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间协调联动机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
2020-02-26
来源:年旅网
第6卷第3期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U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SOCIAI SCIENCE) Vo1.6 No.3 Sep.20 1 2 2012年9月 文章编号:2095—0365(2012)03—0010—06 企业间协调联动机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 徐 娜 , 王 锐 , 王 辉 (1.石家庄铁道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2.神华集团甘泉铁路公司,内蒙古 包头050043; 014030) 摘 要:企业问协调联动机制受多因素综合影响,体现出多元化与复杂性特征。利用结构 方程模型,针对影响协调联动机制的6个关键因素:相互依赖与信任、不确定性、企业文化、信 息沟通与共享、利益分享和政策法律环境,分析验证不同因素对协调联动的作用路径及各因素 间的复杂交互关系,并提出改进合作关系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协调联动机制;影响因素;交互关系;结构方程模型(SEM)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企业之间的协调联动行为是多种集成要素相 互作用关系的协调与整合。在众多有关组织协调 及协调机制构建的文献资料中,不难发现合作协 调相关影响因子的描述研究,可归结为相互信任、 者认为针对合作利益冲突,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 与协调激励机制的构建是至关重要的。另外,目 前关于不确定性影响合作关系的研究仅零散的见 诸于部分文献,如丁红红(2009)认为,不确定性直 接影响合作伙伴关系 ]。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非线性变化、合同契约与规范 信息沟通、文化交融、利益分享四方面研究较为普 遍的因素。 绝大多数学者对信任正向影响组织合作关系 及合作绩效的观点予以认可。有价值的研究主要 有:Child(2001)l1 J、许淑君和马士华(2002)[2]、 的不完备性等,普遍存在于企业合作内外部环境 中,将该因素纳入协调联动影响因素研究是十分 必要的。 Christopher J.(2005)l3 等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 强调信任对组织合作关系改善与关系资本累积的 关键影响作用。目前企业管理实践观点普遍认 在单一影响因素研究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 者将各因素有机结合并进一步提出新的合作关系 影响因子。仇明全(2007)提出了相互依赖、信任、 协作与承诺等因素[”]。李铮(2008)进一步归结 为企业自身利益取向、合作利益取向、合作交互 性、合作共享性与政府行为五大因素_1 。 目前的研究多着重于企业合作基础的影响因 为,信息流是企业间合作接触面的重要维度。 Ram(2005)E4]、GilbertN.Nyagn(2009)_5 等人从 信息沟通的视角展开对合作关系的研究。同时, 文化冲突的协调与兼容也是保证企业合作关系稳 定与资源整合的重要任务,杨洪涛(2010)E6]、燕苍 娜、刘其先(2011) 等人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利益分享对企业协调合作影响的研究中,吴孝 灵(2008)E 、刘静卜、李朝明(2011)l_9 等众多研究 素方面,而对合作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缺 乏。深入挖掘对企业合作过程也有重要影响作用 的潜在因素,如政策法律环境这一宏观变量,将法 律法规与现有研究中提出的政府行为因子相结合, 收稿日期:2012—06—15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2010GXQ5D320) 作者简介:徐娜(1987一),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第3期 徐 娜等:企业间协调联动机制影响因素分析 有助于加强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对法律法规的重视 与合理利用。因此本文对更多内外部影响因素的 (二)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1.量表的信度分析 本研究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308份问卷进行 综合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合作影响因素 理论研究的完善与丰富,可帮助企业意识到这些 因素在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及交互作用关系,为更 好的开展协调联动工作、构建科学有效的协调联 信度分析,由表3所示,整体问卷的克朗巴哈系数 为0.708,8个潜在变量的克朗巴哈系数均大于 0.6,说明获取的问卷数据可靠,达到信度要求。 表1协调联动影响因素假设汇总表 动机制提供参考与依据。 由此,最终确定以下6个企业协调联动的关 键影响因素:相互依赖与信任(IT)、不确定性 (uc)、企业文化(EC)、信息沟通与共享(ICS)、利 益分享(BS)、政策法律环境(PLE)。各因素对企 业之间协调联动机制实施效果的影响最终通过战 略目标(SO)和协调绩效(CP)指标来反映。 一、研究假设 不同因素影响协调联动及因素间相关假设如 表1所示。 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一)量表设计 采用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方法进行数据的搜集 与整理。问卷由企业基本信息与协调联动影响变 量测项构成。8个潜在变量指标具体划分为25 个观测指标,采用Liskert五级量表进行评分。 研究变量及具体测项见表2。并对河北、内蒙古 等地区大中型企业的基层以上管理者发放调查问 卷350份,回收328份,回收率为93.7 ,其中有 效问卷为308份,有效率达93.9 。 表2变量及具体测项 潜在变量 观测变量 1.相互依赖程度越高,需要协调的事情越多; 相互依赖与船 T,; 企业文化(EC) 军 配合并提供相应的 深得公司信任。 1.双方的企业文化有许多相融合之处,有相似的道德规范与组织文化,有利于双方合作关 系的建立,使协调活动变得容易; 2.企业的学习文化氛围越好,对企业之间的协作越有利。 1.除正式交流渠道外,还与对方频繁进行非正式信息交流; 信息沟通与(ICS)共享 ;:轰 主 霉 ; 4.与对方代表能够定期的进行面对面交流 5.对方企业与本公司有统一的或可兼容的信息平台。 12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卷 不确定性(UC) 1.任务不确定性将增加对双边沟通的需求和协调的难度; 2.高度不确定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将增加决策的不确定性。 1.国家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为我公司与伙伴成员间的合作协调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政策法律环境 (PLE) 2.政府鼓励并为公司与合作企业间的协调提供帮助,增进了合作企业间的信任关系,使之 更为有效; 3.