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坝地质报告范文
篇一:关坝地质实习报告
重庆科技学院
学生实习(实训)总结报告
学院: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_专业班级:___油气开采10—01_学生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实习(实训)地点:__重庆市万盛区关坝镇__________报告题目:____野外地质实习报告_____________报告日期:201x年2月01日
指导教师评
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一、前言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石油地质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石油地质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石油地质学的了解,我们油气开采10级专业在12月26号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野外地质实习。
我们实习地区为万盛区关坝镇。关坝镇地处重庆市万盛区西南部,位于渝黔两省(市)綦江、桐梓、万盛三区(县)结合部,扼重庆市南大门,系重庆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万盛区域中心镇,重庆市重要边贸镇及全市100个商贸集镇之一。镇域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10.5公里,面积78.75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7.3℃,年降雨量1339.7毫米。气候宜人,风景秀美,物产丰富,区内的九锅菁及邻近的石林镇,铜鼓滩是重庆著名的旅游胜地。由重庆由高速公路经綦江直通万盛,每小时一班的长途客车,时约70分钟。万盛至关坝的小公共汽车每十五分钟一班,时约30分钟,村镇之间有较密集的公路网,交通极为便利。
二、实习地区地层简介
实习区内地层由老到新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
三、实习内容
(一)、实习目的
1、学会地质罗盘和地形图的使用方法
2、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3、了解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4、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实习过程
我们的实习时长四天(11.26—11.29)。26号实习路线由关坝到采石场再到关坝林场经关口回到关坝,实习项目是学习罗盘的使用、学习野外地图观看和观察认识三叠统岩性;27号实习路线是两河口到炸药库再到瞭望台,实习项目是观察二叠系飞仙关组1-4段、长兴组、龙潭组等地带地层构造及相应岩性和地层随手剖面图的绘制;28号实习地点在张家山,实习项目是观察嘉陵江组、雷口坡组等的地层及岩性;29号实习地点为九锅菁,实习项目是观察认识断层、观察志留系岩层及岩性、地质旅游和观察生物化石等
(三)、实习经历
12月26日
上午我们从关坝出发,经过采石场到达关坝林场。
实习目的是为了认识罗盘的构造,学会正确使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学会看野外地形图,使用罗盘测量方位,了解后方交会法。
经过老师详细的讲解,我们知道了地质罗盘仪和野外地图的使用。实习地形图比例尺,等高线特征,地形图的定向和地形图确定站立点。
识图是基础,用图是关键。野外使用地图是在掌握识图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定向越野训练中的重点内容。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了解了GPS定位仪的使用。
