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数据时代的新闻生产研究

2023-10-19 来源:年旅网
读天下I N S I G H T信息传播

大数据时代的新闻生产研究

文_黄文丽 田妮裳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当下,数据新闻的出现改变以较之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更侧重于内容的完整性,集特别报道《春运大数据》,从当下的社会热点切往传统的新闻生产理念和生产流程。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信息和数据的提供者,与大数据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的变化和特征的分析,并从技术至上的伦理问题、数据真伪性问题、新闻从业人员能力挑战三个层面,探讨新闻生产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挑战,进而对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该如何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大数据;新闻生产;数据新闻;伦理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传统的新闻生产理念和方式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已被颠覆,呈现出新的特征。互联网时代,受众可通过多种渠道迅速获知周围发生的事件。而大数据时代中的新的数据新闻则成为了新闻业突出重围的一把利器,新闻从业者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过滤,以独特的选题视角分析海量数据背后,清晰展现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并以全面客观方式的进行报道。大数据进入新闻领域是新闻事业发展中不可阻挡的,那么如何应对其带来的变化是目前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的变化及特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们已进入社会化媒体时代。同时,大数据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时也对传统的新闻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在适应时代潮流的过程中已经慢慢发生了改变。

1、变化

1)新闻生产理念的变化

传统的新闻媒体在新闻生产理念上对于数据的关注往往局限于数字的引用,在其内容生产过程往往按照一定的报道体系来完成。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的出现颠覆了之前的生产理念,以数据为生产力,注重数据的价值并将其利用。这种新的生产理念打破以往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方面的垄断局面并推动新闻定制性服务的发展。

2)新闻报道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新闻报道是将其采集到新闻素材进行整合加工,从而选取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角度进行报道,要求准确、全面客观并注重时效性。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信息超载的现象,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充斥在生活中,“数据新闻”的出现,

220

全面深入挖掘报道。此外,数据新闻的报道方式中的人机协作新闻是其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将大量的碎片化的数据信息通过分析形成满足不同受众需求的个性化报道。

3)新闻队伍结构的变化

“数据新闻”是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的显著特征,相比传统媒体的生产,其更需要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挖掘数据并能条理性分析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

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相互之间出现交叉,这也要求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2、特征:

1)新闻生产领域的跨界合作

大数据时代的新闻生产不在简单的由新闻记者完成,而是需要许多不同专业的人共同协作完成。为了满足当下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各大媒体纷纷紧跟时代潮流,近些年的两会报道是其表现之一。如今年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以“两位一端一网”为主要平台,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大数据、H5、视频等报道形式全面呈现两会内容,而这些内容的制作不仅仅需要新闻从业领域的人员,还需要其他专业人才如IT技术人才、设计师等的共同协作完成。此外,由于互联网的特性,用户生产新闻也是时下的一个重要特征。

2)“数据驱动新闻”

大数据不仅丰富了对结构化语义内容的理解,而且使碎片化用户信息价值化。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又称数据驱动新闻(data driven journalism),是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报道方式,其中数据的抓取、挖掘并通过量化的方法分析增加了报道的真实性。通过对大量碎片化信息的抓取分析,从而突破传统媒体这方面的局限性,扩大了新闻报道的广度与深度。

3)图谱化

视觉传播时代的到来,各家媒体更加注重可视化新闻的呈现,迎合受众的阅读习惯。目前,国内的众多主流媒体皆加大可视化信息的呈现力度,如今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共同推出的7

入,通过大数据和虚实结合的可视化表达,得到了较好的网络反响。一些主流报刊也开设可视化图标的专版,如南都的“数读”版等。

4)内容侧重探求规律

传统媒体新闻素材的获得往往局限在某一地方发生的事件或者多地发生类似的事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大数据时代,新闻信息资源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主要在大趋势中的众多信息数据去探求规律。此外,数据新闻不是简单对数据的量化分析,其报道内容通过一定的逻辑性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出来,其中的新闻写作与数据分析能力不可忽视。

二、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面临的挑战大数据时代的新闻生产对传统新闻生产方面的颠覆,对新闻事业的发展不可忽视,但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在其实际操作中也有许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 数据来源的真伪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大数据时代的新闻生产是基于其所得数据来进行的,所以数据的真伪性辨别显得尤其重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数据的准确性问题,网络上不可避免虚假信息的存在,如要对某一具体的受众群体进行分析,其注册的与个人相关的信息都很难验证,准确性较难界定。同时,人为的数据编造如网络水军或他人的虚假评论等也会降低其可信度;二是人为造成的数据失真。贯穿整个数据新闻生产过程的是其新闻从业者,难免在其搜集、分析的过程因为人为干预的因素造成一些失误。此外,难免出现一些资本对网络数据的造假。当下的新闻从业者需保持一贯的对信源可靠性的确认,在其搜集数据和辨别其真伪的过程中,准确性和可信性并重。

2、重数据与重形式问题

在数据新闻的生产过程中,数据是新闻生产的核心资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重数据轻理念的问题,有的新闻媒体为了紧跟潮流出现为了数据而数据的倾向,忽略其新闻生产的本质。数据新闻的可视化表现也是其主要特点之一。有的媒体将数据新闻作为其点击率等的竞争手段,从而对可视化制作的过度追求,忽视数据背后真正的内容价值。