政府从事或推动了合作联盟的集体行动,比如采购、信息收集等方面,影响着我公司战略 目标的制定及联盟合作的未来导向。 1.良好的企业协调合作,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战略目标 (SO) 2.良好的企业协调合作,有利于增强客户满意度; 3.良好的企业协调合作,有利于提高品牌效应; 4.良好的企业协调合作,可以为企业带来盈利能力及市场竞争优势; 5.经过合作协调,有助于提高信息、知识、技术等要素资源间的有效匹配度。 协调绩效 (CP) 1.与对方企业合作后,经过有效协调,使得我方综合绩效得到提升; 2.合作企业之间能够有效沟通解决各项矛盾冲突,建立良好企业合作关系; 3.企业会继续参与对方企业网络并维持合作关系。 表3量表信度分析结果 表4量表的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结果 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KMO检验 近似卡方 数值 (】.797 2 33() 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 自由度df 显著水平¥ig. 300 0.000 三、协调联动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2.量表的效度分析 对问卷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 验,得出结果见表4。 修正 根据问卷数据,利用SPSS17.0软件得到包 含25个研究测项的协方差矩阵,将设计模型和协 方差矩阵写入到LISREI 8.7中,运算得出各项 表4检验结果表明适合对量表数据进行因子 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与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抽 拟合优度指标。由于初始模型部分指标不符合标 准要求,从有效性与可信性角度出发,选取MI值 最大且符合现实、合理有效的路径对模型进行修 正,得到协调联动影响因素最终模型(见图1),及 取出8个公共因子(特征值大于1),累积方差贡 献率达到65.409 。各公共因子在相应测量指 标的载荷量较高,所选取的各验证因子与研究假 设结构具有一致性,量表设计满足相关效度要求。 修正后的模型最终拟合数据结果(见表5)。 表5模型拟合优度检验表 14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卷 企业管理实践认为信息是企业间合作的重要影响 维度,结果验证了这一观点。信息沟通与共享与 不确定性的路径系数值为一0.02,假设H14通过 验证。不确定性因素与协调绩效和战略目标均具 有负相关关系,假设H15和H16成立。不确定 性越高,组织协调绩效和战略目标就越难以实现。 五、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研究结果为企业在合作实践中更好的开展协 调联动工作,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深度与广 度,设计合理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提供了重要参 考依据。由于各影响因素对协调联动影响程度不 同,企业在确立与优化合作伙伴关系时应重点针 对关键因素制定措施以改进其对合作关系的作用 效果。 第一,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与信任是合作关 系得以有效维持的关键,信任机制被更多的学者 认定为是最有效的机会主义防范机制。在制度规 则约束的前提下,必须建立互信关系,提升信任水 平可从加强自身管理、及时与合作方沟通交流、信 守承诺、培养良好的声誉等途经实现。 第二,文化差异与相容性是企业必须认真重 视和对待的关键要素,需构建有效的文化协调联 动机制进行文化协同与兼容整合。不断创新文化 兼容措施,使合作企业间的文化达到创新频率与 更新效率的一致,企业问界面实现文化共振,达到 文化协调联动状态。 第三,战略利益分配的不公是合作过程中的 潜在冲突或成本。一旦出现该冲突或发生此项成 本,将直接损害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为了实 现核心企业与其他联动企业之间的战略协同,必 参考文献: _1]Tan Hwee Hoon,I im A K H.Trust in coworkers and trust in organizations[J].Psychology,2008,143(1): 45—66. E2]许淑君,马士华.我国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危机分析 [J].计算机集成系统一cIMs,2002,8(1):51—53. [3]christoPher J,Jacques,Marie Aurifeille.A Collabora— tive intrerest Modle of Relational Coordination and Empirical ResultsEJ].Business Research,2005(58): 214—222. r4]Rarn,Anand Nair.The Antecedent Role of Quality,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Supply Chain Proximity on 须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利益激励 与约束机制,通过合理的奖励制约控制各企业利 益诉求。 第四,信息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要以信息网 络系统为支撑,组织之间通过该网络系统分享信 息资源和服务,通过交互规则提高彼此间的有效 交互数,网络指挥中心将收集到的信息同步传递 给其他相关网络节点企业,以促使合作伙伴能够 迅速获得同一信息采取相应的决策行为,最大程 度地实现多元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配合互 动。 第五,在企业合作中仍需要考虑政策法律环 境和不确定性对协调联动的影响,遵循相关合作 法律法规并善于合理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资源, 努力减少合作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根据实际情 况和因素变动适当调整协调联动相关策略。 最后,企业应该重视并利用相关影响因素之 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形成合理的资源整合投入策 略,增强集团企业整体凝聚力和战略协同效应。 研究主要围绕企业特定范围内影响协调合作 的共同要素展开,没有结合具体企业的协调合作 特征,而实践活动中合作关系受多维因素综合影 响,在影响因素的提取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同时没有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之间 在不同合作阶段都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研究 结果也可能会存在差异。因此,未来研究应进一 步扩大样本调查范围,结合企业合作特定阶段特 征,深人探讨与分析更多潜在因素及其对协调联 动的作用路径与影响程度。 Strategic Alliance Formation and Performance[J]. Production Economics,2005,96(3):301_313. [5]Gilbert N.Nyaga.Examining supply chain relation— ships:Do buyers and suppliers perspectives on collab orative relationships differ[J].Operations Manage— ment,2009,7(5). E6]杨洪涛.