然后学习了如何用罗盘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在关坝林场观察到岩石的主要成分为长石砂岩,并实地测量了岩层的产状280°∠49°。
经过适当的休息我们又开始了跋涉,下午我们的路线是从关坝林场到关口然后回到关坝。
沿途的目的是观察下侏罗纪自流井组珍珠冲段、东岳庙段、马鞍山段,下三叠统须家
河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认识砂岩、粉砂岩、紫红色页岩、灰绿色页岩、介壳灰岩等岩石;观察古风化壳;学习绘制随手剖面图。
自流井组东岳庙段为粉砂岩,实测岩石产状298°∠48°珍珠冲段主要为页岩。
须家河组:主要由浅灰色粒度不等的长沙岩组成,加少量粉砂岩,风化后颜色变为黄褐色。发育斜层理、冲刷面,多呈中层—厚层块状。岩层多不规则,呈契状。球状风化现象明显。粉砂之泥岩为灰、黑灰色,产植物化石及碎片。厚约420米。实测岩石产状298°∠53°
12月27日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第二天的地质实习,我们实地观察了下三叠系飞仙关组1—4段和上二叠统的长兴组和龙潭组的地层。观察认识了地层对应的岩性及成因。主要有黄绿色页岩、紫红色页岩、藻纹层灰岩、内碎屑灰岩等岩石。
观察了克氏蛤、蜓类、珊瑚类化石。并绘制了由长兴组到嘉陵江组的随手剖面图。
(1)飞仙关组第四段:主要由灰岩、黄灰色中—薄层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局部夹薄层状灰岩,上部和顶部见灰色块状溶塌角砾岩夹层,有较多粒屑灰岩。流水沿着裂缝流动产生化学侵蚀,形成沟豁,有层内构造,缝合性等。产瓣鳃、腕足类化石。厚34米。
(2)飞仙关组第三段:主要有块状灰岩,结晶灰岩,内碎屑灰岩,砾屑灰岩等,夹着方解石,鲕粒状灰岩孔隙很大,是很好的储油层,鲕粒状灰岩是在海洋的振荡中堆积形成。产瓣鳃、腕足等化石。实测岩石产状290°∠45°厚度200米左右。
(3)飞仙关组第二段:以紫色钙质页岩为主,夹紫红色薄层状泥灰岩及介屑灰岩透镜体,产较多的瓣鳃化石。厚320米。
(4)飞仙关组第一段:页岩—灰岩过度,有钙质灰岩,以泥质灰岩为主,滴稀盐酸起泡。底部到顶部约160米左右,富含生物灰岩(珊瑚灰岩层)。
(5)二叠系龙潭组:灰、深灰色中—厚层、块状致密灰岩,夹泥质灰岩、生物灰岩及钙质页岩。富含腕足类化石,厚64米。测得地层产状:走向220度,倾角58度。
(6)二叠系长兴组:上部以灰、暗灰、淡紫色页岩为主,夹铁质砂岩、灰岩及煤层;中部为厚层状碎屑灰岩,粉砂岩夹页岩;下部为页岩、泥岩夹煤层。含腕足类、蜓类及植物等化石。厚62米。测得地层产状:走向280度,倾角42度。
8月28日
我们主要的实习地点是张家山,沿途地层由老到新。嘉陵江组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较好的产油层带。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观察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等地形。认识泥晶灰岩,藻纹层灰岩,白云岩,膏溶角砾岩等岩石。回顾
篇二:地质实习报告(bear)
地质实习报告
一前言:地理位置、地理概况和经济交通,以及人员组成。
此次实习地点位于重庆市南部万盛区官坝镇,主要要路线为关坝镇-青年镇-燕石-九锅箐一带,紧邻贵州省。地理坐标约为东经106·45‘-107·00“,北纬28·40’-29·00”。区内的地表形态为山地类型,海拔高度在500米至1200米左右,东高西低,山脉向近南北向,实习区峰林立,谷沟交错,尤其是东南部紧邻贵州处九锅箐至望乡台一线,因位于背斜核不加之断层的抬升,海拔更高,达到1600米以上。该处峰峦叠嶂、青松翠柏、气势巍峨,组成区内优美的自然风光。
该区以采煤业为主,有南桐矿务局开发的最早煤田以及地方所属的众多大小煤矿,由煤业带动其他业发展。交通路线由重庆高速路经綦江直通万盛,此次实习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了解地层概况的基础知识等。
