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听课评课学习材料

2024-06-15 来源:年旅网


课是遗憾的艺术。课是不完美的艺术。

一节好课的标准:一有意义,即扎实的课;二有效率,即充实的课;三生成性,即丰

实的课;四常态性,即平实的课;五有待完善,即真实的课。

——叶澜

成功的课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成功的课是让学生有憧憬和梦想。

——于永正。

怎样有效的听课(1)

一、个人听课者的角色定位 1、进入“学生”的角色 当听课者进入学生的角色时,就能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去看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这样学生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

2、进入“教师”的角色

当听课者进入教师的角色时,就能关注:教学确定了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新课如何导入;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设计那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安排哪些练习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课堂教学氛围如何等等。

3、进入“学习”者的角色

普通教师在听课时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要多学习授课者的长处,闪光点,做到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不仅要用美的眼光去感受授课者的情感美、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等外在的美;还要去领略授课者如何通过精巧的思维、严密的推理、严谨的实验来充分展示科学的理性美;更要用心去体会授课者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与共享的更高境界的美。

无论听课教师在听课时将自己定位于何种角色,都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才能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学习到授课教师的长处,也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二、教师应该掌握的有效听课方法

听课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成以下五个字,要做到听、看、记、想、谈有机的结合。 (1)听 ①听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听上课老师怎样复习?是怎样引入?是怎样讲授新课?是怎样巩固新课?怎样结尾?怎样布置作业?还要听学生是怎样回答问题的?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怎样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的?是怎样启发学生思维的?是怎样进行学法指导的?只有多问几个为什么,听后对本节课的成败进行客观分析,才能达到心中有数。②听授课教师的教学语言。课堂教学活动多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传递信息的。因而要听教师的语言是否科学准确、言简意明;是否生动有趣、富有感染性;是否具有激励性;引导是否得当,组织是否到位以及课堂随机应变的艺术等。③听学生的发言。通过听学生的发言甄别教师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智慧的生成。 (2)看 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就是看授课者在教学中折射出的教育教学思想,是否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成长,是否落实三维目标和构建和谐课堂。就是看教学效果,

1

效果是检验课堂的试金石。就是看对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整合重点难点的突出突破,方法手段是否科学优化等。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课堂表现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想,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素质。

(3)记 就是记录听课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精妙之处、不足之处、疑问之处和感悟之处的主要内容。 (4)想 就是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教学思想是否端正?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注意点是否强调?板书是否合理?教态是否自然而亲切?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流程是否顺畅?教法是否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和拓展提升实际效果是否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有哪些突出的优点和较大的失误等等。 (5)谈

由听课老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谈这节课的特色,谈所学到的经验和不足,谈自己的思想与建议。要突出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特别是教学效果方面,因为一堂课的优劣,最终还是体现在教学效果上。

如何评课

一是教学目标要明确、恰当(不要想所有问题一节课解决);

二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要突出(让学生质疑、反馈,提出有质量问题); 三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尊重;

四是教学方法要得当(让学生能动起来:心动、脑动); 五是教学效果要好(提高教学质量,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归纳:对学生周到,教学效果突出,学生感受无以伦比。

评课过程:真诚 善意 辩证 海纳百川 评课内容:

1、评教学思想。评议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包括:教师面向全体的思想,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思想,运用现代教育观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等。 2、评教材处理。评对教材体系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得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等。

3、评教法运用。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用教法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4、评学法指导。即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情况进行评议。

5、评教学过程。即从教学结构这一环节出发,评议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等。 6、评教学效果。即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归纳:从整体上做出全面、系统、综合性评价。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明)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准)

2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清)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活)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强)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好) 7、从教学特色上分析(谐)

评课技巧:

1、要抓主要矛盾。一节好课,也不能尽善尽美。评课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应根据上课教师探讨的目的和课型,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如这节课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课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上,其他方面只作次要问题略提即可,切不可冲淡中心。

2、要采用多种形式。评课要根据其范围、规模、任务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形式。对于检查评估性听课、指导帮助性听课、经验总结性听课应采用单独形式评课,即听课者与执教者单独交换意见的形式进行。运用这种形式,灵活机动,可随时进行,并且能中肯地研究解决在公开场合不易解决的问题。对于观摩示范性、经验推广性、研究探讨的群体听课活动,应采用集体公开形式评课,通过集体讨论、评议,对所示课例进行分析评论,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共同评价,以达到推广经验的目的。

3、要坚持激励原则。任何形式的评课必须坚持激励性原则。通过评课活动,起到调动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作用。评课过程中,既要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双要注意语言的技巧、发言的分寸,评价的方向和火候,以便发挥评课的效益功能,起到推动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作用。

