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我国网络舆论

2023-04-23 来源:年旅网


浅谈我国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1201班 1205500101 许华麟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的高速发展,每一个人都知道“网络”一词。网络让我们实现了“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网络,在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同时也对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知道世界各地的政治、娱乐事件,并在网络上各抒己见,同时还可以维护我们自己的权利,例如监督权。但网络也容易成为一些不法分子进行挑拨和欺骗的新型手段,因此网络监督迫切需要我国完善和健全。

关键词: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监督现状 网络舆论问题及对策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己经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也逐渐的成为了舆论监督。通过网络,我们不仅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还可以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个人事务进行监督。与传统监督方式相比,网络舆论监督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首先,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我们可以自由地在网上发布各种信息和观点,而且这些信息和观点能够在网络中自由地得到传播。其次,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和实时性,在更短时间内,网络媒体就可以形成议题,从而加快了网络舆论的形成。再者,由于网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信息在一瞬间就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容易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最后,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隐形性、无障碍性和大众性、随时性和低风险性的特点,其传播广泛、交流便捷,直接使舆论监督的作用成倍放大。

虽然网络舆论监督对社会、政治、法律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不能否认其本质上就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舆论监督代表民意的程度是有限的,与其他媒介相比,网民的力量是薄弱的。由于网络匿名性的特点,有些网民无所顾忌,网络舆论监督表现出的非理性成分会更为突出,直截了当的情绪发泄、偏激的语言、甚至谩骂十分常见,而理性分析和冷静讨论则十分少见。这种表现会使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大打折扣,甚至会产生反作用。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对策,具有很大的意义。

[1]

二、网络舆论监督概念与现状

(1)概念:邹军的《试论网络舆论的概念澄清和研究取向》

[3]

[2]

和王佳的《网络舆论监督特性

分析》主要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做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尤其对网络舆论的概念及特征的描述比较全面。文章从概念的含糊和批判研究的缺失制约了研究的深入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思考。谭伟认为,“网络舆论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

[4]

有些学者认为,凡是通过网络实施监督的行为,都是网络舆论监督。刘召成指出,“网络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利用互联网的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以及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李俊彦认为,“网络舆论监督即广大公众利用网络空间发表言论、表达意见、实现监督。”方军指出,“所谓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但是有研究认为上述概念不够明确,这些学者把网络舆论监督看作是网络意见的监督。张帅指出,网络舆论监督是指“网民通过在互联网上表达倾向一致的意见来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其本质是意见监督,即通过网民的集体意见对现实中的国家和社会事务产生影响。”

有的学者经过研究确定,从民主政治和法学的角度,网络舆论监督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袁世杰认为,“人民有权利采取最便利的方式和手段,保障自己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网络监督就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便捷有效手段。”傅丁根指出,“网络监督是科技发展与民主政治有机融合的结果,为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人民权益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平台,一个个网络监督事件 显示出民间网络反腐的力量

[10]

[9]

[8]

[7]

[6]

[5]

。”

(2)现状:在网络舆论监督的历史中,不断有典型案例出现在网民的视野中。比如孙志刚案、妞妞事件和哈尔滨 550 万天价医疗费事件等。这是最近几年网络舆论监督的突出案例。从 1998 年至今,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监督也渐渐发展并完善起来。网络媒体一直在密切的关注着社会生活,现实中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过它们的“法眼”,并且在现实压力巨大,传统媒体举步维艰,甚至无能为力的时候,网络媒体挺身而出,坚持实施舆论监督,干预现实生活

比如轰动一时的“妞妞事件”。

“妞妞事件”最早发端于 2004 年 10 月 26 日发表在天涯、凯迪等论坛的一封学校致家长信,信中披露深圳市五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学校组织中学生自费购票观看电影《时差七小时》。据说这部电影体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成长的一代青少年生动可爱的精神、气质和风貌,是一部反映现代青少年成长的“最昂贵的青春偶像剧”。因此,深圳市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文化局、共青团深圳市委、深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五部委联合颁发通知,要求特区各中学“推荐”,各学校遂让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们“自愿掏钱”“踊跃观看”,三天“创下” 64 万票房的“佳绩”。 而影片女主角妞妞(原名李倩妮)被指认是深圳某高官的女儿。事件暴露出来以后,网络媒体迅速展开强大的报道攻势,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国际在线网站设置“妞妞,你为何这么牛”的报道评论专题,人民网连续推出《高官家属主演电影强令学生观看》、《〈时差七小时〉引争议妞妞:我父母是无辜的!》等多篇报道,新华网、新浪网等著名网络媒体也进行了集中报道。这一事件的公开迅速在网上掀起议论风潮,网友纷纷质疑强推电影事件与其父敏感身份之间的关系

