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四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黑色水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3.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伴随着全球疫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面貌日新月异。虽然当下情况瞬息万变,让人迷茫不安,但是我们要乐观地看到变化中蕴藏着的机遇。
为积极应对当下的国内外变化,我国十分重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取得不俗成就,在世界舞台上贡献了精彩迭起的瞬间。粤港澳大湾区,正紧握时代脉bó,主动地寻找更美好的发展机遇,开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要【甲】______(A.首当其冲B.不屑置辩C.诚惶诚恐D.责无旁贷)地扛起时代fù予的责任,要成为其中的建设者、守护者。我们要看到,大湾区这一艘巨轮正在扬帆航行,大湾区的未来正在向我们挥手召唤。即使前路不可预测,我们也要勇往直前。因此,我们应当把自己的奋斗之路与大湾区与国家的发展之路紧紧相连,在变化中抓住更多机遇向着更好的未来出发。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瞬( )息万变
迭( )起
脉bó( )
fù( )予
2.结合语境,从括号里选择正确成语填入甲处。(2分) 3.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8分)
主题 古诗文名句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①“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借典抒情 廷重用的愿望;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①“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已故友人的怀念和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风光秀丽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写山中朝暮秀丽风光的句子是:①“______,①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①“______,①______”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动态及月月之奇妙 影的静态之美;苏轼《水调歌头》①“______,①______”,运用动作描写,描摹出月亮的流转及时间的推移。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所谓成就动机,就是人们对自己成功程度抱有的期望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志向。志向能够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我们说那是理想; ① 志向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② 我们只能称其为幻想。人们如果意识到自己获得的成就高于预期目标,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 ③ ,就不会有幸福感。 (1)依次填入第①①处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因为 ①所以 C.①如果 ①那么
B.①尽管 ①但 D.①不仅 ①而且
(2)在第①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2分) 5.名著阅读(4分)
阅读下列文段,任选其一,回答问题。(4分)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同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李逵是头脑简单,直爽率直;鲁智深是______。 (1)据所填内容,概括写出与鲁智深性格特征相对应的一个故事情节。
(2)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艾青《鱼化石》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6.综合性学习与材料探究。(共8分)
材料一 2021年12月2日是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公安部、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司法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共青团中央等八部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部署各地以“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共同组织开展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2021
材料二 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亲子安全行”主题宣教活动,增强中小学生及其监护人交通安全意识。
材料三 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图标。(见图)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内容。(2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为你班级的“小手拉大手,亲子安全行”主题班会设计两个活动。请写出活动..名称。(2分) ..
(3)仔细观察材料三图标,按照一定顺序介绍图标内容。(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共16分)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恰到好处的善良
一个老人,捡破烂的老人,不时向热气腾腾的米粉店内张望,喉结上下蠕动,显然是饿了。
一个年轻人,带着女儿的年轻人准备要吃米粉。年轻人随意往外瞥了一下,准备动筷子的他叫服务员拿来一只大碗,摊出了大半碗米粉。
吃着米粉的女儿仰着小脑袋问,爸爸,你不是说自己是“大胃王”吗? 年轻人微微一笑说,爸爸今天胃口不好。
餐毕,父女俩离去,那大半碗米粉却留了下来,迟迟没有人来收。
老人勾着头进店,落座,拿筷端碗,风卷残云般干掉了那碗米粉,然后用手抹抹嘴巴,满意地走了。 这期间,老板埋头算账,食客低头用餐,服务员静静地收拾碗筷,好像老人根本没有进来过。
有个新来的伙计忍不住抓起几根油条追出去,被老板使眼色拦住了。老板低声说,这样他会很没自尊,以后就不会来了。明早,你就坐那个位置,给你煮双倍的米粉。
这世上有一种善良,不动声色却暖人心脾。而给出这种善良的人,往往更能体会别人的疾苦。
他尊重人体贴人,说话有善意;他有方圆守规则,做事有尺度;他尽最大同理心,对人不追问。这种人,不制造难堪,不窥探隐私,不揭露人短,不强人所难,以洞察力、玲珑心,温暖了他周围的小世界。两只刺猬,如果想要相互取暖,只能是不远不近地拥抱;我们不是刺猬,但如果想要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也可以用恰到好处的善良为彼此让渡出舒适的空间。
我们常说,善良要带点锋芒。很多时候,善良也要恰到好处。 感谢这世间,所有不动声色的善良!