本次实习本班共分2组,本组人员有:韩黎、周仁、甘泮生、李念、杨娇、韩云、刘风云、黄炜、夏绪波、邓强、王磊、杨云徽、陈余平、徐扬、杨陈、陈倩、许捷、李俊、舒德林、黎明、舒坤祥、龙林、程翀、陈宇阳、夏宏伟、张牛、熊江组成附交通图一张
二地层概况
实习区内最老的地层为寒武系,从寒武系至侏罗级系地层均有分布。
1.上寒武统娄山关群:顶部为白云质灰岩,灰岩竹叶状灰岩,中上部为中厚层状夹薄层状白云岩,岩性较单一。下部白云岩常具假鲕状结构及碎屑,角砾状结构。厚600米左右。
2.奥陶系:该地层分布在大槽-燕石逆断层西侧,与下伏地层寒武系为连续沉积。根据岩性和生物化石,可分为下,中,上,三统和七个组,自下而上依次为:(1)下奥陶统
桐梓组:为钙质白云岩,百云岩,泥灰岩,生物碎屑与页岩不等厚互层,间夹石英砂岩。低部和顶部以也岩为主,厚109。主要产有重庆虫等化石。(2)下奥陶统红花园组:主要为灰,灰黑色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含大量腕足类,三叶虫碎片,还含细小方角石。厚在30米左右。(3)下奥陶统湄潭组:以黄灰,黄绿色页岩,粉砂岩及细砂为主,间夹薄层生物灰岩及透镜体。产有大洪山虫以及腕足,海百合,头足,台藓虫等化石厚170到300米(4)中奥陶统宝塔组:商埠为浅灰色,中下部为紫红色白云质灰岩、中上部龟裂纹构造发育。含大量头足类,腕足类,介形类石。厚35-48米。
3.志留系:(1)下志留统石龙马溪组:为黑色页岩,常夹粉砂岩,富含笔石化石,主要为花瓣笔石、单笔石、雕笔石等。厚66。6米。(2)下志留统石牛栏组:为深灰色中-厚层状泥灰岩、瘤状泥灰岩、下部夹深灰色钙质页岩。含珊瑚、腕足、三叶虫、头足类化石。厚270米。(3)中志留统韩家店组:以灰绿、黄绿色页岩、粉砂质页岩为主、夹粉砂岩。下部常夹生物灰岩透镜体,间夹紫色页岩薄层。顶部局部有10-20厘米的“风化壳”。化石丰富,主要为五房贝、始石燕、蜂巢珊瑚、泡沫珊瑚。本组厚297米。
4.二叠系:(1)下二叠统栖霞组:为浅灰色、灰色厚层块状岩夹少泥灰岩、含燧石结核及条带、局部白云化呈豹皮状。产有(花柱珊瑚)、(早板珊瑚)、(网格苔藓虫)、(长身贝)等化石。厚95米。下二叠统茅口组:为灰、深灰色厚层块、生物灰岩、生物灰岩、底部为灰黑色钙质页岩夹泥灰岩。含(朱森蜓)等蜓类化石:珊瑚主要为素壁珊瑚等:腕足类主要产于下段,另外,下段下部还产有等。此外,该组还有含量有孔虫化石。厚262米。(2)上二叠统龙潭组:上部以灰、暗灰、淡紫色页岩为主,夹铁质砂岩、灰岩及煤层:中部为厚层状碎屑灰岩,粉砂岩夹页岩:下部为页岩、泥岩夹煤层。含腕足类、蜓:植物等。厚62米
5.上二叠统长兴组:灰、深灰色中-厚层、块状致密灰岩,夹泥质灰岩、生物灰岩及
钙质页
岩、含燧石结核。富含腕足类以及瓦岗珊瑚等化石。厚64。
6.三叠系:(1)飞仙关组(T1F),厚度460-520米。a。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本段底部为灰黄色、黄绿色页岩,其上为灰色薄层夹中厚层状泥质灰岩、浅紫色厚层状泥灰色、钙质泥岩及紫色、灰色相间的泥质灰岩、泥质灰岩。含克氏蛤。厚160米。b.飞仙关组
第二段(T1F2):以紫色钙质岩为主,夹紫红色薄层状泥灰岩及介屑灰岩透镜体,产较
多的克氏蛤等化石。厚95米。C。飞仙关组第三段(TIF3):由灰色中-厚层鲕粒灰岩、灰岩、泥质灰岩组成。偶含4鳃类化石。厚163米。D.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以紫色夹黄绿、黄灰色页岩、百云质泥岩为主,夹泥质白云岩、泥质岩。含瓣鳃类、腕足类、海百合等化石。厚24米。(2)嘉陵江组(T1J)该组地层厚533。8米,自下而上分四段:a。嘉陵江组第一段(T1j1)主要为灰色泥晶灰岩,砾屑灰岩薄层。泥晶灰岩多呈薄层一薄一中层状,常发育水平纹层和“藻纹层”,层面多具虫迹。砂屑灰岩常发育粒序层理。产瓣鳃、腕足类化石。厚242米。B.嘉陵江组第二段(t1j2)以灰色、褐灰色百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夹溶塌角砾岩,局部见“豹皮灰岩”和钙质泥岩夹层。“刀砍纹”较发育。产瓣鳃、头足、腕足等化石。厚78米。C。嘉陵江组第三段(t1j3)主要为灰色薄-中层状泥晶灰岩,局部夹砂屑灰岩、砾屑灰岩,顶部岩性发生白云化而显黄灰色。产瓣鳃、腕足等化石。厚143米。D嘉陵江组第四段(t1j4)主要为灰色、黄灰色中-薄层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局部夹薄层状灰岩,上部和顶部见灰色块状溶塌角砾夹层。产瓣鳃、腹足等化石。厚124米。(3)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可分三段,实习区仅出
