)主体内容
①平硐 ②风井 ③道路
④废石堆场、排土场
⑤其他(工业场地、通风系统、供电系统、供排水系统及生活营区等) 7)环境保护工程措施
①《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环境保护工程措施
a.前期探矿迹地生态恢复措施:将开挖弃渣回填至探坑、槽及平硐内,回填表面尽量做到与原地形、地貌一致。
b.基建期环境保护工程措施
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采取洒水降尘及临时遮盖措施防止极端天气下扬尘。
废(污)水处理措施:按要求设置沉淀池,对生产废水澄清回收用于生产过程;修建防渗旱厕和化粪池,对生活废水进行收集用于绿化施肥;按要求设置截水沟、沉淀池收集堆矿场淋滤水,堆矿场应采取相应防渗措施。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平硐弃渣全部运至废石堆场进行集中处置。对矿区内遗留的生活垃圾全部清运及填埋。
5
②《环评批复》主要环境保护工程措施
a.合理布置生活区、原矿堆场、弃渣场、炸药库及其他设施,尽量减少工程占地面积。
b.施工前进行表土剥离,并指定地点堆存、养护;弃渣场设置废石拦遮坝,并设施相关防护措施。
c.设置沉淀池、隔油蒸发下渗池、防渗旱厕和化粪池,强化废(污)水处理;原矿堆场做好相关防渗措施。
d.对前期探矿迹地进行场地平整和生态恢复。
③《宁夏XXXXX县XXXXX铜铅锌多金属矿南部采场、北部探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XXXX矿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年8月)主要环境保护工程措施
a.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设置统一排土场:道路、工业场地、弃渣场等工程基础开挖前剥离表土,统一堆放,用于后期环境恢复植物措施用土;坡脚应设置拦渣墙:采用铅丝石笼结构型式,梯形:底宽1m,高1.5m,顶宽0.5m,沿坡脚通长布置;分层堆放,适度碾压:坡面坡率1:1,平整,应播撒草籽,利用其根系减少水土流失率。顶面按5‰放坡,并应设置地表水导流沟。
设置专用废石堆场:巷道掘进及开采废石、道路开挖多余弃渣、生活垃圾统一清运至专用废石堆场:坡脚护坡设施:采用铅丝石笼结构型式,梯形:底宽1.5m,高1.5m,顶宽0.5m,沿坡脚通长布置。分层碾压堆放:分层厚度1m,密实度要求80%。坡度不得大于45°,总高不得超过30m。坡面应平整。废石堆场上部应设置截洪沟。
b.废水处置措施
平硐渗(涌)水:设置调节容量符合要求的收集池,集中收集:一部
6
分用于生产,一部分用于矿山道路、工业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收集池采用钢筋砼结构。
机械维理含油废水:设置收集池,定期进行集中收集处置。收集池容量应符合调节要求,采用钢筋砼结构、HDPE防渗膜防渗方式。
生活污水:实行清污合流,用于生活营区绿化设施回喷回灌。
表1-3 项目主体工程、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一览表
序号 一 建设工程名称 主体工程 aam中段 aam中段 1 平硐 4950回风中段 砼支护 结构型式 单位 数量 备 注 7
2 3 4900~aam回风井 矿区道路 木支护 碎石路面 4 废石堆场 / 5 6 二 1 2 3 4 5 6 原矿堆场 工业场地 环境保护工程 排土场 沉淀池 排水沟 截水沟 防渗旱厕、化粪池 隔油蒸发下渗池 / / 1.2项目建设及试运行情况
1.2.1主体工程实施情况
据调查:XX委托具相关单位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对利用原有aam、平硐进行清理、新掘aam平硐及~aam回风井已实施完毕;矿山道路、废石堆场、工业场地等配套工程已建设完毕投入使用。 1.2.2环境保护工程实施情况
排土场、沉淀池、防渗旱厕、化粪池、隔油蒸发下渗池、截、排水沟等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运行情况良好,符合相关要求。 1.2.3试运行情况
XX在主体工程、环境保护工程完成基础上,于年月向环保局提出试生产申请,经批准后进行试生产。
8
1.3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
项目建设前期,XX委托XX开展宁夏XXXXX县XXXXX矿区Ⅰ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采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10年4月通过宁夏南宁环保厅审批。
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对策、措施及相应环保投资;建立环境保护机构,配备专职环保人员负责矿区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工作人员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实现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1.4项目验收条件
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及《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工程,项目试生产过程中未引发新的环境问题,工程建设符合相关要求;项目建设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具备验收条件。
1.5项目调查情况
依据相关规定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综合确定:
(1)生态环境调查范围:矿区直接影响区域为0.1075km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界定为16.88km2、重点评价范围0.1095km2。
根据工程建设实际的总体布局,生态影响重点调查范围为:平硐口、工业场地、废石堆场等及其周围500m范围;运输道路及其两侧200m范围;采矿区及其周边1km范围及原有探矿活动对地表扰动区域。
(2)地表水环境调查范围:XXXX沟:矿区上游1km至下游5km,共6km河段;支沟:支沟上游1km至XXXX沟汇入口段,长约1km河段。
(3)地下水调查范围:aam平硐地下涌水及其处置利用情况。 (4)大气环境调查范围:废石堆场周围500m及生活营地、矿区运输道路两侧200m区域。
9
(5)声环境调查范围:以矿区工业场地为中心,场界外100m及运输道路两侧200m区域。
(6)公众意见调查范围:以工程建设直接受影响的XXXXX县XXXXXXXXXX村(矿区东北面约4km)为重点,同时兼顾相关人员。
10
2综述
2.1编制依据
2.1.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86.1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6.5.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3.1);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2001.8.2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 (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8.28);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2005.4.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2008.6.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2.25);
(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11.29); (14)《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11.26);
(15)《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2001.12.27);
(16)《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环发[2000]38号文,2000.2.22);
(17)《关于中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问题决定的通知》(国环发,[2001]4号文件)。
11
2.1.2地方政策性文件
(1)《宁夏南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1999.7.1); (2)《宁夏南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03.5.1); (3)《宁夏南宁环境保护条例》(2003.9.1);
(4)《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N环发[2001]07号);
(5)《宁夏南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意见》(N政办发[2001]95号);
(6)《宁夏南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N政办发[2002]66号)。 2.1.3技术规范
(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J/T394-2007);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0.2.22)。 2.1.4其他资料
(1)《XXXXX县XXXXX矿区Ⅰ号矿带铜铅锌多金属矿开采工程预核准审查登记表》(N经委矿产200909号,2009年11月4日);
(2)《关于宁夏谢通过门县XXXXX1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采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宁夏南宁环境保护厅 N环发[2010]108号)
(3)《XXXXX县XXXXX矿区Ⅰ号矿带铜铅锌多金属矿<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宁夏南宁国土资源厅,N划矿[2009]007号);
(4)宁夏XXXXxx环境保护局《关于宁夏南宁XXXXX县XXXXX矿区Ⅰ号矿带铜铅锌多金属矿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环
12
[2010]13号);
(5)XXXX宁夏山南xx环保局《关于宁夏南宁XXXXX县XXXXX矿区Ⅰ号矿带铜铅锌多金属矿开采工程试生产的批复》( [2013]13号)2013.9.25;
(6)《竣工验收监测报告》(2014.8); (7)《验收调查委托书》;
(8)工程竣工环保验收公众参与调查表; (9)其它相关资料。
2.2调查目的、原则、方法
2.2.1调查目的
(1)调查项目在施工、试运行和管理等方面落实环评文件和工程设计所提出的环保“三同时”措施情况,以及对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落实情况;
(2)通过对工程污染物排放状况监测、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调查结果评价,分析各项环保措施实施的有效性;检查各类环保管理制度建立及其执行情况;
(3)针对项目建设过程已实施但尚不完善的措施提出改进意见,对潜在环境影响,提出防治措施;
(4)通过公众意见调查,了解公众对项目基建期和试运行期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及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情况,针对公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和建议,提出解决建议;
(5)根据调查结果,客观、公正地论证项目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条件,提交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报告,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供项目验收审批的依据。
13
2.2.2调查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与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技术规范; (2)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原则; (3)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实用原则;
(4)坚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与实地踏勘、现场监测结合原则; (5)坚持“分期建设、分期验收”原则。项目建设过程包括基建期(施工期)、开采期和闭矿期,不同时期可能产生不同环境影响,本次验收为基建期竣工环保验收,重点针对基建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及其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进行验收调查。 2.2.3调查方法
(1)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中所规定的方法进行调查;
(2)环境影响分析采用资料调研、现场调查和现状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3)调查采用“全面调查,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方法;
(4)采用改进已有措施与提出补救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环保措施有效性。
2.3调查范围、因子
2.3.1调查范围
本次验收调查范围参照《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评价范围,根据工程实际变化、对环境实际影响及现场踏勘情况做适当调整。
(1)生态环境调查范围
本工程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范围主要为矿区井巷工程、废石堆场、工业场地、生活营地、运输道路,以及原有地表开采
14
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区域,矿区直接影响区域为km2。
生态影响调查范围原则上同生态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要求,本项工程矿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界定为:矿区范围5.4km2及其边界外2km范围(即南至采矿区南部边界外约2km的XXXX沟山谷,北至采矿区北部边界外约2km的山脊,西至矿区西侧山体山脊,东至矿区东侧XXXX沟山谷)的陆地以及与其有关水域,及运矿道路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评价范围约16.88km2。重点评价范围为:因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直接危害范围(平硐、运矿道路及两侧),总面积约0.1095km2。
