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2022-07-06 来源:年旅网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结课作业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第1页内容摘要:舆论需要引导,加强舆论引导,使表达趋于理性,让舆论呈现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公正的一面,就非常必要。新闻媒体是舆论的旗帜。在信息化时代,新闻媒体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核心,成为引领社会舆论的强劲引擎。此文是我在学了本学期的《舆论学》后结合自己所学的新闻专业得出的一些浅识。我认为新闻媒体在舆论引导中必须坚持三个原则:新闻媒体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说话;新闻媒体必须具有思想性;新闻媒体的作品必须适合于大众阅读。

关键词:新闻媒体舆论引导能力

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是新闻宣传战线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新闻评论必须扛起旗帜,在引导舆论中起到中坚作用。一.舆论需要引导

世界原本就有多种声音,世界也需要多种声音。多种声音和谐共存,大嘴小嘴自由说话,社会才能在思想的冲突与交锋中,认清前进的方向。多种声音说话,大嘴小嘴表达,就是舆论。舆论向来不仅仅是公众的说话和表达,在说话和表达的背后,隐含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理性、宽容和文明的程度。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道路以目”这种极端的舆论控制。不许说话、不许表达的背后,就是极端的专制主义。先哲们深刻地指出:防民之口,胜于防川。然而,在漫长的专制主义时代,对于舆论的控制从未放松。文字狱并不是某段历史的个例,而是专制时代的同病。

一个文明、进步、理性、宽容的社会,既不允许禁锢思想、钳制舆论,也不允许思想、舆论的杂乱无序。因此,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加强舆论引导,使表达趋于理性,让舆论呈现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公正的一面,就非常必要。这样,才能保证社会正常有序地运行,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体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多元文化互相激荡,多元利益充分博弈。加强舆论的引导势在必行。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如果国家不能在舆论上保证信息主导权,而是让投机者控制舆论,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结课作业第2页投资者将会在各种投资中产生“盲从”,这对于个体和国家都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正确的舆论引导,是个人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有力保证。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文化具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文化霸权主义者利用霸权舆论对多元文化进行的“舆论同化”,这种同化是对多元文化的挑战。不能存异,就不能和谐,没有多元,就无从和谐。和谐社会不是文化的相互征服,加强舆论的引导,是对于民族文化独特性的保护与发展。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在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如何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政府的责任之一。让人民了解真相,了解事件的本质,舆论引导的作用不言自明。因此,加强舆论的引导,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前提。从传播学的角度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加深,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发自普通个人的评论,由于互联网的发酵,会很快形成席卷社会的舆论场。这个舆论场,一点也不亚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的舆论场。因此,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避免不良信息冲击人们正常生活的安全保障。二.新闻媒体是引导舆论的“旗帜”

人们常说,媒体是舆论的旗舰。又说,新闻是媒体的旗帜。在信息化时代,新闻媒体日益成为社会的核心,成为引领社会舆论的强劲引擎。美国新闻学家约斯特说,“新闻是报纸的身体,它表示出报纸的形式及外貌,而社论则是报纸的灵魂,要是没有灵魂,身体就等于木乃伊了。”

正因如此,共产党领导人非常重视新闻媒体。如马克思与《新莱茵报》、列宁与《火星报》《真理报》、毛泽东与《湘江评论》等。在我国,这种对新闻媒体的重视已经成为党的一个优良传统。

新闻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旗帜作用,是由新闻媒体本身的特性所决定。(一)新闻媒体的真实性

新闻媒体表达观点、传播意见。如果用表达方式来分类,新闻评论应该归入议论文。新闻评论具有议论文的一切特性。每当事件发生,意见纷呈时,人们最需要通过新闻媒体来认识事件的本质。新闻媒体这种人类表达中最为理性的方式,最符合在舆论纷杂中展示它自身的洞察力、控制力和说服力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所传达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所以新闻的本质要求新闻体裁所传达的信息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自然,歪曲事实的新闻不是新闻。新闻媒体所表现出的洞察力、控制力和说服力,就是新闻媒体在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结课作业第3页舆论中的引导力。美国社论撰稿人大会《基本准则声明》:“社论撰稿人应当诚实。全面地提供事实。把社论的基础建立在只具部分真实性的报道之上是一种欺骗。”(二)新闻媒体的时效性

