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2022-05-23 来源:年旅网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篇一:《沁园春・雪》设计

《沁园春・雪》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

的信念。

2.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3.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

的信念。

2.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教学难点: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计: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毛主席在我们的印象里,他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可你知道吗?他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将一同学习他的诗词---《沁园春・雪》

二.结合注释,把握形象

三.聆听范读,感受形象

1.标题为“沁园春・雪”,词中究竟写出了怎样的雪呢?请听配乐朗读《沁园春・雪》。明确节奏、重音:

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外/妖娆

2.词中的雪形象如何?

讨论明确:北国的雪景,壮阔、富有气势的。

3.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里描写的北国的雪景?

讨论明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四.反复诵读,体会形象

五.质疑讨论,明确形象

1.北国的雪景特点如何?

讨论明确:豪迈、壮阔、富有气势。

2.词中哪些语句,总体概括了北国雪景的特点?

讨论明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具体描写部分,北国的雪景,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川、高原分别可以看到怎样的

景象呢?那些语句突出了北国雪景的总体特点呢?这具体的景象均是诗人怎样观察的结果?

讨论明确: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比喻修辞),舞银蛇;原(比喻修辞)驰蜡象。

齐读感受,要求:注意重音,读出北国雪景豪迈的气势。

4.须晴日,雪景又当如何呢?这景与上文诗人所见的景色有何不同?讨论明确:虚景:“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5.如此美妙的北国雪景,你觉得如何?

讨论明确:同学结合想象,畅所欲言自己的审美感受:美丽、壮阔、娇艳、极具动感、生机与气势、“多娇”??

六.结合想象,再造形象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2.默写并背诵词的上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反复诵读,感受情怀

三.质疑讨论,把握主旨

讨论明确:联想到无数竞折腰的英雄,如:略疏文采的秦皇汉武、稍逊风骚的唐宗宋祖、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

讨论明确:以委婉的批评作铺垫,引出“今朝风流之人物”,这种写法类似杜牧的《赤壁》中贬周言志的写法。

4.结合背景,如何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风流人物”?

讨论明确:本词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刚刚结束,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

地位。毛泽东当时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渡黄河开赴河北抗日前线。适逢一场大雪,雪后毛泽东挥毫写下了本词。词中诗人抒写了作为革命家的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词中“风流人物”可理解为毛泽东本人,但更应理解成广大的人民群众。

四.比较阅读,加深理解

比较诗人同样写雪的词《减字木兰花》,谈谈与《沁园春雪》的异同。

讨论明确:相同,都写雪,都气势雄壮,风格豪迈。不同,《沁园春》,借景抒怀,抒写革命者的壮志豪情;《减字木兰花》,写景为叙事,衬托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沁园春》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减字木兰花》写景、叙事相结合。

板书设计沁园春・雪

毛泽东

写景:

北国风光长城内外抒情:江山如此多娇!千里冰封望大河上下实写议论:数风流人物,万里雪飘山还看今朝原

看须晴日虚写

(总体写)(具体写)

【教学思路】

《沁园春?雪》作于1936年2月初,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它描写雄伟壮丽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抒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因为本班学生与其他农村中学学生一样,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加上大多数学生未掌握学习方法,因而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细致感知词中的形象,体会诗人的胸怀、气度和思想感情外,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归纳欣赏诗歌的方法,从而学会欣赏诗歌,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本文学到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积累词语;感知词作形象;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把握主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诗歌;通过想象对词作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品味语言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学习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前准备】

1、教师:

2、学生: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1、导语引入

毛泽东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学习《沁园春雪》。

2、介绍本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3、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听写后评价:莽莽妖娆稍逊风骚折腰红装素裹

2)指名朗读诗歌,全班评议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3、学生自读,初步感知词作意味,然后交流,师作点拨指导,明确词作大致内容。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抒情、议论。三、研读课文,深入赏析一)赏析上阕:

1、提问:上阕是怎样写雪景的?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自读上阕后,选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发言,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明确:上阕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2、引导学生详细分析上阕(多媒体展示相关问题):①前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提问:展开想象,描绘一下这三句话描写的画面。学生发言后引导明确互文的用法。②齐读中间七句,提问:这几句是由哪个字统领出来的?试对这几句话作点赏析。

学生发言后师指导明确:“惟余莽莽”与“雪飘”相照应,“顿失滔滔”与“冰封”相照应。这七句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体现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象,正能展现祖国的伟大形象。“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几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化静为动,传神地写出了冰雪覆盖下的群山高原的活泼奔放的气势。

③自读后三句,思考:这句是实写还是虚写,从那个词可以看出?写了怎样的意境?