根据工程建设实际的总体布局,生态影响重点调查范围为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直接危害范围。包括平硐、工业场地、废石堆场,及其周围500m范围;运输道路及其两侧200m范围。采矿区及其周边1km范围,运矿道路两侧200m范围,以及原有探矿活动对地表扰动区域。
(2)地表水环境调查范围
XXXX沟自南西往北东向流经矿区,结合地下、地表水体关系,确定本工程地表水环境影响调查评价范围为:
XXXX沟:矿区上游1km至下游5km,共6km河段。 支沟:支沟上游1km至XXXX沟汇入口段,长约1km河段。 (3)地下水调查范围
工程区域地下水埋N较深,仅在雨季于aam平硐口见少量涌水,并经井下集水井收集,抽排至地面二级沉淀池澄清后回收利用:本次地下水调查范围为aam平硐涌水及其处置利用情况。
(4)大气环境调查范围
矿区面积5.4km2,评价范围以矿区为中心,北面和南面以山谷分水岭
15
为界,东、西面延伸2km,以及运道路两侧200m范围,共计约10km2。
大气污染源主要为矿区原矿、废石装卸运输扬尘,矿区周围无居民、学校、办公等大气环境敏感点,距矿区最近的为矿区生活营地。因此,大气环境调查范围为原矿及废石堆场周围500m区域,以及生活营地和矿区运输道路两侧200m区域。
(5)声环境调查范围
根据工程平面布局及其与外环境关系,声环境调查范围为:以矿区工业场地为中心,向外100m区域,以及运输道路两侧200m区域。
(6)公众意见调查范围
以工程建设直接受影响的XXXXX县XXXXXXXXXX村(矿区东北面约4Km)为重点,同时兼顾相关人员。 2.3.2调查因子
(1)生态环境
矿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环境质量、景观、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植被破坏及其恢复现状,平硐上方的地表塌陷,渣场及道路边坡防护等;
(2)水环境
XXXX沟水环境质量状况;
调查因子:pH、SS、NH3-N、CODcr,以及Pb、Zn、Hg、Cd、As等重金属元素;
(3)声环境:工业广场厂界噪声,运输道路经过的XXXXX村和生活营地的环境噪声;
(4)大气环境:TSP (5)环境管理
建设项目从立项到试生产各阶段执行环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情
16
况;环保审批手续及环保档案资料;环保组织机构及规章管理制度;环保设施建成及运行记录;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以新代老”环保要求落实情况;环保监测计划;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情况。
2.4验收调查标准及调查重点
2.4.1验收调查标准
验收调查标准:《关于宁夏南宁XXXXX县XXXXX矿区Ⅰ号矿带铜铅锌多金属矿开采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日地环[2010]13号)中所规定的标准。 2.4.2环境质量标准
(1)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标准;
(2)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单的通知》(环发[2000]1号中的二级标准;
(3)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4)土壤环境: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
2.4.3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
(2)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 (3)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相应标准,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进行校核;
17
(4)固体废弃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9-2001)。
表2-1 验收调查标准及标准限值
类 别 环 评 标 准 标 准 号 验 收 标 准 项 目 溶解氧 pH值 Cr6+ NH3-N CODcr 高锰酸盐指数 Pb Cd Cu Hg As TP TSP SO2 NO2 等效连续A声级Leq:dB(A) pH 土 壤 环 境 境 <6.5 铬 150 汞 0.30 砷 40 铜 50 铅 250 镉 0.3 锌 200 pH值 标 准 限 值 ≥5 mg/L 6~9(无量纲) ≤0.05mg/L ≤1.0mg/L ≤20mg/L ≤6mg/L ≤0.05mg/L ≤0.005mg/L ≤1.0mg/L ≤0.0001mg/L ≤0.05mg/L ≤0.2mg/L 日均值0.30mg/m3 日均值<0.50mg/m3 小时值<0.15 mg/m3 日均值<0.50mg/m3小时值<0.15 mg/m3 昼间≤55 夜间≤45 6.5~7.5 >7.5 200 250 0.50 1.0 30 25 100 100 300 350 0.3 0.6 250 300 6~9(无量纲) 地 表 水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环 境 空 气 声 环 境 污水 18
类 别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污 染 物 环 评 标 准 标 准 号 废 气 噪声 固 废 验 收 标 准 项 目 COD 悬浮物 氨氮 磷酸盐 铜 锌 铅 汞 总铬 六价铬 砷 镍 无组织排放总悬浮颗粒物 昼间 夜间 标 准 限 值 ≤100 mg/L ≤70 mg/L ≤15mg/L / ≤0.5 mg/L ≤1.0 mg/L ≤2.0 mg/L ≤1.0 mg/L ≤0.05 mg/L ≤1.5 mg/L ≤0.5 mg/L ≤0.5 mg/L ≤1.0 mg/L 小时浓度 ≤1.0 mg/m3 ≤55dB(A) ≤45dB(A) 第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2.4.4验收调查重点
本次验收调查重点:基建期和试运行期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废水处理利用情况,固体废弃物处置情况,环评文件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1)生态环境调查重点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工程占地情况,对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及其对植被、地质环境影响; 2)地下开采是否引起采空区的地表塌陷,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 3)废石堆场、运输道路、截、排水工程、挡渣工程、护坡工程建设情况,以及可能引发水土流失、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环境影响;
4)“以新代老”及迹地环境恢复措施落实情况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 5)建设开采活动对区域土壤环境影响。
(2)水环境调查重点:平硐涌水、生活污水处理利用情况及对矿区下
19
游地表水环境质量影响。
(3)大气环境调查重点:工程矿石、废石装卸、运输所产生扬尘对矿区和沿途村庄居住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影响。
(4)声环境调查重点:场界噪声达标排放情况,以及矿石运输对沿线村民声环境影响。
(5)环境管理调查:环评文件要求的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落实情况。
2.5验收调查程序
验收调查工作分为资料收集准备阶段、初步调查、编制验收方案阶段、现场调查和报告编写阶段。具体工作程序见图2-1。
20
图2-1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工作程序
21
3工程概况
3.1地理位置
矿区位于XXXXX县城北东方向,平距约70km,隶属XXXXX县XXXXX管辖,地理坐标:东经,北纬″。
沿XXXX市经南木林县城至XXXXX县城的县级公路从工作区内通过,交通较为方便。工程地理位置见图3-1。
图3-1 矿区交通位置图
3.2矿区范围
矿区采矿标高aam~aam,允许开采总面积5.4km2。
探矿区地理坐标: 2009年9月根据勘探成果资料及通过评审的矿产资源储量及赋存范围:XX申请并取得采矿权划定矿区范围:该矿区共有6个拐点坐标及高程圈定,见表3-2。
设计对勘探程度较高的。
根据矿床开拓及采矿方法设计,采矿综合回采率确定为92%,确定的开采资源量为,矿山总服务年限a。采矿方式为地下开采,矿床开拓方式选择开拓。
表3-2 采矿权范围及拐点坐标表
3.3矿区资源储量
22
3.4矿区建设情况
3.4.1 矿区建设进度
(1)矿区地质详查报告已通过评审,并经过南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备案。
(2)矿区开发利用方案、安全生产预评价、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及治理方案已经编制完成,并通过审查。
(3)矿山征地工作基本完成。建设项目不在国家及南宁自然保护区,周边无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文物。附近无永久性居民居住,交通、供电、供水条件良好,选址基本合理。
(4)矿石选矿试验证明可利用资源为氧化矿及混合矿,技术加工性能良好,选矿指标满足矿山开发要求。
(5)矿山道路已建设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开采前的准备工作。 3.4.2 详查工作情况
详查工作取得的地质成果主要有:
(1)基本查明了矿区地层、岩浆岩、构造、变质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及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2)基本查明了矿床、矿体特征及成因类型,矿床控制程度达到了控制和推断要求,矿床资源基本控制。
(3)矿区探求控制、推断、预测的资源量为28720t。 3.4.3矿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矿区现状
矿区自开展探矿工作:共布设平硐个,平硐规格:1.2×1.8m,产生弃渣总量约为0m3;弃碴部分用于硐口场地整平及矿山道路敷设,其余堆积于平硐口,进行简单平整,占用地面积00m2(工业场地)。已完成:矿部
23
(50m2)、施工营地(5m2)、炸药库(0m2)及矿山道路建设:长约.0km,宽.0m,矿区地形坡度大,开挖弃渣大多沿坡体堆放,其实际占地面积较设计面积大,估算实际占地面积约00m2。矿区已完成建设工程基本情况见表3-3。
表3-3 矿区建设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 号 1 2 3 4 5 6 基建 设施 平硐 平硐弃碴 矿部 施工营地 炸药库 矿山道路 总计 基建量 已破坏面积(m2) 破坏 程度 已有弃渣量(m3) 弃渣堆放情况 建设 情况 备注 (2)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工程已造成直接生态破坏0m2,弃渣70m3,总体破坏程度较严重,占压区内原有植被已基本丧失。
2)现有废石堆场、道路边坡未采取拦挡等防护措施,废石有沿山坡下滑引发滑坡、崩塌的隐患;废石堆场设置不规范,不符合集中堆放原则,且现有废石堆场容量偏小,不能满足后期(开采期)废石堆存需要。
3)矿山建设使地表土层松散,冻土冻融现象加剧。
4)现有矿区道路修建改变了矿区地貌完整性,矿区道路边坡稳定性差。 5)现有生活营地建设未对表层土进行剥离,造成了占xx植被丧失。 6)探矿阶段遗留了少量生活垃圾。 (3)工程建设过程
1)2008年7月,委托作,编制完成《宁夏南宁XXXXX县XXXXX矿区I号矿带铜铅锌多金属矿详查报告》,并于2009年5月通过宁国土资源厅审查,取得矿产资源储量备案;
2)2009年9月,委托编制完成《XX宁夏南宁XXXXX县XXXXX矿
24
区Ⅰ号矿带铜铅锌多金属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并通过宁夏南宁国土资源厅审查;
3)2009年11月4日,取得《XXXXX县XXXXX矿区Ⅰ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开采工程预核准审查登记表》(N经委矿产200909号);
4)2009年12月,委托XX编制完成《宁夏南宁XXXXX县XXXXX矿区Ⅰ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采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10年4月取得宁夏南宁环境保护厅的环评批复(N环发[2010]108号);
5)2010年5月,委托宁夏心编制完成《宁夏南宁XXXXX县XXXXX矿区I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地下开采初步设计》,审查情况不明;
6)2010年12月,通过宁夏南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取得核准批复(N发改[2010]号);
7)2010年4开始施工,至2014年5月,完成平硐施工及废石堆场、工业场地的挡墙、排水沟及污水收集沉淀池建设。
8)2014年9月,试生产批复(159号,开始投入试生产。
9)2014年7月,宁夏南宁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工作,并编制完成《宁夏南宁XXXXX县XXXXX矿区采矿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3.5工程基本情况
3.5.1工程一般特性
项目名称:宁夏南宁XXXXX县XXXXX矿区采矿工程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宁夏XXXXxxXXXXX县XXXXXXXXXX村西南4km 建设单位:XX
建设规模:设计总投资8万元,设计生产规模为1万t/a;
25
产品方案:原矿;
劳动定员:总人数27人:采矿7人,辅助生产0人,非生产职工(包括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6人;
工作制度:采用连续工作制度,年工作20d,每天3班,每班工作8h。 服务年限:总服务年限为1a。 3.5.2工程建设内容
(1)工程组成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井下采矿井巷、通风工程,地面空压机房、工业场地、运输工程、矿部和炸药库等。工程组成及其变化情况详见表3-4、图3-2~13。井下工程量详见表3-5。
表3-4工程组成及其变更情况一览表
工程名称 开采 平硐 井 下 工 程 风井 中段 同环评 同环评 同环评 同环评 供排水 同环评 地 面 工 程 空压站 值班房 炸药库 同环评 / 同环评 26
新建 新建 新建 利旧(探矿期 环 评 建设内容、规模及其变更情况 初步设计 实际建成情况 备注 利旧1个,新建1个。 新建 新建 新建
工程名称 环 评 建设内容、规模及其变更情况 初步设计 实际建成情况 备注 已建) 工业 场地 废石 堆场 贮运 工程 公 用 工 程 堆矿场 (临时) 矿区 道路 办公 生活区 电气 供应 供水 同环评 在各平硐外设置1个 废石场,总占地1960 m2,堆渣量6050 m3。 / 同环评 矿部占地 3000 m2 同环评 同环评 同环评 同环评 新建 利旧 新建 利旧 利旧 新建 新建