7.一碗小小的米粉,却见证着人们不动声色的善良,请你以“米粉”为线索,梳理并补充故事情节。(3分) ①老人饿了,想吃米粉→①______→①______→①______ 8.自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4分)
老人勾着头进店,落座,拿筷端碗,风卷残云般干掉了那碗米粉,然后用手抹抹嘴巴,满意地走了。 9.文章标题为“恰到好处的善良”,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这些“善良”是怎样“恰到好处”?请列举一个你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场景。(4分)
10.文章主题为弘扬善良,提醒人们“善良”要“恰到好处”,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表现这个主题的?(5分) (二)(共12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1~13小题。 【文本一】
谈青年的责任担当
①李大钊先生说过:“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理应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
②青年要担当,就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发展的精神动力。马克思青年时就立志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工作,并用一生来践行,正是这样的崇高理想成就了他的伟大事业。青年最有朝气,最肯学习,最具有创造未来的能力,早一点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能早一点明确人生的方向,正如一首诗所写的那样:“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青年只有树立崇高理想,才能获得动力,激发潜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③青年要担当,就要有深厚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能使人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鲁迅先生便是在爱国情怀的指引下不断寻找救国道路的。他最初为实业救国而学洋务,转而为寻求救国道路远赴日本学医,后来意识到精神上的“愚弱”远比身体上的疾病更需要“疗救”,就弃医从文,用笔唤醒无数麻木的灵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年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自觉地以爱国之情深化爱国之行,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唯其如此,才能担当重任。
④青年要担当,就要锤炼过硬本领。“责重山岳,能者方可为之。”担当需要本领,本领源自学习。青春年华是学习的大好时光,青年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明道,知行合一,探求真学问,锤炼真本领。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青少年时就立志向学,虽历经磨难,始终勤学不辍,刻苦钻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现在的中国青年处于好时代,读书资源丰富,环境优越,更应珍惜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增长本领,为青春远航蓄力。
⑤落实责任担当应该有方向,有情怀,有行动。青年只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才能在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中,放飞青春梦想,谱写人生的壮丽篇章。
(作者:张建林 有删改)
【文本二】
青春最美是担当
①“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中国说》中这段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字,一个多世纪以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自觉地将国家前途和时代使命扛在肩上,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奋进的身影和光辉的形象。
②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了革命前辈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优良传统,奋斗在各行各业的第一线。在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战略工程现场,在港珠澳大桥、“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标志性项目工地,都有“青年突击队”“青年攻坚组”的旗帜飘扬;在“天宫”“蛟龙”“嫦娥”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都有青年在担重任、挑大梁;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中,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的无数平凡岗位上,都有青春的笑脸在洋溢,青春的光彩在绽放。
③青春之所以美丽,不仅是因为它本身就有着亮丽的底色,更是因为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给它增添了绚烂的色彩。青春因为担当而至美,人生因为担当而精彩。
(作者:李锋 有删改)
1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两个文本开篇都引用名言作为中心论点,具有权威性和感染力,令人信服。 B.文本一第①段引用诗句来突出理想的作用,强调青年应早日树立崇高理想。 C.文本一第①段用彭士禄的事例证明要有真本领,就应勤奋学习,知行合一。 D.文本一主要采用道理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文本二主要用举例论证。 12.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①段的论证思路。(4分)
13.两个文本都围绕“责任担当”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阅读张岱关于西湖的两个片段,完成14~17小题。(共10分)
【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会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公者。”
【乙】西湖总记(节选)
(西湖)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
故余尝谓:“善读书,无过董遇三余,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余。董遇曰:冬者,岁之余也;夜者,
②
①
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雪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空濛,何逊晴光滟潋。深情领略,是在解人。
【注释】①选自张岱《西湖梦寻西湖总记》,有删改。①董遇:字季直,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市北)人。性质讷而好学,善治《老子》《左传》。①解人:见事高明,能通晓人意者。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焉得更有人此人。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6.甲文第二段中,作者借金陵人表达了自己哪些心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17.从乙文看,说说作者夜晚“独坐湖心亭看雪”的原因。(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8.选出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首联两个“难”第一个指相聚的不易,第二个指别后的难过,写出爱情的艰难。
B.“东风无力百花残”寓情于景,既是写春风不再,百花调零的自然景象,也是自己的凄凉感伤心境的抒写。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虽别,却近在咫尺,传递消息的机会多得很。 19.请自选角度赏析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分)
焉得: 白:
③
1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四、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是啊,人生的一切都在变化,却唯有变化不变。能适应时事的变化,也是一种能力。原先看不惯的,如今习惯了;曾经很想要的,现在不需要了;开始很执着的,后来很洒脱了……失去产生痛苦,也铸就了坚强;经历付出了代价,也锤炼了成长,成长是“变了”之后最好的收获。