信息传播读天下I N S I G H T英国《卫报》数据新闻编辑SimonRoger曾说:“数据新闻不是图形或可视化效果,而是用最好的方式去讲述故事。只是有时故事是用可视化效果或地图来讲述。”1

3、人才问题

对于传统的新闻工作者而言,数据新闻的生产是其一项新的挑战。目前国内这方面做得较好的是财新网的数据新闻团队的搭建,其数据新闻团队由三种人组成:编辑、设计师和程序员。在数据新闻的生产过程中,设计师依据编辑提供的素材设计图形,同时与程序员沟通。待方案确定,设计、开发、文案同步进行。此外,财新的传媒数据可视化实验室是个虚拟部门,10名成员分布于编辑部门、设计部门和技术部门。2所以对于传统的新闻媒体,吸收既有新闻素养同时又兼具技术的人才是其发展的策略之一。

三、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的下一步发展大数据作为一种技术,其为了能更好的应用在新闻生产中,需与当下的制度等的融合,并克服一些重数据轻理念的思维,从以下三方面来变革新闻生产。

首先,坚守新闻生产的理念与价值追求。

其次,加强技术与当下制度的融合。大数据作为一种技术,其在新闻生产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将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传者以更好的方式呈现新闻且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更是增强其传播效果。推动这方面的制度建设,规范其在搜集、分析处理数据以及呈现过程中的问题解决。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将推动我国的新闻事业健康发展。

最后,利用大数据的技术深挖其数据背后的新闻深度。深挖数据意在数据背后隐藏的不易发现的一些意义。数据本身的价值并不大,其价值所在的是其分析后呈现的信息内容。利用大数据深度挖掘增加新闻的深度,更好的传播真实。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新闻生产已颠覆媒体的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受众的信息需求。其数据新闻已是当下传统新闻转型的趋势,利用数据分析,增加新闻的深度,可视化的呈现符合时下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并且分析过程由数据做支撑,在新闻生产过程中的结论更加科学化,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发展目前仅实践了一部分,未来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作者单位:黄文丽,兰州大学;田妮裳,兰州财经大学)

作者简介:黄文丽(1991~),女,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田妮裳(1997~),兰州财经大学本科生。

注释

1章戈浩.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J].新闻记者,2013,06:7-13.

2黄志敏.程序员获新闻奖,你怎么看?——解读财新网可视化数据新闻[J].中国记者,2015,01:89-90

参考文献

[1]苏林森,马慧娟,张东岳.大数据对新闻生产的影响[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4.

[2]刘义昆.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生产:现状、影响与反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

[3]张亚南.大数据时代的新闻生产变革[D].河南大学,2015.

[4]欧维维.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的新闻生产转型[J].传播与版权,2015.

(上接第168页)

评价。第三种是德国的MOOC评价体系,它着眼于MOOC的课程设计,但缺乏MOOC开展过程中的教学指导评价,也未涉及到用户的学校效果评价。根据总结国外的经验,笔者认为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应该对用户的学习过程、内容和反馈做全程记录和追踪,并建立数据库。此外,还要对这些记录的数据运用组织分析,并运用合适的方法或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期冀能通过这种方法对用户的学习做出合理的评价。

5、延伸服务范围

《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基层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文化、教育、科技系统图书馆的积极性和各自优势,扩大文献资源的服务范围和受众面,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基层和广大社会公众。[4]传统的学科馆员服务范围只局限于为用户提供本馆内的信息资源和检索等业务,离文献资源惠及基层、服务社会的目标还很遥远,但是MOOC平台的出现为学科馆员服务社会迈出了勇敢的一步。MOOC服务范围广和服务终端多样自由的特点,可以方便用户更好的利用先进教育资源,其搭建的交流反馈平台也为学科馆员服务社会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服务支持。学科馆员还可每年定期举办几次MOOC课程送出去的管外体验活动,方便更多的用户了解MOOC并参与MOOC学习,以此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并为图书馆MOOC平台的未来开辟一个更新的合作领域。四、结语

长久以来,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门户一直是校园,学习知识、考试、评价都是由学校来负责完成。MOOC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用户可以足不出户自由地完成学习教育,这无疑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个巨大挑战。学科馆员在MOOC平台下也应积极迎接挑战,把握机遇,迎合用户的需求变化,积极调整自身的服务方式,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

作者简介:杨红玲(1981~),女,徐州师范大学硕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全民阅读、信息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龚雪竹.图书馆员应对MOOC的策略*.图书馆工作与研究[J].2015(4)111.

[2]巴托勒特.MOOC的魔法[EB/OL]http:/…/sa…ylib…com/Mag-Cont.aspx?…PageIdx…=…2&Unit…=…featurearticles&Cate…=&id…=2265&year…=…).[2014-02-01].

[3]Waatters…A.MOOC…mania:Debunking…the…hypea-round…massive…open…on…line…courses[EB/OL].(2013-04-18)

[2016-03-29].http://www.Thedigi-talshift.com/2013/04/featured/got-mooc-massive-open-on…line-coerses-are-poised-to…change-the-face-of-education/.

[4]…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124766

2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