工程建设现状图片
(3)基建工程量
矿山基础工程分为地面工程和地下工程。 (1)地下工程:包括主平硐、斜井、风井。 aam平硐:
主斜井以上工程总掘进量为3903 m3(不含原有掘进工程量720 m3)。
表3-5 地下基建工程量表
(2)地面工程
地面工程布局主要由废石场、工业场地、炸药库、生活营地及矿山道路组成。
27
矿山道路利用原探矿道路,不新建,矿山道路长约5.0km,宽3.0m,道路路面占地面积约1.5hm2;生活营地利用与在建选厂的已有矿部,施工营地现改造为矿山值班人员临时生活场地。基建期实际只建成1个废石场、1个工业场地、1个临时堆矿场,利用口工业场地、废石堆场改造成1个工业场地、1个废石堆场。矿石及时转运到选厂,不设永久性堆矿场,由于本工程开采硐口及工业场地位于矿区南面沟谷边缘(高程aam),不新建道路,仅利用原有探矿道路约250 m改造为混凝土路面,作为运矿道路,利用矿区与选厂之间的原有连接道路作外运道路,原有探矿道路作后续探矿道路。地面工程内容及规模详见表3-6 。
表3-6 地面工程量表
3.5.3开拓方案
(1)矿床开采方式 1)开采顺序
开采顺序总体要求:垂高方向先上中段后下中段。相邻两个中段同时回采时,禁止对相邻两个中段上下相对应布置的采场进行同时回采,只有采完上部矿房,才准回采下部矿房。上、下中段的矿房和矿柱,应尽量对应布置,其规格亦应尽量相同。并使上中段的回采超前距离大于下中段1~2个矿块的长度。同一中段内,上盘超前下盘。沿走向为由西向东方向后
28
退式开采。
2)采矿方法
结合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矿体赋存情况及矿区地质地形和地理环境,充分考虑利用原有工程和从环境保护、矿山原貌恢复角度考虑,矿山采用地下开采方式。采用分段空场采矿法+浅孔留矿法。 (3)开拓运输方案
1)开拓方案、 2)坑内运输
硐运输到地面。斜井运输采用绞车提升运输。 3)地表运输
矿车由一台ZK3-6/250-1型架线式电机车双机牵引运输到地面,通过地面车场到矿石堆场旁的卸矿装置卸矿。 (4)通风方案
缝钢管从提升井送到井下各中段。 风使用。 (5)给排水 1)坑内供水
沿平巷送,再沿平巷送流速V=1.0m/s左右。 2)坑内排水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坑内最大涌水量为200m3/d。坑内涌水由平硐自流出地表。 (6)供电方案
采矿用电主要是主(辅)扇、空压机、装岩机、电机车、绞车、井下照明和局扇等,估算用电功率为250KVA。矿山主要采用电网供电。
29
3.5.4主要机械设备
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见表3-7。 3.5.5主要工程原辅材料
工程所需要的原辅材料材料见表3-8。 3.5.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3-9。
表3-7 主要生产机械设备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设备名称 空压机 水泵 铲运机 凿岩机 自卸汽车 电机车 矿车(0.75 m³) 装岩机 型号 L-20 Y160M-4 WJD2 YGZ90 20t 10t 0.75 0.4 单位 台 台 台 台 辆 辆 台 台 数量 1 2 2 4 6 5 50 4
表3-8 主要原、辅材料及动力情况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名称 炸药 雷管 导爆管 钎头 钎子钢 机油 水 电 年用量 来源 外购 外购 外购 外购 外购 外购 XXXX沟 电网供电 备注 / / / / / / 生产、生活用水 生产、生活用电 表3-9 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1 1.1 1.1.1 1.1.2 1.1.3 1.1.4 1.2 指标名称 地质 地质资源量 矿石量 品位 矿石量 品位 设计利用资源量 单位 T % T % 30
数量 备注
1.2.2 1.2.2 2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矿石量 品位 采矿 矿山生产能力 基建开拓工程量 矿山基建时间 矿山服务年限 开采方式 主要采矿方法 矿石损失率 矿石贫化率 采出矿石品位 T % t/d t/a m/m3 A A % % % 含基建期1a 平均 平均 Pb 3.6工程总平面布局
根据工程开发利用方案和设计,综合考虑工程地形地势及原有工程场地,进行工程总平面布局。总图平面布置内容包括工业场地、炸药库、供电站、生活营地及交通运输道路。
(1)工业场地
根据地表地形条件、外部运输道路条件以及平硐口位置,工业场地布置在老8#平硐和8#斜井井口南侧,与进场道路、废石堆场、临时堆矿场相连,便于井下矿石、废石运输,利于采矿工作。
(2)生活营地
生活营地位于矿区东北东侧,直线距离1.8km,与拟建选矿厂共用。生活营地占地约500m2,远离采矿区域,避免大气、声环境影响。
监控室、配电室(含空气动力设备)布置在井口东南侧、工业场地东侧,便于生产管理。施工营地(现为矿区值班人员休息室)布置在工业场地西南角,距离约500m,避免矿区扬尘、噪声等影响。
(3)供电站
供电为集中供应,供电站位于矿区南侧,占地面积约150m2,位于地表错动带以外。
31
(4)炸药库
炸药库布置在矿部东侧,距离矿部300m,期间有岩芯库和冲沟相隔,满足安全距离要求。炸药库总占地1750m2(炸药、雷管等贮存室100 m2),内设置有消防水池、防爆沙墙,监控室、消防沙池等配套设施。与相关矿区建设场地距离符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爆破安全距离。设有炸药库、雷管库、消防水池,周围设密实砖围墙,距围墙50m处设有警卫室。
(5)运输道路:利用原有道路,不新建,节约占地,避免了新建道路对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影响。
(6)不新设废石堆场,利用原老8#平硐废石堆场改造为本工程废石堆场,位于工业广场东南角,与进口相距30~50m,采掘废石运输方便;渣场南面与矿区道相邻,便于外运维护道。
(7)矿石直接送在建选厂进行洗选加工,只设置临时堆矿场。临时堆矿场拟设置在工业场地西南面,南与矿区道路相邻,北与工业场地相邻,便于矿石装卸转运。
综上所述:工程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原有场地和建筑物,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未新建道路,工业区各部分布局紧凑,节约用地,减缓对生态环境破坏,缩短运输距离;炸药库与工业区和生活营地中各种建筑物的间距,均满足《爆炸安全规程》规定,可确保建筑物安全。总平面布置较为合理。
3.7工程采矿工艺流程与产污环节
工程采用平硐-斜井联合开拓的地下开采工艺,工艺流程与产污环节(生态破坏),详见图3-14。
32
图3-14 采矿生产工艺流程与产污(生态破坏)环节
3.8物料平衡和水平
3.8.1 物料平衡
工程开采作业年工作日以250d计,年开采能力为15万t,日采矿量600t。矿石比重3.38t/m3,松散系数1.2,开采的原矿计66568m3/a;采矿每年产出25000t废石,其中90%用于采空区回填。根据矿山开采面积及运输道路长度,估算采矿粉尘损耗为90t/a,运输及堆放粉尘损耗为70t/a,采矿碎石损耗为200t/a,物料平衡如图3-15。
33
图3-15 物料平衡图
3.8.1水平衡
(1)生活用水、排水
工程用水包括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采矿劳动定员总计97人,用水按50L/人•d计算,则采矿区的生活用水量为4.9m3/d。按照排水系数0.9计算,矿区生活污水产生量为4.4m3/d,矿区生活污水进入防渗旱厕和化粪池收集处理,定期清运用于浇灌附近草地。
(2)矿坑涌水
根据验收调查,平硐无涌水产生,斜井仅在雨季(每年6~9月)才有涌水产生,坑内最大涌水量为200m3/d。
(3)坑内生产用水
坑内生产、灭尘及消防用水量为100m3/d,全部利用经处理后的矿坑涌水。自流排出的涌水处理后储存在沉淀池,通过一根φ45×3.5的供水管由
34
平硐送到中段采场。在中段平硐口处设减压阀将供水压力降低到0.7Mpa左右,再沿平巷送到各生产用水点。
(4)洒水降尘
矿区道路平均每日洒水量为60m3,每日地面洒水用水量至少为19.6~53.5m3,利用矿坑涌水,无地下涌水期间采用XXXX沟水。考虑到矿区堆场洒水是随着开采量逐年增加,平均用水按100 m3/d。
(5)水平衡
由上可知,矿区生产用水、地面洒水和消防用水全部利用处理后的矿坑涌水。其中消防水循环利用,生产用水可收集至沉淀后全部回用。矿坑涌水全部利用,不外排,矿区水重复利用率97.6%。 矿区总用水量204.9 m3/d,其中新水量4.9 m3/d,矿坑涌水回用量200m3/d,排水量4.4 m3/d。项目水量平衡分析如图3-16。
100.0 道路、堆场抑尘 矿坑 1 100. 沉 淀 池 茶加
89.0 90.0 80.0 1.0 采矿用510.0 沉淀10.0 消防用0.5 4.9 消防水4.4 生活化粪外运浇灌草图3-16 项目水平衡图(m3/d)
35
3.9工程与外环境关系及主要环保目标
3.9.1工程与外环境关系
矿区植被多为零星分布的高原草甸,无珍稀保护植物分布,植被覆盖率低;矿区范围内除偶尔有常见野生动物出没外,无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
矿区3km内没有居民点,矿部位于矿区北东向,距矿山1.8km,矿区北东向4km以外为XXXXX村,共计有居民22户;9.9km以外XXXXX。矿区附近无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文物古迹等需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 3.9.2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目标
(1)控制生态破坏与保护环境污染目标
1)控制和减轻工程施工建设可能对地表植被、土壤破坏及水土流失,确保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发生明显恶化;
2)不因工程兴建,而影响工程所在区域的景观;
3)保护工程区域景观生态体系,减少工程建设和运行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保护工程区植被,维护工程区域生态完整性;
4)确保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防止由于工程运行导致重金属污染当地土壤和自然水体;
5)使因工程建设造成的自然景观、植被破坏得以尽快恢复; 6)确保工程评价范围内水、大气、声、土壤等环境质量,符合所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2)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调查:确定环保验收的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学环境及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36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矿区位于XXXX北部冈底斯山脉南麓高原高山区,属残坡积高山高寒草甸牧区,草毡层薄而稀疏,长势差,覆盖度低,多作为夏秋草场。矿区植被多为零星草甸,无珍稀保护植物分布;矿区评价范围无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矿区附近无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文物古迹等需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为此,确定本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工程影响范围内的高寒草甸、天然植被、土壤及景观。
2)水环境保护目标
矿区主要发育一条南西--北东向的雅鲁N布江四级支流,其东西两侧支状水系较发育,为常年性的山沟溪流。XXXX沟自南西往北东向流经矿区,流入湘曲河直达雅鲁N布江。工程最终受纳水体为XXXX沟,属小规模河流。职工生活污水、采矿废水排放均可能对就近地表水体环境带来影响。因此,工程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工程影响范围内的XXXX沟和其支沟。
3)大气、声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地处偏远高山区,地广人稀,采矿区除了施工人员外,矿区1.5km范围内无固定居民点分布(矿部距矿区1.8km),离矿区最近的居民点为XXXXX村,距离矿区约4km。将XXXXX村、矿部及采矿区生活营地作为大气、声环境保护目标。
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概况具体见表3-10。
表3-10 工程环境保护目标统计表
37
敏感 目标 生活 营地 矿部 马 尔 地 村 茶 加 弄 沟 植被 方位 / NE 距矿区距离 / 1.8km 基本情况 影响因素分析 保护级别 NE 4km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 E,S,W,N E,S,W,N E,S,W,N 5~10m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 禁止捕杀野生动物,保护地表植被,控制水土流失,防止重金属对土壤和地表水、地下水环境污染。 《土壤环境质量 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 / 土壤 / 野生 动物 / 环境保护目标现状图片
3.10工程环保投资
工程环评预计建设总投资万元,环保设备设施投资(兼顾环保工程的费用不计入)5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每年所需环保费用为万元。基建期工程实际建设总投资7万元计,实际环保投资万元,占工程总投资10%。其中,废气处理投资 万元(井下洒水降尘),废水处理投资6.0万元,挡墙、排水沟、护坡、场地硬化等生态减缓恢复投资5万元,环境监测投资5万元。
38
4区域环境概况
4.1自然环境概况
4.1.1 地理位置
矿区位于XXXXX县城北东方向,平距70余km,隶属XXXXX县XXXXX管辖。矿区地理坐标: XXXXX县位于XXXXxx西北部、北岸,东邻县和XXXX市,北接,西邻,南与接壤。地理坐标界于东经之间。 4.1.2 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XXXX北部冈底斯山脉南麓高原高山区,地形切割较为强烈,大部分xx发育河谷地貌。地势总体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矿区面积5.4km2,矿区最高海拔2111m,最低4700m,相对高差最大为650m。 4.1.3 气象 4.1.4 水文特征
(1)地表水
区内主要发育XXXX沟,南西-北东向,其东西两侧支状水系较发育,为常年性山沟溪流。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为,主矿体赋存标高,高于区内的侵蚀基准面,水文地质环境具分水岭特征。
(2)地下水
矿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高山雪融水和地表河水补给,补给水源经垂直渗透或沿断层及裂隙渗入地下,部分地带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第四系残坡积层中孔隙潜水,埋N较浅,在坡脚或沟底可见以泉的形式排入沟或形成小片湿地。赋存于碳酸盐岩层中的裂隙水随岩层面及裂隙下降,以泉的形式排入地表水流中,最终排入XXXX沟。
39
4.1.5 地质条件
(1)地质构造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的规定,确定矿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0g。