新闻媒体报道的新闻内容新鲜,有价值。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迅速是消息的价值,消息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消息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通过文体学和新闻学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闻媒体是舆论引导的关键,是决定舆论引导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最重要的因素。从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不可代替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三.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的原则

舆论需要引导,新闻媒体是引导舆论的旗帜。那么,怎么使新闻媒体更好地引导舆论,使舆论不偏离正确的轨道?这需要解决好三个原则性问题。

一是新闻媒体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说话。意见的背后是利益得失。舆论的主体所展示的观点是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一般的、普通观点,从自身利益的立场出发,无可厚非。但是,这种只从自身利益出发的观点,会误导受众,使受众误认为片面的观点就是全面客观公正的观点。在这种时候,新闻评论必须站出来,全面地、客观地、公正提供意见,引导舆论。我们也不排除有悖于新闻伦理的评论。这种站在单一利益立场上的评论,和虚假新闻一样,危害视听,误导受众。这是新闻职业所不能容忍的事,这是对受众知情权的无耻践踏,这是对受众的财产、生命安全的威胁。因此新闻的撰稿人,包括社论、评论员和时评作者,都必须坚守客观公正的原则。这是新闻最主要的职业操守。二是新闻媒体必须具有思想性。思想为王,思想是新闻媒体的灵魂。新闻媒体的思想来自于新闻媒体作者对新闻事实深入的思考。没有思想的新闻媒体,本身就是对新闻媒体公信力的极大伤害。当受众失去了“思想的统帅”,便失去了佐证意见的参照系。这样的新闻媒体不仅不能正确地引导舆论,反而使舆论更加混乱。

三是新闻媒体的作品必须适合于大众阅读。这条原则看起来是对新闻评论写作方式的要求,实际上是对新闻评论社会效果的重视。没人阅读的评论,从来不会引起受众的重

1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结课作业第4页视,更不用说会起到引导舆论的效果。我们提出这一原则,是因为新闻媒体常常远离受众。站对了立场,有了深刻的思想,并不是一定能够写出具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从学究式的评论中走出来,用平等的语言表达,用通俗的语言行文,才能表现出新闻作品的亲和力。拥有亲和力,就拥有了引导舆论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考虑,新闻作品需要更加专业的训练有素的人才。新闻作品的行文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是新闻人必须掌握的技能。它和新闻媒体的思想性原则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令人忧虑的是,在传统新闻媒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党报,往忽视新闻评论对于舆论引导的艺术。“思想贫弱症”和“语言贫乏症”几乎成为党报新闻媒体的通病。这种通病严重制约了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力。这是必须改革的现状。新闻媒体是一门艺术,它是既是思维的、议论的艺术,也是形式的、语言的艺术。受众期待的严肃严谨的新闻作品,也期待平和易懂的新闻作品。四.结合实际看新闻媒体舆论的引导力的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重要讲话中,特别提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媒体应以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在更高层面上、以更大的覆盖性来理解、把握传播规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2008年的重大突发事件中,媒体作为社会应急处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客观要求和主观能动下,发挥了作为一个信息载体在系统中的特殊作用,并发挥了主流媒体在危机时刻及时传递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稳定社会人心和澄清事实真相、有效抑制负面舆论的作用,牢牢掌握了舆论引导主动权。这些成功的实践和经验为媒体在今后的重大突发事件中如何以改革创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开拓了思路。

(一)整体的核心意义在于不可分割性,在社会系统出现高度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媒体应以开放的格局观照整体,才能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重大突发事件打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威胁着社会和个人安全,个人和群体对媒介的依赖关系更加强烈。媒体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系统中协调社会关系、动员社会资源的重要工具,是促使社会形成合力采取一致行动的催化剂,媒体必须以开放的思维展开传播和报道,推动各种资源良性互动,在多级互动中引导舆论,实现控制危机、稳定社会的作用。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央以及当地广电媒体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展开报道,史无前例的直播向世人呈现了一个真实的汶川;震后灾区手机通话受影响,但很多地方的手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结课作业第5页机短信仍能正常收发,新华社迅速开通了向四川手机用户免费发送新华短信的业务,覆盖1500万用户,使中央抗震救灾的决策部署和各路救援队伍开赴灾区的重要信息,直达受灾群众。主流媒体用镜头、画面、文字、声音报道灾情的进展,记录救援的过程。事实证明,直播震情并不会加重灾情,却能因信息的公开透明击破谣言,召唤民众,凝聚人心。