露下部第一段部分,发育一套黄色、灰色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盐溶角砾岩,产瓣鳃、腹足等化石。雷口坡组底部以厚约1米的浅绿灰色水云母粘土、菱铁矿、褐铁矿组成的“风化壳”。厚97米。(4)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
主要由浅灰色粒度不等的长石砂岩组成,夹少量粉砂岩、粉砂质页岩、风化后颜色变为黄褐色。
发育斜层理、冲刷面,多呈中层-厚层块状。岩层多不规则,呈楔形。球状风化现象明显。
粉砂质页岩为灰、黑灰色、产植物化石及碎片。厚约420米。
7.侏罗系(1)下-中侏罗统自流井组(j1-2zh)a。自流井组第一段:为紫红色、黄绿色泥岩、页岩、夹黄绿色、紫红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局部低部常见粘土岩、赤铁矿层、底砾岩等。产有瓣鳃、腹足等化石。本段泥以不含钙质、砂岩层较多为特色。厚145米。
B。自流井组第二段: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及黄绿色页岩、泥岩夹深灰色薄层状介屑灰岩及粉砂岩。页岩和泥岩中产介及叶脐介,灰岩中富含瓣鳃化石。厚52米。C自流井第三段(马鞍山段)(j1-2h30)主要以紫红色灰质泥岩为主,夹少量同灰色粉砂岩及浅长石石英砂岩。泥岩中含灰质小团块。砂岩相对下部较多。产瓣鳃化石。厚1330米。
实习笔记
日期:6月5日天气:晴
路线:官坝--→兴无厂
这天在兴无厂练习罗盘的使用:包括如何测量地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定点方法(交汇法)以及岩石描述(1.颜色2.厚度3.典型结构构造4成分5.种类6所含生物化石7风化特征)
日期:6月7日天气:小雨
路线:官坝--→砖厂
这天我们从嘉陵江组到自流井组,地层是由老到新。
嘉陵江组第四段
主要为灰色,黄灰色中,薄层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局部夹薄层状灰岩,上部和
顶部见灰色块状溶塌角砾岩夹层.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
可分三段,实习区仅出露下部第一段部分,发育一套黄色、灰色白云质灰岩、
白云岩夹盐溶角砾岩,产瓣鳃、腹足等化石。雷口坡组底部以厚约1米的浅绿灰
色水云母粘土、菱铁矿、褐铁矿组成的“风化壳”。产状:267°∠42°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主要由浅灰色粒度不等的长石砂岩组成,夹少量粉砂岩、粉砂质页岩、风化
后颜色变为黄褐色。发育斜层理、冲刷面,多呈中层-厚层块状。岩层多不规则,
呈楔形。球状风化现象明显。粉砂质页岩为灰、黑灰色、产植物化石及碎片。
自流井组
珍珠冲段
为紫红色、黄绿色泥岩、页岩、夹黄绿色、紫红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局部
低部常见粘土岩、赤铁矿层、底砾岩等。产有瓣鳃、腹足等化石。本段泥以不含
钙质、砂岩层较多为特色。
东岳庙段
薄到中层状介屑灰岩,风化后显黄色
黄绿色钙质页岩、灰岩
马鞍山段
紫红色灰质泥岩,紫红色灰质粉沙岩及浅色长石石英砂岩。
日期:6月7日天气:雨
路线:官坝--→平坝村
嘉陵江组第一段
灰色泥晶灰岩有虫迹,松散沉积物被波浪打碎重新沉积。产状:290°∠41°
飞仙人关第一段
顶部黄绿色页岩到紫色页岩。
逆顺层理:砂由粗变细,由细变粗不断变化,体现了水动力的变化。
缝合线:矿物受压力溶解(压溶作用)形成不规则线(与压力方向垂直)后
来铁等填充进去形成。
日期:6月9日天气:雨
路线:官坝--→了望台
飞仙关第四段
