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标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段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本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搜集庄子有关资料,识记庄子简介。
2、反复诵读,培养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过程与方法:
1、品读文本,赏析大鹏的形象。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
2、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味。
三、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特点。
教学难点: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 四、教学流程:
激趣,入课堂 1、出示“鱼”的古字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依字化形,这是个象形字。再出示“鲲”,学生读,这是形声字,根据右边的“昆”读出。(中国字读半边,不怕错上天)
2、出示“鸟”的古字,左边再加个“朋”,读什么?
3、“鲲”是什么样的鱼?“鹏”又是什么样的鸟?“鹏”即“凤”的古字。《说文》曰:“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朋为朋党字。”可见“鹏”左边的“朋”来自它群鸟之王的地位。一说到“鹏”我们不由想起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清照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毛泽东的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的《逍遥游》,认识一下“鹏”。
【设计意图】用古字导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紧扣文章的主要形象。
环节一:读寓言故事之美 1、学生朗读:
(1)学生读去掉标点符号的文章。先读“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指读,评价,注意停顿、语速,再指读,再齐读。
(2)再读“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而飞”什么意思?这个该怎么读?重读。这里的顶针句要读出连绵流畅的感觉。
(3)指读“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海运”指什么?“南冥”又是什么地方?大鹏为什么要去“南冥”啊?再齐读。
(4)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庄子为了让世人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于是庄子又这么写的“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 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指读,注意判断句,齐读。
(5)继续读完剩下的部分。夸张的描写要重读。 (6)齐读原文。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谁能将文章翻译成现代文?开火车的形式,一人一句。 3、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这个故事的内容?越简单越好。
【设计意图】通过去掉标点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文章没有一起出示,而是分开出示,让学生读出层次感。反复朗读后让学生翻译并概括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结合注解初步理解文意的能力。
环节二:赏大鹏形象之奇 1、读着读着,你头脑中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质疑,解答。 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2)大鹏为什么要迁到南冥?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4)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怎么理解这句话?
学生解答问题。 参考答案:
(1)鸟是由鱼变化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 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中的理想境地,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 (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人望上看天,与鹏往下看人,道理是一样的,只是角度不同,可见鹏与人一样都受到了限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提出疑问,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2、庄子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说说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为什么?
交流: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作者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想象雄奇瑰丽。
总结:大鹏鸟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
学生有可能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设计意图】抓住“大鹏”这一形象赏析品味,意在让学生感受《庄子》文章的浪漫色彩,以及借助有趣的故事说明道理的写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语句,意在让学生欣赏这雄奇瑰丽的想象。
人们喜欢大鹏。
喜欢用“鹏”取名。如岳飞字鹏举就是从大鹏鸟来的;古往今来,叫鹏的不计其数,就我们这小小的班级里就又好几个。如果有人出门求学,我们一般还会送上四个字以表祝福:“鹏程万里”。大鹏展翅也是画家非常喜欢的素材。
3、庄子对“鹏”是什么样的情感? 交流:
向往之情:从其翼若垂天之云可以看出,庄子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补充背景: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战国乱世,诸侯争战不已,暴君佞臣杀人如麻。庄子的志向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于是他便探求在黑暗沉重的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方法,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4、如果有可能,你愿意变成这样的大鹏鸟吗? 交流:①愿意。
可一飞冲天,翱翔九万里高空,惬意自由。
大鹏有远大理想,对自己的理想执着追求。本为北冥的鱼,为了为了飞往南海,化为大鹏。
大鹏具有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意志。海运时大鹏击水三千,汹涌的波涛没能吞噬它的翅膀。
②不愿意。(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记载鹏的就是《逍遥游》。庄子用汪洋恣肆、气势磅礴的笔调,写出了如此的一只巨鸟。在庄子眼中,大鹏威武壮美,有着高远的理想。可见庄子对大鹏这一形象寄予的深情厚爱。可你竟然说不,为什么呢?)