现实生活中,你经历过怎样的变化?你对变化又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1)请以“变化,在无声无息之中”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的经历和收获。 (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变化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①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答案】(1)shùn dié 搏 赋(2分)【解析】考查字音、字形的理解辨析能力。 2.【答案】甲(D)(2分)【解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3.【答案】①闲来垂钓碧溪上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①云归而岩穴暝 ①浮光跃金 ①静影沉璧 ①转朱阁 ①低绮户(8分)
【解析】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钓、赋、霏、暝、跃、璧、阁、绮。 4.【答案】(1)C(2分)【解析】考查正确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
(2)如果感到自己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补写的语句能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即可。2分)【解析】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5.(1)【答案】示例:①拳打镇关西中,鲁智深把金老父女打发走后,怕小二去拦截他们,掇条板凳在店里坐了两个时辰,显其粗中有细;①在京中看管菜园时,鲁智深与众泼皮的交往,显其豁达明理;①林冲发配沧州时,鲁智深没有在店里救他,而是先埋伏在野猪林,显其粗中有细。(任答一点意思对即可。4分)【解析】考查对名著情节的理解和概括。
(2)【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活着的时候要斗争、拼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4分)【解析】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
6.(1)【答案】八部门部署开展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2分)【解析】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2)【答案】示例:①观看交通安全教育短片,谈体会;①举办交通安全知识竞赛。(2分)【解析】考查活动设计能力。
(3)【答案】示例:①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图标由两个同心圆组成。①外面大的圆环上面写着年份“2021”,下面写着主题词“守法规知礼让安全文明出行”。①里面的小圆最突出的字是“122”,下部有“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字样,并配有英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意思对即可。4分)【解析】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共16分)
7.【答案】①年轻人留下自己的摊出大半碗米粉 ①店员留下米粉 ①老人吃掉米粉,满意离开(3分) 8.【答案】①描写角度:这个句子运用动作描写,用“勾着头进店”写出了老人虽然饥饿,但是还想要尽力维持自己自尊、惟恐被别人看到的心理,用“拿、端、干、抹”等一系列动词,简洁生动地写出了老人的饥饿以及吃到米粉之后的满足,表现了众人恰到好处的善良不仅让老人得以饱腹,更维护了老人的尊严。①修辞角度:句子用“风卷残云”来比喻老人吃米粉速度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老人的饥饿,表现了老人急于躲开众人目光,以最快速度吃完离开的微妙心境。(4分)
9.【答案】①年轻人把自己的大半碗米粉专门摊到另一个碗里,装作吃不完剩到桌子上;①店里的服务员装作没看到剩在桌子上的米粉,留下来不收拾,专门等着老人吃;①店里的所有人各干各的事——老板算账,食客用餐,服务员收拾碗筷,都不去看老人,留给他足够的尊严;①老板拦住想送油条的伙计,让他明早坐到位置上“吃”双倍米粉。这些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尽力维护一个老人的尊严,不出声,不打扰,默默地用自己的善良成全着一个饥饿老人的自尊。(生活场景略)(4分)
10.【答案】作者先讲故事,再明主旨,一步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文章前八段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简明扼要地讲述了一群人不动声色地维护一个捡破烂老人尊严的故事,塑造了一群平凡而又善良的人物形象,刻画了
恰到好处的善良;后四段在故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点明文章主旨——善良要恰到好处。(5分) (二)(共12分)
11.【答案】A(4分)【解析】本题表层是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深层次考查的是议论文基本的文体知识:议论文引用名言、诗句的作用,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辨识等。
12.【答案】首先提出本段论点“青年要担当,就要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接着指出爱国情怀的作用,并用鲁迅先生在爱国情怀指引下寻求救国道路的例子加以证明;最后强调青年有爱国情怀才能担重任。(意思对即可。4分)【解析】本题意在引导学生理清段落的层次逻辑,把握住段落的核心论点。
13.【答案】文本一侧重论述青年如何才能落实责任担当,从树立理想信念、要有爱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有方向、有情怀、有行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文本二侧重论述有担当的青春最美丽,并用中国青年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例子来证明。(文本二侧重论述中国青年是敢干担当、善于担当的,并列举大量事例来证明。)(4分)【解析】本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多文本之间相似话题的联系与区别,在比较阅读中准确地抓取核心观点。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10分)
14.(1)【答案】焉得:哪能。
(2)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2分)【解析】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5.【答案】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分)【解析】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句中的重点字词必须准确翻译出。
16.【答案】①惊喜:大雪三日更定之后,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看到亭上竟然有同样情趣的两人在饮酒,表达了与其相遇的意外和惊喜。①悲伤:“金陵”是曾经的故都,见故都之人,引发了作者的故国之思。(4分)【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17.【答案】①夜晚、雪天冷寂无人,适于人格高洁、情怀傲岸的作者独与天地精神往来;①雪景、夜色,不逊于晴光、朝花;①作者是“解人”,以其高远的识见、卓然独立的审美观念,真正解悟西湖之性情、西湖之风味。(意思对即可。共2分)【解析】本题考查课内外文言文的对比分析。
【参考译文】【乙】(西湖)在春夏时节热闹到了极点,秋冬两季就冷冷清清了;在有鲜花的早上(人声)喧闹,在有明月的夜晚(人)却只有零零星星的,在天气晴朗的时候(人们)如浮萍一般纷纷而至,雨雪之日又寂寥无比。
所以我曾经说过:“善于读书的人,没有超过董遇‘三余’之说的,而善于游湖的人(最能体味湖光的),也不过董遇‘三余’的境界。董遇说过:‘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个月中的空闲时间。’雪岭寒梅,哪会比不过烟堤高柳;夜晚月色空明澄澈,更比早上花朵柔美有趣;烟雨迷蒙时,丝毫不比晴空潋滟时逊色。能够满怀深情、透彻领略(西湖之美景与趣味的),只能是见事高明,能通晓人意者。” (二)(4分)
18.【答案】D(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诗意。
19.【答案】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烛泪象征爱情;而“死”“泪”则暗示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最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2分)
四、作文(共50分)
按河南中考常规作文改法批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