(2)地层岩性
矿区内仅出露石炭系昂杰组(C2a)、第三系年波组(E2n)地层,主要为一套深海—半深海相火山喷发形成的中酸性火山岩、凝灰岩—火山碎屑岩建造及碳酸盐建造。石炭系昂杰组(C2a)岩性主要为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绢云板岩、变石英砂岩等。第三系年波组(E2n)岩性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及凝灰质沉积岩及少量中酸性角砾凝灰熔岩及角砾凝灰岩。
4.2社会环境
4.2.1历史沿革 4.2.2行政区划及人口 4.2.3经济发展现状
4.2.4科教、文化、医疗卫生 4.2.5旅游
40
5环境影响报告书回顾
5.1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
5.1.1 项目建设的合规性结论
工程建设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法规,符合国家中部大开发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和xx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符合《宁夏南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工程建设将促进xx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当地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1.2 公众参与
通过对工程所在xx公众广泛调查表明:工程区的群众及相关单位都能意识到工程建成后将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当地经济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多数群众表示积极支持工程建设,对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承受,希望工程建设能合理统筹安排,尽力为当地群众解决问题,增加群众就业机会,保证环保措施到位,将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5.1.3 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现状
(1)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 (2)土壤环境质量 (3)地表水环境质量
。
(4)大气环境质量 (5)声环境质量
工程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能达到上述标准中1类标准。
41
5.1.4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1)探矿期间遗留环境问题及环保方案实施情况 。
(2)基建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基建工程量小,施工时间短,工程施工对区域水、气、声、生态环境等均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范围、程度较小,且为短期影响,施工结束后受影响的各环境要素大多可得到恢复。 5.1.5 工程基建期拟采取环保对策措施
(1)基建期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措施 (2)基建期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3)基建期废(污)水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上述措施能有效控制施工废(污)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技术经济可行。
(4)基建期噪声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5.1.6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结论
5.2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要点
42
6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本次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通过现场详细调查,结合公众参与调查等调查方法,详细调查了工程在基建期及开采初期已采取的生态减缓恢复措施、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及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保护措施。目前,主平硐、主斜井和地面设施已建成,工程处于试生产期。因此,本调查报告重点介绍基建期的各种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和环评批复要求措施落实情况,各种环保措施与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要求的对比情况,详见表6-1~表6-3。
表6-1基建期环保措施落实情况一览表
环境 要素 生 态 环 境 生态减缓(恢复)措施及污染防治措施 环评报告书提出措施 落实情况 对采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对采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运矿道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运矿道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目前尚未进行矿石运输。 :对清洗施工机械产生的油污要用棉布、棉。 纱等吸油材料收集,避免油污直接排放。用过(4)本工程未建堆矿场,矿石开采出后的棉布、棉纱等应定期焚烧处理,对残渣进井后将及时转运至选厂,利用选厂堆矿场堆行深埋处理。 放矿石。仅在弃渣场西侧建设1个临时堆矿(4)淋滤水:对现有及拟建堆矿场采取相应场,待选厂建成后及时转运至选厂。目前,的防渗措施,堆场底部铺设土工膜进行防渗处临时堆矿场未做防渗处理,但是通过土壤监理,在下游侧修筑淋滤水收集截水沟,并对截测可知临时堆场淋滤水对其下方土壤无污水沟铺设土工膜进行防渗,截水沟至沉淀池之染。 间敷设DN50 U-PVC塑料管将淋滤水收集至沉(5)得到落实。在斜井井底修建了长、淀池处理。处理后的中水可回用于生产过程中8m宽6m、深3m(容积144 m3)的平硐涌或用于工业场地洒水降尘。 水收集沉淀池,并在地面建成250 m3二级沉(5)平硐涌水:进入沉淀池经处理后,中淀池,地下涌水用于井下作业后,剩下部分水可回用于生产过程中或作业场地洒水降尘。经提升泵排入地面排水沟自流进入二级沉加强对各平硐涌水的水质监测,了解是否存在淀池处理后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有害元素被释放而污染水环境的情况,一旦发(GB8978-1996)一级标准排入XXXX沟。 现应及时进行处理。若出现重金属显著超标的经监测,平硐涌水经处理后未发生重金情况,应在废水中投加硫化钠或者硫化氢等硫属超标,不需投放硫化剂处理。 化剂。 (1)平硐建设过程中,采用深孔松动式爆破,得到落实。 43
水 环 境 大
气 环 境 减少扬尘量,严禁大药量浅孔爆破;凿岩机打孔采用湿式作业,爆堆及时洒水降尘。 (2)砂石骨料筛分、灰土拌和施工应尽量避免大风时段,根据工程所在地气候特点,应避免下午和傍晚进行材料筛选、灰土拌和等高扬尘工序施工作业。 (3)对于挖填方、废石场、混凝土拌和站等产尘点,必要时采取洒水降尘措施,以保持干净整洁的施工环境。 (4)合理安排水泥、灰土、砂等粉状材料堆存地点,减少堆存量并及时利用;周围设围栏,遇恶劣天气加蓬覆盖。 (5)水泥、灰土、砂等粉状材料的运输,应尽量封闭或遮盖,以减少扬尘产生。 (1)本项目采用地下开采方式,平硐建设过程中,硐内爆破噪声对环境影响较小,但在硐口及其附近段的爆破噪声影响较大,因此,在此段施工应合理进行爆破作业时间安排,采用深孔松动式爆破,控制爆破频次;禁止在夜间爆破,有效降低爆破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2)施工中注意选用效率高、噪声低的机 械设备,并注意维修养护和正确使用,使之保声 持最佳工作状态和最低声级水平,可视情况给环 强噪声设备安装消声或隔声装置,如空压机可境 加装隔声罩等,控制施工源强,减轻其对工程区声环境质量的影响。 (3)运输车辆经过附近村民集中居住点时,应减缓车速,不得鸣笛,并严格控制各重型车辆不得在夜间经过各敏感点,造成流动噪声扰民。 (1)平硐弃渣:按照工程进度对矿区内现有平硐弃渣进行清运,废石场平整并进行生态恢复,平硐封闭;后期平硐弃渣全部运至推荐的废石场进行集中处置,并做到边堆放边平整。 废石场为原探矿遗留废石场,要求对PD8和PD21外废石场底部采取相应的挡墙,上部修固 筑截排水沟。对废石场底部修建拦挡墙,挡墙废 底宽3.0m,高5m,顶宽0.5m,做到分层加高、 留好沉陷缝、排水孔。在废石场上部修筑截水沟对坡面径流进行导排,防止坡面径流对渣体的冲刷,采用浆砌石结构,截面尺寸(顶宽0.6m、底宽0.3m、深0.4m)。 (2)对矿区内遗留的生活垃圾全部清理填埋或者清运至生活区废石场内处置,不得在矿区44
经调查,基建期井巷设置了水管,井下凿岩打孔采用湿式作业,有效抑制了扬尘产生量;地面工程产生的施工扬尘通过采取洒水降尘等防治措施后有效控制了对大气环境影响。而且大气环境影响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现已不复存在。 本项目采用平硐-斜井联合的地下开采方式,井下井巷施工噪声对外界声环境影响较小;施工现场远离场环境敏感目标,基建期产生的机械噪声、空气动力噪声等施工噪声均未对声环境敏感目标产生影响,而且基建期的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随着基建工程的结束而消失,其影响也不复存在。 通过公众调查,得知施工期运输车辆经过XXXXX村等村民集中居住点时,交通噪声未发生扰民现象。 (1)得到落实。 在基建期对原有PD1、PD2探矿平硐渣场弃渣进行了清理,回填了探矿平硐,并对渣场进行整治。 本工程使用的废石场只有1个,为原PD8探矿遗留废石场,在废石场底部利用掘进废石修建了长184.324 m、宽1.5 m、高3.0~3.5 m的浆砌石挡渣墙。在渣场上方(工业广场南边)修建了宽50cm、深50~60cm的排水沟(自东向西)浆砌石结构的截排水沟。从而对坡面径流进行导排,有效防止了坡面径流对渣体的冲刷,维护渣场稳定性。 (2)得到落实。 对矿区内原有遗留的生活垃圾全部清理
散排,并对现有垃圾坑进行回填平整。 填埋,对原有垃圾坑进行回填平整。并在施工营地东侧补建了1座容积5m3垃圾池。 表6-2试运行期(开采期初期)环保措施落实情况一览表
环境要素 生态减缓(恢复)措施及污染防治措施 环评报告书要求 实际落实情况 生态环境 (1)合理进行采矿施工布置,精心组织施工管理,严格将工程开采影响控制在开采方案规定的范围内。禁止越界、越层开采,将(1)得到落实。 开采影响区控制在矿带两侧300m土地范围本工程实际建地地面工程仅设置了1个弃渣内。 场、1个临时堆矿场、1个工业广场,实际建设范(2)在PD8和PD21外统一设置两个废石围较环评和设计内容均有所缩小,本工程仅开采场,在废石场上部修筑截水沟对坡面径流进aam、4900 m中段矿,未发生越界、越层开采,行导排,防止坡面径流对渣体的冲刷,截水开采影响区控制在矿带两侧300m土地范围以内。 沟采用浆砌石结构,截面尺寸(顶宽0.6m、(2)得到落实。本工程利用原PD8探矿遗留底宽0.3m、深0.4m);在废石场底部设置挡废石场做为主平硐、斜井掘井和开采的废石场。墙,环评建议挡墙底宽3.0m,高5m,顶宽在废石场底部利用掘进废石修建了长184.324 m、0.5m,要作到分层加高、留好沉陷缝、排水宽1.5 m、高3.0~3.5 m的浆砌石挡渣墙。在渣场孔。 上方(工业广场南边)修建了宽50 cm、深50~(3)堆矿场选用土工布与高密度聚乙60排水沟(自东向西)浆砌石结构的截排水沟。烯(HDPE)膜防渗相结合的工艺,采取两但是,在挡墙修建时未留好沉陷缝、排水孔。建工一膜的方式,即土工布+高密度聚乙烯议在以后开采期,随意废石场渣体增高,将逐渐(HPDE)膜+土工布的防渗模式,防渗膜厚加高挡墙,并留好沉陷缝、排水孔,以确保渣场度不得小于2.0mm,土工布厚度不得小于稳定。 400g/m2;同时在防渗膜施工过程中,应做好(3)本工程的矿石直接转运至选厂加工,不防渗膜连接部位的缝合工作,连接部位应采设堆矿场。选厂尚在建设中,基建期掘井过程和用塑料胶进行粘合,粘合宽度不得小于试生产期开采的矿石堆存在临时堆矿场,未能得10cm,并在下游侧修筑淋滤水收集截水沟,到及时转运,临时堆矿场尚未进行防渗处理。通并对截水沟铺设土工膜进行防渗,截水沟至过对堆场下方土壤监测,表明堆场淋滤液对下方沉淀池之间敷设DN50 U-PVC塑料管将淋土壤未造污染。 滤水收集至沉淀池处理。 (4)得到落实。 开采出的原矿应尽快外运,不得在平硐各种矿山机械和车辆均使用已有道路,未发生口附近长时间的堆放,防止浸出液对土壤造随意下道行驶或另行开辟便道现象,未扩大运输成污染,同时避免形成塌方等地质灾害隐道路范围。利用废石对运输道路进行日常维护,患。 道路路面较平整,路面无积水现象,并修建了过(4)要求各种矿山机械和车辆固定行水涵洞和排水边沟;在基建期对本工程范围内的车路线,不能随意下道行驶或另行开辟便道路边坡修建了混凝土挡土墙、骨加护坡和排水道,以保证周围地表和植被不受破坏,矿区边沟,从而保持了运输道路边坡稳定、排水顺畅,道路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路线和范围使用,有效控制了道路水土流失。 不得擅自扩大范围;加强运输道路的日常维目前,矿石尚未外运。建议在以后运输过程中护,保持边坡稳定、排水顺畅,以保护区域严禁超高超载,防止沿途洒落。 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矿石运输过程中严禁超高超载,控制车辆扬尘对沿线植被的影响。 45
水 环 境 大 气 环 境 (1)平硐渗(涌)水污染防治措施: 工程开采期在雨季将产生平硐渗(涌)水,最大产生量200m3/d。平硐渗(涌)水一部分用于生产,一部分用于矿山道路、堆场等的洒水降尘。 开采期间,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各平硐涌水的水质监测,了解是否存在有害元素被释放而污染水环境的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进行处理。若出现重金属显著超标的情况,应在废水中投加硫化钠或者硫化氢等硫化剂,进行化学沉淀分离处理后,回用于生产过程中或工业场地抑尘。 简易隔油下渗处置的方法处理含油污水;对于机械维修时产生的含油棉布、棉纱等,应与油渣定期进行集中收集、焚烧处置。 (5)生活污水防治措施 禁止在工程所在区域内随意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对现有旱厕进行防渗处理,并在旱厕附近配套修建化粪池,有效容积为100m3。处理后的水可用于浇灌周围草场。 (1)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凿岩和钻孔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产生量。 (2)采矿场应设道路扬尘排放; (1)本工程平硐无地下涌水产生,只有斜井在雨季才有地下涌水产生,井下地下涌水收集池沉淀,用于井下生产后剩下部分泵送至地面二级平流沉淀池(250 m3)处理后,部分用于道路、堆场等的洒水降尘,其余达标排入XXXX沟。 通过验收监测,排放口中各种污染物均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2)得到落实。 收集处理矿部和矿区的生活污水,经化粪处理后用于草地灌溉,均不外排。 声 环 境 固 体 废 物 (1)得到落实。井下设置了输水管道,凿岩钻孔采用湿法作业,控制了粉尘产生量。 (2)井下采矿场设置了喷雾洒水设施,地面利用 本工; 目前,尚未开始矿转运,物料运输量较少,并(2)应选用低噪的载重汽车和运输车且建设单位通过对加强运输车辆驾驶员宣传,在辆,以减低噪声; 经 (3)加强车辆的维修与养护,保持机 械润滑,以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运行噪 声。 (1)在废石场底部采取相应的挡墙,上部(1)得到落实。 修。 如前所述,在废石场上部修筑截排水沟、在废石(3)废石场采用分区恢复,在一年内做到场底部修建了浆砌石挡渣墙,渣体稳定,有效圾地形地貌的恢复。 (4)对于采矿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可利收集池收集,定期清运,在矿区未发生生活垃圾用现有矿区生活垃圾内设置的垃圾暂存收随意排放造成“白色污染”现象。 集设施集中收集,定期清理,不得在开矿区散排。 46