[12]

[11]

接下来有网友进一步考证出妞妞父母的真实身份,其父为深圳市委副书记,其母为某留学中

介公司的董事长。更有网友顺藤摸瓜,揭露出妞妞名下目前拥有总资产达 769万元的三家公司。随着越来越多的事实浮出水面,在网络新闻监督与网络舆论监督的互动中,“妞妞事件”迅速升温

为各大网络媒体新闻留言板块和论坛讨论的焦点事件,“民众的愤怒到了难以遏制的程度,尽管网站管理不断删除,愤怒声讨妞妞爸爸的文章仍是陆续不绝,有的文章一天之内跟帖数百个、点击数万次之多”

[13]

以人民网为例,11 月 4 日,人民网发表题为《女主角名下何来数百万资产?》的报道后,仅 11 月 4 日和 5 日两天,这篇报道后就出现了多达 17 页共计 428 条的评论帖子。当网络新闻监督与网络舆论监督互动到一定程度,网上质疑批评甚至声讨怒骂的声音转化成一种强大的民意之时,网络媒体的监督效果开始在现实中发挥出来:先是 11 月 6日,位于舆论风暴中心的妞妞父亲李意珍终于做出正面回应,在《中国青年报》上公开表示感谢各方面监督,并向广大学生和家长致歉;接着在 11 月 11 日上午,中共深圳市委召开全体会议,通报了对近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电影《时差七小时》及相关问题的调查和处理意见,意见称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中吸取教训,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14]

这不仅是网络新闻监督首先引发的网络舆论监督的案例之一,而且整个事件的发展也都得益于网络媒体的不懈努力。

这仅仅只是在媒体引发网络舆论的一个冰山一角而已。

三、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

网络主体的隐匿性和虚拟性,一方面使言论更加自由,另一方面则造成谣言和谎言充斥网络。在数字化的虚拟社区中,网络主体具有普遍的匿名性,虚拟的平等交流是建立在隐去性别、年龄、身份、种族、职业、文化等实体因素基础之上的。网上充斥着真假难辨的流言一,无从证实的谣言,天花乱坠的谎言,这些都不能成为具有共同指向性的价值取向, 因此无法形成共同意见和产生共鸣,也就缺乏生成网络舆论的土壤,即使生成,也难以凝聚强大的力量。

网络舆论较为情绪化,缺乏理性,可信度不高。网络的虚拟性与匿名性大大减少了网民发表言论时的责任感,愤激之辞常见于网络。理性分析的帖子相对较少,但讽刺、谩骂等人身攻击则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动辄就发起“人肉搜索”,侵犯他人隐私。对监督对象的批判,有时还会牵连到无辜的他人。在“躲猫猫事件”调查过程中,由于网民调查委员会调查无功,一些失望乃至愤怒的网友们对其成员也进行了人肉搜索,使网民调查委员的成员也不胜困扰。

正是网络言论的可信度不高,导致受众对信息持半信半疑的态度,再加上言论缺乏理性难以说服众人,给网络舆论监督带来了困难。毕竟网络是虚拟的,没有传统媒体的介入,从虚拟到现实将会有很远的路要走。因此,传统媒体与网络舆论互动,往往成为网络舆论监督顺利进展的有效方式。在“躲猫猫事件”中,云南相关政府部门发贴《关于征集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参与调查“躲猫猫”舆论事件真相的公告》,社会各界踊跃报名,共有510余人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报名。云南省委宣传部从报名人员中随机选择,选出的成员组成“躲猫猫”舆论事件真相调查委员会。这时,传统媒体如报纸,对调查委员会人员名单、网民调查报告进行了刊登;而一些有影响的网民代表则从隐身到现身,在报纸、电视上频频亮相;网民的意见在更多的新闻媒体上得到反映;而报纸关于这一事件发表的评论文章,更具权威性、导向性和深刻性。可以说,目前的网络舆论监督往往需要传统媒体介入,以弥

补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的公信力不足

[15]

四、网络舆论监督的规范

(1)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规范

中国网络普及率正在逐年上升,网民数量每天都在增长,而由网络引起的负面效应也在逐年增多,其中有些涉及到网络犯罪,以及人身权利损害等法律问题。由于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还不久,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处于完善期。完善法律法规,减少虚拟世界的负面效应显得尤为重要。 据有关部门对世界42个国家的调查表明,进入21世纪的时候,大约33%的国家正在制定互联网的法规,70%的国家正在修改原有的法规以适应互联网的发展,92%的国家对互联网进行不同程度的审查和监督,26%的国家出现对互联网的执法案例