薄层状黄绿色页岩,泥岩。
飞仙关第三段
中-厚层状深灰色灰岩局部有鲕粒灰岩,有贝壳状断口。中含白色,为碳酸钙逐渐形成方解石。产状:275°∠42°厚度:岩石上下层面垂直距离。
鲕粒:在水动力下,由砂为中心逐渐包裹形成。
飞仙关第二段与第一段分界
黄绿色页岩。含大量化石。多为正海扇
飞仙关第二段
紫红色页岩,泥岩。有紫红色泥质灰岩(此层特征)透镜状(紫红色)泥岩,风化成贝壳状断口。
飞仙关地二段与第一段分界
紫红色钙质灰岩,灰色泥质灰岩(中到厚层状)
飞仙关第一组
灰黄色,黄绿色页岩。
长兴组
含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灰岩),有大量化石。含有燧石结核,古生物主要为蜓(菱形状)珊瑚。
燧石结核:二氧化硅沉积(二氧化硅在水体中比较饱和的情况下)成小颗粒,
篇三: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报告
专业名称:资源勘查(固体矿产)班学
级:号:
学生姓名:
年月日
一.实习目的
1.口镇-淳化路线
地质罗盘的追求使用方法断层、牵引褶皱的识别平行、角度不整合的描述波痕、层理等沉积构造的观测描述
2.公王岭-冯家湾路线参观蓝田猿人遗址蓝田人话是产地剖面简介
冯家湾山前断裂、蓝田花岗岩的认识地质剖面的观测3.丰裕口路线
丰裕口秦岭北坡山前断裂观测秦岭分水岭地质作用了解秦岭群构造
二.实习路线及内容
1.口镇-淳化路线
地质概况:
口镇位于泾阳西北方向23km处,距西安90km,口镇—淳化一带地势北高南低,北部由基岩山脉及黄土塬、峁组成,山脉走向近东西。南部口镇以南被巨厚的第四系黄土覆盖。口镇地处陕甘宁盆地的南缘,属景福山-永寿断褶段,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渭河地堑之间。陕甘宁盆地是印支期形成的内陆坳陷盆地。渭河地堑形成于早第三纪。从口镇沿冶峪河谷向北溯源而上,依次出现奥陶系海相碳酸岩,石炭系海陆交互相砂岩、泥岩夹透镜状灰岩及薄煤层,二叠系和和三叠系陆相碎屑岩偶夹海泛层泥岩、泥灰岩。在构造方面,因口镇一带位于地壳活动区边缘,褶皱、断裂明显受秦岭纬向构造控制。断裂多沿东西或北东向延伸。褶皱的轴向与断层的走向基本吻合,在区域上构成一个强烈的挤压带,带上褶皱、断裂均很发育,褶皱紧闭,地层时有倒转,小褶皱类型多样,造型十分生动美观。冶峪河口正断层规模宏大,断层面清晰平整,如同板上作画。这些构造现象,充分表现了地壳活动带周边区域的构造特点。寒武纪、奥陶纪时期海侵泛及整个渭北,主要为一套白云质碳酸盐沉积,后因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地壳抬升,造成中奥陶统至下石炭统的普遍缺失。晚石炭世开始,海水时进时退,沉积了一套以石英砂岩为主体底部为铝土质页岩及褐铁矿、夹有泥岩煤线以及薄层灰岩的海陆交互相地层。二叠纪初期本区主要为滨海环境,沉积了成熟度很高的石英砂岩。此后基本脱离海洋环境,形成近海湖泊沼泽,沉积了一套含煤碎
屑岩系,从沉积物由下而上,由青灰―淡黄且向杂色紫红色转变来看,反映了沉积环境渐向炎热气候转化。观测描述内容:
此为圣人桥断层观测描述点断盘、断层面及断层角砾岩等断层要素出露清晰。岩层错开非常明显。断层性质极易判定。此断层直接可见断层面;岩层被错开的标志及断层角砾岩在南侧断层的下盘沿断层面呈条带状分布。
此为响龙潭观测描述点冶峪河谷中有一个水潭,叫做响洛潭,此潭北侧是一高度约8m的陡崖,冶峪河从此陡崖跌下形成瀑布。在陡崖的底部由于长年跌水的冲刷形成一个洞穴。洞穴中出地层其主要岩性为:青灰色泥岩,深灰色碳质粉砂质泥岩、页岩,灰白色中薄层状中细粒石英砂岩,黑灰色中薄层状灰岩,夹土黄色中层状中粒长石砂岩及青灰色透镜状细晶灰岩。底部出露褐红色—灰褐色褐铁矿层及铝土质页岩层。其上整合覆盖的是中细粒石英砂岩。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在洞中未见,在冶峪河边可见到淡紫红色白云质灰岩。此处被流水侵蚀破坏,因此在流水长期作用下形成洞穴,随着洞穴的加大、加深,上部坍塌,形成陡崖。现在随着河流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响龙潭向源侵蚀也在进行。