景 观 (1)废石场一定要界定范围,不得随意扩大范围和乱堆乱弃,防止弃渣下滑扩大植被破坏的面积,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景观环境。 (2)各种临时占地在基建工程完成后应尽快进行土地整治,做到边使用,边平整,和植积极开展迹地的恢复工作,矿山服务期满后,应拆除地表设施(如矿山生活区建筑、旱厕、临时房屋等),并对矿区内生活垃圾及施工器材统一收集、处理,不得遗留在矿区内。 (1)得到落实。利用原PD8平硐外的废石场做为本工程废石场,占地面积约1000m2,未扩大范围和乱堆乱弃;通过修建挡渣墙,防止了弃渣下滑,控制了渣场水土流失。 (2)得到落实。基建期的各种临时占地在基建工程完成后进行了土地整治。施工营地和临时堆料场等临时性施工用地,在施工结束时对场地内各种生活、生 (1)得到落实。炸药仓库和油库设置安全隔离带,远离生产区和办公生活区,制定了安全管安 理制度、应急预案,设置了禁火标志,并配置消全 防水池2)得到落实。制定了油料库安全管理和防防 火制度,建立完善的防火系统,制定防火规章制范 度。 措 (3)得到落实。矿山使用的“三品”严格按国施 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炸药物品管理条例》办理,设置专人管理,并接受公安公安机关的检查和监督。 (1)对原有21个探矿平硐中的6个废(1)对PD11、PD6渣场补建了排水沟、浆弃平硐(PD重的地方还应喷射混凝土进行砌石挡渣墙,挡渣墙长40m、高1.5~2.0m,底宽防护。对于高于5m的边坡,可采用浆砌石80cm、顶宽50硐进行封硐处理,并完善渣场挡土骨架护坡。当路基从滑塌体附近通过时,应墙建设,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维护渣场稳定性,对路基进行工程处理,对路基上侧及下侧的防止发生次生地质灾害。 滑塌体部分设支挡建筑物。完善道路排水。 (2)得到落实侧补建了长104.2m的现浇混凝土“以(4)原矿堆场“以新带老”环保措施 挡墙(即Ⅰ、Ⅱ号挡墙,其中Ⅰ号挡墙长57.5 m、新代对位于PD1下方河滩荒地上的原矿堆场断面宽1.0~1.5m、高2.0~5.0m,Ⅱ号挡墙长老”(占地面积200m2,料胶进行粘合,粘合宽46.7m、断面宽1.5m、高2.0~5.0m),在其挡墙上措施 度不得小于10cm,并在下游侧修筑淋滤水方的坡面修建了宽约5m的混凝土骨架护坡;在进收集截水沟,并对截水沟铺设土工膜进行防场道路西面边坡补建了长117.8m的现浇混凝土挡渗,截水沟至沉淀池之间敷设DN50U-PVC墙(即Ⅲ、Ⅳ号挡墙,挡墙断面宽1.0~1.5m、高塑料管将淋滤水收集至沉淀池处理。 3m),在其坡面也修建了宽3~5m的骨架护坡。(5)其它“以新带老”环保措施 并对路面进行混凝土硬化,硬化面积约3800 m2。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环保方面的宣传在道路北面修建了混凝土排水沟(水沟断面宽47
(1)做好炸药仓库的安全防范工作,严禁明火靠近,严格按照炸药行业的相关规定进行存放和操作,以严禁烟火,远离矿山生活区并配置灭火器具;③出库入库造册登记,严格管理,严禁外流;④接受公安机关的检查和监督。
教育,并对矿区现有旱厕进行防渗处理,配套修建化粪池,定期对粪便进行清理,运至附近草场进行浇灌,避免污水直接排放。对矿区现有垃圾清运并填埋。 50cm、深60 cm,长约200m);在道路与XXXX沟交汇处修建了过水涵洞。利用掘井废石对其它探矿道路和外运道路进行了日常维护,修建了排水土沟,道路较为平整、排水通畅。 建议:在开采期间和后续探矿过程中,不断完善矿山道路边坡挡墙和排水沟建设,进一步维道路护边稳定,有效防止道路边坡滑坡,控制水土流失。 (4)本工程开采期的矿石直接转运至选厂,不设永久性堆矿场,仅在PD1下方(工业广场南面、渣场放。对矿区原有垃圾进行清运并填埋。 表6-3 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落实情况一览表
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照片
环保宣传栏 草籽种植试验地(供后期生态恢复用)
48
7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本工程为铜铅锌多金属矿地下开采项目,采用平硐-斜井联合开拓方式,设计铜铅锌多金属矿石开采规模为15万t/年,总服务年限为18a。目前,开采平硐与斜井等主体工程和地面工程基本建设完毕,开始投入试生产(开采初期),与开采期的地表水、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环境影响基本相近,开采后期及闭矿期的环境影响与开采期有所不同。因此,本次验收重点针对基建期和试生产期的环境影响和环保措施进行调查分析。
7.1社会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7.1.1 经济效益
本项目建设的直接经济效益表现为创造企业利润,增加XXXXX县的财政税收。间接经济效益不可量化,主要表现为:促进该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牧民收入;带动和促进沿线运输业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等。 7.1.2 社会效益
(1)本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XXXXX县的优势资源,将加快该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促进xx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项目将对促进XXXXX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2)本项目的建设投产,为当地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对XXXXX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本项目的开发,可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增加当地农牧民收入,并可带动区域内运输业、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减轻社会压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稳定,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49
7.1.3 对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及生产条件的影响
(1)本工程在基建和开采期,为XXXXX县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聘用了当地部分剩余劳动力,增加了这些人的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当地的社会稳定。同时,还可带动区域内运输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项目的建设,可充分利用掘井废石,维修矿区道路,改善了当地交通状况,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必要重要条件。
(3)工程未占用农田和草地,对农牧业的影响较小。由于本工程为地下开采工程,不新建矿区道路和生活区,工业广场、机修房、弃渣场等地面建筑物布置紧凑,新增用地较少,工程对牧业生产带来影响轻微。
7.2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本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基建期工程占地改变土地利用性质,基建活动扰动地表、占压植被等对植被影响,以及基建开挖活动和渣场建设引起水土流失。 7.2.1工程占地
矿区面积5.4km2,环评时工程占地生态影响约0.1075km2,其中大部分影响在基建期,主要集中在施工作业场地、废石场、运矿道路、工业场地及矿山生活办公区。由于工程开拓方案和矿石运输路线发生变化,大量缩减了工程占地面积和生态影响面积,基建期实际生态影响范围面积为10647.36m2,详见表7-1。
50
表7-1 基建期直接破坏生态影响范围统计表
工程 环评设计 实际建设工业(主平硐-场地 斜井口附近) 环评 废 石 实际建成场 废石场 原 环评 矿 堆 实际建成 场 运矿 环评 道路 实际 施工 环评 营地 实际 矿部 炸 药 库 合计 环评 实际 环评 实际 环评 实际 占地面积(m2) 占地 类型 永久 永久 临时 永久 临时 临时 临时 利旧 临时 永久 临时 占地 永久 临时 永久 / / 植被类型 荒地 荒地 草地 草地 破坏 程度 严重 严重 严重 不新征占地 面积 较重 严重 较重 / 严重 严重 备注 较严重 较严重 稀疏草地 较严重 稀疏草地 较严重 / / / / 7.2.2对植被的影响
(1)植被现状
工程区属N南高原季风温暖半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为m,蒸,矿区属残坡积高山高寒草甸牧区,草毡层薄而稀疏,长势差,覆盖度低,矿区植被类型单一,为零星草甸和灌丛,大部分xx裸露,植被盖度较小,无国家和地方保护的珍稀植物分布。
(2)影响调查
矿区总面积为5.4km2,工程植被直接破坏的区域为工业场地、矿石临
51
时堆场、废土石堆场,矿山生活办公区,以及矿区道路等区域。根据现场踏勘发现,本工程基建期间已完成地面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老8#平硐口和新8#斜井附近施工场地、废石场、原矿堆场、生活办公区,以及运矿道路(进场道路)等,总占地面积10647.36m2。造成了占xx植物根系受到破坏,植物死亡,从而使原有高山灌丛、草甸植被的完全丧失,而形成了矿山地面建筑物、混凝土路面及渣场。
综上所述,工程基建期基础设施建设共占用土地10647.36m2,直接生态影响范围较小,占地类型均为稀疏灌草地和荒地,工程影响范围内无国家级及南宁级保护植物集中分布区,工程施工造成的植被破坏为区内的常见物种,仅会造成区内局部范围内植物生物量的减少,不会造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7.2.3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工程开采范围内不涉及国家及南宁级珍稀保护野生动物的集中分布区及栖息地。由于矿区内已开展多年的探矿活动,大型的野生动物已很少见,仅有少量高原鼠兔出没。
基建期间,施工活动产生的各种噪声,以及施工人员对周围野生动物造成骚扰,甚至有可能会对野生动物进行狩猎,这些因素会对生活在周围的野生动物产生不利影响。部分动物因不能忍受噪声干扰和人为骚扰而向远离施工区的方向迁移,从而使工程区内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减少。但是,通过对施工人员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本工程的建设不会影响当地野生动物区系组成,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 7.2.4 水土流失影响调查
工程建设中的土石方开挖及地表破坏不可避免,如不采取防护措施将会加剧该区域的水土流失程度,但随着工程施工迹地恢复、边坡防护、排
52
水工程等工程实施,影响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状况将得到有效控制。
(1)基建期新增水土流失量分析
水土流失量采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中推荐的模式进行预测:
ΔW——扰动地表新增土壤流失量,t:
i——预测单元(1、2、3、……n,这里分为矿山和矿部两个不同的预测单元); k——预测时段,1,2,3,指基建期和自然恢复期(这里仅预测基建期4a); Fi——第i个预测单元的面积,km2;
Mik——扰动后不同预测单元不同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施工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取6000 t/(km2·a);
ΔM ik——不同单元各时段新增土壤侵蚀模数,t/(km2·s);
Mi0——扰动前不同预测单元土壤侵蚀模数,t/(km2·a),这里取当地基础侵蚀模数2000 t/(km2·a);
Tik——预测时段(扰动时段),a。
本工程基建期地表扰动面积为10647.36m2,基建期累计达4a,经计算,在基建期的新增水土流失量约为42.6 t/a ,累计新增水土流量为174.4t,远低于环评的429t/a(扰动面积为0.1075km2)。
(2)水保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在基建期工业场地、道路均进行了混凝土硬化处理,其工业场地硬化面3847.96m2,进场道路硬化面积1000m2,矿部(与选厂共用)区硬化面积2000m2,矿山生活区新增硬化面积400m2;在工业场地、堆场等周围修建浆砌石挡墙184.3m,现浇混凝土挡墙221.95m,浆砌石拦排水沟210m。同时,对进场道边坡采取挡土墙和混凝土骨加护坡措施。在矿部与炸药库
53
之间的冲沟两侧各补建了1条混凝土防洪墙,其中岩芯库东侧的防洪墙长138.5 m、高3.0m、底宽1.5m、顶宽1.0 m,炸药库西侧的防洪墙长108.8 m、高3.0m、底宽1.5m、顶宽1.0m。并对原探矿阶段遗留的弃渣场补建了浆砌石挡渣墙、拦排水沟,对探矿道路进行了日常维护。但是,原有探矿道路、探矿平硐渣场水保措施不够完善,部分渣场未修建挡渣墙、拦排水沟。
表7-2 水土流失治理情况一览表
工程名称及位置 工业广场 临时堆矿场 弃渣场 工程 进场道路 基建期 炸药库 矿部 施工营地 探矿阶段遗留迹地 弃渣 探矿道路 水土流失面积(㎡) 主要水保措施 地面硬化、混凝土墙、拦排水沟 土地治理率 水土流失控制率(%) (%) 建浆砌石挡土墙、排水沟 建浆砌石挡土墙、排水沟 道路两侧建挡土墙、排水沟、骨架护坡 周围植草、建排水沟 建有挡土墙和排水沟,并对裸地进行硬化。 迹地硬化、拦排水沟 补建挡土墙、排水沟 拦排水沟、路面平整 (3)开采期(试生产期)水土流失调查分析 如前所述,本工程的工业场地、道路均进行了混凝土硬化处理,并在场地、道路周围修建了截排水沟,在渣场、堆矿场下方修建了浆砌石挡墙,对道路及工业场地西北面的坡面进行混凝土骨架护坡,从而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其土壤侵蚀模数小于基建前的背景水平(小于500 t/km2·a)。因此,通过落实工程措施,该工程在基建期地表扰动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得到较全面治理,在开采期的水土流失轻微。
此外,由于矿区内原有探矿道路、探矿平硐渣场水保措施不够完善,