4、教师评课时应注意“一分为二”,即要辨证地加以分析。尽量避免片面化和绝对化。事实上,无论是多么有经验的教师上的课,也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有时也会因考虑不周而出一些“小纰漏”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反之,即使是实践经验较少的新教师上课,也总会有一些值得肯定和给人启示的地方的(“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5、教师评课中,听课者要抓住执教者上这堂课的过程中做的较好的地方、值得同行借鉴的方法加以分析(分析时要尽可能地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也要抓住其上得不好的地方,值得吸取教训的地方进行探讨探讨时表达应尽可能婉转些)。

评课语言组织:

1、主题式。就是以某种教学理念为抓手、为线索,去展开评析。

2、总分式。一般先整体概述,然后优点展开,接着指出问题,最后提出建议。 3、测量式。借助一定观察工具,采集教学片段中的某些数据;用理论分析这些量化的数据;提出改进或调整措施。

4、流程式。就是根据教学流程有目的地、适时地点评。通常在教学实录中间杂着教学点评。

3

评课的切入点:

1、突出课堂教学热点、难点、重点:不面面俱到,不责备求全,不舍本逐末,不吹毛求疵;

2、抓住课堂关键事件:评课时通过叙事的方式加以说明,讲出自己对事件的理解; 3、分析课堂教学亮点、特点:评课就是要善于从中发现让人眼前一亮的特点; 4、点评课堂教学程序: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

5、反思课堂教学成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来进行评课,在评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

如何听课和评课(2)

一、听课前充分准备

听课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3)针对这节课在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4)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再回忆是否听过这节课。

(5)端正听课态度——带着欣赏眼光去听课

听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所以我们要用一种谦虚的心态听课,用一种欣赏而不是挑剔的眼光看待别人的教学。这样不仅能给授课者以客观的评价,也会使听课者产生一种愉快的心境,易于吸纳他人的教学优点,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每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在其个性化教学中总有一些能够展示教学魅力的优点。有上进心的听课者,一定会留意那些自己所喜欢、所缺乏、所崇尚的教学优点:如授课教师平和可亲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敏锐的视觉、灵活的应变能力、漂亮的粉笔字„„这些虽然难以直接提高听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却有助于把授课者的教学优点变为自身成长的驱动力,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个性化教学以及增强自身的素质魅力。 二、听课过程中——技巧+思考=收获

除了掌握一定的听课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及时思考。

(一)、及时纪录优缺点,及时点评,不可放过听课时最直接的感觉;课后再加以具体分析,找出优点的依据,缺点或不足的原因,并提出更改办法。

(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听评课时关注

4

的重点也要改变。 观摩的目光更多的投向学生,不仅要看教者怎么教,更重要的要看学生怎么学。

抓住两个看点:

第一、看教师的教学情况:教的五个维度,即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教学机智、练习设计、教学境界;

1、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能力,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还要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情况。

教学内容的组织,重在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

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目标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真正统一起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因此,在听评课时,听课者要关注教师能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听评课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或为活动而活动以及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这些都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重在关注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主要是看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其所教学科爱学、会学、善学。教学组织策略很多,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听课者在听评课时需要重点关注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评价是否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自主性教学策略。关注教师的自主性教学策略主要看: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是否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是否放手让学生去做;在课堂上教师能否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探究性策略。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听评课时要关注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激励性教学策略。关注激励性教学策略主要看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及时给予有价值的反馈,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反思提高的作用。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也要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2、调控能力。能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调控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3、教学机智。观察教师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灵活利用

5

课堂生成出来的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从而激活课堂教学。

4、练习设计。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弹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促进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5、教学境界。一看教师是否依据教材内容做到用教材教。二看教师能否做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看课堂上教师提供学生活动机会与时间有多少。

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

过去,“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教师也常把“教教材”做为教学的重点,认为只要把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讲全、讲深、讲透、讲细就行。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听评课时,听课者要关注教师是否善于用教材去教,能否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过去仅凭一本教科书、两支粉笔就可以走上讲台的做法显然已经行不通了。当然,任何事情单方面走过了头都是可怕的。在听评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一节语文课可能会被上成艺术课、生物课,等等。显然,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

第二、看学生的课堂表现

“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听评课时应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情,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几种状态作为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坚持一个准则:不关注学生学习的课,不是好课。

听评课时应重点关注学生的以下几种状态:

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也被称为学生学的五个维度)。学生的状态与教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但也不能完全视为教师的责任。

