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谣言风险的关系研究
2024-09-11
来源:年旅网
探索与争鸣 嚣 VS随 8EARC ̄《 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谣言风险的关系研究 口吕晓红李永平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自由地在网络空间中表达自己的意 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以某种表现方式进行自由地言说。本文把网络谣言看作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值得进行社 会研究的事实,通过认识理解网络谣言的传播机理,分析网络言论自由的内涵及其特征,探讨两者之间存在的潜在 关系.为规避网络谣言泛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网络谣言;网络言论自由;网络谣言风险 引言 己又变成谣言的传播者/制谣者,再又 这一新兴媒体的发展,更使得言论自由 常言道:谣言无处不在,每则谣 将谣言信息传送到环境中介中,这样循 的范围逐渐扩大,人们对言论自由的理 言都有听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 环往复。然而,谣言在互联网传播中却 解更加趋向于自我表述的自由,互联网 展,网络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 将其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传播机理即: 为言论自由的实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 大便利,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 谣言产生——通过一定方式传播——传 台。所谓网络言论自由,就是公民享有 也给一些人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提供了渠 播过程中变异扭曲——群体效果——控 的,由法律规定、认可和保障的,通过 道,谣言变得俯拾皆是。源于此,互联 制方式的仓促或误差——恶性循环。 网则成为了谣言的滋生土壤之一。换言 互联网公开发表言论、传递思想、表达 在互联网时代,谣言仍然无时不 意见、主张、观点、情感等而不受他人 之,我们正生活在谣言泛滥的时代。任 在。由于网络虚拟的空间充当着谣言传 干涉、约束或惩罚的自由。 然而,由于 何关于虚假的、具有误导性的谣言都会 播过程中的环境中介,而互联网在一定 网络言论自由的载体区别于传统媒介, 很容易被造谣者所散布。面对散布虚假 程度上又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蚕茧” 其具有匿名性、即时性、互动性、广阔 信息的造谣者我们是否能够采取一些行 中或人们自行设计的回音室里。因此, 性、自由性、平等性等特征,这不由得 之有效的方法来抑制网络谣言的繁衍、 不同的谣言会在不同的网络社会群体中 为网络谣言泛滥提供了温床。 传播和生根,这对现在规避其肆虐则具 生根发芽。在互联网上,信息流瀑每天 有重要意义。 一三、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谣言泛滥 对于网络言论自由是否会直接影响 都在发生,即使它们涉及的是完全没有 、谣言在互联网中的传播机理 根据的谣言。但是,这些信息流瀑在很 网络谣言泛滥这一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谣言之所以能够兴起并被传播,是 大程度上还是影响着我们的信念和行 借用法国学者卡普费雷在《谣言》一书 因为谣言与相信谣言的人的已有信念相 为。面对这些谣言的传播,一些人立即 中的一句话来说明: “当一个虚假的信 吻合,并且能够被这些人所接受。正如 就会相信,另一些人则会加以摒弃。然 息流入社会时,它就像一个真的消息一 谚语所说:想听的话,再聋也能听到。 而,最关键的则是要把握好谣言的“门 样被传播。这一过程完全遵循着构成社 众多学者对谣言的研究表明:尽管不同 槛”和“临界点”,坚持自己的信念或 会生活的规则,而并非由于集体发疯或 时期的谣言所产生的背景不同,但是其 信仰。 集体幻觉。” 传播的基本要素是一致的,即重要性和 二、网络言论自由的内涵及特征 网络言论自由可能为网络谣言泛滥 模糊性,并且还与个人的差异即谣言受 “言论”在《辞海》中意为:言 提供一定滋生平台。探究其因,主要是 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众的批判能力以及时间的反常性和环境 谈、谈论之意。②在《现代汉语字典》 因素有关。 在谣言形成与传播中,谣 中意为:关于政治和一般公共事务的讨 (一)首先,网络的匿名性让人们 言的传播一般是谣言的传播者/制谣者 论。 为“言论自由”?言论自由的核 更愿意参与网络空间的言语互动,但是 将谣言传送给环境中介,继而通过环境 心内涵是人人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 这样隐去了身份识别的同时也会隐去了 中介传送给接受者。而接受者在接受到 发表言论及听取他^陈述意见的权利。但 更多的责任。用户可以随时自由进入和 谣言后,经过自身的加工、处理后,自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网络 退出互联网平台,并且也可以自由发表 勒闻如似2013年第1期37 探索与争鸣 W8瞬 8EiAA()t-{ 自己的言论。同时,在发表其言论时, 用户在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的身份可以 与现实世界中的身份不同,进而为本应 时使其繁衍的几率增加几百倍甚至几万 相比,网络传播更易出现“群体极化”现 象。在网络下聚集的群体很容易形成高群 内同质化、群际间异质化倾向,这样就极 结语 由于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也就意味着 倍,也增加了网络谣言风险的出现。 四、网络谣言风险及其诱因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网络谣 其容易导致群体认同的出现。④ 言也是把双刃剑,既能起到监督和推动 虽然互联网这一全新平台,提 该履行的特定责任作了保护伞。