此处为口镇-关山大断裂观测描述点口镇—关山大断裂是分割渭北山地与渭河地堑山前断裂的一段,此断裂以北为渭北山地或黄土高原的南部,从大地构造的角度看是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地块的南缘。以南为关中平原的北部,从大地构造的角度看是汾渭地堑的一部分。汾渭地堑以南就是秦岭褶皱带了。图中为北部山地中河流的下蚀作用在山体中形成河谷。
篇四: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东华理工大学)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实习日期:
目录
第一章绪言……………3—4
第一节实习目的及意义………………3
第二节自然地理及交通位置………………3—6
第三节地质研究简史………………6—7
第四节实习概况………………7
第二章地层及相关地质作用………………7—10
第一节侏罗系
第二节三叠系
第三节二叠系
第四节志留系
第五节奥陶系
第六节寒武系
第七节相关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2.岩溶作用
3.根劈作用
第三章构造
第一节褶皱
第二节断层
第三节节理
第四章岩石
第一节沉积岩
第二节变质岩
1.接触热变质岩
2.动力变质岩
第三节岩浆岩
第五章矿产
第六章结束语
第一节成果
第二节问题
第三节致谢
………………7—8………………8—9………………9………………9—10………………10………………10………………10………………10………………10………………10………………11—
14………………11………………11—15………………15—16………………17—20………………17—20………………20………………20………………20………………20………………21………………21—22………………21—22………………22………………22
附录
一.罗盘测角度的方法………………23—26
1.水平角测量操作………………24
2.垂直角测量操作………………24—25
3.岩层产状的测量………………25—26
二.岩层厚度的计算………………26—27
1.剖面方向与岩层走向方向垂直测量时………………26
2.剖面方向与岩层走向斜交测量时………………26—27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实习目的及意义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是《构造地质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的野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能直观地反映课堂所讲的内容,使我们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野外地质现象,
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将认识、掌握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许多东西。为我们以后在学习专业课方面奠定了基础:
1).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实地的野外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对构造地质学的进一步认知,加深对课堂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学会观察并认识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
2).掌握并应用一些野外地质工作的技能。熟练掌握地质罗盘(包括用罗盘测量方位、坡度、岩层的产状)、地图的使用和培养野外记录的习惯。练习野外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包括岩性点的观察和记录、构造点的观察和记录、路线地质观察和记录。进行常见沉积岩、沉积现象的野外识别。