1、参与状态。一是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的面有多大。二是看有的学生是否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开发学生的潜能的。

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有经验的教师从不把学生看作容器,而是看作期待点燃的火把。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上不能再一味地包办代替,不能再唱独角戏了,要想法为学生的参与提供时间和空间。

2、交往状态。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向信息联系与反馈。二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三看课堂上人际交往过程中是否具体团结互助,合作学习。四看交往过程是否具有良好合作技能。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是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是否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否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6

课堂交往除了学生内部的交往外,还包括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听评课时要关注教师能否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3、思维状态。一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二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有几个。探究解决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但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教学活动设计有温度、无深度,学生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多数学生人云亦云,缺少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生成。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情绪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有时课堂会突然爆出笑声而又嘎然而止,有时会从激烈的讨论转入冷静专注的聆听,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

观察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不能教师自己讲得激情洋溢、如痴如醉,而讲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

5、生成状态。一看课堂是否生成具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二看学生对学习是否充满信心,体验成功。三看学生是否得到道德教育,学会做人。 三、听课结束后:总结、借鉴——自我提高

听课的目的是要将这节课可学习、可借鉴的地方移植到自己课堂教学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

一是听课是一种活动。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延伸,课后用自己的教学思想去梳理审视听课内容,体会课堂教学的得失。

二是听课是一种交流。与执教老师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肯定优点,发现亮点,寻找疑点,探讨难点,达成共识,明确所要学习的内容。

有时候,授课教师的一些教学意图,听课教师可能一时还领悟不出来。那么,听课教师应该在听课之后或评课之时主动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询问和请教有关问题。如果授课教师的教学存在着一些缺憾和失误,听课教师也应该以平和的态度与其进行探讨。

三是听课是一种借鉴。把别人教学中的好经验好方法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模仿、借鉴、创新等手段,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用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别人之精华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听课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独教而不互相听课,不与人交流学习,会使自己见少

7

识浅。在新课程中应广泛开展听课活动,更应注意提高听课的效益。教师如能做好以上所讲的几个方面,在听课中必定受益匪浅。

如何听课和评课(3) 一、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工作。 (一)学识准备

熟悉课程标准,充分把握教材。 (二)心理准备

心理准备包括态度、情绪、情况三个方面。 1、态度上的准备

我们首先应以学习的身份来听课。听课时要做到五心: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在上课铃响前走进教室,不能铃响后才姗姗不迟。这样,及易打乱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教师反感。 2、情绪上的准备

听课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听得懂、听得进,还要做记录,并深入思考,进行分析评定,应尽要能排除一切干扰,精神饱满,集中精力听好课。 3、情况准备

所谓情况准备,就是听课者课前所做的调查工作。它包括:一要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学习基础、智力和班级管理情况;二要了解任课教师有关情况,如学识水平、工作态度、教学经历等。 二、听课的基本要领

我们知道,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听课应该从单一听教师的“教”,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 做到一听、二看、三想。

一听,听课、听课,关键在听上,听什么呢?听教师是怎么讲的,是否讲到点子上,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学生能否听懂,学生的回答是否全面等。 二看,听课要看,看什么呢?看教师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三想,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因为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上,更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时透过现象去分析它的本质。上得好的课,应该看出学生是怎样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比较熟练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答错了,答得不完整,答得结结巴巴,这是正常现象,正因为这样,他们才需要学习。老师的功夫也就是在学生答错时,能加以引导,答得不完整时,能加以启发,所以听课时,一定要注意看实际效果,看学生怎么学,看教师怎么教学生学的。要做到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8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情感如何,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2、新课程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 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4、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如: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安排了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等。 6、使哪些知识系统化,巩固哪些知识,补充哪些知识。 7、培养学生哪些方面技能,达到什么地步。 8、渗透哪些教学思想。 9、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

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4、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

三、如何评课

评课是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评课的乐趣在于发现问题,更在于解决问题。 评课应该既评教师的教,又评学生的学。应该看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学定教,以学论教。除了参与程度,还有学习效果。学生是否占主体地位,教师的点拨是否到位,课堂整体的设计思路如何,再就是教育机智,教师对没有意料到的事故的处理。评课不要面面俱到,要有俱重点。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标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9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得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授课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一节课既要看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师课堂上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我们在评课时,一看教学思路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落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教学思路在课堂上运作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落;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法,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教学环节或步骤。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同课程、学生、教师自身特点而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面对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上下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和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又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思维训练的设计,看创新能力的培养,看主体性的发挥,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看教学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课堂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所以,教师还要恰当适时运用投影仪、录音机、多媒体等现代手段。

