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张爱玲小说中的“怨恨--释恨”情节模式初探--以《金锁记》、《半

2021-12-13 来源:年旅网
2015一O5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文学品析 张爱玲小说中的“怨恨——释恨’’情节模式初探 ——以《金锁记》、《半生缘》为例 徐小琳’李冰峰2 (1.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东营257000;2.东营市实验学校,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对于人性的 刻画,犀利而深刻,小说中的人物从来都不是善男信女,而是充满了悲剧意识的怨男怨女,本文以《金锁记》、《半生缘》为 例,解读张爱玲小说中的“怨恨——释恨”情节模式。 关键词:金锁记;半生缘;怨恨;释恨 中图分类号:1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l18—0005-01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作家, 有着更为极致的描写,曹七巧以“疯子的机智和审慎”.用“像剃 她的小说叙事无关宏大,内容多是对家庭生活、两性恋爱生活的 刀片”一样的语言,无情地折磨自己的孩子,使儿子变成废物,儿 描述,小说中充满了怨恨情结,怨恨的积累与释放构成了张爱玲 媳上吊自杀,女儿婚姻破灭,⑤‘‘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 小说一种独特的情节结构。本文以《金锁记》、《半生缘》这两个文 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⑥ 本为例来解读张爱玲小说中的“怨恨——释恨”情节模式。 《半生缘》主要讲的是沈世钧与顾曼桢的爱情悲剧,而导致 一、张爱玲小说中的“怨・限——释恨”情节模式 这一悲剧的直接原因却是曼桢的亲姐姐曼璐,她联合自己的丈 《金锁记》和《半生缘》是张爱玲创作的两部比较成功的关于 夫亲手毁了曼桢的人生与爱情,这是一个心理已经极度扭曲的 女性书写的作品,虽然叙述的事件、人物、情节各不相同,但却存 女性形象,但从曼璐的人生经历来看,她又是值得同情的,她曾 在一个共同的情节结构,即“怨恨——释恨”情节。 经也有自己的理想与爱情,但为了养家糊口却不得不沦为出卖 《金锁记》中架构起整个故事结构的是曹七巧的悲剧人生, 肉体的舞女,但这种牺牲在曼璐看来却没有任何的成就感,随着 刘俐俐在《“金锁”隐喻与诗性的故事》中是这样概括《金锁记》的 弟妹的长大,她本身生活的每况愈下,她与家人的隔膜也越来越 故事结构:“金锁记的故事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可 深,她的敏感总使她感到在家中没有得到该有的尊重。当她意识 以概括为七巧在姜家体验恶、吸收恶、聚集恶的过程;第二部分 到她的年龄大了,而她的存在会给弟妹造成不好的影响时,她选 可以概括为七巧逐步的释放恶的过程。”‘嘈七巧的前半生可以 择了婚姻,张爱玲在《心经》中曾借绫卿的口说:“女孩子们急于 说是是怨恨情绪的不断累积的过程,在出嫁前她曾是一个美丽、 结婚,大半是因为家庭环境不好,愿意远走高飞。”但在急切之中 健康、泼辣的姑娘,自嫁入姜家后,她的婚姻生活是无奈且痛苦 的选择怎能谈得上真正的爱情和幸福呢?笔者认为,曼璐在选择 的,这在旧时代的女性是普遍存在的,女性在成年后往往没有别 猥琐的祝鸿才时肯定不是因为爱,而只是希望找一个可以依附 的}n路,唯一的依靠就是婚姻,但有了婚姻却未必幸福,“没有爱 的、不嫌弃自己、对自己好的结婚对象,但是这种理想在现实中 的婚姻,对于女性无异于一种慢性自杀”。②七巧的一生是无爱的 被消解了、破坏了:“以美好的身体取悦于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一生,即使有性,带给她的恐怕更多的是痛苦。婚姻的不幸使七 职业,也是最普遍的妇女职业,为了谋生而结婚的女人全可以归 巧把恋爱的目光转向了自己的小叔子,她认为自己是爱季泽的, 在这一项下。这也无庸讳言一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悦人,有美的 但面对一个浪荡子,她又是怯懦的,她没有像《第一炉香》中的葛 身体,以身体悦人,其实也没有多大分别。”⑦祝鸿才在发财后对 薇龙一样有绝决的勇气放手一爱,虽然葛薇龙最后陷入的是比 于曼璐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开始看不起曼璐,天天不回家,这 死还要绝望的困境,而七巧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女性无力承担这 个时期曼璐的心理状态已然达到了极限,对于一个自己曾经瞧 种爱的后果。并且这种爱的呼唤并没有得到相同的回应,一个女 不上的人,她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和痛苦感,即使这样,当鸿才 人,当面对一个不爱她的男人时,她还可以承受,但这个男人如 提到想娶曼桢做姨太太时,曼璐是这样回应的:“你趁早别做梦 果不爱她又欺骗了她,她的心中会涌出无限的仇恨,“七巧的灵 了!她就是肯了,我也不肯。”这时候她对于妹妹还是爱护的,而 魂死了,女性七巧死了。”c 婚姻是残酷的,爱情是失败的,她的精 压倒曼璐人性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她和豫瑾爱情的消失,并且 神找不到依托之处,而在家庭生活的人际关系中中,因为她的麻 她误会是妹妹夺了她的心上人,于是她心中出现了难以驱逐的 油店的出身,她与姜家其他人的相处中充满了隔阂,婆婆、妯娌 兽性魔影:“她竭力把那种荒唐的思想打发走了,然而她知道它 甚至是奴仆都瞧不起她,她体验到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冷 还是要回来的,像一个黑影,一只野兽的黑影,它来过一次就认 酷和歧视,c 这种畸形、痛苦的生活使她的心理发生了极度的扭 识路了,咻咻地嗅着认着路,又要找到她这里来了。”⑧显然,“野 曲,在姜家,七巧成为被异化的物,而不是活生生的人,曹七巧的 兽的黑影”一旦吞噬了曼璐的心灵,那么她就由受害者变成了害 后半生基本上是释恨的过程,她释恨的对象没有选择通常的奴 人者,甚而陷入了残害的泥淖中而无法自拔。@所以当她的怨恨 仆,而是选择自己的儿女,这使《金锁记》对于人性、母性的恶毒 需要发泄时,最先想到的却是自己的亲妹妹,不仅仅是因为她好 控制,还因为她是真的恨她。 