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掌握了信息发布的主动权,才能把握舆论导向的主导权。主流媒体开放的传播主导了舆论,越来越多的民众汇聚到主流媒体的舆论场中,满足了知情权,并行使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从而形成良性的传播互动关系。主流媒体还充分利用热线电话、短信平台以及网站,开设公共服务平台,用爱心和服务有力引导着舆论。

在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中,江西交通广播和全国交通广播一起,打造了一个跨地区的传播和服务平台。各地交通管理部门、政府和社会救援力量以及路面被堵的驾驶员,汇聚到这个平台上来,信息交流快、多级互动强,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人员和物资调配。突发事件中产生的这种开放性的传播关系和信息交换方式是广电媒体的一次革命,坚持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是媒体“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原动力。

(二)在突发事件中,信息传播的整体性对公众获取信息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能够最大限度消除不确定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公正和客观,有效引导舆论。

公共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机破坏了原有的社会秩序以及稳定的社会系统,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大众传播媒介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细胞,各种信息资源在这里汇总、反馈,起到了一个公共信息库的作用。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递,同时应该对各种信息展开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和预警,这是就信息的时间概念而言。而在信息的空间性上来说,不仅要对一个点上的信息进行及时传递,更重要的是要对一个大的空间范围内的信息进行整合传播,而信息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同时也是一个有机整体。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伊始,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等全国超过半数的交通广播就相继根据各地情况以最快的速度启动恶劣天气下的应急报道预案,率先在全国开播雨雪天气特别节目,对各种瞬息万变的交通信息展开了整体跟进式报道,同时还展开了跨区域、跨媒体联合报道。受灾严重省份的交通广播每天都要与全国20多家交通广播以及当地其它专业电台、电视台进行新闻连线,打通了交通信息传播的区域限制,让外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结课作业第6页省的听众第一时间掌握交通资讯,并为打通省际间通道、有效指导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抗灾救灾工作的全面展开,交通广播由交通信息发布平台进而成为当地抗灾救灾的信息发布平台、当地政府的重要指挥中心和社会广泛互助的救援中心。

(三)传播整体性还表现在信息、新闻和宣传的整体呈现,重大突发事件中,信息场的强度大大高于平常,一条信息往往包含了事实、背景、情感等多种元素。

媒体如果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就能极大地满足受众在信息、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需求,通过信息的交流形成社会共识。抗震救灾报道中,央视记者张泉灵的现场报道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以女性独特的敏锐视角捕捉到别人容易忽视的细节,她的每一次现场报道都是通过这些极小的细节展现着丰富的信息和浓烈的情感。在返回都江堰大本营的路上,张泉灵在一次现场报道的解说:“在漩口镇,老百姓24小时守候在黑漆漆的道路两边,为的是给前来救灾的部队送热水,送吃的。可是你必须知道,从今天早上开始,漩口镇因为和外界极难沟通,粮食极度紧缺。就这样,他们仍然把把青菜粮食留给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在乘坐成都军区飞机到卧龙返航时,张泉灵告诉观众一个细节,在飞往成都的半小时中,幸存者沈培云紧紧握着军医的手,一秒都没松开。张泉灵说,“沈培云搞不清是谁救了他,但他有一点是清楚的,只要是穿绿军装的人就是亲人。”敏锐的观创新传播理念与机制,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传媒人在思索如何把这些报道的成功经验制度化的同时,也看到了报道中的不足和问题。一些媒体在应急报道机制方面的缺失以及不健全,媒体的预警功能没有发挥。另外,在前期宣传报道中出现了前方采访随意性大、后方策划缺乏重点、前后方缺乏配合等问题,导致了灾害前期部分报道重心失衡、不全面、报道重复。这些问题的突显,促使媒体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重新认识新闻传播规律,创新传播理念,在机制体制、内容与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实践创新。媒体反应报道机制中要把舆论监督的功能摆在重要位置,根据事态的发展不断设置议题,以客观公正的报道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权利,这样才能把受众吸引到舆论的主流阵地上来,形成良性的传播互动关系,发挥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作用。