“关系”文化对合伙创业伙伴选择考量要素的 影响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72燕苍娜,刘其先.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初 探[J].管理世界,2011(2):1—3. [8]吴孝灵.基于博弈模型的BOT项目利益相关者利益 第3期 徐 娜等:企业问协调联动机制影响因素分析 2009,3(3):20—24. 15 协调机制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11. [9]刘静卜,李朝明.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利益协调机制 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8):83—87. [10]丁红红.基于博弈论的供应链管理中的企业合作问 题的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仇明全.企业合作关系、供应链效应和企业绩效间关 系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12]李铮.组织间关系协调的合作利益模型实证研究 [D].厦门:厦门大学,2008. Analysis on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Coordination and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Enterprises--Based on the SEM XU Na ,WANG Rui ,WANG Hui’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43,China; 2.Shenhua Group,Baotou 014000,China) Abstract:Affected by multiple factors,the coordination and linkage mechanism shows characteris— tics of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This paper puts forwords six key factors:interdependence and trust, uncertainty,enterprise culture,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haring,benefit—sharing,policy and legal environment.Us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complex interac— tion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pathway and the linkage between factors,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Key words:coordination and linkage mechanism;influential factors;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 (责任编辑 田丽红) (上接第4页) [19]Card D,Krueger A.Does school quality matter?Re— turns to edu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22]Hanushek E.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school re— sources on student performance:an update[J ̄.Edu 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Research,1 997,1 9 (3):14卜164.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1OO(2):1—40. [20]Krueger A.Experimental estimates of educational production function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 nomics,1999,114(2):497—532. [23]Sacerdote B.Peer effects with random assignment: results for Dartmouth roommates[J].Quarterly Journa1 of Economics,2001,1 16(5):68卜704. [2 1]Hanushek E.The economics of schooling:produc— tion and efficiency in public schools[J].Journal of E— conomic Literature,1986,24(3):1141—1177. [24]Hanushek E.Does peer ability affect student a— chievement[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2003。18(2):527—544. Formation and Unification of Dichotomy of Pedagogy and Economics on Production and Use of Human CapitaI WANG Yun—duo,DONG Xun,LI Li—na,LI Jing—ying (Economics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School,Heilongiiang University,Haerbin 1 50080,China) Abstract:With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knowledge,new research questions arise that require more explicit analyses of the way human capital is produced and how it is used in the labour market. In the introduction to this special issue we provide examples of such questions and argue that econom— ic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reas traditionally studied by educationalist solely.From this perspec— tive we summarize the six contributions of economics in this special issue. Key words:human capital;skills;learning;education economics (责任编辑 王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