作者简介:徐小琳(1984一),女,山东海阳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 二、“怨恨——释恨”情节模式的美学意蕴 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 “叙述学认为,故事中最基本的机制是交换,交换也是维持 艺学研究工作。 人类持续前行的机制,”所以“怨恨——释恨”情节(下转第21页) 5 201 5-05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艺术鉴赏 到了近代,西方音乐文化传人中国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 国外引进,在它的影响下西方音乐的旋律、和声、音阶、对位法、 宗教音乐及教会学校的外国传教士,二是远赴欧美的中国留学 交响乐等形式在我国全面传播开来。因此,学堂乐歌在我国的音 生,其中后者在系统介绍、撰写西洋音乐历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乐发展中,尤其是在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用。19纪末20世纪初,维新思潮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知 正因为西洋音乐的传人,加快了向现代化音乐前进的步伐。为中 识分子开始日益关注西方音乐文化。文化在慢慢的相互渗透,不 国近代新音乐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并真正促成了中国音乐划时 断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丰富自己,发展自己。从而在音乐中产生 代的新发展。 了前所未有的听觉效果,这些声响的效果是带有先锋性的,为西 音乐文化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历经百年的东西方文化 方音乐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多样化的道路。 的碰撞和交融是由里及表,由浅而深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自我 中华民国成立后,正式颁布规定开设中小学音乐课,这一时 的过程。国民应对流行音乐、民族音乐、西洋音乐这些不同的音 期学校开设的音乐课称为“乐歌课。随着大批爱国音乐志士向西 乐风格的选择有清晰的认识,这样就不仅能正确的审视我们的 方学习热潮掀起,西方音乐在客观上培育了一批高水准的中国 音乐,也能具体的甄别精华和糟粕,能以平衡的心态去面对现代 音乐家,沈心工、萧友梅、李叔同、赵元任、冯亚雄、辛汉等都是当 和传统,把握应有的尺度应对文化的继承,能使音乐得到不断的 时较有社会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这一代音乐家的贡献,主要在 进步和发展。 与他们的乐歌创作活动和教育实践。他们将崭新的音乐形式从 (上接第5页)模式符合交换机制,并且形成一种圆形结构,使整 有缘由的,这些人不仅仅是可恨的,更是可悲的。 个故事形成一种平衡。同时这一结构模式也符合人物心理的平 衡原则,人心中的怨恨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方 注释: 式发泄出来,这在中外古今的文学作品中都可看到,但大多是怨 ①刘俐俐.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M】 E京:北京大学出版 恨情绪的直接发泄,在释恨对象的选择上也多是与已无关的外 社。2006:297. 人,而不是毫无缘由的把这种怨恨加诸在亲人的身上,这种选择 ②李继凯.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异化f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反映了释恨者胆小、怯懦的一面,她们生活在闺阁中,是没有能 1994(04):1 14. 力把这种恨加诸在其他人的身上,而选择自己的亲人则显示了 ③邵迎建.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人性的可怕,对于我们更深层次的理解人性具有重要价值。 1998:113. “怨恨——释恨”情节模式符合故事、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④徐艳.从七巧与曼璐变态形象的异同谈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变态形 张爱玲对于她笔下的人物有着一种深深的悲悯之情,她说“我写 象的转变lJ1.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6):141. 的那些人,他们有什么不好我都能够原谅,有时候还有喜欢,就 ⑤杨虹伟.女性神话的反叛一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IJ1.学术 因为他们存在,他们是真的。” 寸于书中的人物,作家没有简单 界,1995(06):69. 地按传统标准来进行肯定或否定,在自己的文章中,她坦言:“我 ⑥张爱玲顺城之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260. 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接近事实的”。这种写法.使 ⑦张爱玲.流言[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69. 她笔下的人物绝大多数是不彻底的.即没有顶天立地的英雄,又 ⑧张爱玲.半生缘【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115. 没有十恶不赦的恶人,而是一群平凡普通的世俗众生,虚伪之中 ⑨李继凯.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异化『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我们在阅读时对于这些“恶人”的感觉 1994(04):1 16. 也是复杂的,他们不是单纯的、完全的坏人,因为她们的恨都是 ⑩张爱玲.流言[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239.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