五.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最佳效果

新闻媒介为顺应受众多种多样的需求,必须拓宽报道面,在坚持思想性、指导性的同时,大力加强群众性、服务性,使新闻导向接近受众、接近生活。近几年,全国不少报纸由小报变大报,由周报变日报,由四版变八版变十二个版到几十个版,目的就是扩大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结课作业第7页外延,拓宽报道面,满足受众的多种多样的需要。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受众的新特点,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和战斗力,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和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在明确舆论引导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和创造生动活泼的、行之有效的舆论引导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新路子。

新闻舆论导向不仅要有良好的动机和明确的方向,还要讲究导向艺术。要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引导的有效性。还得有船或桥,还得寻找既省力又快速又安全的最佳路线。(一)遵循新闻规律,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信息沟通功能。

有一种论调:“强调舆论导向,不符合新闻规律,会使新闻单位成为传声筒”。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都是新闻机构的重要职能,不反映舆论,新闻媒介与社会舆论相脱离,就无所谓新闻机构,也很难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任何一家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不仅报道新近变化着的事实,而且都要按照自己的办报、办台宗旨从不同侧面来影响舆论,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都是新闻机构的重要功能,两者不可偏废。正确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是客观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优势和特点,是党的新闻机构的优良传统。

正确的舆论引导是按照新闻规律对社会发生的事,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以实事求是的新闻报道,正确阐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社会舆论加以引导。这样做,不是要新闻单位当“传声筒”,而是对新闻单位要求更高,要求反映的舆论更符合实际,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大众媒介引导社会舆论的唯一法宝是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按其内容、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作许许多多的分类,而社会信息的载体与传播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不同信息和不同传播方式可组成无数的传播模式。大众媒介要引导社会舆论,实现理想的传播效果,必须在众多的传播模式中寻求最佳模式。

新闻媒介的主要工作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这就决定了它引导舆论的基本方式是用事实说话。在回顾农村改革时邓小平同志特别讲到这一点,他说:“我们不能拿空话而是要拿事实来解除他们的这个忧虑,……我们的报刊、电视和所有的宣传工作都要注意这个问题。”反对讲空话,这是邓小平同志为了保障新闻媒介引导舆论成功而提出的基本原则。

邹韬奋说:“言论固然可以发生舆论的力量,但却不是一切言论都可以发生舆论的力量。只有根据正确的事实和公平判断的言论,才可能发生舆论的力量”,“所以舆论这个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结课作业第8页重要的---也可以说是神圣的宝物,不是有钱办报,有笔写文章就可以夺取到手的;也不是强迫任何人拿起笔来写出你所要说的文章,印在纸上,送到读者的手里,就可以发生舆论效力的。”由此可见,传播工具所形成、代表的舆论不一定都是发挥社会效益的正确的意见,如果它的报道和言论没有正确的事实和公平的判断,既不能形成舆论,也不能指导舆论。新闻媒介指导舆论必须运用正确的言论,实事求是地反映事物的真相与规律,代表广大群众说话。离开这一切,就谈不上指导舆论。

舆论学把新闻事实看作是表达意见的材料,同类事实数量的积累,是造成某种意见的基础,同类事实传播、积累的数量越大,也就越容易形成意见。当受众从新闻媒介中多次接触同类的事实,自然会由这些事实的共性作出同一判断,对现实问题得出一致的结论。这种由事实形成认识、信念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这种选择控制舆论的方式是一点一滴产生效应的。李普曼在《舆论学》一书中认为:“公众不是去读新闻,而是去读新闻中所暗示的那种行动的方向。”一家新闻媒介不善于选择新闻事实,就无法用同类事实把人们的意识引导到同一个方向,这样的新闻机构就无法有效地控制舆论。(二)抓住苗头,及时正确引导

新闻舆论要得风气之先,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引导好舆论。“风起于青萍之末”。当新生事物刚露出嫩芽,对某种有全局意义的动向刚露头,当改革的某些举措已起步,并逐步酿成趋势时,新闻媒介就要以极大的政治敏感与非凡的洞察力,紧紧抓住这些新事物新趋势新动向,加以报道,形成舆论力量。