3、引导学生总结写法:先总后分、化静为动、虚实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4、自读上阕,加深理解并练习背诵。

二)赏析下阕。

1、提问:下阕写了几层意思?学生齐读后思考,然后交流,师引导归纳

明确: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2、详细分析下阕(多媒体展示相关问题):

学生自读诗歌,思考一下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师检查指导

①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文治、文学才华不足。

三)、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

提问,全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的?你又学到了什么?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接着评

说历代帝王,最后抒发豪情壮志。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从表达方式看,上阕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阕议论、抒情。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作了坚实的铺垫。

明确写法:借景抒怀

四)、齐读本词,加深理解。

四、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

1、运用本课学到的赏析方法,赏析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3、写一段文字,描写自然界的一种景物,如梅兰竹菊、风雨日月等。注意运用本文学到的至少一种写作或写景方法。

【板书】

沁园春雪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赞美祖国山河先总后分

“北国风光”―“望”―“须”化静为动

虚实结合

运用多种修辞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抱负借景抒怀

过渡―“惜”―“俱往矣”

教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从以下两点进行尝试:

一是尽量少的对诗歌进行零碎的分析,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整体的品味、感悟。

新课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等要求都是从这一角度提出的。、教学中的听读和自由读都是整体感知,促使学生通过朗读实践去

感受整首词意境、感情。赏析的环节也是着眼整首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准确、精练、富于形象性。

二是注重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赏析句子、体味写法都是为了指导学生今后的阅读或写作。让学生学会欣赏的方法,并且会运用所学方法独立阅读;让学生学习本文的写法,并且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所谓“授人于渔”就是这样。

经过课堂实践证明学生学得积极,掌握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篇三:《沁园春雪》教案

一.教材分析:《沁园春雪》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居单元之首。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

雄,抒发人的抱负。因此,我把名句积累和体会革命家的英雄气概作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教学方法:叶老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走进文本,初读感知――研读文本,指导朗读――品读文本,激扬文字――诵读全词,升华感情;从方式上看,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试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2、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巩固提高。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积累重要字词,有感情地朗诵本词。

(二)能力目标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积累咏雪名句。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

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教学重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感悟毛泽东宏大雄伟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课型、课时和基本思路

1、教学课型:教读课

2、教学课时:一课时

3、基本思路:依据本词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兴趣导入――诵读感知――研读探究――延伸拓展”的思路。教学的各环节注重积累和联想。

教学步骤:课前播放视频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创设学习情境。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雪,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有

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咏雪之作在1945年重庆的《新民晚报》发表后引起了极大轰动,蒋介石气急败坏地命令他的御用文人写出气势、意境上都压倒对方的诗,但那些御用文人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也未能如愿,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兼诗人就是毛泽东,他的咏雪之作就是《沁园春雪》。(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

检查预习:分娆逊数汗

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二)听读感知

1.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思考:你感受到了----------------------------的毛泽东形象。(自豪、豪迈、大气磅礴)

2.学生试读,师生评价。

4.教师讲解: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读积累其中的咏雪名句。

(三)研读积累

1.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2.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疑难。

3.分析示例:

例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也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例二: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飞舞、在奔驰,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4.齐背咏雪名句。

(三)探究主旨

2、分组讨论:英雄人物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文武兼备)

“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③教师小结:本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思考:哪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江山如此多娇”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4.有感情地齐读全词。

(四)拓展延伸

1、对比阅读:毛泽东的另一篇咏雪之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思考:两者在内容、情境、感情上的异同。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积累咏雪名句并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六)在《沁园春雪》的视频歌声中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传统的诗词教学教师的讲授有余,学生的活动不足;理解、分析内容和含义等逻辑思维有余,而体味、感悟意境等形象思维不足。教学这首《沁园春雪》时,我想尝试改变这两点。首先粗线条勾勒设置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考,才有了课堂上的水乳交融、水到渠成,一气呵成。整个教学线条流畅而又自然,学生活动充分而又热烈,一切方法皆来自于学生,又运用于学生。其次我设计、组织形式多样的有吸引力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动起来。这堂课我运用了听范读、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的重要方法――诵读法。再次多媒体课件的加入,将声画带进课堂,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增加了课堂的艺术色彩。总之,本节课我以品读积累为教学线索,以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为原则,以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气度和情怀,并能自主研读毛泽东诗词为目的,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