3).培养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生活作风和科学精神,锻炼意志,增强体质,努力适应野外地质工作环境。
4).了解人与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关系,增进人文和社会意识,增强地质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献身地球科学事业和建设强大祖国的人生观。
第二节自然地理及交通位臵
1).实习区地理位臵:实习区域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以代家沟、文星场为主,附以合川市土主乡一线及华蓥山一带等地。地质填图仅在工区南段进行,面积约10KM2。
实习区地理坐标约为东经106°28′--106°31′,北纬29°50′--29°55′,见下图:
1-沥鼻峡背斜2-温塘峡背斜3-华蓥山背斜
4-观音峡背斜5-龙王洞背斜6-铜锣峡背斜
7-明月峡背斜8-卧龙河背斜
2).自然地理概况:区内地形形态为山地类型的低山区,海拔500米左右。最高峰为后峰山,海拔773米。实习区北高南低,山脉延伸方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呈线状分布,地形高低及延伸方向与褶皱(背斜)轴向一致,属正地形。实习区山峰林立,沟谷交错,明显易见有二槽地,故有前槽(代家沟—后丰岩—水岚垭),后槽(喻家槽—
篇五:地质实习报告
普通地质实习报告
班级:通风111
姓名:熊伟
学号:1131005139
日期:20XX年1月7日
指导老师:张世家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第一章前言………………………………………………..3
一、实习目的……………………………………..3
二、实习要求……………………………………..3
三、实习时间、地点及方法................…………...3
第二章实习区地质概况………..………………………….3
一、实习区地层…………………………………………….3
1、龙潭组…………………………………………..3
2、长兴组…………………………………………..4
3、飞仙关组………………………………………..4
4、嘉陵江组………………………………………..4
5、须家河组………………………………………..4
二、实习区构造…………………………………………......4
1、区域构造背景…………………………………..4
2、实习区的地质构造特征………………………...5
三、矿产……………………………………………………..6
1、煤………………………………………………...6
2、其它矿产………………………………………..8
(1)黄铁矿………………………………8
(2)煤层气(瓦斯)……………………8
(3)赤铁矿………………………………8
(4)石灰石矿……………………………9
(5)天青石、石膏矿……………………10
第三章实习中观察到的地质现象…………………………10
第四章结论…………………………………………………15
第一章前言
一、实习目的:
《煤矿地质学》课程的野外地质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地质实习要求同学们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强了同学们对地质知识的印象,使同学们对各种地质概念的解释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并进一步具体化的了解到地层的形成,岩石的种类,以及煤层的分布情况。
二、实习时间、地点及方法:
时间:为期一周
地点:凉风垭、赖家垭口、清水溪
方法:指导老师采取边讲课边实习的现场教学方式,紧密结合现场地质现象,并培养学生野外观察,分析地质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要求:
1、凡要求全班集中,每次都要考勤;
2、实习结束后每人都要交一份地质实习报告;
3、实习过程中要养成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习惯;