社会舆论的存在是第一性的,新闻媒介不能人为地制造舆论,但可以主动地引发舆论。所谓引发舆论,就是新闻媒介能敏锐地抓住群众中处于萌芽状态但体现了时代本质特征的事物加以报道,形成舆论。如前些年,清华大学化工工程系同学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这个口号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感。新华社记者发现后及时加以连续报道,使这个口号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舆论力量。古人说:“斟酌风尚而立言”,“风尚偏趋,贵有识者持之”。记者就是这样的有识之士。当觉察到某种风尚偏向刚露头时,要冲破世俗风气的束缚,敢于立言,指出其弊病所在,以扭转世风。比如,前一段时期,有些地方竞相开展选美活动,脱离了国情,耗费了财力。新闻媒介针对这种露头的时尚,积极组织舆论,着重反映不赞成选美的舆论,如报道妇联和专家学者反对选美的谈话,播发北大女大学生抵制选美的新闻等。经过社会各界和新闻界的共同努力,选美的舆论及其活

2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结课作业动得以扭转。

(三)设置议题,主动引导

第9页媒介能通过议题设置来巧妙地引导舆论。所谓议题设置,即是指大众媒介具有这样的能力,它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问题,使这些问题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并形成媒介所预期的舆论或社会情绪。

(四)组织讨论,形成主导舆论

讨论这种舆论活动即是表达意见的一种方式,又是形成舆论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重视、运用人民群众的讨论来形成统一意志,是坚持正确舆论方向不可缺少的手段。

把问题提交广大群众讨论,了解群众的普遍态度,不是舆论活动的最终目的。任何一位公众、特别是舆论主体决不会把讨论看作高于一切,而最终目的是要达到见解的集中,通过讨论活动实现意见的统一。讨论的目的在于实行意见集中,寻找意识的“光明点”,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优见解。这样,任何讨论都具有两种最根本的实际效用,一是寻求正确意见,二是在最大范围内求得一致意见。如果对讨论不进行有力地引导,势必使这种舆论活动失去应有的实效。

舆论的形成是以人们(舆论主体)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为基础,而人们的认识和判断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价值观不同,形成的舆论也不同;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形成的舆论也不同。通过引导人们以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去看舆论客体,就是一种舆论导向。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在人民内部,允许先进的人们和落后的人们自由利用我们的报纸、讲坛等等竞赛,以期由先进的人们以民主说服的方法去教育落后的人们,克服落后的思想和制度。”(五)树立典型,倡导正向舆论

康德在《崇高的分析》一文中揭示了典型化的含义,他认为典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暗示性,是“最充满的形象显现”。新闻传播所以需要典型报道既不在于时代需要树立什么“样板”的皮相之谈,也不是出于学习典型经验的一隅之论,而是人类感知世界、把握世界必须经历概括“典型”的认识道路。人类只能通过个别认识一般,通过个性感悟共性,通过了解个别事例的性质与特征对同一类事物形成大体一致的意见。这正是新闻报道引导舆论的奥秘。

典型报道的普遍意义,正是由于它引导人们对一个事件的认识而形成对大量同类事物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结课作业第10页的正确意见,从而激发人们去赞扬、支持一切先进人物正义事业,批评、消灭一切丑类和非正义的事业。这种放大舆论指向的机能只有通过报道典型才能奏效,才容易感动广大群众的意向、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扩大典型意向的适用范围。新闻指导舆论,一刻也离不开典型报道,即用典型事例暗示一种意见的正确性,引导人们在大范围内对同类事例形成广泛的共性认识。(六)加强理论引导强化理论引导

重视理论上的灌输,从理性思维上加深认识,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根本和灵魂。实践证明,强化理论引导工作,能有效地克服舆论引导上深度和力度不足的问题。强化理论引导,应该从三个层次上加以把握:第一个层次是要重视邓小平理论的宣传,按照邓小平同志“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指示精神,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一批文章选题,组织力量写作,有计划地发表,始终保持理论宣传的气候;第二个层次是加强言论。言论宜多不能滥,质量宜高不能低。言论的立意要高,主题要尖,题目要窄,针对性要强;第三层是重视版面语言,要将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全面、充分地体现在整个报纸版面上。要从理论引导的高度,把这项工作认真抓好。

总之,舆论引导不仅是新时期提高新闻宣传水平所必需,也是新闻宣传战线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舆论需要引导,加强舆论引导,使表达趋于理性,让舆论呈现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公正的一面,就非常必要。新闻媒体是舆论的旗帜。在信息化时代,新闻媒体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核心,成为引领社会舆论的强劲引擎。

参考文献:[1]美康拉德•芬克.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M].新华出版

社.2002年版[2]李普曼.舆论学.[M]

1

美康拉德•芬克.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M].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李普曼.舆论学.[M]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