54
部分渣场未修建挡渣墙、拦排水沟,而且原探矿区高拔高、植被覆盖率低,地势陡峭(坡度大),水土流失现象依然严重。
建议:在开采期逐步完善“以新代老”措施,完善探矿遗留的弃渣场挡墙、拦排水沟,并加强探矿道路维护,有效控制渣场水土流失。
7.3水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本项目废污水受纳水体为进场道路南侧的XXXX沟,属小型河流,其水体功能均属于Ⅲ类水域。 7.3.1 水污染源调查
本工程产生的废(污)水包括生产废水、矿坑涌水、堆场淋滤水及生活污水。
(1)生产废水:根据调查,本工程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设备冷却和采矿除尘等。设备冷却循环利用,基本不外排;矿坑除尘废水,经井下沉淀池澄清后,重复利用,不外排;含油废水仅在机械日常维修时产生少量,主要污染物为油类物质,在机修时,在地面铺垫吸油材料(如报纸、抹布等),有效控制了落地油产生,对空压机废水采采专用油桶收集。
老8#平硐常年均无地下涌水产生; 新8#斜井,仅在雨季才有地下涌水产生,最大涌水产生量为200 m3/d,经二级平流沉淀处理后达标排放,或用于场地洒水降尘。宁夏南宁环境监测中心站在2014年7月15日对二级沉淀池进水口和排放口各布设了1个采样点进行取样监测,监测结果详见表7-3。
表7-3 平硐涌水验收监测结果
二级平流沉淀池 监测项目 进水口 pH 9.22 排放口 9.43 55
单位:mg/L(pH值无量纲)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达标状况 6~9 超标
化学需氧量 悬浮物 铅 锌 汞 隔 总铬 砷 铜 5.29 12 0.204 0.14 0.00004 0.0009 0.03L 0.0010 0.002 5L 11 0.157 0.11 0.00004 0.0010 0.03L 0.0008 0.002 100 达标 70 达标 1.0 达标 2.0 达标 0.05 达标 0.5 达标 1.5 达标 0.5 达标 1.0 达标 从表7-3可知,地下涌水通过沉淀池处理后,悬浮物、化学需氧量、铜、锌、铅、镉、汞、铬、砷等金属元素均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仅pH超过排放标准0.43个pH单位。
为了确保矿井涌水全面实现达标排放,建议加强污水处理,增设酸碱中和处理工序,利用工业盐酸配制成品0.01mol/l的酸性溶液,定量投加沉淀池内,中和水的碱性,使排放废水中pH达6~9。
(2)生活污水:生活区的产生量较少(4.4m3/d),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生活区周围草地浇灌,不外排。
宁夏南宁环境监测中心站在2014年7月15日对经化粪池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见表7-4。
表7-4 生活污水监测结果
生活营地污水排放口 监测项目 2014年7月15日 56
单位:mg/L(pH值无量纲)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达标状况
第一次 pH 化学需氧量 氨氮 总磷 悬浮物 第二次 第三次 超标 超标 达标 超标 达标 从表7-4可以看出,生活区化粪废水中的pH、化学需氧量、总磷均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不能实现达标排放,否则将污染地表水体。
现场调查表明:本项目的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处理后,全部用于生活区周围草地浇灌,未排放,满足环评文件要求,符合验收要求。
(3)堆场淋滤水:堆场淋滤水仅在降雨时产生,堆矿场一般无淋滤液产生;弃渣场面积较大,在雨季有少量淋滤液产生。 7.3.2地表水环境影响调查
(1)监测断面、因子及频次
为了解对比分析本工程建设前后对当地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状况,本次验收调查根据环评现状监测断面位置和监测因子,确定验收监测断面位置和监测因子,并在矿部南侧的XXXX沟补充设置1个控制断面,以监测矿部生活污水是否有渗漏现象,并进一步监测平硐涌水排入XXXX沟后的消减断面。监测断面和监测项目、频次见表7-5,监测断面位置见附图5。
表7-5 验收监测断面、因子和频次
河流名称 断面类型 对照断面(Ⅰ) XXXX沟 控制断面(Ⅱ) 57
消减断面(Ⅲ)
断面位置 监测因子 监测频次 (2)监测统计结果 根据宁夏南宁环境监测中心站2014年7月15日现场取样监测结果,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限值,作为验收标准,采用标准指数进行评价,标准指数≤1为达标,否则,超标。
为了对比分析工程建设前后对地表水质影响,同时统计环评监测结果。监测统计结果见表7-6。
表7-6 XXXX沟水质监测统计结果 单位:mg/L
监测 项目 pH 溶解氧 化学需氧量 氨氮 总磷 铅 锌 汞 镉 水温 六价铬 对照断面(Ⅰ) 控制断面(Ⅱ) 消减断面(III) 环评 验收 环评 验收 环评 验收 标准 限值 标准指数 达标 状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58
砷 铜
(3)地表水监测结论
①在验收监测期间,XXXX沟下游的控制断面中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要求;
矿部下游500m断面(消减断面)中,仅pH超标pH单位,其它指标均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该断面中pH超标。但是超标量很小,超标原因可能是由监测的随机误差引起的,同时也与排入水体中的矿井涌水有一定关系(控制断面中pH较高,接近标准上限值),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在此断面前汇合的支沟水中pH较高。
②验收监测期间,XXXX沟控制断面与其对照断面的监测值十分接近,表明矿井涌水的排放对XXXX沟水质影响轻微,并不影响其环境功能的达标。
7.4 大气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7.4.1 大气污染源调查及处理措施调查 (1)污染源调查
本工程大气污染源主要是矿区凿岩、爆破产生粉尘,矿石装卸、堆置、运输过程中产生扬尘。此外,柴油发电机、采矿机械运行及运输车辆运行产生一定量燃油废气,产生少量无组织排放废气。大气环境调查见表7-7,7-8。
表7-7 工程大气污染源调查情况
污染源 井下采掘 主要污染物 受影响区域 井下巷道 59
排放方式 无组织排放 防治措施
井下爆破作业 井下巷道 采矿作业区 运矿道路沿线居民点 生活营区 无组织排放 无组织排放 无组织排放 无组织排放 工业广场及渣场 运输道路 生活营区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设施 ①矿区凿岩、爆破粉尘主要散布范围在井下采矿区,主要影响采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平硐内通风设施完善,通风状况良好,并采取洒水抑尘措施,同时对采场工作人员配备了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具;在放炮前疏散人员,并在炮后,加强通风,待炮烟排尽后方许人员进入。
②工程选择的机械设备均为常见的、运转良好的设备,并对机械设备和车辆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和保养,使进、排气系统畅通,并使用优质燃料,尽量减少发电机、采矿机械运行及车辆运输然油废气产生。
③矿区生活采用石油液化气作为生活燃料。 (3)无组织排放废气监测 ①监测布点
在工业广场东南面场界外设置1个监测点(作对照点),在弃渣场边界外布设1个监控点。
②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总悬浮颗粒物。 ③监测时间及频次
连续监测1天,每天采样3次,分别测小时浓度。 ④监测结果及评价 监测结果见表7-8。
表7-8 无组织排放废气(颗粒物)监测结果 单位:mg/m3
60
点位名称 监测日期 第一次 监测值 扣除背景值后 工业广场上风向边界(对照点)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一次 第二次 工业广场下风向边界(监控点) 第三次 最大一次值 注: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为小时平均值。 从表7-8可以看出,各测点颗粒物均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0mg/m3,其中最大一次值(扣除对照点背景值)为0.067 mg/m3,满足验收监测标准要求。 7.4.2 大气环境质量调查与分析
(1)监测布点
在生活营地设置1个环境空气监测点。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TSP、SO2、NO2。 (3)监测频率
20年月5日共监测1天。 (4)监测结果及评价 监测结果见表7-9。
表7-9 环境空气监测结果 单位:mg/m3
61
点位名称 监测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2014年7月15日 SO2 NO2 TSP 达标状态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生活营地 第三次 第四次 标准限值 注: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为日平均值。 SO2、NO2的小时浓度值和总悬浮颗物日
从表7-9可以看出,生活营地中
均值浓度,均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良好,满足验收监测标准要求。
7.5 声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7.5.1 声环境敏感点调查
生活营区距工业广场1.8km,位于运矿道路南侧;距离矿区最近的声敏感点XXXXX村4km,在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外。因此,本次验收调查将生活营地做为声环境敏感目标。 7.5.2 场界噪声及敏感点噪声监测结果
宁夏南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4年月日,对工业场地东南面、工业场地东北面边界各设置了1个厂界噪声监测点;在矿部生活营地西侧和XXXXX村临近运矿道路最近住户界各设置1个环境噪声监测点。监测1天,厂界噪声在昼间、夜间分别监测2次,环境噪声在昼间和夜间各测验1次。厂界噪声监测结果见表7-10,环境敏感点噪声监测结果详见表7-11。
表7-10 厂界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dB(A)
62
监测点位 监测时段 第一次 昼间 监测 结果 验收标准限值 GB12348-2008 2类标准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工业广场东南面 第二次 第一次 夜间 第二次 第一次 昼间 38.1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工业广场东北面 第二次 第一次 夜间 第二次 表7-11敏感点环境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dB(A)
监测点位 监测时段 昼间 生活营地 夜间 昼间 XXXXX村 夜间 50 达标 监测 结果 60 达标 达标 验收标准限值 达标(GB3096-2008)情况 2类标准 达标 7.5.3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位于偏远山区,工程建设中主要是交通运输对生活区和沿线村庄声环境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1)厂界噪声达标排放状况
从表7-10可知,工业广场东南面和东北面边界的2个测点中的昼间和夜间噪声,均稳定达《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63
中2类标准,满足验收调查标准要求。
(2)环境噪声达标情况
从表7-11可知,生活营地和外运道路所经过的XXXXX村边界的昼间和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均满足验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昼间≤60 dB(A),夜间≤50dB(A)),表明外运道路交通噪声对声环境敏感目标影响轻微,不会发生噪声扰民现象。
7.6土壤环境影响调查
(1)监测布点:参照环评现状监测,在开采平硐北30m(渣场上方,作为对照点)、渣场东南下方30m处(渣场和临时堆矿场下方,作为控制点)各设置1个土壤采样点。
(2)监测项目:pH、铜、砷、铅、镉、砷、铬、汞等重金属元素。 (3)监测频次:采样1次。
(4)监测结果:根据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院提供的《宁夏XXXXX县XXXXX1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采矿工程环保验收(土壤)检测报告》(报告编号:2014-101),土壤监测统计结果见表7-12。 (5)监测结果评价
①验收调查期间,在渣场下方30m处采集的土壤中汞、镉、铅、铬、砷和铜、锌等重金属污染物,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表明渣场及临时堆矿场对其下方(矿区南面边界)土壤未造成污染(弃渣未外泄,堆场淋滤液对土壤环境影响轻微);
②弃渣场上方(对照点)土壤中的汞、铬、铜、砷含量,均达《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但比环评时有所升高;
铅、锌、镉含量分别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标1.35倍、1.13倍、5.5倍,均较环评时监测值显著偏高,主要是由于
64
采样点位于矿区内,自然背景值较高,同时在探矿期间产生的弃渣对其也可能有一定影响。
表7-12 土壤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mg/Kg
监序 测 号 项 目 1 pH 2 3 4 5 6 7 8 铜 砷 铬 汞 镉 铅 锌 开采平硐北30m(渣场上方,作为对照点) 验收 环评 弃渣场 东南30m (渣场下方,作为控制点) 验收 环评 验收监测 达标状况 对照点 与环评 比 较控制点 (对照点)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二级标准限(pH>7.5) / ≤100 ≤25 ≤250 ≤1.0 ≤0.6 ≤350 ≤300 7.7固体废弃物影响调查 7.7.1 污染源调查
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基建掘井废石、采矿弃渣、生活垃圾等。
根据调查,本工程基建期开挖土石方量集中在井巷掘进时产生的土石方,工程掘井开挖的废石方量为3903m3(松散系数按1.3计,松方5073.9m3)。在开采期,废石产生量按15万t/a计,废石产生量为25000t/a,容重按3.38计,废石量为7396 m3/a(29.6m3/d)。同时,在矿山开采期每年将产生24.2吨生活垃圾。
65
7.7.2 固体废物处置情况
(1)生活垃圾:每天产生约97kg,集中收集,定期清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在调查期间,未发现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现象,未发生“白色污染”。
