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组04:古诗文阅读-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题组训练
(共10道题,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一、 默写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共计26分 ,)
1.(6分) 名篇名句默写。
(1)策勋十二转,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2)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写登高则望远,政治、思想上达到至高之境界,就可以不畏奸邪阻挠,进而实现人生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通过拔剑抚拭等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形象,表现他对往昔抗金生活的怀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分) 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诗经》)
1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6)海内存知已,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8)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9)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
(10)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10分) 默写。
(1)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诗文。
①__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鱼我所欲也》)
②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文。
①《醉翁亭记》中描写晨昏景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任选两句填写完整。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②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③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④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二、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3 小题 ,共计14分 )
4.(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3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家傲·秋思》中“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B.《渔家傲·秋思》中“羌管”发出的是凄切之声,加上大地上铺满的秋霜,从听觉和触觉两方面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C.《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一首寄赠之作,辛弃疾自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八百里”“五十弦”与“吹角连营”相照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2)请你说说这两首词的作者借“白发”各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5.(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4
(1)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人从眼前落笔,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中原故土的无限怀念。
B.命运多舛的辛弃疾,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他却把满腔的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寄寓在词作中。
C.这首词中作者纵观千古成败,时间漫长久远,词人思绪无穷。借用了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诗句,道出胸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D.这首词下阙由眼前风光联想到悠悠的历史往事,运用典故,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
(2)“年少万兜鍪”,请你说说“万”字的妙处。
6.(6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本诗作者_______________,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浮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5
(3)对《登飞来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的阻挠的豪情壮志。
B.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C.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义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请你简要说明。
三、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60分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节选)
【乙】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
6
卫”,其鸣自詨①。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②于东海。
(《精卫填海》节选)
【注】①自詨(xiào):呼唤自己的名字。②堙(yīn):填塞。
(1)下列句中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草木)
B.又北二百里(向北走)
C.固不可彻(彻底)
D.白喙,赤足(红色的脚)
(2)下列“以”的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以残年余力 B.盖以诱敌 C.以堙于东海 D.静以修身
(3)下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充分反映出智叟对愚公的轻视。
B.发鸠山上有很多的柘木,柘木林中有精卫鸟,它们的样子和乌鸦很相似。
7
C.在称呼上,智叟的“叟”是敬称,愚公的“公”是略显不敬之称。
D.精卫鸟经常衔来西山的木片和石子,是想把淹死过女娃的大海填塞起来。
(4)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翻译成现代汉语。
(5)请说说愚公和精卫有什么共同之处值得我们学习。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
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②。环堵萧然③,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④,箪瓢屡空,晏
如⑤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⑥。
(节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注】①造:到,往。②吝情去留:吝情,舍不得;去留,指离开。③环堵萧然:四面土墙空空荡荡。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④短褐穿结:粗布短衣打满补丁。⑤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⑥自
8
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名之者谁 名:_______________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_______________
③好读书 好:_______________
④不蔽风日 蔽: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请从两篇选文中选取恰当的语句填空。
①以下是关于醉翁亭的一副对联,请从【甲】文中选一个恰当的语句将对联补充完整。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_______________,亭影不孤。
②“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与【乙】文_______________一句所表达的语意最为接近。
9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一句的断句是正确的。
B.【乙】文连用多个“不”字,突显五柳先生与世俗格格不入,表现了他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
C.醉翁和五柳先生都喜欢喝酒,他们喝酒的用意也是相同的。
D.【甲】文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他与同时代的范仲淹都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人物的“乐”,然而醉翁与五柳先生的“乐”各不相同,请结合【甲】【乙】两文进行分析。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③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④,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10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③遽(jù)立即;迅速。④希:同“稀”,罕见。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苦其心志( )
②衡于虑( )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④病虽愈( )
⑤尤宜将护(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
(3)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乙】文中佐证他这一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这也印证了【甲】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4)【甲】文开头运用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用又是什么?
11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阙①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选自《汉书·宣公好射》)
【注】①中阙:古代宫庙及墓门立双柱者称之为阙,中阙即双柱之中,一半的意思。
(1)解释下列画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2)①臣之妻私臣( )
②皆以美于徐公( )
12
③期年之后( )
④宣王好射( )
⑤非大王孰能用是(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左右皆引试之。
(3)【甲】文中邹忌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讽谏齐王,帮助齐国大治;【乙】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
(4)从【甲】【乙】两文中你得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至少答出两点。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