此时, 假设某个用户的言论确实触及法律,但 司法公正,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同时 隐匿了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真实身份, 是又因为该用户借用虚拟网络的匿名性 也可能会给其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而 供给了人们言论自由的另一个崭新的 且,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时期,社 广阔空间。然而由于互联网的特殊 结果就导致执法者很难查找到该言论的 会风险无处不在。网络的匿名性以及谣 性,致使网络言论自由区别于传统传 负责人。而这类社会现象反映出的不仅 言的“群体效应”和“瀑流效应”结合 播模型。同时,这一大改变也促使网 是法律易失去其管制的空间,而且也包 在一起,社会风险就会因网络谣言随即 络谣言风险的增加,造成网络谣言的 庇了该用户本应履行的相应责任。 性让信息更能有效地在人们之间快速传 增加,这就是本文中给“网络谣言风 泛滥。因此,针对近年来网络谣言泛 滥这一情形,我们应该根据其传播机 理,控制或规避谣言的泛滥,营造一 ▲ (二)其次,网络的即时性与互动 险”的定义。(如图1) 递,让互动交流更加没有障碍。与传统 媒介相比,如今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已达 到一种人类几乎无法想象的速度。信息 的发布和反馈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的 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卡斯・R・桑 口 图1网络谣言对社会风险的放大 斯坦认为,将谣言的传播机制和法律规 网络谣言风险的诱因主要来自于三 定有机结合起来,既保证言论自由,同 运行速度可以忽视,但是其传播结果和 大方面:一是网络放大,网络匿名效应与 时又遏制谣言,使规避谣言措施在最大 影响却令人震惊。它的表达方式已经不 污名化;二是网络谣言,恶意散播与信息 程度上达到平衡。⑧一方面,人们会因 同于以往传统媒介信息表达过程。再加 不明;三是群体极化。谣言正是通过“社 畏惧承担法律责任而减少散布谣言的行 之,其即时性与互动性使得信息发布者 会流瀑”现象和“群体极化效应”两个部 为;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言论自由的开 和接受者也可以双向或多向同时交流, 分重叠进行传播的。因此,这些都是网络 放性,人们可以自由发布与公众议题相 关的正确言论,为政府和公民之间和谐 关系架起一座沟通桥梁。虽然这过程中 (一)网络放大——匿名效应与污 使得信息在互动过程中交流得更加方便 谣言风险发生的直接I生原因。 和迅速。通过网络这一平台,一个事件 可以在几秒钟迅速传播到身边每个信息 名化。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匿名性、开放 可能存在大量的谣言,谣言也可能会带 角落,为众人所知;那些不断涌出的每 性等特点,使用的准入门槛较低,发表 来明显的副作用,但如果这能避免给公 条言论,在瞬间也可以形成燎原之势, 比其他媒介快了百倍。 言论随意轻松,再加之,如今个性化表 共利益带来更大的损失,一切都是值得 达盛行,称得上是一种言论自由利器。 的。但是直到如今,人们对付谣言仍旧 (三)再次,网络的无中心性和无 然而,在“匿名心理”和“法不责众心 集中在辟谣的阶段,并没有特别适合的 比开放性让网民更加充分随意发表其言 态”的作用下,这种自由很容易被一些 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能采取互联网管理 论。相比传统媒介而言,可能在发表之前 人滥用:言论偏激,揭人隐私,散布谣 与法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遏制网络谣 会受到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等方面的限 言,煽动闹事等等,都成为直接导致 言的泛滥传播,维护社会安定。制,网络的无中心性和无比开放性却为每 网络谣言产生、发展、失控、泛滥的原 发布言论的自由空间。并且,在E/i,.空间 络谣言风险急剧放大。 ▲本文是陕西省社科基金网络谣言舆 2RO11)的 个^提供了—个充分不受限制、可以任意 因,尤其是匿名散布、传播谣言造成网 情分析与风险防控研究(编号1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中,每个网络用户之间都是平等的,其言 (二)网络谣言——恶意散播与信 论的发表权都是自由的,并且所发表的信 息不明。这是直接导致网络谣言产生的 息资源是共享的,这一切不仅促使网民的 根本性导火索。谣言,是未经证实的异 数量急剧上升,而且也为网络谣言的泛滥 化信息。网络谣言,即是通过互联网传 提供了广阔的滋生平台。 ①奥尔波特等编.谣言心理学【M】.辽宁教育出版 社,2002:17 ②参见《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o:377 ③转引自显明,国智言论自由的法律思考【J].法 学,1991(81 ④转引白杨经纬,陈驰网络环境下言论自由的规制【D】.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播的未经证实的异化信息。网络传播因 总而言之,以上这些特征虽然都 其即时性、互动性和传播快等特点,为 ⑤【法】卡普费雷.谣言【M1.郑若麟,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1:15 是网络言论自由蓬勃发展的生机,但 谣言提供了良好的滋生地。值得强调的 是在这样一片蓬勃生机的背后,我们也 是,网络谣言的背后不同于传统谣言, 应当看到网络言论自由带来的危机。正 它的背后潜在着隐秘性、宣泄性、诱惑 因为这些潜在危机的存在,网络言论缺 性等危险性特征。 (三)群体极化。“群体极化”这 少了身份的限制,也失去了承担责任的 ⑥唐国东.突发事件中网际谣言传播特点及应对策略【JJ _兰州学刊,2008(8):470 ⑦程亮亮丁香小慧事件与网民的“群体极化”倾向[J】. 传媒观察,2007(09):17 ⑧【美】卡斯-R・桑斯坦l谣言【M].张楠迪译中信出版 社.2010:126—136 (作者简介:吕晓红,西安石油大 限制,从而使得互联网上虚假信息疯狂 一概念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 学思政部硕士研究生;李永平,西安石 蔓延,更加促使了网络谣言的泛滥,同 凯斯・桑斯坦提出的。与传统传播模式 油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38韵闻知饵2013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