(2)基建期土石方:井下掘进土石方产生总量约5073.9m3(松方)。 在平硐口南面利用原外弃渣场改建为本工程弃渣场,占地面积1000㎡,在渣场下方修建了5m高浆砌石挡渣墙,渣场容积约5000m3。
掘进弃渣部分用于矿区道路和矿区与在建选厂这间的连接道路维护,余下的全部堆存于扩建的渣场内,待以后继续进行综合利用(主要用于道路维护)。目前渣场存渣量约3000m3。由于渣场补建了挡渣墙,在上方修建拦排水沟,渣体稳定,不存在滑坡现象。
(3)采矿弃渣:目前处于试生产期,开采量尚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达产期1a),弃渣产生量较少,弃渣全部送渣场堆存。
7.8景观影响调查与分析
本工程为地下开采工程,未新建矿区道路和生活区,工业广场、弃渣堆场、矿石堆场占地面积较小,远离环境敏感区,并且对场地周围进行了综合整治(挡墙、骨架护坡、地面硬化等),工业场地对景观环境影响较小;工程弃渣进入渣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于垃圾收集池,未发生垃圾随意倾倒现象,不存在“白色污染”。
7.9地质环境影响调查
(1)工程强化爆破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爆破时间,降低爆破频次与强度等措施。在斜井的井巷工程采取及时支护及清理围岩,在本次验收调查期间,井巷未发生崩塌,井巷上方地表也未发现滑坡、地裂缝和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
66
(2)平硐和新斜井井口及进场道路北侧边坡长而陡峭、土质松散,易发生滑坡现象。但是,在基建期修建了混凝土挡墙(挡墙长约120 m、宽1.5m、高5m),并在挡墙上方修建了菱形网格护坡(即骨架护坡),从而有效维护了边坡的稳定性,未出现人工边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3)硐口外的弃渣通过修建浆砌石挡墙,维护渣场稳定性,未发生渣场坍塌、滑坡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矿区原有探矿弃渣场挡墙不完善,有的未修建挡渣墙和拦排水沟,存在渣场坍塌隐患,在雨季可能引发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建议加强矿山遗留迹地专项整治。
7.10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调查
7.10.1 风险事故类型
本工程可能对环境造成风险的因素主要有爆破器材库发生爆炸、储油库泄露、起火、爆炸和渣场溃坝等方面。具体见表7-13。
表7-13 工程主要环境风险类型表
序号 1 2 3 风险对象 爆破器材库 储油罐 弃渣场 风险类别 爆炸 发生原因 产生危害 人员伤亡、环境污染 人员伤亡、环境污染 人员伤亡、生态破坏、引发渣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加剧水土流失。 设计、修建、储 存、管理不善 储油罐损坏、管 泄露、爆炸 理不善 未采取相应挡渣、溃坝 排水措施。 7.10.2 措施调查 (1)爆破器材库设计、修建中遵守了规程的要求。
(2)爆破器材库的布置远离采矿作业区,其炸药库和雷管库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配备了避雷针等安全措施。
(3)爆破器材库管理较为规范,设置了隔离围墙,严禁随意进出,建立了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67
(4)储油罐远离火源,建立了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5)在弃渣场下方修建了二级浆彻石挡渣墙,维护了渣场稳定性,有效控制了渣场滑坡、泥石流。
7.11 总量控制
总量控制以削减污染负荷、控制总量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有利于促进污染治理和清洁生产的推进。
本次验收根据项目建成投产后主要特征污染物的产生、治理控制等情况,核定总量控制建议指标,详见表7-14。
表7-14 本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排放总量t/a 污染物种类 控制项目 环评建议指标 备注 实际 设备冷却水循环利用,无含油废水排放,无矿井水。 生活污水用于浇灌草地,不外排。 基建期废石用于修筑工业广场和道路,开采期废石用于回填采空区和道路维护,少量堆放于渣场,综合利用率达90%。 生产废水排放量 水污染物 生活污水 工业固体废物 固废排放量 7.12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调查
为贯彻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加强本项目采矿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山南宁夏矿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对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按照环评报告书的要求设置了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公司安全环保部具体负责的环境管理体系,矿长负责矿山的环境保护工作,并设专职环保人员2名,负责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日常事物,处理与工程
68
相关的环境问题。
在设置环保机构,配备专职环保人员的基础上,制定了《矿山环境保护制度》,从而在制度上保证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该《矿山环境保护制度》包含了管理、施工、开采、生态保护、通风排水、宣传教育、环保事故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内容相对全面。
在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本工程实施全过程管理,认真贯彻环保法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监督实施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和地方环保部门保持联系,及时了解、传达有关环保信息,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理念,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树立环保法制观念。
在验收期间,委托宁夏南宁环境测中心站和宁夏南宁地勘局中心实验室,分别对本矿区的污水排放状况、地表水环境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按环评报告书中所提出环境监测计划进行了调查监测。
(1)监测机构
由符合国家环境质量监测谁认证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担。 (2)监测内容、点位、因了及频次
根据工程特性及周围环境状况,监测内容有:采矿场周围附近地表水及地下水监测、植被恢复、景观恢复。监测点位、因子、频率见表7-15。
表7-15 工程环境监测方案一览表
地表水质 监测 CODcr、SS、NH3-N、项目 Cu、Pb、Zn、Cr+6、As等 监测矿体附近的XXXX地点 沟下游500m处; 每年2次(丰、枯监测水期各一次),每频率 次连续采样3天 地下水质 环境噪声 大气环境 TP 植被恢复 面积、种类、盖度等 景观恢复 / pH、总硬度、SO42-、Cl-、Cu、Pb、Zn、LAeq Cr+6、As等 矿体生活区下游矿部生活50m; 营区 每年1每年2次,每次连次,每次续采样3天 监测3天 69
矿部生活工业场地、废石废石场造成营区、 场、运输道路等 的景观破坏 每年1次,每次监测每年2次 每年2次 3天
监测机构 负责机构 监督机构 70
8清洁生产水平检查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铜铅锌多金属行业清洁生产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中“采矿类”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结合本工程实际建设情况,对清洁生产进行分析。
8.1清洁生产定量指标分析
铜铅锌多金属行业采矿企业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8-1。
表8-1 铜铅锌多金属矿采矿企业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地下开采)
一级指标 权重值 电耗 采矿综合能耗 (1)能源资源利用指标 50 矿石回收率 矿石贫化率 工人劳动生产率 (2)生产技术特征指标 15 掘进工效 大块率(>500mm) 矿坑涌水利用率 (3)综合利用指标 15 废石综合利用率 允许废石排放量 (4)污染物排放指标 20 采场粉尘浓度综合指标 采场作业环境噪音 % t/t原矿 mg/m3 dB(A) % % t原矿/人·a m/工班 % % 二级指标 单位 kWh/t原矿 Kgce/t原矿 权重值 评价基准值 8.1.1 定量评价二级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计算 对指标数值越高(大)越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Si=Sxi/Soi;对指标数值越低(小)越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指标,其计
71
算公式为:Si=Soi/Sxi
式中:
Si—第i项评价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如采用手工计算时,其值取小数点后两位; Sxi—第i项评价指标的实际值(考核年度实际达到值); Soi—第i项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
评价指标体系各二级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的正常值一般在1.0左右,但当其实际数值远小于(或远大于)评价基准值时,计算得出的Si值就会较大,计算结果就会偏离实际,对其他评价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产生较大干扰。为了消除这种不合理影响,应对此进行修正处理。修正的方法是:当Si≥1.2时,取该Si值为1.2。
8.1.2 定量指标考核总分值计算
定量评价考核总分值的计算公式为:P1=(Si·ki)
i1n式中:P1—定量评价考核总分值;
n—参与定量评价考核的二级指标项目总数; Si—第i项评价指标的单项评价指数; Ki—第i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当一级指标中各二级指标缺项时,需对权重按K′=Ki·Aj进行修正。
式中K′—修正后的权重值系数;
Aj—第j项一级指标中各二级指标权重值的修正系数,Aj=A1/A2
A1—为第
j项一级指标权重值;
A2—为实际参与考核的属于该一级指标的各二级指标权重值之和。
8.1.3 定量评价结果
8.1.3.1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1)电耗
经调查,本项目耗电量约为4204500kWh/a,年产原矿石15万t,则每吨原矿石耗电量为28kWh。权重修正后该项指标清洁生产评价值为12.75;
(2)采矿综合耗能
该统计项缺项,在其他项中进行权重修正;
72
(3)矿石回收率
本矿山矿石回收率为92%。权重修正后该项指标清洁生产评价值为23.19。 (3)矿石贫化率
本矿山矿石贫化率为10%。权重修正后该项指标清洁生产评价值为21.42。 从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分析,本项目清洁生产评价值为57.18。
8.1.3.2生产技术特征指标
(1)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本矿山采矿作业97人,年采矿15万吨,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为1546.4t原矿/人·a。该项指标权重修正值为7.5,清洁生产评价值为9(根据核定办法,Si最大取1.2,下同)。
(2)掘进工效
掘进工效是指一个掘进工人在一个工班内所完成的掘进工作量。根据工程开发利用方案,工程掘进速率为30m/台班,工程一班平均为16人,则掘进工效为1.875。权重修正值为7.5该项指标清洁生产评价值为9。
(3)大块率 本项不便于统计。
从生产技术特征指标分析,本项目清洁生产评价值为18。 8.1.3.3综合利用指标 (1)矿坑涌水利用率
本矿山在雨季矿坑(斜井)涌水最大产生量200 m3/d,经收集处理后约55 m3/d回用于生产过程中或用于作业场地洒水降尘,矿坑涌水利用率为27.5%。该项指标清洁生产评价值为2.06。
(2)废石综合利用率
3
在基建期废石产生量约5073 m(松方),用于道路维护约3000 m3,渣场存放约2000
m3,利用率为75%。在试生产期每天生产600吨,废石产生量约30 m3/d,主要用于维护道路,矿山废石综合利用率为73.3%。该项指标清洁生产评价值为10.8。
从综合利用指标评价值为12.86。 8.1.3.4污染物排放指标 (1)允许废石排放量
根据物料平衡分析,日产原矿600t,排放废石约100t,因此工程废石排放量为0.17t/t
73
原矿。该项指标清洁生产评价值为12。
(2)采场粉尘浓度综合指标
根据前述分析,本工程巷道内粉尘浓度最高,粉尘排放量为5140.62kg/a,通风量60m3/s,计算得出排放浓度为4mg/m3,因此该项指标清洁生产评价值为6.0。
(3)采场作业环境噪音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工程采场作业边界环境噪声约为55dB(A)。该项指标清洁生产评价值为5.9。
从污染物排放指标分析,本项目清洁生产评价值为23.9。
综合以上分析,该矿山的清洁生产定量评价指标评价值P1为111.94。
8.2 清洁生产定性指标分析
8.2.1 清洁生产定性指标体系
铜铅锌多金属行业采矿企业清洁生产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8-2。
表8-2 铜铅锌多金属行业采矿企业清洁生产定性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指标分值 二级指标 安全高效能耗物耗低的新工艺、新技术 采矿成套机械设备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 无乱采滥挖、采富弃贫、采主弃富及采易弃难 建立实施“三率”考核制度 废石场及塌陷区的处理处置 采场稳定性监测 先进的井下通风系统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 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 建立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 老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完成情况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 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 现场防尘、防噪声达标 74