4、实习成绩=考勤+实习表现+实习报告;
5、安全第一,全班同学都要团结互助,干部要起带头作用,实行班长责任制;
6、实习结束后立即返校,不要与陌生人往来;
7、实习报告在实习结束后次周交;
8、实习报告要写出自己的特色。
第二章实习区地质概况
一、实习区地层:
1、龙潭组:是中国南方开采煤的主要对象,根据中梁山地质将龙潭组分为三段
第一段(巳1。尢底部为3m厚的灰白色铝三页岩页岩中含有球欤黄铁矿结核和星散黄铁矿颗粒。芸上为深灰、灰褐色灰色页岩和灰黄色细矽岩粉矽岩互层夹煤层。其中含有菱铁矿、黄铁矿结核。岩层水平层理发育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含煤4层(k厂Kl暈)。称为下煤组厚度35|左右。
第二段(P。ll一层35m厚的灰色石灰岩俗称“大铁板”富含诛化石是
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分层标志。其上为灰色灰黄色薄至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夹页岩和煤层。岩层中含黄铁矿菱铁矿结核和似层状菱铁矿水平层理发育植物化石富含煤6层称为中煤纽厚度40m左右。
第三段(P1。)底部一层钿厚的铁质页岩是第三段与苐二段的标志层。上为深灰色灰黄
色页岩细砂岩、粉砂岩夹褐色中厚层灰岩和泥灰岩。页岩细砂岩、粉砂岩具水平层里含黄铁矿和菱铁矿结核不含可采煤层只含煤线(草皮炭)厚4伽左右。
2、长兴组:主要凾出露在中梁山背斜的核部在凉风垭的五台山和北风井一带出露齐全厚度90m左右。根据岩性和生物化石等特征由上至下可分为6个岩性阶段
第一段(Pc):深灰色薄至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夹炭质钙质页岩-含黄铁矿晶粒风化表面为黄褐色。含中华梨形藻、凄戈类海百合茎等化石厚度7m左右。
第二段(P。c)灰黑色灰色、黄褐色钙质页岩夹泥灰岩。含丰富的腕足类化石厚度3m左右。
第三段(Pc)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和丰富的古蜒和中华梨形藻及腕足类等化石厚度10m左右。
第四段(Pc?)深灰色中至厚层灰岩夹薄层黑色泥岩沥青质-。含黄铁矿晶粒和菱铁矿结核及少量碎石结核。波状层理发育1、中部和底部各为一层5一3l厚的含铁质灰岩风化表面为黄褐成为识别标志本段富含欧姆贝和中华梨形藻厚度15m左右。
第五段(Pc)灰色厚层至巨厚层灰岩含燧石结核。中上部)云质团块。岩石中含中华梨形藻、蜓腕足类等化石
第六段(Pc?):灰色棕灰色中至厚层含隧石灰岩
3、飞仙关组:暗紫红色泥灰岩同暗紫红色钙质泥岩,页岩互层。下部和上部多为暗紫红色泥岩常呈球状风化,中部多为钙质泥岩及页岩。
4、嘉陵江组:主要由灰色浅灰岩,白色质灰岩、白云岩、豹皮岩和角砾状灰岩组成,其间夹有石膏层,但地表不易见到,下部夹有一层黄绿色页岩。
5、须家河组:为浅灰色、褐黄色中厚煤层至厚层细至中粒石英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斜层理发育。
二、实习区构造
1、区域构造背景
地质力学的观点认为中梁山背斜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沉降带的四川盆地川东褶皱带的重庆弧形构造的观音峡背斜之南延部分。四川盆地是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沉降带最南边的一个沉降盆地其内部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广布。根据盆地内部的隆起与拗陷及其变形组合特征的差异由东西可分为川东褶皱带川中褶皱带、川南褶皱带等三个耳机构造带。实习位于川东褶皱带。川东褶皱带位于华蓥山至宜宾一线以东七跃山以西的地带。它是由背斜和向斜组成的挤压带。构造线方向大致为N30°E其特点是背斜紧凑向斜宽缓在剖面上组成隔挡式褶皱在平面上成右行斜列的组合形态。背斜枢纽和轴线常波状起伏呈“S”形弯曲。在重庆一带形成略向西凸的弧形构造—重庆弧。与褶皱相伴生的主要是一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