10

5、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又要分析教学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0(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语文评课稿示例

《丑小鸭》评课稿

5月30日,听了康建宁老师的《丑小鸭》一课,感悟颇多,体会如下:

《丑小鸭》这篇童话记录的是一只丑小鸭的成长历程,通过丑小鸭经过自已的努力奋斗,终变成白天鹅的过程,告诉学生只要保持心中那份恒久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终有成功的那一天。康老师以此内容为基点,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有以下特点:

1、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语是否导得好,导得妙,看是否导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把学生带入了课文学习的环境中,所以说导语尤为重要。康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从学生们接触过的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入手,还拓宽到了《拇指姑娘》等作品,一上来就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在这个童话世界里还有只丑小鸭,丑小鸭又怎么了,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到了课文中。

2、教师要想真正地征服学生,除了教师自身的权威外,还应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过硬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水平来征服。课堂上,康老师始终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你怎么认为的呢?„„”只有在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下,我们才能看到学生潜能的如花绽放,师生之间的智慧交融。由此我想到在教学中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以动力”,用激励、赏识、鞭策等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投影仪的运用节省了课上不少书写时间,康老师书写的一笔漂亮的粉笔字,清楚明了的板书设计也成为本课的一大亮点,相信在康老师的长期熏陶和指导下,她的学生个个都会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板书的清晰明了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丑小鸭都经历了哪些歧视和打击以及使它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过程,通过老师的一步步引导,板书的明了展示,同学们就很容易掌握了。

3、在介绍安徒生生平,及经受挫折取得巨大成就的事例时,康老师的博学多识,使我认识到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已经过时,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11

4、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向学生不仅要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还应向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完本文后谈谈你的启示及最后的与挫折有关的名言等教学环节适时地让学生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经历中汲取精神力量,相信学完本文后学生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坚定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另外,对于本节课我有几点建议:(1)在学生讨论这一环节有一些流于形式,应尽量让更多的同学有说出自己的看法、意见的机会,而不只是老师在说。(2)在教学母鸡、猫奚落,训斥丑小鸭这一环节时,教师让学生带感情朗读,当学生朗读把握不好时,教师作示范然后是不是让更多的学生再来读更有利于学生对感情的把握。

总之,通过这样的学习与交流使我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有了更深的认识。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更应该认真学好新课程,多听优秀教师的课,把她们的成功经验贯穿到自已的课堂中来,让自已更快更好地成长。

语文评课稿示例

我观孟凡杰老师教《爱莲说》

《爱莲说》选自新教材八年级上册,本文借花喻人,托物言志。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描绘赞美莲,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听了孟老师的《爱莲说》一课,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教师讲的再多,也是教师的;学生学的再少,也是学生的。”孟老师在这一堂课中贯彻了一条很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阅读的习惯。

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孟老师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孟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孟老师既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积极发挥帮学作用。课前准备的关于莲花的图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体验。

孟老师把阅读作了五个阶段的安排: 第一阶段:师高声朗读,整体把握。 第二阶段:放录音,学生跟读。

第三阶段:生齐读,自渎后解决字、词、句。

12

孟老师采用学生质疑这一手段,让学生读出新的感受、新的体验和个性化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既要交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教师就不是作者的传声筒了,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阅读的伙伴,是阅读集体中能力略强的一员。在这一阶段,孟老师大胆的向课文录音中的“蔓”字的读音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种敢于说“不”的精神值得学习和借鉴。

第三阶段:品读探究,正确评价。这里有“个人思考”“集体讨论”“师生合作”“教师点拨”等几种方式。教师设计几个关键的问题:

(1、翻译句子。2、表现莲高洁的句子还有哪些?3、找出文中告诉概括莲高洁的句子。)让学生去探究、去评价。

第四阶段:齐读课文、小组讨论释疑。 在这一阶段学生提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 1、 作者为何“独爱莲”?

2、 结尾为什么顺序发生了改变,最后说牡丹之爱? 孟老师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做以适当点拨。

第五阶段: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再读课文,生谈收获,齐读结束。

第二,师生与作者的关系。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果读者只是咀嚼作者的口中之食,岂不索然寡味?只要是个性化的阅读,读者总会读出新信息来,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把迎合当作尊重,也不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作者,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因此,我认为孟老师让学生去多读课文,这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劳动。

第三, 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和创新。孟老师让学生去写读后感正是连接阅读和生活的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然,上好一堂课,教师的激情非常重要。假如能多一些激情,这堂课会更有价值。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