指标分值 备注 (1)生产技术特征指标 40 (2)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及清洁生产审核 25 (3)环境管理与劳动安全卫生指标 35 10 定性评价指标无评价基准值,其考核按对该指标的执行情况10 给分。 对一级指标“(1)”所属各二5 级指标,凡采用的按其指标分值给分,未采用的不给分。 4 对一级指标“(2)”所属二级5 指标,凡已建立环境管理体系3 并通过认证的给10分,只建立3 环境管理体系但尚未通过认证的则给5分;凡已进行清洁生10 产审核的给15分。 (3)”所属各二15 对一级指标“级指标,如能按要求执行的,5 则按其指标分值给分; 5 对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老污5 染源限期治理指标未能按要求完成的则不给分; 4 对现场防尘、防噪声控制要求,9 凡粉尘尘、噪声均有超标要求3 的则不给分;凡仅有粉尘或噪4 声超标的,则给2分。
8.2.2 清洁生产定性指标评价结果
根据验收调查可知,采用较先进机械设备和采掘工艺,无乱采滥挖现象,对废水、废气和噪声采取了相应治理措施,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但是,未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尚未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扣除25分。评价得出本项目清洁生产定性指标考核分数为75分。
8.3清洁生产评价结论
根据《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铜铅锌多金属采矿行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P=0.7P1+0.3P2
式中: P——企业清洁生产的综合评价指数;
P1、P2——分别为定量评价指标中各二级指标考核总分值和定性评价指标
中各二级指标考核总分值。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本工程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P为100.86。
根据《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采掘类)中对清洁生产采矿企业的评定标准,P≥90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85≤P<90为清洁生产企业,本项目属清洁生产先进企业。
8.4清洁生产措施调查
环评提出的清洁生产措施及其落实情况,详见表8-3。
表8-3清洁生产措施及其落实情况一览表
序号 环评环评提出的清洁生产措施 落实情况 得到落实。在基建期井巷掘进过程中,采用湿式凿岩清洁生产工艺,并在井巷设置进水管、斜井底部布设了144m3地下涌水收集沉淀池,用于井下作业面洒水降尘。从而有效控制凿岩作业的粉尘产生量 得到落实。 1 采用湿式凿岩清洁生产工艺,尽量减少凿岩作业的粉尘产生量 2 采用先进爆破技术,减少爆破的粉尘产生量及其影75
3 4 5 响范围,降低爆破噪声强度,同时爆破采取集中方式进行,以降低爆破频率,减轻爆破对环境的影响 运输和装载过程中用篷布遮盖并洒水降尘 设备采用自带除尘装置的钻孔机;空压机组的冷却方式为风冷,并自带消声器;潜孔钻机等均以电作为动力源,避免了以燃料为动力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 更新设备,加强管理,减少整个采矿系统的排污量。如:疏干地下水的作业,可减少酸性废水的排放量;做好废石堆场的管理工作,避免地表水浸泡、淋雨等,以减少其排水量;在涌水现象突出时,对废弃矿井要加强管理工作,应截断地下径流及地表水渗滤,避免废弃矿井长时间污染附近水域。 加强整个系统内的环境监测与管理工作,提高系统水的复用率和循环率。 矿山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在保证矿石综合回采率的同时,尽量降低废石的混入率,以降低综合生产成本和选矿加工成本,提高矿山整体经济效益。 考虑用废石和其他工程废弃物充填采空区,保持围岩稳定,大幅度减少地表的废石堆存量,防止地表塌陷。 选用液化气等清洁能源作为生活能源,不仅可减少烟尘、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而且有利于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矿区的废石,优先考虑用于运矿道路的建设和维护,使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 目前选厂在建,尚未转运矿石。 得到落实。所有设置均电动设备,空压机组的冷却方式为风冷。 得到落实。斜井内设涌水收池,在雨季每天抽排2次,地下水得到及时疏干; 6 生活污水全部用于草地灌溉,未外排。 目前,地下涌水抽排至二级沉淀池,实现达标排放,地下涌水重复利用率27.5%。 得到落实,矿石贫化率约10%。 目前处于试生产期,地下采场尚在开采利用期,尚未形成采空区,废石主要用于道路维护。 得到落实。矿部选用液化气、电能等清洁能源做能源。 得到落实。废石用于探矿道路和矿区与选厂之间的道路维护,废石得到综合利用,减少渣场废石存量。 7 8 9 10 8.5 进一步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的建议措施 根据国内外清洁生产的实践经验,建议矿区所有者考虑如下建议: (1)加强低品位矿石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潜在价值,将废弃的矿石加以利用,并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进一步强化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扩展了可用资源总量。
(2)在矿石和废石转载点和卸载点,补充设置洒水降尘装置,以减少扬尘产生量;
(3)在弃渣场和临时堆矿场补充设置50 m3蓄水池,收集二级平流沉淀池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堆场和工业场地洒水降尘,进一步提高矿井涌水
76
综合利用率。
77
9公众意见调查
9.1 公众意见调查的目的
工程建设对开发区域矿产资源,发展当地经济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对区域及附近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为了了解公众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要求,弥补工程在设计、建设、试运行过程中的不足,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程环境保护工作,本次调查中开展了公众意见参与调查。
9.2 调查对象、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以工程影响区域内的XXXXX县XXXXX境内的农牧民为主。调查以发放问卷调查表和在公共场所张贴公示的方式进行,调查表的设计选择与公众关系最为密切和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调查内容。本项目公众参与调查发放调查问卷40份,收回40份,回收率100%,调查对象年龄、文化程度等人员结构详见表9-1、表9-2。
表9-1 被调查者年龄构成
年龄 人数(个) 比例(%) 30岁以下 12 30 30~40岁 13 32.5 40~50岁 8 20 50岁以上 7 17.5 表9-2 被调查者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 人数 比例(%) 大、中专以上 1 2.5 高中 3 7.5 初中 7 17.5 小学 15 60 小学以下 14 35 9.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是调查公众对工程在基建期和试运行期间的环保措施
78
落实情况满意度,对工程竣工环保验收的态度,对基建期环境影响,以及急需采取的补救措施。问卷调查内容见表9-3。
表9-3工程竣工环保验收公众参与问卷调查表 项目名称 姓名 职业 单位/住址 工程概况:本 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环保措施落实情况:了解公众意见,尊重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特向您发送本问卷调查表,请您认真作答,我们由衷感谢! 1、您对本工程竣工环保验收的态度:□支持、 □反对 □无所谓 2、工程建设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有利 □不利 □无影响 3、本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主要是:□生态环境 □大气环境 □交通运输 □水环境 □固废 4、您认为本工程基建期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无影响 □水土流失 □施工扬尘□地质环境 □弃渣 5您对基建期和试运行期所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6、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对您生活影响: □无影响 □有影响可接受 □影响较大(□噪声、□扬尘) 7、您认为本工程在试运行期急需采取的补救措施: □无 □扬尘污染防治 □水污染防治 □堆矿场防渗 □原有探矿工程迹地恢复 其他意见或建议: 宁夏XXXXX县XXXXX1号铜铅锌多金属矿带采矿工程 性别 文化程度 职务 民族 年龄 9.4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9.4.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统计结果见表9-4。
表9-4 调查统计结果一览表
调查内容 您对您对本工程竣工环保验收的态度 小计 本工程建设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有利 不利 无影响 79
公众意见 支持 反对 无所谓 人数(个) 所占比例(%)
小计 大气 固废 本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主要是 小计 无影响 水土流失 工程基建期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 小计 满意 您对基建期和试运行期所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是否满意 小计 无影响受 工程交通运输对您生活影响 有影响可接受 影响较大(□噪声、□扬尘) 小计 无 您认为本工程在试运行期急需采取补救措施 扬尘污染防治 水污染防治 堆矿场防渗 原有探矿工程迹地整治 小计 其他意见或建议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工程弃渣 地质环境 施工扬尘 地表水 生态 交通运输 从表9-4可知: (1)您对您对本工程竣工环保验收的态度:您对本工程是否了解: 95.0%的被调查者表示支持,5.0%的被调查者表示无所谓,没有表示反对。对本工程验收持无所谓态度的,主要是工程远离居住区,工程开采和矿石运输对其生活环境无影响,并且又未在矿区上班。
(2)工程建成对当地经济建设影响:100%的被调查者认为对地方经济建设有利,没有认为不利的。
80
(3)本工程建设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因素:被调查者中,80.0%的认为是生态环境;5%的认为是大气环境,5%的认为是交通运输,10%的认为是固废。
(4)工程基建期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由于本工程新增占地较少,地表扰动面积较小,并不占用草地,主要是掘井废石和开采废石占地及其处置利用问题。在被调查者中,75.0%的认为无影响;5%的认为是施工扬尘,5%的认为是水土流失,15%的认为是工程弃渣。
(5)您对基建期和试生产期所采取环保措施是否满意:90.0%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10.0%的被调查者表示基本满意;没有表示不满意的公众。 (6)工程交通运输对您生活影响:97.5%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影响;2.5%的被调查者表示有一定影响,尚可接受;没有认为影响较重的公众。 (7)您认为本工程急需采取的补救措施和其它建议:在被调查者中,92.5%的公众认为不需采取补救措施,2.5%公众认为需对渣场采取防渗措施,5.0%的公众认为需对原有探矿阶段遗留迹地加强整治。
综上所述,通过对工程影响区域内村民及相关机关单位的公众调查统计分析,公众普遍认为本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建设有利,对工程采取的环保措施较满意,该工程竣工验收得到了公众的普遍支持。 9.4.2 验收公示结果
通过在工程所在地人口集中分布区和县城公共场所,采取张贴公告的方式,介绍工程建设基本情况,采取主要环保措施,以及验收调查(含监测)结果,公开公众信息收集联系方式。在公示期间尚未收到公众反馈意见。公示内容详见表9-5。
表9-5 公示内容
81
工程竣工环保验收公示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XX 验收监测单位: 一、工程概况: 。 二、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三、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四、验收调查(监测)结果 。 五、验收调查结论 公示时间:共10天 2014年8月15日至2014年8月24日 建设单位:宁验收监测单位: 地址: 地址: 26号 : 联系人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149 邮箱: 邮箱: ********* 公示现场照片
9.5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说明
通过公众调查,本工程对环境影响主要是生态环境和固废。对生态影响主要是渣场和水土流失影响,以及原有探矿阶段遗留迹地整治。建设单位对渣场修建了截洪沟和挡渣墙,维护了渣场稳定性,有效控制了水土流
82
失;目前,与本工程配套建设的洗选厂正在建设之中,建设单位计划在选厂投入使用后及时转运临时堆矿场的矿石。建设单位制定了生态恢复方案,计划在开采期间逐步落实矿区原有迹地整治工作。
83
10环保补救措施及其落实情况
通过现场勘察,对照环评报告和设计报告,针对验收调查初期未落实环保措施及其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补救措施。
10.1 未落实环保措施
(1)临时堆矿场未做防渗处理,未建收集管沟和沉淀收集池。 (2)工业广场、弃渣场、堆矿场未配套建设洒水降尘管网和蓄水池,未落实洒水降尘措施。地下涌水经沉淀处理后达标排放,未进行综合利用。 (3)“以新代老”措施不完善,原有探矿阶段遗留的渣场仅部分落实了挡渣墙和排水沟建设,尚有部分渣场未修建挡渣场、拦排水设施;废弃平硐尚未做封硐处理。
10.2 补救措施及其落实情况
(1)待选厂投入使用后,及时转运开采期的矿石和临时堆矿场的矿石,并对临时堆矿场进行土地整治(地面硬化或绿化处理),停止堆存矿石,以防止矿石在堆存过程中产生的淋滤液对环境污染。
(2)在弃渣场和临时堆矿场补充设置50 m3蓄水池,收集二级平流沉淀池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堆场和工业场地洒水降尘,提高矿井涌水综合利用率。
(3)完善“以新代老”措施不完善,在今后开采期间,尽量利用弃渣回填废弃探矿平硐,并做封硐处理;逐步完善原有探矿平硐弃渣场挡渣墙和排水沟建设,有效防止渣场滑坡现象,控制渣场水土流失。
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