——不管它多么神奇,他也不过是一只鸟,并不是绝对自由的。
【设计意图】“鹏”的形象,一直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的形象,它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自己感受,概括了“鹏”的精神内涵,而“不愿意”则是为了引出文章的寓意。
环节三:悟庄子寓意之深 庄子为什么要塑造鲲鹏的形象? 交流:
“去以六月息者也”,说明鲲鹏想要奋飞,水击三千里,扶摇直上九万里,完全挣脱了地心引力,但必须凭借六月强大的风力。 从大鹏到尘埃,从最大到最小,庄子都在说一个意思,那就是“万物都要有所凭借,没有绝对的自由。”《逍遥游》中写道“万物皆有所待。
庄子想告诉我们:
鲲鹏御风而行,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设计意图】故事的寓意要让学生通过品读文本得出。
环节四:看庄子影响之远 1、说说你眼中的庄子。
2、海德格尔(德)说:“庄子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最有价值的思想。”庄子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1)庄子对我国的文人,尤其是那些失意的文人,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他的物我合一的境界,在魏晋时期成为品评人物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皈依自然也成为历代文人理想中的人生境界,更为可贵的是,庄子思想中叛逆愤世的一面,成为后世文人抗争现实的强大精神武器。我们可以在李白、苏轼、陶渊明等人身上找到庄子的影子。
庄子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水一样冷静。几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受了他的影响,一方面嫉恶如仇,嬉笑怒骂;另一方面却又把天大的事,都化成一股清风,一弯明月。 (2)庄子的名言仍影响人们的生活。
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播放《中华经典资料库》视频,让学生了解庄子。
【设计意图】庄子的大鹏形象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过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补充材料,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喜欢上庄子,从而产生阅读古典文化的兴趣。
环节五:思自己人生之路 我们怎样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明确:
无所依赖,毫无束缚,绝对自由的逍遥是不存在的。在极不自由的环境中去追求极端的自由是不可能实现的。真正的逍遥游应该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理想的人生。他所追求的“逍遥游”不是肉体上的飞升,而是精神的自由。
庄子说,逍遥无己无功无名。 无己:忘掉自我,不受外物束缚。无功:抛弃功名利禄之心。无名:忘怀荣辱得失。像陶渊明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像苏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我们就可达到精神的相对自由,做到相对的逍遥游。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深思,正如于丹老师在《庄子心得》中写的:“庄子对我来说,不是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得更通透。”
齐背课文。 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 《于丹庄子心得》 《鲍鹏山说庄子》 《听南怀瑾讲庄子》
教师寄语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地。愿你们鹏程万里!
板书设计:
北 里
冥 万
有 程
鱼 鲲 — 鹏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不是很浓厚,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治优秀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庄子》从不干巴巴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语言幽默诙谐。八年级学生由于文言基础的问题,对于庄子语言的理解是一个难题。
效果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上课时我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重点,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体会对大鹏的描写,充分理解大鹏的历史内涵和审美价值。了解庄子的思想、人格对后世的影响。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融入文本,通过语言的感悟和品读,打开学生的心灵世界,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期望。通过充分的预设,我认为对课文《北冥有鱼》的学习希望能达到预期的收获。通过学习,学生对庄子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汪洋恣肆的文风有了直观的感受。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升了自身的古典文化素养。 “潜移默化,熏陶感染”。至此,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实现了和谐的统一。
教材分析
《北冥有鱼》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学习这个单元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品读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欣赏并初步学习古人论事说理和描写的技巧。
《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的《逍遥游》,是该篇的开头部分,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逍遥游》主要阐发了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而开头的这一段,作者通过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这样一个超现实的形象,富有浪漫色彩。
《庄子》一书的思想和艺术都极具特色,作为八年级学生,很难全面、深入的认识和把握,因此教材截取描绘大鹏形象的这一部分,意在让学生感受《庄子》文章的浪漫色彩。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的通俗易懂。鲁迅称赞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它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因而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属于南方一系,即楚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有的浪漫主义精神。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味。
测评练习
1、 预习课文,反复朗读。 2、 搜集庄子的资料,了解庄子。
3、搜集与“鹏”有关的文学形象、诗词名句、成语典故。 4、思考:什么人才能做到逍遥游?我们能不能达到逍遥游呢? 5、熟练背诵课文。
课后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亲近文本,独立思考,获得对文本的真实感受和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建议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庄子的思想深邃玄妙,寓意深远,具体体现在《北冥有鱼》一课中也是如此。《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是今年新增加的中考必考篇目,课文虽不长,却比较隐晦难懂。为此,在上正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充分预习,要求每个学生都熟读课文,能够做到疏通文意,了解庄子的相关资料,这为我成功的上完这节课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理解庄子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手法,再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从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能够从文本中体会“大鹏”这一形象的特点及深刻的历史内涵。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拓宽了阅读视野,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味。我们的文言教学不能因为要满足考试等短期目标的需要,就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文言文语法的讲授和题目的反复训练上,而应把相当的精力放在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主动探求每篇古文所包含的深层意义上来。要使学生通过文言文去体认古人的命运遭际和灵魂世界,在与古人进行思想交流的同时启迪他们的思维,思考当今的生活。
作为语文老师我深切感受到语文教学一定抓住语文教学的根,引领学生用心品读文本。还一定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以学生的问题为问题,关注课堂生成的东西,相信一堂课就是成功的课。于丹老师在《庄子心得》中写的:“庄子对我来说,不是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得更通透。”让学生通过读圣贤书,对人生有更多的思考。
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段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本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大鹏”这一形象的历史内涵和审美价值,还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文章旨在阐发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虽然富含哲理,却一点也不抽象枯燥,而是将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中,激情澎湃,荡气回肠,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通过品读赏析,体会《庄子》作品想象雄奇瑰丽的特点。朗读让学生感受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