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作者欧阳修是宋代着名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加线的字的意思。
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倾泻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3、饮少辄醉就4、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5、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6、射者中,弈者胜下棋 7、负者歌于途背8、杂然前陈者摆放 9、觥筹交错酒杯10、山肴野蔌蔬菜 1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象鸟展开翅膀的样子 12、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13、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14、伛偻提携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15、觥筹交错交互错杂 三、词类活用和一词多用 1、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 2、杂然而前陈者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3、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5、乐山水之乐乐趣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高兴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快乐 四、重点语句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山之间飞泻出来的,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道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精心整理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到溪水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快乐) ——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太守 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1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 (12)射者也,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
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五、内容要点。
1、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由远到近。
2、“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3、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
精心整理
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6、文章第一段中包含了一个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在文中的意思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它的常用意义是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
文中不能直接写老人小孩,而用“伛偻提携”,此种修辞是借代。和这个词用法相似的词语是:黄发垂髫 7、“醉”和“乐”有什么关系? 因乐而醉,醉增其乐,醉和乐是统一的,写醉是为了写乐。暗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深层含义——与民同乐。 8、文章结尾用设问句点明作者姓名的作用是收束全文,与前文照应。 9、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10、依据文章内容,请对出下联。 上联: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下联: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六、理解性默写。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
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归后情景的句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醉乐统一的句子):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8、表明作者情趣所在的句子(奠定抒情基调的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9、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0、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2、文中表现滁州百姓之乐的句子: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13、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七、中考回放: 1、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2分) 围绕“与民同乐”回答即可。 2、“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2分) 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 3、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4、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4分)
不胜酒力;陶醉于美丽的山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与民同乐;自得之意。 5、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了“饮酒”。同是写“饮酒”,两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不同?(3分)
精心整理
陶渊明:忘怀宠辱,自得其乐;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6、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突出了太守与民同乐。 八、比较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1、《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忧”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醉与乐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2、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两文流露的感情有何不同? 《醉》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岳》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 4、两文中流传最广代两句话分别是什么?后人引用时常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话对你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有怎样代影响? 甲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乙文:醉翁之意不在酒
——后人引用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原文意思相去不远,表达把天下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心胸,理想。而引用“醉翁之意不在酒”时,往往偏离本意,表达“意”在“酒”外的意思。(结合自己实际谈影响)
《醉翁亭记》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作者是着
名,字,自号,晚年号,谥号,世称,之一。
二、解释下列加线的字的意思。
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饮少辄醉4、醉翁之意不在酒 5、宴酣之乐6、射者中,弈者胜 7、负者歌于途8、杂然前陈者 9、觥筹交错10、山肴野蔌
1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2、醉翁之意不在酒13、云归而岩穴暝 14、伛偻提携15、觥筹交错 三、词类活用和一词多用 1、名之者谁2、杂然而前陈者 3、山行六七里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乐山水之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四、重点语句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快乐)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2)射者也,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五、内容要点。
1、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2、“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3、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4、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
精心整理
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文章第一段中包含了一个成语是:它在文中的意思是:它的常用意义是 文中不能直接写老人小孩,而用,此种修辞是。和这个词用法相似的词语是: 7、“醉”和“乐”有什么关系? 8、文章结尾用点明作者姓名的作用是 9、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10、依据文章内容,请对出下联。 上联: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下联: 六、理解性默写。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5、归后情景的句子 6、概括本文的主旨(醉乐统一的句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8、表明作者情趣所在的句子(奠定抒情基调的句子) 9、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10、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11、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 12、文中表现滁州百姓之乐的句子: 13、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七、中考回放:
1、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2分) 2、“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2分)
3、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4、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4分) 5、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了“饮酒”。同是写“饮酒”,两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不同?(3分) 6、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八、比较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1、《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2、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两文流露的感情有何不同? 《醉》《岳》 4、两文中流传最广代两句话分别是什么?后人引用时常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话对你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有怎样代影响? 甲文:乙文: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山之间飞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道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
精心整理
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下降,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着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有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的情景。到溪水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野味野菜,杂乱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酒宴。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宾客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