[16]

。中国到1994年才正式进入互联网领域,但在互

联网立法方面算得上最发达的少数国家之一。我国网络立法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创制的法律,国务院创制的行政法规,行业最高部门及拥有规则权的法规机构创制的行政规章

[17]

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就是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制定,就是要注重立法的完整性和可行性,使网络立法成体系,注重衔接性,尽量减少漏洞,由此对网络舆论监督实现规范。加强国际间的立法交流与网络安全合作也是趋势,因为互联网本身的地域性差别已经很弱,网络舆论监督往往涉及到世界影响,在瞬间就能够实现在全世界的传播和反馈。 (2)提高网民素质

我觉得,对于大多数的网络舆论,网民,占据了主要的成分,有些网民在网络上口不遮拦,吐字肮脏,不分青红皂白,而有的网民则没有自我的看法,人云亦云。只有少部分的网民能够做到真正的思维清醒的去看一篇报道。

针对这个现象,我觉得只有提高网民的素质,才能真正发挥网络的功能,让我们能看到任何事件的真相。正如《人民日报》网络中心主任何加正曾经表示的,网络舆论的发展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各种各样声音的表达对社会而言并不是坏事,只要不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制度、违犯宪法和法律,都是可以存在的,关键在于加强引导,听取网络舆论中正确的意见,阻止有害信息的传播,趋利避害,为我所用

[18]

(3)对网络媒体加强监督

网络媒体作为一个传播的媒介,如果它出现了什么差错,那么接下来的我们接收的就会是错误的信息,所以我认为,网络媒体必须严格要求自身的准确性。

网络传媒是全方位开放的公共空间、思想的自由市场,网络上的每个用户都有自由选择信息、自主阅读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这种自由度较之传统媒体而言是被极度拓展了,但并非完全没有边界。伯纳德.科恩(B.C.Cohen)很经典地概括说:“媒介在告诉读者怎么想这点上大多不怎么成功,但在告诉读者想什么方面却异常有效

[19]

。网络媒体为用户提供的每一条信息同样烙上了媒介自身意

识形态的印迹。比尔·盖茨更是一语道破天机:“你能看到自己的每日新闻,而专门为你编辑并发送给你的新闻节目可能是来自NBC、BBC、CNN和《洛杉矶时报》的世界新闻。”虚拟社区的舆论论坛正是以媒体提供的信息作为舆论客体加以讨论,技术上加以合理控制可能会使得传播更为有效,舆

论监督更加有力

[20]

参 考 文 献

[1]张胜利. 网络舆论监督研究[D]. 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1.

[2]邹军. 试论网络舆论的概念澄清和研究取向[J]. 新闻大学,2008(2):135-139. [3]王佳. 王伦舆论监督特性分析[J]. 青年记者,2008(23):60. [4]谭伟. 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J]. 湖南社会科学,2003(5):188-190.

[5]刘召成. 网络舆论监督的异化与人格权保护[J]. 信息网络安全,2008(7):64-65. [6]李俊彦. 网络媒体的有效舆论监督[P]. 新闻知识,2005(3): 63-64. [7] 方军. 试论信息化时代的网络舆论监督 [J] . 理论与当代,2007(11): 42-44. [8] 张帅. 论网络舆论监督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D] . 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2008. [9] 袁世杰. 网络舆论监督的问题及对策 [J] . 记者摇篮, 2007(8):8-9.

[10] 程少华,傅丁根. 网络监督:蓬勃中呼唤规范 [N] . 人民日报, 2009-02-03:(8). [11] 李海南. 我国网络舆论现状监督及对策研究 [D] .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2] 王茜. 网络媒体的监督功能初探 [J] . 新闻记者,2005(5)35.

[13] 孙晖. 妞妞事件升温,烤出贪官父亲 [EB/OL] . 中国报道电子杂志, http://bbs.eastday.com/allforum/5/12/0005121510160.html,2006-03-10. [14] 王茜. 网络媒体的监督功能初探 [J] . 新闻记者,2005(5):36. [15] 颜英. 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及其规范 [D] .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6] 方军.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舆论监督 [J] .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17] 张杨璐. 网络舆论的勃兴和科学舆论生态的建构 [D] .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8] 史江民. 人民日报网络中心主任何加正纵论人民网[EB/OL] . 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1965/22069/2117811.html, 2003-09-30. [19] 马·克波斯特. 第二媒介时代 [M]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0] 马静. 中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对策 [D] .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